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三十九章 準備 文 / 火熱人生

    一架從北京飛到江西鷹潭的空軍專用運輸機順利降落在機場跑道上,飛機剛剛停下不久,輪胎與地面的摩擦青煙味兒還未飄散多遠的時候,當護送它的戰鬥機還在盤旋準備降落的時候,一輛掛著空軍牌照的轎車已經把飛機運來的重要人物接走,前來接機的是空軍司令蔣陽英,接走的人是共和國三軍總參謀長莊家明。.|com|

    「直接去作戰指揮中心,我需要得到第一手情報!」莊家明在車裡一邊啃麵包填飽肚子,一邊快速瀏覽了一下蔣陽英提供的空軍偵察情報。

    「陸軍和海軍的高級參謀已經做好了匯報準備,包括我們所搜集整理的前線詳細作戰情報,都在指揮中心。」

    車子很快駛出機場,在四輛悍馬武裝車的護衛下直接去了位於黃崗山餘脈的一座永久性地下工事,三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早已組建完畢,從外交部和日本政府談判破裂之時便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受到重重護衛的車隊很快通過好幾樣繁雜的檢查之後,這才得以進入指揮中心。

    「在台灣地區對日作戰,把指揮部設立在沿海地帶與二線地區沒有多大分別。為了節約我軍寶貴工程兵資源,我就自作主張把這個基地改成了指揮中心。」蔣陽英不知道是害怕總參謀長不滿意還是其他,剛進入地下基地不久便介紹起來。「不過,有線、無線通訊設備都是一流的,我們經過反覆檢查和演練,足以滿足我們的通訊指揮需求。」

    「指揮中心設在哪兒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積極協調參戰部隊,真正做到協同作戰。」莊家明看了看四周十步一崗、百步一查的安保,又瞧了瞧敷設在通道壁側大大小小的管道、線路,也沒說什麼。

    作戰指揮中心設置在地下二十五米深處,頭頂上除了有一座山體作為掩護,中間還有五米厚度的鋼筋混泥土以及五十毫米厚的裝甲鋼,儲備的物資足以讓該基地與世隔絕兩個月不愁用度,所裝備的通訊、電力、醫療等等設備都是國內一流,甚至在作戰指揮中心直屬的戰役模擬處裝配了三台計算機,可以對中小規模的戰役進行計算機模擬。由此可見,作為「主辦方」的空軍,為了這次的作戰是下足了本錢的。

    「戰役計劃早已發放至各個參戰部隊,從前天起各部隊將領就陸續抵達這裡,隨時準備參加戰前會議。」蔣陽英在會議休息室最後提醒到莊家明,他的慇勤有點讓莊家明感覺不怎麼舒服,但蔣陽英的熱情實在難以抵擋。「會議將在十五分鐘後開始,總參謀長,我有個不情之請!」

    莊家明的預感變成了現實,端著茶杯笑吟吟的說道:「我就知道堂堂空軍司令來接我,一路上忙前忙後的保準兒沒有好事兒!」莊家明看了看蔣陽英的軍裝,肩上的將軍星星不是一般化的閃耀,咧嘴一笑說道:「趁還有些時間休息,你有啥話就直說!好好一個空軍司令,搞得就跟投機商人一樣。」

    蔣陽英摸了摸額頭笑了笑,真要到他說話了卻又有點小緊張,摸了摸褲兜才發現沒有可以香煙,尷尬的挺了挺身子後說道:「總參謀長,我希望我們能把作戰計劃有所改動!依照我們劃出的戰區,倘若日軍陸地作戰失利,無非有兩種結果。第一就是接受台灣回歸中國的既成事實,盡快和我國達成停戰協議。第二,日軍擴大戰爭規模,在本土集結更多的部隊,同時利用其海軍優勢發起攻勢作戰……」

    「你的意思是要讓我給空軍放權?」還沒聽完蔣陽英的話,莊家明就知道了空軍的小九九,摩挲著下巴說道:「你說的兩種結果我們都在作戰計劃中考慮到了,台灣的陸地作戰難度並不是很大,關鍵就在於能否準確把握日軍是否會主動擴大戰爭規模,能夠抵擋得住日軍單方面發起的全面性戰爭!不瞞你說,來之前海軍司令陳紹寬也求過我,他也像你剛才那樣說,為了靈活應對突發情況,就得給海軍放權,尤其是潛艇部隊。」

    想到這些莊家明頭都大了,別看人民軍規模小,但實力確實相當強大的,所以一盤小小的台灣戰役菜根本不夠這些餓狼分,海空軍都希望能在戰爭中多撈一點上台機會,畢竟陸軍的主角兒地位是無可撼動的。幸好共和**事制度還尚未把陸軍分離出去,由總參謀部部長兼任著陸軍司令,所以要真再設置一個陸軍司令,恐怕這會兒莊家明就得更頭大了。

    「真沒商量了?」

    「真沒有!」

    「那可不可以把日後駐台空軍部隊規模擴大一點,後勤方面由我們自己考慮。這個可以不?」

    「這個,可以有!」

    莊家明真的拿蔣陽英沒有辦法了,不久之前他答應了海軍司令陳紹寬,同意了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完成台灣本島收復作戰之後,增大在台駐紮部隊規模以積極應對日軍可能挑起的大規模海上戰事。而這會兒空軍又積極求戰,莊家明別無二選。倆人又在商議了計劃之外的其他事情,比如航空工業方面的新進展,空軍落實未來裝備發展與建設方面的計劃和進展等,之後倆人一同前去參加解放台灣作戰戰前會議。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陸軍第四集團軍鄧拉本、政委林中則、第四軍部分高級參謀,陸軍快速反應旅旅長郝林海、政委劉啟龍、快速快速反應旅部分高級參謀,擔負陸軍戰役預備隊的第三集團軍第六師師長及政委、以海軍司令陳紹寬為首的海軍代表、以空軍司令蔣陽英為首的空軍代表、以臨時充任戰役後勤主管的三軍總後勤部長董梁偉為首的後勤力量代表,除此之外還有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民兵預備役高級幹部、總參謀部戰役特派特戰隊高級軍官代表、軍情局代表。總之,能夠容納兩百人開會的會議室基本上坐了個滿席。

    「此次作戰,不同於解放本土大陸作戰即我們完美成功的東進計劃。收復台灣的重要性我不再重複,在座諸位也早已借中日反覆談判之際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我們在做準備的同時,日本方面也在做準備。」

    1894年即清朝光緒二十年,中日因朝鮮主權問題爆發甲午戰爭,戰爭以中國遭受巨大損失而主動要求停戰,在作出重大讓步簽訂《馬關條約》後戰爭得以結束。在滿清政府的重大讓步中,割讓台灣全島、澎湖列島就在其中。

    日本對台灣的統治始於1895年,從1895年到1919年,台灣本島上的武裝抗日運動此起彼伏,因此日本踐行的是武官總督制度,而1919年之後台灣地區的武裝抗日激烈程度有所降低,日本開始推行文官總督制。無論是武官還是文官擔任台灣總督,其執行的都是日本同化台灣政策,推行三段警備制、保甲制度和警察制度,在經濟上掠奪、政治上強勢統治、文化上同化、軍事上安撫與鎮壓結合……但日本政府的統治效果並不大,從1895年至今有超過二十多萬台灣人反抗日軍而被殺害,足以說明日本的同化政策效果並不大。

    「時任台灣總督的太田正弘很早就意識到共和國會對台灣下手,所以他一方面催促日本本土派來強有力部隊的同時,加大對台灣人民的暴動鎮壓力度。但自解放以來,我黨我軍就利用空運優勢對台灣本土抗日勢力空投物資補給,也直接派遣不少特戰人員參與抗日運動當中。」

    「日軍在台灣地區的防禦力量並不大,最近以來放棄了部分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和東南地區的防禦警備工作,為了應對我軍的跨海作戰。重點守衛基隆、高雄等港口城市以及連接台灣兩頭的縱貫鐵路線。台灣本島上原有日軍軍事力量等同於一個獨立混成步兵旅團,從10月26日、29日、11月1日,日本政府分三次向台灣運來大批部隊和物資補給,日軍調來台灣的第五師團已經在新竹、台北、基隆一線駐防;有日軍『兩大精銳之一』稱謂的第二師團也在台南、高雄一線駐防,第三師團在台中一帶佈防。」

    「日本海軍主力艦隊於10月28日離開日本本土,在東海與我東海艦隊對峙之後去向不明,直到近日才出現於那霸港休整。而日本的在台航空力量主要分佈於新竹、台北兩個地區……」

    日軍在台陸軍軍事力量,有一個地方守備性的獨立混成步兵旅團,作戰主力是第二師團即仙台師團、第三師團即名古屋師團、第五師團即廣島師團。能在不空虛朝鮮和本土戰備防禦的情況下,一次性派出三個常設師團駐守於台灣,既可以看成日軍對共和國人民軍的重視,也可以看成蔑視。

    那個作戰力量只相當於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地方守備部隊,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主要做為守備用途、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是它的特點。對於這樣一個等同於人民軍民兵預備役部隊的部隊,第四集團軍基本上可以忽視它的存在,得把重心放在那三個常設師團身上。

    日軍第二師團又稱仙台師團,自1888年編成於日本仙台,其步兵聯隊編有第四(仙台)、第十六(新發田)、第二十九(會津若松)、第三十(高田)共計四個步兵聯隊。現任師團長是赤井春海。甲午戰爭時期,第二師團參加了威海衛攻堅戰。日俄戰爭之時,轉戰於九連城、遼陽、沙河以及奉天。人民軍收復東北地區後轉到朝鮮境內駐紮,於1929年10月26日被日軍運抵台灣參與隨時可能爆發的中日台灣戰爭。

    第三師團又稱名古屋師團,於1888年由第六(名古屋)、第十八(豐橋)、第三十四(靜岡)、第六十八(歧阜)。甲午戰爭中跟隨著第1軍在元山、仁川登陸成功後,接連攻下平壤、海城以及牛莊。日俄戰爭中,隸屬於奧保鞏大將的第2軍,參加了南山、遼陽、沙河和奉天會戰。之後,第3師團被派進入西伯利亞干涉俄國革命,在諾曼諾夫王朝眼裡該師團是俄羅斯帝國能夠復國的功勳部隊,現任師團長是剛上任不到一年的小泉六一。

    第五師團又稱廣島師團,1888年編成於廣島,所屬步兵聯隊有第十一(廣島)、第二十一(濱田)、第四十一(福山)、第四十二(山口)。1894年7月甲午戰爭爆發,第五師團抽調了兩個步兵連隊,以此為基礎組成了大島混成旅團,改編之後立即奔赴了朝鮮半島。1894年7月27日,在朝鮮的漢城南面與清朝的淮軍打了遭遇戰,戰時持續了整整一天,清軍潰敗退入牙山。

    這場戰役是日本現代陸軍創立以來首次與外國的陸軍對陣,而且運用了現代化的戰術,在世界作戰史上是值得記錄的一筆。之後,大島混成旅團攻陷平壤,參加了鴨綠江渡河戰役、牛莊戰役等等。可以說第五師團是日軍一支戰鬥力強大的精銳部隊,現任師團長是原口初太郎。與第三師團在10月29日作為第二批力量運抵台灣,第三批主要是作戰物資和補給。

    「第三批運抵物資除了三大師團的彈藥補給之外,有一批飛機,三菱八七式輕型轟炸機和中島高置單翼九一式戰鬥機,其組建的兩支航空隊分別駐守於基隆和高雄。另外還有一批日本大阪兵工廠剛剛完成定型不久的**式奇咯中型坦克,從目前得到的情報看,駐守於台中一線的日軍第三師團利用二十四輛坦克組建了一支特別裝甲部隊,以應對我軍登陸部隊中的裝甲力量!」

    「關於日本作戰飛機和坦克的戰鬥性能方面,我們尚且缺乏太多有效情報。根據來之不易的偵查照片,我們請了航空工業和裝甲戰車方面的專家進行研究分析。總體而言,日軍的飛機性能是比較落後的,不足為慮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第三師團所裝備的24輛坦克,對於輕步兵而言這可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根據我國專家的推斷,該坦克全重不超過12噸,越野能力一般。裝備武器是一門37毫米火炮以及一挺7.7毫米重機槍,其武器系統比我軍的步兵戰車強。而防護力究竟有多大,沒有詳細圖紙和技術資料的情況下,專家們不敢妄言。但可以清楚的是,我們的輕型步兵武器肯定是無法撼動的,而這種坦克也並不是我們主戰坦克的對手。」

    軍情局剛剛從國內走向世界不久,即便花大量力氣在亞洲範圍內佈置自己的情報網,尤其是在潛在敵人日本的情報網也是相當弱小的,通過多番努力能夠這樣一個收穫還是相當不錯。而軍情局戰役特派聯絡官,結合已掌握資料向大會介紹日軍在台力量,通過他的介紹可知道三點,那就是日本陸軍在台力量強大、空中力量可忽略不計、海軍主力動機不明。

    「現在的情況顯得略微複雜,日本海軍主力艦隊動機不明的情況下,我軍發起登陸作戰,一旦日軍艦隊突入登陸場,以其戰列艦、重巡洋艦等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艦隻發起大規模炮擊,而我們的登陸作戰又遲遲未得到縱深推進,那我們的登陸部隊將會遭受到重大損失。」

    莊家明看了看會上的一兩百號人,接著說道:「還有一種情況是,我軍成功登陸之後,在發起縱深作戰的時候,日軍艦隊突入台灣海峽切斷我軍後勤補給線,即便不對我軍的登陸部隊造成嚴重威脅,也必將影響我們的後勤物資補給暢通,繼而影響戰鬥力的正常發揮。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日軍的確是有這個打算!」

    「共和國建國閱兵大典上,整個世界知道了共和國的陸軍現狀、空軍實力,日本這樣一個學習型國家,他們同樣在坦克、航母上屢次向西方學習或者自行實驗,自然非常清楚裝備了坦克、飛機的人民軍會有怎樣一個戰鬥力。讓日本陸軍戰鬥力排名靠前的師團前來駐防台灣,還費盡周折運來根本來不及大規模生產的飛機、坦克。」

    「如果他們只動用一到兩個師團,包括其海軍,就說明他們根本不識時務、自高自傲。而他們現在卻動用了三個師團,不僅想方設法加強部隊戰鬥力,還讓其海軍成為我們一個不得不擔心的隱患所在。這也就說明,小日本明顯是信心不足,害怕他們的飛機坦克不是我們的對手,軍艦成為我軍戰機的移動靶子。也知道我軍高度現代化是極其依靠後勤補給的,所以收縮部隊窩在大城市和鐵路沿線地區堅決防守……」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各部隊、各單位要做好充分準備。不管日軍怎想、怎麼打,我們管不著,也用不著擔憂。反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莊家明站起身來,拿起一支長長的指揮棒,對著牆壁上懸掛著的台灣地區超大地圖說道:「各部隊嚴格按照作戰計劃執行,尤其是第四集團軍,即將面對日軍三個加強版的常設師團,你們有信心沒有?」

    鄧拉本聽到這問題,嗖的一下站起身來,向總參謀長莊家明敬禮,用渾厚的聲音回答道:「報告總參謀長,保證完成任務!」

    「第四軍的第五師是我軍首批機械化部隊之一,更是我軍響噹噹的第一機械化步兵師。一個整編集團軍還弄不死小日本的三兩個師團,那就是笑話了。」

    莊家明的話算是給鄧拉本敲了一個警鐘,都知道明年會是人民軍的重大年份,誰也不想到時候改革的第一把刀落下來宰到的卻是一個精銳野戰集團軍。鄧拉本也知道莊參謀長的苦心,所以胸脯挺得更高了,要真按鄧軍長的脾氣,機械化步兵師的第五師搭配一個摩托化步兵師足以洗平日軍了,何必還要讓整個第四軍去台灣旅遊?還拉著第三軍在後面做預備隊,要是仗打得真要動用預備隊,那即便不被其他集團軍笑死,鄧拉本以及整個第四軍都會覺得無地自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