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六十四章 有那麼一些事兒 文 / 火熱人生

    第六十四章有那麼一些事兒

    「戰爭來了又去,受傷的多是平民百姓」。中日台灣衝突結束之後,日本所有在台勢力全部撤出台灣,其遺留在台灣的固定資產加上三百五十萬美金的補償,全部充作了重建資金使用,由國務院台灣重建辦公司全權負責重建工作,當然這其中離不開台灣省政府的大力協助,雖然後者才建立沒多久。

    「要想富,先修路」這真理的意義已經在大陸實踐證明了很多次,所以恢復台灣社會生產秩序、穩定人民生活,首先就是要讓台灣市場經濟得以繁榮,被戰爭所影響的農業生產已經錯過了一季,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物資都需要從大陸運來,包括重建那些在戰火中摧毀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群眾居住房舍的建設物資,也都需要從大陸運抵台灣。

    縱貫線鐵路作為連接台灣南北兩頭的交通要道,戰爭期間雖被日軍破壞嚴重,但共和隊為了滿足作戰的後勤需要,對被破壞的鐵路進行了戰時搶修,恢復了一定的通行能力,再加上縱貫線南線,尤其是過了嘉義之後的鐵路已經被摧殘得不成樣子,整條鐵路線恢復到戰前的通行能力,甚至要有更高的承載與通行能力,只能對縱貫線進行大幅度改建。

    不僅僅是鐵路需要修建,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並沒有修建很好的公路交通網,在戰後重建計劃中,能夠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機會或者增收機遇的基礎工程建設之中,除了鐵路幹線、火車站、港口等的重建或者改建工程之外,修建覆蓋全台灣的基礎公路網工程也在其中,這種勞動力密集型工程很大程度上為恢復台灣經濟秩序做出了貢獻,再一次驗證了政府的投資任何時候都能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道理。

    台中和嘉義是本次衝突中發生激烈戰事的交戰城市,而高雄和台北也因炮火打擊而遭受很大損失,各級政府構建完成之後,除了踐行土地、搭建法制社會結構體系、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和倡導文明新風、建設公共設施如醫院和學校……而且,政府還一直在盡最大力度恢復農業、商業重回正常,也注重引進大陸投資商在台開工設廠,作為中國最後回歸的省份,台灣此時的經濟面貌和生產總值,和西藏自治區不相上下,要想和已經發達的省份相比,該省需要努力很長時間,不過可喜的是台灣地域優勢明顯,發展基礎好,追趕上其他省份也不是不可能。

    1930年8月10日,在原有基礎上經過擴大改建的高雄港和基隆港重新對外開放,其中煥然一新的高雄港已經具備成為共和國,繼防城港、廣州、上海、天津等四個最大海港之後的第五個大型集裝箱港口,這個原本是明朝時期一個小漁村的港口,直到荷蘭入侵與鄭成功時期一番開拓之後,清朝初期具了商品集散的港口功能,而後中英天津條約讓這個小港口成為通商口岸,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內建設了七座碼頭,可停泊三千噸級船隻,在那時已經有高雄到日本橫濱、大陸廣東、朝鮮等的航線,年吞吐量也只有很少的158萬噸左右。

    中日台灣衝突結束後,恢復台灣基礎運輸成了重中之重,鐵路、公路、港口等的改擴建工程很快拉開帷幕。由中國遠洋航運集團投資,高雄港和基隆港的改擴建工程很快啟動,兩個港口都作為三千萬噸級的建設標準進行建設,其核心建設項目就是要打造六個大型集裝箱船泊位,配十八台集裝箱裝卸橋,以達到年吞吐三百萬標準集裝箱的標準,兩個綜合性大型港口經過八個多月的不停歇建設,已經完成了建設項目的百分之四十五,達到了對外開放的資格,當然那些尚未完成的工程仍然在馬不停蹄的建設之中。

    8月10日,下午四點,有點為港口開放慶賀意思的海軍某特遣艦隊,蒞臨了高雄港,該特遣艦隊只有四艘大型艦艇,其中一艘就是共和國首支訓練用航母,另外艦艇分別是一艘綜合補給艦和兩艘巡洋艦。高雄港已經完工的四個大型集裝箱泊位,在沒有貨運船隻到來的情況下,四艘海軍軍艦成了首個「顧客」。

    訓練用航母沒有艦艇編號、更不未編入海軍艦艇序列,本是一艘集裝箱船得它,改動後成了一個擁有兩百七十米長、三十米寬直通式飛行甲板的訓練用航母,一批又一批的海航飛行員們在它的身上完成了由陸基走向海基的過程,兩支輪換上艦訓練的未來航母戰艦官兵也通過它具備航母作訓能力,在超過一年的時間裡,這艘並不是標準的航母,自然也在使用當中發現了許多問題,這些都不斷反應並總結出來以利於未來共和國真正航母戰艦的建造。

    「到台灣來一趟,短暫休整之後,這艘陪伴我們走過了四百餘天的訓練船就將面臨三個月的大修,咱們會有好些日子無訓練載體,真的很期望咱們的首艘航空母艦早點建設完成。」

    「不用擔心,29年10月召開的海軍裝備發展討論會,上百位軍政兩界高層齊聚一堂,商議出來的結果是對我軍建設很有利的。如今各大造船廠不僅得到了海軍追加的巡洋艦訂單,還有專用於防空的大型防空巡洋艦、航空母艦、戰列艦、遠洋潛艇等新武器裝備的設計研究計劃,我相信只要時間足夠,咱們什麼都會有的」

    海軍艦艇首次在台灣港口停泊,一方面是該長期擔負訓練任務的特遣艦隊結束30年度的訓練計劃,在台灣高雄港逗留一段時間後,訓練航母將會去上海的滬東造船廠接受三個月的大修,而另外兩艘一直伴隨左右的巡洋艦、綜合補給艦也將返回各自母港,檢修之後再臨時加入東海或者南海艦隊,估計特遣艦隊重新集結起來將會是三一年年初的事情了。分別在即,四艘艦艇的艦長聚集一堂,沒有像那些在海上經受太長時間訓練的官兵們,趁著駐泊高雄這一新港的機遇,到處走走看看。他們四人聚在一起,點上幾個小菜互談心事。

    「和世界各國相比起來,咱們的力量還實在太小」

    1930年3月,美國太平洋艦隊最新服役的一艘彭薩科拉級重巡洋艦,屬於條約型的彭薩科拉號重型巡洋艦造訪中國上海,和隸屬於東海艦隊的梧州號巡洋艦展開了為期四天的友好交流,美國海軍派來級的巡洋艦,其建造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日本的同類巨艦,野心比日本人還大的美國人,原本打算給戰艦安裝十二門203毫米主炮,可後來限制於裝甲防護平衡問題,才減少至十門。

    該艦艇參考了奧馬哈級輕巡洋艦,採用平甲板艦型且為了減輕重量,採用了輕型結構,也採用符合主流的裝甲重點防護設計理念,在武器配置上獨樹一幟,和日本的妙高級一樣,有只用了四座炮塔的10門主炮,首尾皆是兩座背負式,高位置安裝的是三聯裝、低位的是雙聯裝。火炮是一款專門為了對付日本三年式200毫米火炮的mk9型,射程近三十公里,超過了日本火炮射程近五公里。

    「標準排水量九千噸左右,無雷達設備,最大航速超過三十節,有八門127毫米副炮、兩門47毫米機關炮、八挺米高平兩用機槍,裝備兩台彈射器,配有四架水上飛機……」

    特遣艦隊的南寧號巡洋艦艦長曹榮對到訪中國的彭薩科拉號巡洋艦如數家珍,這艘1926年開工於紐約海軍造船廠、完工於1929年4月份的戰艦,加入海軍現役不久便被派到中國來做友好交流,該艦艇在很多方面都是以日本同級戰艦相比較而來,被派到中國來和實力弱小的中國海軍做友好交流,對日本政府而言非常具有招搖過市戰略威懾之意,當然對於共和國海軍而言,也有一定程度的炫耀的意思。

    「從和美國同級戰艦相比,我們的軍艦更勝一籌,但我們也需要看到的是,世界主要海軍大國,不僅擁有著巡洋艦、驅逐艦之類的中小艦艇,他們還有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重型巡洋艦,而且都在發展航空母艦。相比於他們,我們還有很多方面處於空白。不過啊,咱們也不是吃素的」

    二九年八月份作為第四批服役艦艇中的一員,賀州號巡洋艦加入了南海艦隊的大家庭,其艦長郭明是是在驅逐艦上一步一步幹出來的,成為巡洋艦艦長後又帶領艦艇加入了特遣艦隊,高強度的訓練幾乎要了他的老命,不過可喜的是,官兵們經過磨礪之後已經具備很強戰鬥力,尤其是在與訓練航母搭配訓練上表現不錯,未來共和國真要是有航母艦隊,賀州號巡洋艦或將成為艦隊的一員。

    「還是老常好啊,這訓練航母大修了,估計你丫也用不著在船廠呆著,少說也可以放假回家看看,要不然就是進大連艦艇學院去客串老師,總之艦艇大修的這段日子裡肯定會過得不賴,可比在海上漂泊好啊」

    郭明使勁兒的拍了拍朱武兵的肩膀,在特遣艦隊這樣一個訓練為主的艦隊裡,根本沒有獨立的艦隊司令,特遣艦隊中的訓練航母艦長充當著整支艦隊的最高指揮官,而朱武兵這位眾人眼裡的仁兄,則是擔任了一年多的艦長了,換句話說就是白白幹了一年多的艦隊司令,如此美好的服役經歷自然有利於他的飛黃騰達,以後指不定就是共和國首支航母艦隊司令的他,自然會被幾位兄弟多敬幾杯。

    「少喝點」嘴上說著,但手上動作卻沒有停下來,抿了一小口茅台的朱武兵是個喝酒就會上臉的人,放下酒杯後,說道:「哥幾個也不賴,咱們海軍的巡洋艦是發展到了一個瓶頸了,可靠消息稱我軍不會放棄戰列艦這種大殺器,再不濟也會有大型防空巡洋艦甚至重巡洋艦陸續完成設計、建造,指不定日後就等著哥幾個去讓它們正式服役。」

    「絕對可靠?」

    「騙你們做什麼,知道為什麼要讓你們陪著訓練航母到高雄港來休整一段時間嗎?把船送進滬東造船廠大修之後,我就不再是該艦艦長了,就像郭明說的那樣,我會進大連艦艇學院去進修兩年,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海軍真正的航空母艦將正式開始建造,作為未來航母艦隊不可或缺的戰列艦、防空巡洋艦都將陸續開始建造,哥幾個就等著看好戲吧」

    海風徐徐、清波蕩漾,停泊在港口內的戰艦隨著波浪輕輕晃動,守衛在戰艦前的是一隊全部武裝持槍警戒的海軍陸戰隊員,首次停泊休整在台灣高雄港,各艘戰艦除了留下必要的值班人員,其餘官兵們都上岸休整去了,而提前獲知該消息的台灣省政府特意派來了接待人員,把這些上岸休整的官兵們當成了來島旅遊的首批旅客。

    為期一個星期的休整假期內,所有官兵們輪流上岸,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經濟為主的寶島物產不可不謂豐富,台西平原作為寶島最大的農作物種植區,含糖量高的甘蔗、可口的鳳梨和芒果,除了觀光旅遊,受邀請四處參觀的海軍官兵們充分領略了台灣民族風情,能歌善舞的高山族更是給官兵們留下深刻印象,最值得他們回憶的就是去台灣日月潭遊玩的經歷,美麗的台灣充滿著神奇和值得令人回味的地方。

    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八月十八日清晨,在高雄市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歡送當中,海軍特遣艦隊四艘軍艦彩旗飄飄、穿著雪白軍裝的海軍官兵們再一次站坡並揮手致意,在長鳴的汽笛聲中緩緩駛出高雄港,駛入外海後不久,在兩艘巡洋艦的左右護衛下,訓練航母開始迎風加速,停放在停機庫裡的戰鬥機、俯衝式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一架接一架被升降平台送上飛行甲板整備區,然後統一協調之後陸續飛離航母,它們將轉場回到海軍位於廣東境內的航空基地,空置下來的訓練航母隨後在賀州號巡洋艦的護送下,穿過台灣海峽向上海開去,而另外一艘巡洋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艦,則結伴回到海軍南海艦隊的湛江基地。

    共和國的海軍力量分屬於東海和南海兩支艦隊,分家成兩支艦隊之時各艦隊只有一艘巡洋艦作為頂梁支柱,在中日台灣衝突中的台中地區登陸作戰戰役中,就是因為海上通道即台灣海峽需要海軍確保掌控權,而登陸部隊需要適時的、強大的火力支援,海軍力量的弱小在戰役中顯得的確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很多對地支援任務中都交給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負責,直到登陸作戰關鍵時期才讓一艘巡洋艦帶著幾艘驅逐艦去執行了一下艦炮打擊任務。

    隨著共和國國防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陸海空三軍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緊張,一系列的軍事學校已經開始具備向部隊提供高素質人才的能力,同時還有能力接收在役官兵們的進修學習,也就是說在人才上,不僅是海軍,整個共和國的軍隊都不再窘迫了。實力增長所受到的限制,只剩下共和國的裝備生產能力和國家的財政承受能力。

    陸軍不用多說,海軍和空軍是最燒錢的部隊,尤其是海軍的發展無疑是讓一個國家準備好一個炭爐,一把接一把的把錢扔進大火裡,把錢當成燃料焚燒以至不讓烈火熄滅。可惜的是,海軍急於發展擴大的時候,又正好與國家大建設相互衝突。

    從西部走出來的復興黨有復興中華的責任與義務,其著重打造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下游、環渤海灣、大東北等幾大經濟地區,尤其是要在東北建設成共和國有一個和西南不相上下的重工業區,最低至少也能和兩湖地區相比較。按照發展規劃,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東北省,都是發展重工業的重要省份,尤其是屬於環渤海灣經濟區一部分的遼寧,更是發展的重點。

    遼寧是共和國煤鐵冶金原料和油氣田蘊藏大省,肥沃的黑土地不僅能孕育出一個農業大省,豐富的礦產資源也能讓該省成為共和國排的上號的工業大省,該省立志於以能源、冶金能原材料為基礎,機械、化工製造工業為重點,打造一大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原材料和工業設備製造企業,解決共和國長期依賴於國際市場的鋼、成品鋼和生鐵。

    鞍山和本溪自然將作為重要的鋼鐵城市建設,其規模和力度不亞於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漢、上海的寶山,共和國海軍未來重要的裝甲鋼、特種鋼,隨著裝備規模需求的增大,兩大鋼鐵城市很有可能成為海軍裝備重要的材料供應地。瀋陽、撫順、葫蘆島等城市或地區,也將建設一批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錦州和大連等地區也將興建一大批石油化工企業。

    「注重利用國際資本投資,充分調動國內消費需求,促進工商業發展和民生事業進步,大力發展國家工業、交通、農業、水利、教育等,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實現整個共和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國務院總理在1929年年底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了國家未來三至五年內的重心都是放在國家建設之上,本來已經快要崩潰的世界金融體系,還可以依靠共和國苟延殘喘一些年月。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在1934年之前甚至更晚,共和國周邊以及國際金融秩序依然會是風平浪靜,共和國的軍事發展也只能先求穩、在求快,海陸空三軍都在精打細算的利用好有限的軍事預算,世界其他國家同樣如此。

    可問題出現了,憑空出現的共和國,只會給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崩潰帶來一個緩衝時間,共和國無力去改變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固有的政治與經濟制度缺陷,也就根本無力阻止金融災難的爆發。

    在這一時期內,明知道會有災難來臨的共和國高層,只能在各方面加緊準備,比如即將完成的泰山科研計劃,和已經在如火如荼展開基礎設施建設的炎黃脊樑計劃,兩大科研計劃包羅了張宇等人對共和國未來發展戰略的期望,期望借助於兩大計劃的科研成果,給共和國各方面帶來直接利益,增大共和國在未來的國際鬥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的本錢。

    當然,屬於高度機密的科研計劃是不會擺上檯面的,海陸空三軍不停歇的發展新軍事理念、新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這些自然也是不可公開的。而真正能夠為世人所知的是,共和國已經一改以往作為,在健全國家戰略資源儲備體系的同時,逐步開放了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而打造東北重工業基地,就是共和國增大自身工業實力的明證,當然並不是為了準備戰爭。

    「經濟危機一旦爆發,會很快導致世界金融秩序的崩潰,繼而影響世界地區平衡態勢,各國為了急於找到解決危機出口,走上極端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此時的軍國主義化程度和規模,必將遠遠超過另一個時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隨著地區平衡態勢的失穩,戰爭就將顯得不可避免。」

    「也就是說,危害嚴重的金融危機一旦爆發,承受能力差的國家將最易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並將很快高度武裝起來,成為威脅地區和平安全甚至全球和平局勢的毒瘤。以金融危機為風向標,一旦爆發危機,共和國雖說也會遭受一定危害,但我們的鄰居日本肯定不會安穩,從那時候起,我們必將在做好妥善解決金融危機危害的同時,加大軍事方面的投入,逐步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否則在慘烈的世界大戰中,我們無法獲得最大的利益」

    1929年是共和國完成統一大業、黨和政府完成職能構建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內最大的收穫就是共和國的軍事力量得以證明、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得以完美樹立、共和國的經濟得以穩步發展、科教事業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一切的一切都為復興黨未來大展宏圖奠定下來堅實的基礎,

    因此,1930年至1935年,這一段時間裡,必將是共和國實現整體跨越式發展,躋身國際一流強國的關鍵歲月,經過這一段黃金般寶貴的發展機遇時期,共和國的綜合國力必將得到穩步提升,而那時候的共和國將不再是一個任憑欺凌的國家,在迎接隨時可能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大戰的時候,共和國自然不會退縮半步。

    大國崛起之中國。

    茁長成長時期,始於亞美集團於美國在1909年的蹣跚成長;艱難奮鬥歲月時期,始於1914年自治政府成立至1929年共和國完成統一;發展壯大時期,必將始於193第二次世界大戰……

    ps:感謝各位兄弟的鼎力支持,感謝kettlel兄弟投出的本書第一張月票和打賞,感謝好友「你妻負我啊」兄弟的打賞,感謝各位兄弟的訂閱。另外,為了方便諸位兄弟的閱讀,小子決定將每天正常更新時間提前至早上,加更時間還是老規矩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