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在台灣

小說博覽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文 / 雲的留痕

.    美國政府現在是不是真摸不清楚頭緒,誰都無法知道。但是趙文凱清楚的就是,聯邦政府想叫人盯住索羅斯這隻老狐狸,恐怕是錯打了算盤。弄不好最後還要替索羅斯當一次「案發不在現場」的證人。

    既然把夏德章介紹給了想要在墨西哥大撈一筆的葉楓,趙文凱現在要做的就是去找張懷遠。此人最近做走私生意據說是大賺特賺,忙的不亦樂乎。

    與上兩次見張懷遠不同,這一次的張大老闆已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台灣人了。而且還是一家貿易公司的老總。一副暴發戶的做派。隨便說幾句話,就會不時的蹦出一句客家話來,似乎是在提醒他「原住民」的身份。

    「你這份身份證明是從哪裡搞來的?就不怕被人拆穿嗎?」趙文凱好奇的問道。

    張懷遠嘿嘿一笑:「沒關係,我只要平時多吃兩枚檳榔,保證過的比你這個台灣人還台灣人。」聽著這個傢伙滿嘴跑車,不著邊際的話語,趙文凱也只能承認自己的確不像一個台灣人。最起碼趙文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吃過檳榔。

    不過不吃檳榔難道就不是台灣人嗎?那內地人要吃什麼才叫內地人?靠,誰叫你分得那麼清楚了?

    趙文凱除了暗罵張懷遠管中窺豹,頭髮短見識也短以外,表面上卻依然要滿臉微笑,一副處變不驚,心胸寬廣。氣宇不凡的標準成功人士的姿態。

    「對了,這一次有什麼可以關照我地嗎?」張懷遠這廝每一次都想從自己這裡撈到好處,因此閒談幾句過後,就首先按耐不住性子開口問道。

    要不是趙文凱清楚的知道此人是一個心機極重,城府極深的「陰人」,說不定也要被這位張先生的市儈外表所蒙蔽。

    不過今天既然是有事相告,就不妨直截了當的說:「我想你幫我聯繫下你們那邊的高層領導。我有一件大事想要轉告一聲。」

    張懷遠起先還一副沒有正經的樣子,可一見趙文凱如此說,就明白一定是有大事發生。畢竟以趙文凱今時今日的地位。竟然親身相告,必定是一件自己處置不了的大事。

    於是想了想,張懷遠嚴肅道:「我可以為你聯繫,不過你可以透露一點內容嗎?」

    趙文凱想了想,最後還是說道:「我認為,在未來某個時間,內地地股市會全面大跌。可能導致崩盤的危險。」

    「股災!?」張懷遠聞聽此言險些沒大聲叫出口氣。一口氣堵在嗓子眼裡,憋的張懷遠滿臉通紅。這段時間張懷遠做了生意。自然也會玩幾手股票。一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心驚膽戰起來。然後低下頭很慎重的重複問趙文凱道:「你沒說錯吧?你說的是國內的股市?」

    趙文凱點了點頭,道:「這件事情我也不好跟你細說「不過既然告訴你了,那麼我就希望能得到你的重視,盡快的幫我聯繫上能說的上話的領導。」

    張懷遠一臉沉重的神情,想了想,馬上答應道:「這個你放心。這件事情雖然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樣確定,但是我相信你。不過我想知道你在這件事情上是什麼態度?」

    趙文凱聞聽看了看張懷遠追問的表情,然後敲敲桌子笑道:「只救一半。」

    「救一半?」趙文凱的話聽得張懷遠一頭霧水。不明白救怎麼還只救一半?不過看到趙文凱的神色,張懷遠也明白這件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深究的,於是連忙起身告辭。看樣子是去聯繫內地方面了。

    目前代表著中國股市的量化指標是上證指數,它地最初的發佈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點報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點。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開股價,上證指數從前一天的623點衝到1334點。並在5月26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429點。但由於這一年有三十多隻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長了3.88倍,對投資者的心理衝擊和資全面壓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點,出現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但不久就反彈。在當年年底,上證指數收在780點上.

    與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額的幾十倍地放大,股票總成交金額二百五十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近三十倍,市價總值558.4億元,增長了317.98倍。上交所的會員單位也達到七十五家,比以前增加了四十九家,交易所場內地席位也從最初的二十五個擴大到1992年年底地五百多個,到1994年則擴大到了三千多個。

    可以看出94年的中國股市大有當年香港股票市場初期的感覺。只不過香港股市曾經走了不少彎路,內地的股票市場是否能充分的借鑒「前輩」地經驗而避開這些彎路呢?

    這些趙文凱並不知道,不過張懷遠很快的就把趙文凱有關「股災」地消息傳遞到了內地。但是內地方面對這份消息的態度卻實在有些叫趙文凱「寒心」。

    首先內地方面某些人就對現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股市持有很高的樂觀態度,認為「股災」是無稽之談。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趙文凱這個「台灣人」居心叵測。

    當然也有不少人因為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國內的金融市場。可對金融股票證券並不明白的他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來,現在象徵著祖國開放,經濟飛速發展繁榮的股市。怎麼會「崩盤」。

    而且還有部分人詢問道:「所謂的崩盤是指何物?」說起來,這並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事實。恐怕就是在未來地年代,恐怕也有絕大部分的人不瞭解「崩盤」所謂何物。雖然清楚股市不是和超市同一概念,但是對超市的瞭解,肯定會大於股市。雖然聽起來可笑,但是大家的關注點不同,你也不能強迫別人也去瞭解。

    不過內地畢竟出於謹慎客觀,也是保險的前提下。組成了一支專家小組,對目前的中國內地股市進行「評估」。而且還派出一支監督組,對股市進行抽查監督。

    這一切都是趙文凱所期望的,趙文凱希望內地方面能夠提前瞭解到股市的危機。但是趙文凱首先就沒有弄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影響到中國股市發展或者說讓中國股市所要承受的危機,並不是國家方面有沒有關注股票市場地發展,有沒有下達什麼文件。派什麼專家分析,找什麼監督。

    反而問題卻是恰恰出現在這裡,這些看似關注股市發展的上頭文件和指導方向上。

    首先。目前為止,內地政府非常在意股東與國家的關係,而不是從股東的權利來界定股票類型,從而衍生出許多看來富有創造性,但最終卻被證明不是不可行就是成為市場發展障礙的東西。

    比如「國家股」、「法人股」與「個人股」,就是一些當時就有點矛盾今天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概念。

    保險公司和投資公司從市場中直接買來的股票是不是法人持有的股票呢?為什麼它們就不是「法人股」呢?

    界定概念地混亂,直接導致了中國股市的結構性缺陷,股票被人為地劃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當年的不流通。緣自於對所有制意識形態的考慮,不能讓民間力量「私有化」公有企業,但由於「法人股」與「不流通股」劃上了等號,結果後來很多民營企業的「法人股」也不能流通了。

    有趣的是,只要不被稱為「法人股」或「國家股」,就可以想辦法變相流通。在1992年之前是沒有「法人股」這個概念的,只有所謂的「單位股」。

    而事實上,早年地上交所並沒有按照「規範」來做,當時只要上交所總經理一句話。某某股票法人股可以上市流通,具體由上市部總監通知工程部。第二天這些股票就可以買賣了。

    同樣,當時的國有資產管理負責人說某某股票可以流通,馬上就可以進入二級市場。只是後來中國證監會監管嚴格後,再也沒有發生這種事了,至於已經流通的法人股和國家股。也就無法追索了。

    由政府造成的負面影響中國股市至今的問題,是把每年的上市資金規模定一個額度。然後分配給各個省、直轄市和中央各部委。

    在一個正常的股市裡,只要一家企業達到一定的上市標準,其發行的股票有投資者認購,便可上市。而在中國,上市公司變成了一個特許融資地權力公司,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圈錢」。

    企業的質量根本不重要,重要地是你能不能分配到融資的額度,而每個省份的額度一般都是由省委決定的,甚至是由領導跑來的。

    在他們眼裡,這和過去為了一個大型項目到計委報批是一樣地概念。除了總體額度之外,還要限制家數,因為如果只定額度,每個部門和省市可以把它們分成很多家企業,等到上市後,通過再融資把股本擴大。

    從1992年開始,中國的幾波上市公司狂潮與21世紀初地科技股ipo狂潮沒有什麼區別,到處是成立大會和上市酒會,它們的目的就是拿到錢,然後與突然有錢的中獎者一樣亂花錢。等到錢花完後,自己的本業也荒廢了。

    而是在這一時期,中國人在未來常提高的很多「國家品牌」也是從這之後開始消聲滅跡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悲哀。

    任何正常的股市都不會允許一個政府在不顧供求狀況的情況下,宣佈一年將從市場募集多少資金,然後配給它所屬意的公司,卻全然不顧這些公司的質量。

    可是事實就是如此,趙文凱沒有明白這個現實,也沒有看清楚,只是主觀的希望如何,結果等到第三天,依舊沒有得到張懷遠的消息。

    直到趙文凱親自給張懷遠打電話後,張懷遠才吞吞吐吐的跟趙文凱道,這件事情內地已經著手研究了。

    研究?趙文凱一聽到這兩個字,腦仁都疼。誰不知道內地現在的研究是什麼意思,無非就是一次次的開會,一次次的討論。時間一點點的在會議中消耗掉。雖然這種現象趙文凱在地方上屢見不鮮。至於國家高層如何,趙文凱並不瞭解。但是單憑前世對「研究」兩個字的印象。

    趙文凱不由得苦笑一聲,恐怕是股市都崩盤了,這研究的結論也許還沒有下來呢。

    不管怎麼說,趙文凱自己算是對內地「仁至義盡」了。最起碼有「研究」總好過等股市崩盤了再「研究」的要好。

    最起碼提前了兩個月。

    趙文凱現在是想的不錯,可是到了後來內地在股市上一連串的「暈招」,看得趙文凱險些「噴血身亡」。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到了五月初,內地股市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境下,更多的股民把資金投進股市。而內地方面也許是真的考慮到未來股市的漲跌問題上了。

    馬上管理層就「習慣性」的給全國股民吃了一顆定心丸:「股票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這項改革要堅定的進行下去。」

    因此一直被大部分人認為「偏門」的股票市場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條利好的消息呢?

    就張懷遠所講,因為管理層認為,只要穩定住股民散戶的信心,積聚所有的資金進入股市,股市只會一直「大好」,就不會出現趙文凱所說的「崩盤」了。

    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這他媽的是那個混蛋的謬論!」就是一直保持良好的涵養所謂的大家風範的趙文凱聽到這話都忍不住要罵娘了。

    葉楓聞聽此言,也只是嘿嘿直笑,然後帶有諷刺意味的打擊道:「這一下,被這條利好消息一刺激,恐怕所有的進退猶豫的主力和散戶股民都要被套牢了。現在這個股市就好像一個火藥桶,就看在什麼時候,又是被誰點燃了。」

    聞聽此言,趙文凱腦海中就彷彿聽到「轟」的一聲,火藥桶被點燃,看到國內的股市全面崩盤後的慘劇。

    「難道真的是不經歷風雨,就見不到彩虹嗎?」趙文凱喃喃自語,出神的望著窗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