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三十一章 未來的 文 / 火熱人生

.    第三十一章未來的

    「飛哥,快看那兒」

    周琛尖叫著指著一個方向,聽到呼喊的季雲飛趕緊扭轉了脖子,在他的視線裡再次出現了之前一閃而過的特種兵們。此時的他們排成著一個隊列,好像還在聽為首的一個人講著什麼。遠遠看過去根本就看不清這些人,在迷彩塗裝背後究竟是何種表情。但季雲飛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了他們身上的那些神秘裝備上。

    傳言中的特種部隊,之所以能讓季雲飛他們這種常規陸軍現役部隊士兵都感覺到好奇,其主要緣由之一就是構成這種部隊的士兵也都是源自於常規部隊。換句話說,常規部隊的兵源是社會或者預備役部隊,而特種部隊的兵源就是常規部隊和特殊軍事院校畢業生。擁有一個很好軍事基礎的他們所構成的一支部隊,再加上先進、科學的作訓裝備和方式,進而締造出了特種部隊強大所在。

    而真正讓特種部隊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的,就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戰鬥力。往往你認為對方看上去是那麼的勢單力薄之時,也就是自己因蔑視而遭受痛擊的開始,季雲飛他們也算是經常在各種大型演習中遭遇或者與特種部隊合作過的,特種部隊強大的戰鬥力是讓他們感到好奇的主要因素,而最核心的則是羨慕特種部隊極為先進的裝備。

    「偶滴娘啊,你看看那些兵王,一個個的裝備至少要比咱們貴好幾倍」汪強酸溜溜的湊到季雲飛身旁說道,看了看一旁同樣看得目不轉睛而且還帶流口水的周琛,略帶譏諷語氣的說道:「琛哥要是願意,趕緊去弄一套回來讓兄弟見識見識,別一個勁兒的流口水啊」

    「去你大爺的」

    周琛狠怒的盯了汪強一眼,指了指那邊第五集團軍特種營特派過來的徐聞所率領特種兵隊伍,說道:「你知道個屁,他們身上的裝備遲早也會成為我們的。不妨實話告訴你,他們身上的裝備叫做45式單兵作戰系統,這種未來統一裝備於我國陸軍的作戰系統,對於我們而言還是未來的,但對他們而言已經是現役的或者是快要過時的。」

    好歹也算是個大學生的季雲飛,以很是疑惑的強調問道:「未來單兵作戰系統?」

    「對,就是預計在45年左右就正式為我們換裝的全數字化裝備,當然前提條件是我軍能夠成為數字化集團軍」

    周琛有個在不錯的老爹在國防科工委裡工作,而且周琛也是陸軍一員,所以一丁點兒內幕消息,周琛的老爹還是會告訴他的。比如周琛他們現在使用的什麼小口逕自動突擊步槍、輕量化防護頭盔、激光迷彩作戰服等,這些東西的名字周琛早就知道,所以在整個班裡也算是一個能稍稍未卜先知小諸葛。當然,僅限於陸軍常規的、單兵的裝備,也就是周琛他老爸所管轄的那一塊兒小小領域之內,周琛才有這麼一個能耐。

    「我們當前的裝備屬於陸軍信息化建設過渡型,主要體現的是單兵防護性能,並且絕大部分裝備還都很有機械化特色。比如我們的防割作戰服,雖然是激光迷彩並且很能夠耐磨,但工藝還尚未成熟,也就是融於背景環境與單兵舒適性還不夠理想。而戰術手套、護膝、護肘等,不僅材質不夠成熟,而且人性化特色還凸顯得不夠充分……」

    「那你的意思就是,咱們的未來單兵作戰系統,就是要體現信息化軍隊中的數字特色,並其更加富於科學和人性化特點?」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周琛很是滿意的對著季雲飛點了一頭,在這麼一個平均文化水平只有中學的機步班裡,周琛就覺得能考進大學的季雲飛文化等級和自己對口,雖然他也是一個中學畢業生。但,文化人的調調還是很足的。於是乎,他很快就開始擺弄起腔調來,趕緊為兄弟們解疑釋惑了一番什麼叫做未來單兵作戰系統。

    簡單說來,這個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的確是存在的,而且也的確很先進、很強大,同時也很昂貴。按照人民軍總司令張宇的設想,共和**隊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在部隊人員方面注重高素質、職業化、人性化,在武器裝備上就要注重實用化、通用化以及科技化……也就是說,錢不是問題,關鍵是東西要好,能讓軍隊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戰果的東西就不應該看價格多少。

    因此,財大氣粗的共和國海陸空三軍、第二炮兵和特種部隊,也就紛紛毫不客氣了。雖然陸軍一直以來是最寒磣的,但好歹他們基數夠大,其最能依仗的就是和特種部隊親密無間的關係,以至於任何新型裝備和戰術,陸軍都可以從特種部隊中獲取寶貴經驗與教訓。所以,共和國的特種部隊是一個打著三軍聯合而成的牌子,卻是經常做著陸軍生意的單位,海空兩軍的對他依賴性就顯得很次了。

    話又說回來,這未來單兵作戰系統是陸軍應全軍信息化建設發展,力邀特種部隊優先參與的一個重點項目。這個項目其實也就是要為未來每一位共和國陸軍士兵,弄上一整套很好很實用的單兵裝備,其中包括戰鬥裝備、服裝、日用品三類。

    說起來很簡單,戰鬥裝備也就是要有突擊步槍、防衛手槍、多功能刺刀、手榴彈等,服裝也就是睡袋、迷彩服、戰鬥靴、頭盔等之類,日用品也就是囊括什麼夜視眼鏡、光學瞄準鏡、通訊器材、防彈背心等。如此看上去,三大類所包括的物品種類很多,其實對於已經在很多方面循序發展進步的共和國陸軍而言,似乎沒什麼新意。周琛在給季雲飛等人介紹的時候,直接以那些裝備完畢的特種兵們為教案,悉心說教了一次。

    全身裝備價格上萬元的未來單兵作戰系統,能讓一個士兵頭戴輕量化防護頭盔、戴具有一定防護力的防風鏡,穿著融入背景環境能力更強的數碼迷彩作戰服同時,還能穿著模塊化組成的戰術背心和防護頸套,背心還可掛載不同的包具和裝備。

    另外,手上能戴著具備防火、防割等功能的戰術手套,腿部攜帶模塊化腿板,像什麼手槍槍套、簡單包具之類的都可以掛載。另外,護膝、護肘、專用作戰靴等,包括單兵電子裝備和背具都更富於人性化和科學化特點。

    「你的是說,現在他們頭上的那種頭盔其實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是啊,你注意看他們的頭盔,雖說和我們一樣是取消了帽簷以提高士兵臥姿視野的,但他們的頭盔是四點掛架和七襯墊,佩戴的舒適性比我們更好的同時也因為是玻璃鋼材質而更顯防護力強大。尤為重要的一點,注意看他們右眼上的頭盔邊沿,有一個看上去黑色塑料般的東西。」

    「對,看到了」季雲飛的5.2的視力足以看清楚那個東西,但細節就無從看清了。

    「那應該是夜視儀支架,而這種支架就是用來固定夜視儀之類的電子設備。而且你注意看他們身上的防彈衣,厚度好像和咱們的差不多,雖然都是用來為士兵重要身體部位提供防護的,但防護能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

    共和**隊的防彈衣有三種防護等級,防破片、防低速子彈、防高速子彈。還有三種樣式,背心式、夾克式和頭套式。

    防彈衣的結構主要由衣套和防彈層兩部分組成。衣套常用化纖織物製作,起覆蓋和保護防彈層的作用,有的衣套也有一定的防彈作用。防彈層用金屬、玻璃鋼、陶瓷、尼龍、凱夫拉(芳綸)等硬質和軟質材料單一或復合製作,使彈頭、彈片彈開和嵌住,並消釋子彈、彈片的衝擊動能,對人體起保護作用。

    「咱們國家的防彈材料,從人民軍創建之初時候使用的普通鋼材,發展到了合金鋼、玻璃鋼,化學材料也從普通化纖到芳綸(凱夫拉)。從單一材料到複合材料的同時,防護能力自然是穩步提升。每走一步,都使防彈衣的性能提高一大步。而當前,我國使用的材料分為硬軟兩種材料,硬性材料是合金鋼、玻璃鋼、陶瓷,軟性材料是尼龍、碳化硅和芳綸(凱夫拉)。」

    「咱們現在使用的防彈衣只有一個多層高強度尼龍布,可用來防護手槍子彈、衝鋒鎗子彈,但為了獲得更強的防護性能,所以往往我們需要為自己加裝兩塊玻璃鋼。但你看看他們一臉輕鬆的樣子,像是身上背著兩塊鋼板的嗎?很顯然,他們的防彈衣採用了復合方式,將高強度尼龍置於表層、其次才是凱夫拉與碳化硅纖維各有數層的防彈衣主力。」

    「也就是說,在咱們身上充當著防彈衣主力的高強度尼龍,在他們身上的那種防彈衣,卻是一種類似於外包裝用途的殼體而已。從這一樣裝備上,大概就能看出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的先進了吧?當然,如果你能打開他們背上的戰術攜行具,估計還能發現更多的先進東西。總之,這個系統最大的特點之一,也就是價格不菲」

    聽到耳畔周琛的闡述解釋,不禁讓季雲飛想起了新兵那會兒聽新兵訓練團團長講述過去的往事。時間倒退十年之前的共和**隊,都還處於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期,國防建設的大多集中於科研方面,當然這些肯定不是一個新兵團團長能知道的,但這位排長卻為季雲飛介紹了十來年前得共和**隊是什麼樣子。

    那時候的共和國陸軍最牛的也就屬第一集團軍了,但那個時候最牛的稱號主要要是源自於這支部隊在機械化作戰方面是能力卓越的,但實際上尤其是在部隊官兵的裝備細節問題上,以現在的眼光去看那個時候的第一軍,也是相當落後的。

    季雲飛想起了團長說那個時候,演習中的機械化衝擊之時,二二式坦克和二二式步戰車等為先導,拿著一八式自動步槍的士兵們徒步向「敵軍」陣地進攻。這說不上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只有當兵的才知道辛苦,因為在奔跑中他們常常要扶自己亂晃的頭盔,辟里啪啦撞得亂響的水壺、手槍,還有顯眼的武裝帶、軍徽標示什麼的,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真的是覺得那時候的部隊裝備建設實在是不注重細節,更不用說什麼人性化了。

    看著此時身上的迷彩服,季雲飛想起了剛才周琛所說的未來單兵作戰系統中的數碼迷彩服。以往以什麼人工塗料染色的「迷彩服」將很快成為歷史,而以人體生理視覺學為先導,讓迷彩服中各種圖樣的像素能融入背景環境色澤中去,這是第一代也就是此時季雲飛他們所穿著的。但新的,將會在材料上有新的突破,細節上更加側重為人性化,非夾克式、不用熨燙、暗扣結構等,都將使得新迷彩服性能更為出色。

    而看著那些已經開始收拾起裝備,背著戰術攜行具要出發的特種兵們。季雲飛想起了那時候老團長所說的部隊官兵們需要打背包的日子。

    打背包也就是俗稱「分件單掛」方式,人民軍建軍之時就一直伴隨著士兵成長的就是打背包,尤其是在緊急集合情況之下的打背包,更是讓人痛苦萬分。被子、墊子、備用作訓服、軍鞋等都將集合於一體,新兵往往弄出來的背包很為鬆散,走路都要散架更不用說野外急行軍了。

    也就是這樣的**煩,共和國陸軍的背包歷史還是走過了很多的歲月。季雲飛當初也是接觸過打背包訓練的,即便他入伍之時共和國陸軍已經大規模換裝第一代便攜式戰術攜行具。但打背包中的很多過程,至今依然難忘。

    第一步背內置四枚手榴彈的手榴彈袋、第二步背挎包、第三步扎腰帶、第四步披胸掛式類似於文胸的子彈袋、第五步背防毒面具、第六步背水壺、第七步背背包,並將雨衣、大衣扎於背包上端,乾糧袋捆於背包兩側,工兵鍬或鎬豎插於背包背面中央;第八步背槍。

    而完成這些之後,士兵們已經像是被「五花大綁」了。而這些這樣那樣的綁帶,相互之間很容易產生干擾之外,很大程度上會讓士兵感到非常麻煩,全身上下的零碎掛在一起的急行軍感覺更是讓人感覺難受。

    而現在季雲飛他們使用著的第二代戰術攜行具,其中包括了戰鬥攜行具和生活攜行具兩部分。

    戰鬥攜行具包括彈藥攜行具和作訓包。彈藥攜行具由兩個前片和兩個後片組成,前後片通過側面交叉的圓繩帶及肩部兩個肩帶相互連接。前片設有五個自動步槍彈匣包,後片則有4個手榴彈袋和1個水壺套,使用非常方便。

    作訓包採用雙肩背形式,裡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擺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設有一個小袋,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耳囊。作訓包裡可以裝一把折疊軍鍬、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單兵野戰食品、急救包及水壺。

    生活攜行具是一個大號背囊,分為寒區背囊和溫區背囊兩種。背囊上下設有開口,便於取放物品,上開口處縫有用於調節容量的尼龍綢加長袋。在背囊兩側附有耳囊、水壺袋和防毒面具袋。背囊內放大衣、被子和備用服裝。兩個耳囊裝鞋及個人生活用品,下面的兩個側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壺,或者是其他東西。

    而根據周琛的介紹,估計即將裝備部隊的,也是未來單兵作戰系統中的第三代戰術攜行具,將會有金屬內背架。這種背架可增加背部的剛性,有利於背部力的傳遞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體上均勻分佈,降低了對人體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此外,背囊與人體之間還設有兩條背墊,使背囊與人體保持一定距離,便於通風透氣。

    如果考慮到其他裝備,比如季雲飛把自己目前的作戰靴和以前的作訓膠鞋相比較,現在的不僅僅注重士兵們的訓練作戰實用性,還側重於透氣散熱、腳底防護、偽裝等。而將使用了複合材料無托小口徑突擊步槍和一八式自動步槍相比較,現在的能夠掛載光學瞄準鏡、微光夜視鏡等,掛載榴彈發射器、霰彈槍、戰術手電等都不是問題,但一八式自動步槍真要是勉強裝上這些東西,恐怕結局就是比燒火棍還不如。

    當然,和過去的歷史相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而正是通過對比,季雲飛更加認識到共和**隊從過去到現在走過的發展之路,一路走來是在不斷追求著部隊緊貼時代的綜合作戰能力,無論是符合電氣工業時代的機械化部隊,還是符合數字信息時代的信息化部隊,部隊從整體到局部,都在持續的探索與進步當中。

    有些羨慕的看著準備乘坐直升機離去的季雲飛感歎道:「真不知道這些帶著如此先進東西的特種兵們,究竟是要去幹些什麼高技術活路」

    「你要是想知道,那就讓他們帶上你,不去執行任務但隨行參觀一下也行。」周琛一臉壞笑的看著季雲飛,搖搖頭後說道:「可我真怕你連給人家提鞋的資格都不夠,成了別人的累贅,還怎麼跟得上別人的作戰機動速度前去參觀?或許,別人到底在做些什麼,你小子都肯定看不懂。」

    「去你大爺的」季雲飛沒說自己能行,和那些百里挑一都難以形容的特種兵們相比較,他的確還有點兒靠不上譜。

    小子:這兩周是鄙人本學期的重要考試周,很多專業課都集中到這兩周考核,期末忙於複習,更新少了、作品有所紕漏等,誠懇向一路走來,對大國不離不棄的各位兄弟說一聲抱歉,還請大家海涵和見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