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九十八章 還需奮鬥(加更,求支持) 文 / 火熱人生

    第九十八章還需奮鬥(加更,求支持)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放下電話,唐仁輝臉上有著止不住的笑意,美滋滋的拎起桌上的軍帽,叫上還不知所以的參謀長就出了軍長辦公室,直奔保定火車站而去。

    「火車站打電話來稱,安排給我們的軍列已經到站,我軍將作為陸軍首支集團軍率先更換裝備,這列火車運載而來的只是新裝備中的一部分。」

    剛才唐仁輝接到的電話就是第一集團軍後勤參謀在火車站打回來的確認電話,並得到了唐仁輝的準確答覆,新裝備的卸載工作必須在保密、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不紊的展開,有點急切的唐仁輝最終沒能按捺住心中的喜悅,非得要跑去火車站看看新裝備。

    而另一邊,保定火車站裡的一個封閉式大型倉庫裡,鐵路軌道貫穿了倉庫,昔日緊閉的兩道大門被難得的打開了一次,一列運載著一批盡數覆蓋了偽裝網怪異貨物的列車此時就停靠在了倉庫裡,倉庫裡的一台大型橋式起重機正將那些貨物吊離火車,放置到一輛輛停放就緒的重載平板車上。而倉庫周圍四百米範圍內已經星羅密佈軍事崗哨,任何靠近該範圍內的閒雜人員都將被勸離。

    「這是反炮兵雷達?」

    趕來倉庫的唐仁輝,剛進入倉庫裡不久就看到了一輛平板車上正被緊固的一台特殊設備,覆蓋了偽裝網的雷達面板就好比一塊超大床墊一般被平放於輪式車載構架上,倘若是戰時,該雷達面板肯定會豎起而且朝向指定方向。

    「這東西好啊,有了它咱們不用派出炮兵前沿觀察和安排敵後偵察,就能通過敵方炮彈飛行軌跡知道他們的準確位置,真是一大利器啊」參謀長也是很興奮的說道。

    「就是不知道探測距離有多遠?反應速度如何?就怕實戰時候,不是技術說明綠色∷小說覆蓋下的結構稜形知道,機車上面安裝的不是炮塔和火炮,而是一個收縮著的液壓伸縮臂。該伸縮臂上本應該安裝有一台小型監視雷達,在戰時就是利用液壓伸縮臂將該雷達高高舉起,讓雷達的高度更高、獲得更遠的探知範圍。

    按照唐仁輝的估計,這東西上肯定是集監視雷達、紅外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等為一體,能夠在車輛行進中進行三百六十度得監視,對敵方人員探測範圍不會超過十千米,探知車輛估計更遠,三十公里左右還是有的。

    還沒等唐仁輝看個爽,一輛已經裝載完畢,而且早已完成嚴格緊固工作的重載車,已經做好了出發準備,這輛重載平板拖車上此時運載的一輛車子,通過外形來看就更加像是一輛野戰履帶式裝甲救護車,寬大的車體和強大的防護是很明顯的特徵,但是唐仁輝一點兒都不覺得總後勤裝備部會給自己弄來一輛救護車,一定是以前他見過的電子收集車。

    這種電子收集車另一個名字就叫信息車,它並不是給指揮官用來指揮部隊的。戰場上無時無刻充斥著大量的電磁波,將這些電磁波搜集並進行快速處理,對於探明地方的動向和武器性能非常重要,由於這種搜集都採用被動式的收集以便不會被對方發覺,所以設備必須非常先進,以便接收來自空中、海上、地面等的電磁波,完成位置的探測、識別和追蹤,具備地面引導和敵我識別、數據傳輸等功能,其用途就和空軍的預警機差不多,只不過它是在地面上的,而預警機是飛在天空中的。

    接下來,唐仁輝等人還看到了給加裝兩個防空導彈彈艙而構成的簡易版的近距離防空導彈的悍馬車,將步兵們的肩扛便攜式防空導彈,加裝在悍馬車上而成的它,不僅造價低廉而且近距離防空性能非常不錯。

    採用了彈炮合一且以履帶式車輛構造的防空戰車,本身就是可防禦輕武器和破片襲擊的全焊接結構的車體,安裝有搜索雷達和跟蹤與火控雷達系統,特意加裝了敵我識別器。最大的亮點就是該車炮塔前部的跟蹤雷達,能夠在十幾公里的距離上對目標開始跟蹤,火控系統隨之進行高速計算,當目標進入射程之後,殺傷距離在四公里的兩門25毫米高射炮將編織出精準的火力網將目標籠罩,而火炮下方還有四枚常備地空導彈,它們負責距離稍遠、高度更高的目標。

    這樣一種武器,是由於陸軍多次演習中直升機部隊都扮演著地面部隊殺手,長期都橫行無阻之下應運而生的。像第一集團軍這樣的重裝部隊,未來面對的最大威脅可能不是敵方的地面部隊而是來自空中的威脅,而單純為部隊裝備遠距離、中近距離、近距離的導彈防禦武器,倘若在複雜電磁條件和強烈干擾下又會失去應有效能,所以陸軍選擇了保留傳統的高射機關炮,軍工企業便將導彈和高射炮相互結合,締造出了彈炮合一的防空系統,讓部隊具備四公里至八公里的強大中近距防空能力。

    這種武器,自然是深受唐仁輝喜歡,它們與悍馬防空導彈車、單兵防空導彈等組合一起,便可構成強大的中近距離防空作戰單元,加上部隊列裝一定數目的、射程在十二公里左右的遠距離防空導彈,地面作戰部隊的防空壓力將驟減,甚至是消失。

    第一軍作為首支進行數字化建設的部隊,首先進入數字化的就是指揮和防空,然後才是部分武器數字化,比如以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新型反裝甲車輛。這一點上,唐仁輝總算覺得總參謀部沒有欺騙自己,這些一台比一台精貴的寶貝,列裝部隊後將更大幅度的提升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所謂的王牌重裝集團軍這才顯得名正言順。

    「其實,我更加期待咱們的新型主戰坦克、步戰車等武器趕緊運來,早日讓部隊完成大換裝,咱們也好早日進行磨合訓練,新武器裝備比較催生新的戰術,咱們要想風雲天下,就得先人一步啊」

    「還有一個問題,部隊越來越科技化,日益增多的新型裝備日趨向整體的信息化靠近,我看往後走咱們陸海空三軍肯定不會分得太明細,一場戰鬥指不定就是一場多方協同的數字化戰爭,傳統的槍械、大炮、裝甲等,很快會被空地協同、導彈攻擊、低空突擊等方式多代替,部隊扮演的角色也將從戰爭主角,成為戰爭重要參與者。」

    唐仁輝的擔心可不是杞人憂天,中國地大物博但卻遲遲不擴大陸軍規模,原因就在於部隊追求的是高素質化,像第一集團軍這樣的重裝部隊,其組建和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具備能和至少三倍於己的敵人抗衡,一個集團軍就能扛住對方二三十萬人,這在過去肯定是妄想,但當共和**隊走完機械化,進入數字化和半信息化之後,這個設想並不是空談。

    共和國的科技和工業飛速進步,在軍事上的體現就是武器越來越先進。在共和**隊的眼裡,戰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點面作戰,早已成為綜合作戰,即戰火並不是從邊界開始燒起,空中力量打擊可以讓戰火蔓延至整個交戰雙方領土範圍,正面對抗也會顯得更加多元化。敵我之間,你能用步槍精準射擊,我就能有火箭炮密集覆蓋;你能有裝甲集群突擊,我就有直升機低空打擊力量從空中給予驚喜……

    總之,中**隊時時刻刻都因為有強大的工業和科技實力而領先世界整整一代,這也是為何中國大舉向世界兜售內燃動力時代的技術,讓世界主要國家具備建設機械化部隊、航空兵部隊等力量的能力之時,中**隊已經在邁入信息化。所以,當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建起內燃時代的機械化部隊時,共和國已經是信息時代的數字化部隊了。

    離開保定火車站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並不是因為卸貨工作量太多以至於要到天黑才完成,而是將裝備從火車站轉運至駐地地點,動用了太多大型車輛,如果是在白天肯定會引起嚴重的交通堵塞,夜間運輸也正好可以保密。

    回到辦公室,仍舊是滿臉興奮的唐仁輝端起水杯作勢要狂飲,但趕緊對參謀長吩咐道:「立刻讓作訓參謀長著手開展早就準備好的訓練計劃,咱們要一邊接受裝備,一邊加強訓練,待所有新型武器列裝完畢,就開展轟轟烈烈的磨合訓練,爭取早日形成作戰力」

    「要不,我們給各部隊下發一個通知,就說本次冬季考核就以掌握新裝備為要點,哪支部隊做得好就將今年年度的優秀獎頒發給誰,相信一定會激起部隊官兵們更大的學習熱潮」參謀長記下了唐仁輝的話,本來這些事兒不必由他來做,但今兒算是第一軍的大好日子,高興的他也顧不上身份和講究了。

    倆人正說得起勁,唐仁輝書桌上的電話卻冒然的響了起來,部隊安裝數字程控電話後,再也不需要一大堆的撥號員、接線員,專用的部隊電纜和加密訊號確保電話不會被人偷聽。聽見鈴聲後,唐仁輝止住了說話,笑呵呵的看了一下來電顯示,這才板著一張臉接了起來。

    「是老唐啊?你小子最近可是發達了,怎麼不給我老鄧通知一聲呢?」

    話筒裡傳出一陣雷鳴般的響聲,唐仁輝即便不看來電顯示是廣州軍區(只顯示了這個),光是聽聲音便知道是第四軍軍長鄧拉本的電話,放眼整個陸軍十大集團軍,也只有這丫兒的喉嚨最大,誰都知道第四軍在台灣戰場上厲害了一把,不少部隊表面上都稱讚做得好,但私下都紛紛暗自較勁,互相比拚著誰才是中國陸軍第一王牌軍。

    第一軍和第四軍都是重裝集團軍,而這一次命運非常巧合的垂青於唐仁輝,而不是鄧拉本,從接到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的通知時,他就知道總有一天會有那麼一個人,會屁顛兒屁顛兒的寒酸一下自己,所以接起電話的同時,唐仁輝就把聽筒放在了桌上,讓鄧拉本自個說去。

    喋喋不休了好半天,電話那頭的鄧拉本說了個天翻地覆,什麼莊家明參謀長缺心眼兒的話都說了出來,反覆之間就是想藉故到第一軍來走走瞧瞧,都說第一軍是優先換裝的部隊,誰都想看看這新裝備究竟大規模列裝後,會是個啥鳥樣。

    「你要是想來保定,就直說一聲,別他娘的嘀嘀咕咕不休」聽著鄧拉本的說書,唐仁輝喝著水,晃晃悠悠一圈兒後這才對著話筒吼道。

    1941年11月2日,被唐仁輝戲稱為厚臉皮的鄧拉本果然來到了保定,還帶著一個第四軍的見習軍官團過來,打著一個「學習第一軍」的旗號是拉著唐仁輝到處參觀學習,在1第一軍,此時此刻真的是相當難為情,因為好多裝備都非常不熟悉,即便第一軍事先已經讓部隊優秀官兵,親自到軍工企業去參與裝備的生產,盡早熟悉新裝備的時候順便獲得更多第一手信息。

    但是,這一次超級大換裝根本不像以往那樣,優先讓集團軍裡的一支王牌部隊率先換裝適應,其他部隊做好換裝準備,待王牌部隊熟悉之後,總結出更多高價值的適應經驗,推廣至全軍的時候,整個集團軍也就更容易完成過渡了。

    而這一次,總參謀部的計劃是讓整個第一軍充當新裝備的試驗田,總結出寶貴的經驗教訓之後這才推廣至全軍,畢竟此次換裝不是以集團軍為單位,而是全軍。

    陸軍這邊正滿懷著興奮與擔憂,更多的是憧憬的心情,等候著新裝備的時候。空軍那邊劃分進中國特種部隊的空軍實驗部隊,經過多次訓練之後已經總結出了新裝備的優劣,缺點反應最多的就是只安裝兩台大推力發動機的某型運輸機,這傢伙本是中航第一集團傾力打造的戰術運輸機,但在野戰環境下卻根本不具備較好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在簡易跑道上的短距離起降,渦噴發動機根本不給力,或渦漿能有更好表現。

    與之相對的是,安裝四台大推力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重型運輸機,是中航第一集團打造的戰略運輸機,在多次的飛行訓練中已經體現出了非常不錯的性能,航程、航速、爬升率、飛行高度、承載能力等等,都表現非常優異,估計完成最後四百個飛行小時的檢驗後,該型的大型運輸機將結束魔鬼般的折磨期,正式大規模裝備空軍的運輸部隊。

    「新型運輸機遲遲不能到位,空降部隊的訓練將無法正常展開」

    已經擔任共和國陸軍戰略快速反應軍空降師主力團團長的堯郝,得知戰術運輸機項目被勒令大修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部隊的訓練將會大受影響。誰都知道,隸屬於戰反軍的空降師很有可能會在明年年初,在大規模更換新裝備的同時,就正式脫離戰反軍編制,擴編成為一個空降集團軍之後進入空軍的編制體系,而為了迎接未來的空降軍,空軍上上下下都做著很多的努力,最積極的就是空軍運輸司令部了,在該司令部的統帥下整個空軍的運輸部隊都在做著積極準備,隨時準備更換裝備噴氣式發動機的新型運輸機,屆時空軍運輸部隊將擁有至少兩種機型的運輸機,一種中型運載能力的戰術運輸機,一種是重型運載能力的戰略運輸機。

    可惜的是,戰術運輸機被發現了重大問題,雖說戰略運輸機可以正常列裝於部隊,但誰願意空降軍的常規訓練都經常動用戰略運輸機?在戰反軍空降師做著積極擴建準備的時候,其訓練的主力還是已經服役多年的老鐵牛——藍鷹運輸機,裝備氣冷式活塞發動機的傳統意義運輸機已經不能滿足部隊的需求,也和邁入信息化時代的中**隊身份嚴重不符合,更為嚴重的是共和國的航空企業已經將這些老式飛機的生產技術打包賣給英法美德等國家,民航公司都已經做好更換噴氣式客機的準備,但現在卻讓空降師繼續使用老式飛機訓練,這不得不讓堯郝感覺很窩火。

    「世上沒有絕對的順利,再強悍的工業也難免會出現紕漏和考慮不周,別給自己加太多的心理包袱,要始終相信我們中**工永遠是世界第一」

    得知戰術運輸機項目遭受雷劈的時候,共和國航空工業先驅之一的王助,第一時間就給中航第一集團的首席大型飛機設計師巴玉藻打去了電話,當初為共和國帶來首款四發重型戰略轟炸機的——「堡壘」的巴玉藻,不同於王助喜歡戰鬥機、戰鬥轟炸機之類的戰鬥用途飛機,巴玉藻最愛的是大型飛機,所以中航第一集團研製大飛機項目的首席負責人便是他。

    「這我知道,我相信我們設計團隊是沒有問題的,飛機也是毫無問題的」

    巴玉藻此時算是強壓著心裡的悲痛,一個戰術運輸機的項目,不僅耗費了空軍、海軍一道給予的兩億多科研資金,還讓集團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現在卻被部隊大規模使用後,證明缺乏實戰性,雖說飛機性能本身毫無問題,但軍用飛機不能來作戰,又有何用?

    「你打算怎麼處理這款飛機?」電話那頭的王助,讓他設計戰鬥機之類的肯定毫無問題,他能夠侃侃而談好幾天,但大飛機方面他真沒什麼好的意見。

    「集團已經做出回收該型飛機全部飛機,目前我的意見是將這個項目作為技術儲備,中航第二集團已經表示,如果這款飛機雖說不具備較強的軍事用途,但是卻可以改造成為一款優秀的民航客機,而且前途肯定很大,我們已經在做可行性研究。當然,我們也已經啟動了當初的戰術運輸機科研計劃中的第二計劃,戰術運輸機將採用四台渦輪螺旋槳的配置……」巴玉藻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情況,王助此時正在一個神秘的地方,根本不在集團裡。

    「這很好,損失一個戰術運輸機項目,卻給民用航空帶來一款優秀的客運飛機,這也算是給咱們一個教訓吧」

    王助心裡稍稍感覺到了穩妥,項目沒有被廢掉已算是大幸運,不過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中航第二集團在民用航空飛行器開發領域的進度也太慢了,估計不是科研實力不夠一航強悍,而是因為沒有人催促,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可是經常催促一航。

    第二航空集團在直升機領域做得有聲有色,而且在著力研究能夠實現洲際飛行的大飛機,能從中國直飛美國的客機肯定是好東西,可他們好似忘了應該在支線客機上也應該下點文章,幸好如今一航的一個失敗軍工項目可以轉成支線客機,這樣倒讓中國的民用航空領域裡首先具備了洲際和支線兩類飛機的製造能力,可惜的是軍隊需要的戰略和戰術用途飛機,戰術的只能再等等了。

    「我們有豐富的技術儲備,而且失敗的戰術運輸機項目也可以為備用計劃提供不少經驗教訓,我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一年之內拿出最好的戰術運輸機設計,兩年之內完成原型機試飛……」

    「你給我表決心沒用,我倆都是平行單位的人,你應該給高層領導說說自己的決心」電話那頭的王助,把巴玉藻安慰好了之後,這才開始倒自己的苦水,有點沮喪的說道:「兄弟,其實失敗的不止是你一個人,最近我擔綱大任的重型制空戰鬥機項目也出問題了,雖說沒有被叫停,但進一步改進是必然的,耽誤建設週期對集團的影響是小,但讓空軍等苦了,就得罪人了。不過可喜的是,海航和空軍都對輕型飛機很滿意……」

    共和國航空部隊準備更換的新型裝備,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高低搭配,也就是輕重結合的方式。單台發動機的輕型飛機和雙發的重型飛機,體現得最明顯的就是戰鬥機方面,戰鬥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均採用雙發重型配置,海軍設想中的大型航空母艦(核動力)上,將採用簡約化的艦載武器搭配,將來大型航母上只會搭載戰鬥機、戰鬥攻擊機、預警機、反潛機、直升機等,可適用於多種用途的重型飛機必將成為炙手可熱。

    但是,王助領導下的重型戰機項目也被試驗部隊反應出了問題,這說明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共和國的航空工業在轉入噴氣化之後,面對更為複雜化、系統化、先進化的航空飛行器,不止是有些不適應,要想在高技術領域裡也牢牢紮下自己的根,和軍隊步入信息化一樣,奮鬥的路還很長,恰如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ps:小子在此祝各位兄弟勞動節快樂,希望所有人都吃好、玩好,有一個美好的假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