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一卷 發展壯大才是真理 第八十五章 有什麼放心不下 文 / 火熱人生

    碧海藍天,每一個臨海國度都因大自然完美的塑造,而擁有著景色美麗的大海、礦產蘊藏豐富的海洋,因為海洋,人類借助海洋的力量互相交往,用海運帶來彼此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共享,促進整個世界的進步與發展……|com|也正是因為海洋,放大了人類的貪慾本性,海洋強國給弱小國家民族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海洋可以為人類帶來經濟貿易的巨大利益,帶來本國沒有的或者匱乏的資源礦產,當然海洋也可以帶來強敵入侵,為本國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威脅,但人類發展至今,不能不說我們早已離不開海洋,任何不重視利用海洋的國家或民族,都將在滾滾前進的浪潮中沉澱下來,注定要被他人所欺。

    工業革命為大英帝國帶來了稱霸世界的契機,憑借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滅絕人性的瘋狂掠奪,大英帝國很快利用海洋稱霸世界,他的勢力範圍永遠都處於太陽的照耀之下,由此得一大名,號稱「日不落帝國」。

    而為了海洋利益,為了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德意志等和英格蘭同樣身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他們,為了讓世界的勢力圈子得以重新劃分,他們想到了戰爭。本以為可以通過海洋戰勝強大的英格蘭,但卻沒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除了讓潛艇在海洋中威脅對手,他們沒有任何辦法,最終協約國通過其強大的海洋利用力量,將海洋控制優勢徹底轉化為了戰爭綜合實力優勢,最終依靠遼闊的大洋贏得了戰爭。

    由此,世界各國包括每一個人,都不得不再次審視海洋。這個能帶來幸福的雙刃劍,同時擁有著營造地獄的魔力,一旦掌握不當,於人於己都不好。但對於一個有著1.8萬多千米海岸線的臨海大國而言,中國人對於海洋的利用可謂少之又少,但海洋卻為中國人帶來的災難多之又多。

    鄭和下西洋,中國人利用海洋,是為世界帶去的是友誼與交流。鴉片戰爭,是大英帝國利用海洋,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閉關鎖國。甲午海戰,是中國人首次對海洋寄予巨大希望,卻以一場莫名的慘敗告終。從此之後,中國可謂是再無海權,積貧積弱的民國造不起軍艦守衛海疆,現有的軍艦也是老舊不堪,大部分的精力頭投入到了如何爭奪地盤當中,而非如何想盡辦法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不是再次鼓起征服海洋的雄心,而是如何贏得列強們的歡愉嘉賞……

    「廣袤大洋,何時能有中**艦劈波斬浪?這問題不能問別人,而是捫心叩問自己!」張宇很難得又一次來到湛江,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裡,不為了海洋他何必前來湛江。「陳紹寬少校,你是作為中國海軍代表出席了巴黎和會的,也是參加了日德蘭海戰甚至得到了英國女皇授予特別勞勤獎的,你目睹了當今列強們的世界海戰真實模樣,你也見識到了巴黎和會上列強們是怎麼魚肉弱國的,尤其是中國。對於海洋,對於海軍,你可能比我更有意見吧?」

    陳紹寬是同眾多德國海陸軍官們一起回到自治區的,當初離去的時候他是在自治區防城港起航,歸來的時候又是落腳自治區,不過這回是湛江港,這個注定要成為人民軍海軍未來重要軍港的地方,一來一去已經三個春秋,當時還心高氣傲不得了的陳紹寬,就和蕭奈天一樣滿懷著希冀奔赴歐洲,但回來的時候都像換了一個人似地,目睹了、經歷了列強們醜惡的超大表演,心智大增同時也變得現實了許多,當然陳紹寬的轉變是最大的,他已經投入了復興黨的行列之中,否則他就不會到湛江來。

    「日德蘭海戰,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交戰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戰況最為慘烈的一場海戰。在我看來,德意志海軍無論是官兵素質還是軍艦設計質量,都是領先於英國。英**艦設計思想是注重速度與火力,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德**艦則是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裝甲防護力。」

    「另外,德國海軍採用的穿甲彈明顯質量優於英國人的即碰即炸,且士兵的訓練成果也很不一樣,德意志軍隊注重協作與紀律,高昂的士氣和細緻的戰鬥細節,光是一個是否在運輸彈藥時關閉彈藥艙門這一個細節,就體現出了士兵們不同的戰鬥素質。不同的軍艦設計思想帶來了迥異的戰鬥結果,德意志軍隊憑借更好的裝甲防護和炮彈,在交戰中贏得了較好的結果……」

    「你的意思是說,德意志海軍具有很明顯的領先優勢?」

    「的確是這樣,戰列艦交戰考驗的是軍艦的超遠距離打擊能力,德意志方面在信號技術、目標測距、夜戰設備等方面都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如果不是英國人提前獲悉了德軍作戰計劃、有著軍艦數目上和火炮口徑上的優勢,他們即便贏下日德蘭海戰,那也是注定是一場慘勝,不過事實證明,戰爭的勝利者是德意志而非英格蘭。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整體方面有太大的優勢,德意志海軍贏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卻輸掉了戰略上的主動……」

    日德蘭海戰發生之前,英國和德國都是由深受大炮巨艦思想影響的,都認為艦隊的決戰是取得制海權的必須途經,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軍備競賽伊始,雙方就在裝備建設和人員編制訓練上,都以在決戰中殲滅對手為達到戰爭目的的最高手段,花費巨資打造超一流的戰列艦艦隊和規模宏大的海軍戰鬥人員編制。

    但事實證明,科技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海軍的戰力,當然也能影響戰爭。海軍這一高技術集成兵種,其參與的戰爭必然考驗的是雙方硬件的優劣、人員素質的高低,當然指揮官的決策能力也是一大因素,大英帝國海軍正是因為戰鬥中畏手畏腳、連連失策,連決追擊的勇氣、夜戰的魄力都沒有,他們也只能淪落到了依靠整體戰艦數量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當然可悲的是德意志海軍,不是軍艦不好、官兵不力,皆因自身實力不足才導致折戟沉沙,巴黎和會期間發生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艦自沉事件,和有史以來戰況最激烈的日德蘭海戰交相輝映,德意志海軍可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英雄悲劇。」

    張宇當然知道德意志海軍在日德蘭海戰的英勇,當然也知道彩虹行動的悲壯,戰爭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德意志海軍並沒有敗在自身不足上,而是國力不敵英國牛。而今當初德意志海軍的諸多骨幹,德國戰敗之後緊接著在巴黎和會上簽訂噩夢般的條約,隨機宣告他們徹底失業了,但自治區卻及時的召集了他們,讓他們到中國來,幫助人民軍建設海軍的同時,也繼續他們自己的藍海夢。

    「當中國代表團決定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的時候,我就已經下定決心,勢要為中國打造一支一流海軍力量…」陳紹寬旅居海外多年,後久經陶冶之後自然知道復興黨的目的、自治區的內涵,加入該隊伍中來後,這才覺得中國走向大洋絕不是夢。「可是,總司令,我不適合做校長,還是由您來擔任為好!」

    「讓你來擔任這麼一個重要學校的校長,是對你的信任也是一個考驗。你既然口口聲聲說要為中國**一支一流海軍出來,海軍大學不就是給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嗎?難道你還怕誰不服不成。」

    「我就是這個意思,學校裡大部分『教師』都是前德意志海軍軍官,他們的實戰經驗和理論知識都很是豐富,但我的確對他們有些不認同…」說到這兒,陳紹寬明顯有些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了。

    「我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在我看來,未來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大炮巨艦的天下,我認為海軍作戰必然要走向多元化。水下要潛艇、海面要航母、空中要戰機,德意志海軍大部分軍官是很重視潛艇,但他們卻更多的是對大艦隊作戰的不甘,不甘於艦好、人員好,竟然還敗給約翰牛……」

    「那你的意思是…」

    張宇已經從陳紹寬的言談之間分析出了他要說的是什麼,不是任何人都能有日德蘭海戰的經歷的,當然也不是有誰能像陳紹寬一樣,美利堅、英格蘭、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海軍強國他都前去參觀學習過,對於海軍未來發展,他肯定是有自己的見解。

    「我的意思很簡單,我們中國弱小、實力不強,要想走大軍艦化是絕對錯誤的,所以小而精、小而強的艦艇是我們的目標,比如非常有使用前途的潛艇和作戰靈活的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這類大艦我們在一定時期內是玩不動的,也沒有那個必要玩。多年的參觀學習,已經讓我知道未來的世界是飛機的天下,航空母艦必然優於戰列艦…總之,我的意思是我需要一定的權利。」

    陳紹寬的一席話徹底讓張宇陷入了深思當中,對於這麼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海軍大才,用不著考驗張宇也知道他是一個十足的愛國者,當然張宇作為二世為人,自然也知道未來肯定不是戰列艦之類的大艦天下,潛艇和飛機才是王者,尤其是以各型飛機為作戰利器的航母艦隊,更是注定要橫行世界的,但張宇心裡總是有些憂慮,憂慮陳紹寬究竟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為人民軍打造一支一流海軍。

    「我讓你當校長,當海軍總司令,就是給了你相應的權利。放眼整個黨和政府,乃至整個自治區,能有這份擔當能力的也就只有你。」

    張宇一陣思索之後,還是決定放手一試,剛才陳紹寬的一席話已經證明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人民軍海軍是一窮二白,何不放手讓陳紹寬一試,走得快走得慢無所謂,關鍵是發展方向是對的就好。

    況且在兩個穿越者的指導下,中國海軍豈會走上莫名其妙的彎路?張宇希望該校的校長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像中航裡的王助等人那樣,只要張宇等人提出的是對的,那他們絕對是鼎力支持,而海軍方面,張宇最擔憂遇到一個冥頑不化的老古董人物,真要是一直堅持「大炮巨艦」思想,那可就真的麻煩了,幸好陳紹寬不是這樣的人。

    人民武裝部是屬於自治區最高的軍事部門,它另一層意思就是「國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裝備部、總後勤部,這四個部門是雷打不動的四大支柱,但在二一年之前,武裝部統轄的僅僅只有陸軍,而就在1921年4月5日這天,人民軍將增加一個軍種,那就是海軍。

    此時的人民軍海軍可謂是一窮二白,從專門為海運事業提供技術人才的廣西海事技術學校招了300名學生,從各大技術專修學校招收了500名准技術人才,而這皆具備初中文化的八百名學生就是人民軍海軍起家的根基,而從民間廣泛招手的士兵則是主力。與之對應的空軍情況更為「悲慘」,海軍是一個技術性兵種,空軍則可稱之為高技術集成部隊了。

    和海軍有些一樣,空軍將兵源放置在了各大技術學校裡,然不少學生更感興趣的卻是海軍,甲午海戰的失利至今仍在影響中國人,不少人都認為陸軍必需、海軍必強,這樣才能復興中華,弄得空軍只能從雲貴川三省的技術學校裡「騙」了不少學生,勉強湊齊了500名的份額,但他們並沒有就此降低徵兵標準,五百人就五百人,只要具備一定文化素質的兵,是他們的最低要求。當然對他們極為有利的是工業大學裡還有一個航空工程學院作為後盾,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學生隊伍,對空軍而言注定是要受益無窮的。

    海軍和空軍的建設步伐都是相當的,空軍走的是純自力更生路線,中航集團的兩型飛機都試飛成功之後,中航迅速推出了一款雙翼教練機提供給空軍培訓飛行員使用,按照空軍的設想,他們當前需要的是兩種飛機,第一是具備很強空戰能力的戰鬥機,當然也要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第二個是轟炸機,歐洲大戰已經證明了轟炸機是極有前途的,空軍可以借助中航的大飛機項目獲得運輸機、轟炸機。

    當然,這時候還不是給飛機分類太細的時候,如果真要分得詳盡一點,運輸機可以按照使用分類分為戰術和戰略運輸機,按運輸半徑也劃分也有近程、中程、遠程。和運輸機同樣的轟炸機也有這些分類,但此時空軍才剛剛成立,中航也年輕得很,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的飛機肯定會有,不過還不是在這還像嬰兒一樣在學爬的階段。

    海軍的建設腳步雖然和空軍走得差不多,但他們的步子明顯要沉穩得多。德意志帝國戰敗後,其海軍部隊算是徹底散了,亞美集團在歐洲招募到了千餘名德意志海軍「退役」軍官士兵,其中尤以經歷了慘烈日德蘭海戰的官兵們寶貴異常,讓他們兩手空空攜家帶口來到中國,可不是要讓他們過來旅遊的,海軍為他們準備了800名具備初中文化基礎的士兵、1200名聰慧刻苦也能識字的士兵,當然還有一艘費盡周折弄回過來的u型潛艇、一艘陳舊的驅逐艦,這兩艘艦艇就是海軍起家的本錢。

    「海軍走的步子最有力,但家底兒是最窮的,但是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德國海軍軍官們參與教育,我相信海軍會很快初見雛形的。空軍走的是高端路線,背景最為雄厚壯實,但也正是因為他們走得太高端,我估計他們能真正玩轉飛機形成戰鬥力,海軍的將士們已經能獨自駕艦出海巡邏了……」

    張宇說完,將簽發的命令遞給了陳紹寬,接過這張任命書,他將正式成為人民軍海軍司令,其最快履行職能的地方就是海軍大學。「定不辜負總司令所望!」陳紹寬接過任命書,立刻致以最標準的軍禮。

    「不但不要辜負我了的期望,也不要枉費了我替你鼓搗出的好家底兒。海空軍的兵源素質都是非常高的,我可不想聽到什麼百年海軍的屁話,什麼一百年才能出一流海軍。空軍有工業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做後盾,你同樣可以讓海事技術學校加上海軍大學,一道成為海軍的高素質人才搖籃。」說著,張宇從抽屜裡拿出了一份文件遞給陳紹寬。

    「這是…」

    陳紹寬接過紅字當頭的文件,眉頭一皺便知道這東西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可看的,尤其是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少校軍銜的軍官,雖說是海軍中最高軍銜的,但很明顯沒那個能耐動四級保密的文件,即便這是最低級的保密等級,只為一個少校的他是沒那個等級的。

    「你都成海軍司令了,就不再是少校了!這份報告你自然有權限查閱,我走了之後這辦公室裡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書櫃裡的書籍、密碼箱裡的文件等等,你都可以任意看看。我不過是想聽聽你看完這份文件之後的看法,還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罷了。」

    陳紹寬紅著老臉拆開了問價,很快開始瀏覽起來,越來臉色越好,到了最後臉都快笑爛了。「總司令,湛江造船廠、梧州造船廠、重慶造船廠、欽州造船廠、北海造船廠、柳州造船廠,這中國重型工業造船集團六大造船工廠,真有那麼神?」陳紹寬滿臉歡喜的問道。

    欽州造船廠是中造集團最大的一個集裝箱船制廠,該集團所開發出來的第一代集裝箱船能裝載18500噸,854個標準集裝箱,能以每小時20節的航速直抵歐洲和美國各大良港。當然這也是中國遠洋航運集團需求量最大、現役數目最多的一款船隻,當然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專業化的集裝箱運輸船,它的出現不僅為自治區發展遠洋貿易提供了可能,也為欽州造船廠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鼎力支持。

    按照他們的設想,第二代集裝箱運輸船應該能達到兩萬多噸的運載量,也就是1400個標準集裝箱。北海造船廠是第二大大型船隻製造廠,它有所側重的是大型散裝貨輪,當然也涉獵集裝箱船隻製造,它和欽州造船廠合力完成了所有的第一帶製造業務,其衍生出來的吊裝式、滾裝式,吊裝式即要依靠船上或者碼頭前沿的裝卸橋,將集裝箱吊上吊下貨輪的集裝箱船。

    而滾裝式就是把裝有集裝箱的半掛車、裝有貨物的帶輪的托盤作為貨運單元,由牽引車或叉車直接通過船側、船首或船尾的開口處跳板進出貨船裝卸貨物的船舶,這種滾裝船被中遠集團大量運用於運輸汽車至各大銷售地,不依賴碼頭設備的同時,還裝卸效率高。

    兩種都還有非常大的前景,兩大船廠在緊密研究第二代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最大化利用第一代的模式。所以這兩家船廠的製造能力是不用質疑的,自治區遠洋貿易如此繁榮,其中自然少不了倆船廠的貢獻,當然海軍出現之後,他們或許將會是未來中大型軍艦製造商中的有力競爭者,甚至兩大船廠之間也會來個「窩裡鬥」才行。

    柳州和梧州作為自治區最大的內河運輪製造廠,在300噸至3000噸內河運輸船隻設計製造上是有較為成熟經驗的,兩家企業的貨輪除了對內銷售一部分之外,還遠銷了東部沿海地區,甚至包括美國。所以在未來的時間裡,兩家船廠將會是最好的小噸位艦艇製造商,而借助大建設熱潮興建起來的重慶造船廠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他們必定會在兩家中橫插一槓,孰強孰弱此時還難分高低。

    湛江造船廠是最富有統治地位的,它所依靠的是天然深水良港,不用像北海灣的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需要人工深挖航道,以便能讓萬噸級以上船舶航行、製造、停泊。湛江造船廠一直都是中遠集團的化學品船、油輪等特種船隻製造企業,近海和遠洋都能製造,尤其是該廠製造的3.5萬噸載重的遠洋油輪,更是深受洛克菲勒旗下的美孚石油公司歡迎。當然,自治區的石油主要也是該公司的大力提供,彼此互贏而已。

    「六大企業中的三家,欽州、北海、湛江,他們都是經歷過殘酷訂單戰洗禮的。德意志海軍瘋狂的無限制潛艇戰,是有力的帶動了世界遠洋船隻製造企業發展的,三大船廠都在德意志海軍的變相幫助下,都拿到過協約國龐大貨船訂單的,採用模塊化製造工藝,創造過4個月完成一艘萬噸貨輪的製造紀錄。」

    「如今,來自德國不萊梅的威塞爾船廠、斯德丁的伏爾甘造船廠、位於威廉港的原德國皇家造船廠、基爾的日耳曼尼亞造船廠等,德國幾大造船廠的很多骨幹技術人才,包括設計過拿騷級戰列艦的設計團隊,都在這三大船廠適應數月,他們已經準備好為海軍製造軍艦,就等著看你的表演!」

    張宇的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能做的就是為海軍準備最好的發展基礎,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自治區雖說這些年沒有再軍事上有多少建樹,但是在經濟實力和工業基礎上,已經做得相當不粗,否則海空軍也不可能如此順風順水的開建,募集龐大的兵源、準備充足的軍費、調集相當的技術力量,這些都是具備一定實力之後才能完成的,窮國是養不起海軍的,但自治區此時已經有能力養出一支精幹的海軍包括一支遙遙領先世界的空軍,不求龐大只求精良。

    「司令,三亞那邊…」

    「三亞那邊…」張宇已經站起身來準備要走了,不過既然已經升任海軍司令的陳紹寬發問了,張宇也沒有必要隱瞞什麼。「那邊是我們的潛艇製造基地,不少德國u型潛艇製造技術人才都在那邊,當然還有我們不少的技術人才,他們正學習著潛艇製造工藝。另外,魚雷也是個好東西。總之,你不妨過去看看,一定會有你想要的東西,因為你跟我一樣,都喜歡潛艇!」

    說完,張宇笑呵呵的離開了這間再也不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從此之後這房間會屬於陳紹寬司令,或許以後還會成為某支以站湛江為母港艦隊的司令辦公室,但此時真的不再屬於張宇了,他需要回柳州看看,看看空軍的進度是什麼樣的。

    「司令,你真放心將海軍交給我?」

    「你我都是中國人,我有什麼放心不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