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在台灣

小說博覽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接踵而至 文 / 雲的留痕

.    自台灣立法院頒布《有線電視法》以來,各式各樣,規模大小不一的有線電視台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台灣民眾眼中。很多受到台灣新聞局管制的「第四台」紛紛上交申請以及「運營企劃計劃書」,以期望實現電視台的合法化。

    這一次如同暴風驟雨般的衝擊,對台灣傳媒市場傳統勢力的衝擊之大,難以預計。不過對剛剛起步的「東森電視台」可謂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最起碼看著收視率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後,陳旭第一個就坐不住,前往趙家希望小老闆能夠指點迷津。

    立法院之所以如此快速的通過了《有線電視法》的法案,其實還是受到了各大勢力角逐的壓力和美國「301條款「的推波助瀾。

    (備註: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第301條款的簡稱,其主旨在於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根據這項條款,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是否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

    不過即使是這樣,報紙和電視中更是有論調顯示說,這是台灣公眾信息傳播民主時代的體現,而且確保了信息傳媒領域不會被大財團和大家族勢力所壟斷。總之,目前的大環境下。只會贊成地人多,反對的人少。

    趙文凱又不是神仙,對於陳旭的求助只能報以苦笑。送走了垂頭喪氣地陳總經理離開後。趙文凱也感覺到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在台灣,一直以來公眾傳媒都是以「老三台」為主導地位產生的,而有「有線電視」的「地下電台」地出現。使得台灣地電視出現了多頻道的形態。雖然在官方台灣當局對此多次警告和查禁。但是台灣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使公眾的「媒介接近使用權「得以有可能實現。因為頻道資源不再缺乏。

    趙文凱也同意這樣的說法。而且新出台的修訂案,並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其中《台灣有線電視法》中有一條很重要的規定是:所有地媒體經營業主「必須免費提供十分之一以上的頻道作為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節目之用」,就是為這個「權利」做法律上的保證的。

    這些公用頻道應該向社區民眾、學校機關、藝文團體、公益團體開放,不向訂戶收費,也不得向頻道使用者收費。也不得播廣告,公益廣告除外。

    台灣地這一法案是以美國1984年通過的《有線電視傳播政策法》為藍本的,該法案規定,系統頻道數超過36個。必須必須開放十分之一的「社區近用頻道」,給民眾、教育機構和政府使用。

    其實,早在70年代初,美國的聯邦傳播委員會就提出了開放免費頻道的法案,即《有線電視公告與法規》但是在1979年的一次案例判決中,該法案沒有得到美國最高法院的支持,最高法院認為有線電視所有的媒體經營業主也應該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從而判定法案無效。所以到了80年代,鑒於最高法院的否決,美國通過的這個「有線電視傳播政策法」是由各地方政府監督實行的,並沒有全國性的統一執行標準,所以執行情況並不理想。

    而以台灣目前的情況看,雖然表面上有法可依,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很多。除了法規本身不夠嚴密,主要問題是所有的媒體經營業主並不樂意去做。而一般民眾對這項可以利用的權利毫無所知,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電視媒體更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不會為此做宣傳。不過,民眾即便是知道了,但是又能如何呢?

    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其他地方,電視節目的製作需要專業化訓練和昂貴的器材,而且還要佔用大量的資金。這一切本身就是限制。

    所有的媒體經營業主對共用頻道的態度,仍然以「市場」和「收視率」為主要考量點。在市場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經營者自然不肯去做不賺錢的事。強泌c

    這樣一來,台灣立法院出台的《有線電視法》的相關法規實際是一紙空文。如此一來,有線電視頻道林立的結果其實並沒有使得多元化發展成為現實,官方的意識形態的壟斷雖然算是打破了,但是一個民主、多元、公正的新秩序並沒有如所期待的那樣建立起來。

    不過這些事情台灣學者沒有精力去仔細分辨,而廣大民眾更是對此不會關心。因為近年來台灣當局對各個領域的法案都進行了「去禁」化,主要方向則還是放在了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上。因此無論企業和民眾都是以「經濟利益」為第一關注點,像「有線電視法」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趙文凱自然不會對此置若罔聞,可是以現有的資源和對官方的影響力,趙文凱自然是沒有任何辦法。既然上層路線走不通,趙文凱唯一能做的就是聯合現有的大勢力,對這些「雨後春筍」進行大面積的「收割」。這也是趙文凱為什麼要答應楊文宜進場的一個原因。儘管楊文宜是黑道人物,可現在的情況是多他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多一個盟友出現總歸還是好的。

    不等趙文凱想出辦法如何聯合老牌的業內巨頭對行業內進行規範,陳旭那邊就傳來一個令趙文凱又是心喜又有些擔憂的消息。

    「什麼?由【台視】牽頭,要聯合業內各家向新聞局提交【通訊傳媒行業協會】的申請?」趙文凱聞言不由得大吃一驚。

    依照陳旭地介紹,【通訊傳媒行業協會】主要是協調行業內各家公司和電台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並且保護當前業內協會成員的合法利益。總地來說,就是一個非官方的綜合職能的協調監督機構。

    當趙文凱聽完這一消息。心中不由得暗自叫道:這不就是未來ncc地翻版嗎?

    (ncc全稱為【通訊傳播委員會】,是主導通訊與傳播業未來政策與監理地機構。該委員會旨在以專業地角度對媒體進行管理,減少行政當局對媒體的操控。該委員會成立後。台當局「新聞局」將走入歷史。其職權由ncc接管。)

    本來像ncc這樣的機構提早出現,趙文凱是很贊成的。可是記憶中的那個ncc的成立,主要是因為未來地執政當局,加大了對媒體的操控,在媒體間形成了政治性的威壓。為了減少行政當局對媒體的強壓性地控制。才會出現ncc的申請議案。

    而現如今「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趙文凱可想不到有什麼理由觸使【台視】引發成立「行業協會」的念頭。

    所謂一人智短。眾人智長。對於這件事情趙文凱也只好把手下的精英分子都請到一起,想看看大家的意見。

    結果這一點還是又葉楓這個對權利鬥爭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士為趙文凱做了解答。

    「其實很簡單,這個協會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協調業內的各種矛盾,也不是真的像他們所講保護業內人士的利益。而是單純的是想限制我們【華夏集團】的發展。」

    葉楓語氣肯定的說道。

    說起來李哲楷當初說葉楓是一個「長袖善舞」的天才管理者。這話一點也不假。從集團成立至今,葉楓對工作的**真是超乎常人所想像。十足的一個工作狂。集團的所有大事小情同樣的被管理的井井有條。端的是一把好手。

    不過葉楓同樣也有一點叫趙文凱感到無奈甚至是頭疼。當然問題的原因還是出在趙文凱的妹妹身上。自從以趙雪的名字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以後,趙雪的主要興趣更是都轉移到了風險投資上了。而擔任趙雪有關風險投資課程的老師,不是別人,正是這位超級大光頭。

    暫時不去想葉楓的齷齪,趙文凱眾人聞聽葉楓的話不由得大驚失色。曲鳳軒更是眉頭緊皺,疑惑的問道:「目前為止我們【華夏集團】並沒有做出什麼損害到他們利益的事情,為什麼你會如此肯定,這個協會主要是為了針對我們的?」

    葉楓聞聽笑了笑,慢慢說道:「其實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表面看起來太龐大了,讓他們產生了危機感。」

    說到這裡,趙文凱頓時恍然大悟。

    不錯,現在的【華夏集團】的確是剛剛起步,各項事業都是處於起步階段。可是在外界看來,趙文凱的集團公司橫跨了目前傳媒市場的所有業務,幾乎每一塊市場都想分上一塊。而且到了現在,有關於【華夏集團】收購【中視】股份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秘密了。這也是為什麼【台視】為什麼會如此緊張,因為在他們眼中,台灣這樣一個狹小的市場,實在是無法滿足大家的胃口。危機意識一旦形成,必定要選擇一個發洩目標。很明顯,目標最大的就是趙文凱。如此一來,一切都順理成章,葉楓的話也得到了肯定。

    趙文凱明白之後,其他的人也隨即從思考中恢復過來,明白了葉楓話語中的意思。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作為負責台灣地區業務的總經理,陳旭對此自然是最為關心。因此也是最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人。

    葉楓環視了眾人一眼,一副高深莫測,用一種極其欠揍的表情緩緩說道:「靜觀其變。」

    陳旭立刻就把袖子擼了起來。

    眾人:……

    其實葉楓的「靜觀其變」大有道理,趙文凱雖然不喜歡成為被眾人攻擊的靶子。但是不能否認,成立這樣一個非官方性質的行業協會可謂是勢在必行。現在成立也好過多少年後傳媒媒體被當局壓得喘不過氣來成立要好的多。

    而且,【台視】方面想以眾人的力量逼迫趙文凱就範,這個如意算盤未必就打的起來。

    在這期間,香港新城勁爆音樂頒獎禮(新城電台),叱吒樂壇流行獎頒獎典禮(香港商台),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tvb),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香港電台)93年的「十大」音樂的頒獎獎項得主也紛紛揭曉。趙文凱為張學有以及不少港台歌星「創作」的詞曲,幾乎涵蓋了「十大」的半數以上。

    只可惜,在1993年,香港的所有音樂獎項中並沒有關於詞曲創作的位置。而是單純的根據點播好投票,而為歌手頒獎。

    收穫最豐厚的自然是張學有。而張學有也在得獎之後立刻打電話給趙文凱,表示感謝。

    趙文凱固然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得獎的機會而感到遺憾。可是媒體記者卻是率先替趙文凱感到不滿意了。

    新聞觸覺十分敏銳的記者也是意外的發現,近幾天來的各個電台的「十大」音樂得獎名單中,有關於詞曲的創作人,赫然是現在風頭正盛被懷疑為【華夏集團】幕後掌控人的趙文凱。又因為趙文凱這段時間一直以來都是媒體的焦點人物。因此馬上就有人提議在今年的音樂獎項中增加最佳詞曲創作人的獎項,並且補發給趙文凱。

    雖然這項提議最終沒有被通過,但是tvb方面卻表示,考慮到音樂的詞曲創作同樣的重要,計劃明年加設此項,作為音樂獎項的補充。

    而同樣的在六月份的台灣金曲獎中,同樣也沒有趙文凱什麼事情。不過趙文凱腦海中還是浮現出一個念頭。

    在九十年代前期,華語歌壇並沒有什麼全球性質的音樂獎項,有的也只是分地區和國家的由電台舉辦的小範圍內的音樂評選。因此一直一來華語樂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而現在美國的格萊美音樂獎,卻已經逐漸的引領了世界音樂的潮流和吸引著全世界的音樂人的目光。而且已經有了世界音樂最高榮譽的苗頭。

    趙文凱也因此情不自禁的想到,似乎現在也該是成立一個屬於全世界華語樂壇的音樂獎項,並且使華語音樂在世界範圍內擁有一席之地了。

    而且不光是華語音樂一項。華人的電影,電視劇,還有華語類的電視節目,這些都可以通過大型的獎項和豐厚的獎金,來逐步的把華語文化傳遞給全世界,漸進式的使得全世界接受華人文化和瞭解華夏文化的精槌。

    不過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前,趙文凱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一個全球的傳媒帝國,在世界範圍內構建媒體網絡,只有有了傳播的管道。這一切才能慢慢實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