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二六八章 巴拉紹夫之戰(中) 文 / 火熱人生

    直升機渦輪軸引擎轟鳴聲震得耳膜生疼,高速旋轉的槳葉扇起巨風、捲起沙塵,鋪天蓋地的迎面打來,嗆得哈希科爾斯和季莫斯科夫倆人直瞇眼,就差用手來遮擋一下這颶風般的強大氣浪了。

    11架直升機組成龐大機群自然還是現場其他蘇軍官兵們第一次看到,在此之前他們當中有幸看到過直升機的都很少,而現在就在眼前,嗡嗡聲中一架接著一架的穩穩降落下來,即使灰塵漫天、聲雷陣陣,但他們都目不轉睛的盯著,生怕這些像是飛行怪物的直升機突然消失了。

    最讓他們感到好奇的直升機便是長相很怪模怪樣的「鋼鐵鳥」中型運輸直升機了,這款縱列雙旋翼的直升機,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中巴車安裝了兩個縱列的直升機旋翼一樣,剛一降落下來,周圍的蘇軍官兵們就擦亮了眼睛仔細看著,正好看到近短形截面的機身頭部也就是駕駛艙裡的兩名飛行員正衝他們微笑著揮手,幾個還未成年的蘇軍士兵也跟著善意微笑揮手回應,而這一幕,恰好被不遠處的第15步兵師宣傳處攝影幹事給拍攝了下來,這張照片也成為了中蘇兩軍合作開端的第一張歷史性紀念照片。

    當然,機高近兩米、長近十米的這款直升機自然有足夠強大的肚量,它能夠一次性容納全副武裝的44名士兵,或者是27名傘兵,亦或者是24副擔架,如果是用來裝運物資。近百個地板系留點可滿足裝運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發射車或者兩輛悍馬軍車的需求。

    如此「肚量驚人」的直升機當它的貨艙門向下翻開之後,在另一個角度的蘇聯士兵們終於窺見了這樣子挺萌的直升機艙內情況,不過他們還沒怎麼看清,機艙內乘坐的中國陸軍官兵們就起身離機了。擋住了他們的視線。

    「黑騎兵」多用途直升機是共和國向友好國家賣得最好的一款,蘇聯軍隊當中裝備的為數不多的直升機當中「黑騎兵」外貿型就佔據了絕大部分,所以這款直升機的到來蘇聯官兵們倒是並未表現出太多的稀奇,就算沒有見過共和國自己專用的軍用型,蘇聯自己也有這款直升機的外貿型、民用型等等。

    而除了「鋼鐵鳥」中型直升機之外,最能賺足眼球的,當然非「制空鷹」武裝攻擊直升機莫屬了。這款造型很奇特的直升機是最後降落的,其前後縱列式的座艙佈局讓整個機身都顯得非常的嬌小,深色的塗裝和剛硬的外殼質感都讓人感覺到一種強大,當直升機穩穩降落下來後。眾人這才看清原來後座的飛行員貌似要比前座的飛行員(實則是武器系統官即副駕駛兼炮手)高出一截,原以為是身高原因,定睛一看才知道,後座的座椅似乎要比前座的高出近半米高度。

    獨特的座艙佈局還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前後飛行員互不干擾的高低搭配可以讓二者都有很好的飛行視野。而透過座艙,蘇軍官兵們就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一樣驚詫不已,座艙裡的兩名飛行員竟然戴著很大很大的一個球形頭盔(飛行員頭盔綜合系統),尤其是遮擋住面部的那個深黑色玻璃罩子(飛行員綜合顯示瞄準系統)。簡直就擋住了飛行員的面部,讓人壓根兒就看不見飛行員的樣子。那飛行員能看見外面的情況嗎?蘇軍官兵們相信肯定看得見,要不然人家是怎麼飛過來滴?

    而值得他們稀奇的地方還很多。比如說「制空鷹」武裝攻擊直升機那很奇怪的左右一對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的兩個外掛點上都掛著武器,火箭發射巢、多管速射機關鎗等這些蘇軍官兵們多少還能算是認識,可有一架「制空鷹」的兩個左右最外側掛點所掛載的東西他們就看不懂了,咋一看,都像是四根肩扛式火箭彈聯裝在一起一樣,可定睛一看,人家四聯裝的貌似不是什麼火箭彈,倒是有些像大比例縮小後的防空導彈,防空導彈這東西,第15步兵師的軍官中還是些人見過的,蘇聯西南方面軍前些日子沒讓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得逞,就是因為有中國人賣給他們賊貴賊貴的防空導彈在,莫非現在所看到的這東西,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機載防空導彈?(實則是反裝甲導彈)

    最能看懂的東西當然也有「制空鷹」武裝攻擊直升機肚子(機腹)下面的那35毫米自動供彈機關炮他們肯定認識的,黑粗粗的那個大傢伙真要是發起威來,瞅準非正面狠狠轟擊,連坦克都會被搞得稀巴爛,別說什麼卡車、裝甲車,防護做得不夠好的碉堡都能被端掉,所以這樣的大傢伙被安裝在直升機上面,見到此情此景的蘇軍當中不少有些見識的軍官可就深思了,這東西要是成百上千的飛到了德軍的裝甲部隊頭頂上肆虐開來,那該是何其壯觀的景象?

    顧不得多想了,季莫斯科夫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個將軍,校官倒是看見了不少,尋了一個軍銜最高、官氣兒稍足的,當然也是帶頭走向自己這群人的,季莫斯科夫就挪動腳步迎了上去,非常友好的和對方領頭握了握手,能在這危難之際伸出援手的就已經足以感動,還能兩肋插刀的也就只有仗義的中國人了。

    「我是蘇維埃工農紅軍西南方面軍新編第四步兵軍第15步兵師師長,非常歡迎各位的蒞臨!」

    季莫斯科夫發自內心的喜悅已經在臉上綻放開了最燦爛的笑容,而緊跟著旁站的哈希科爾斯也主動介紹了自己的身份,隨即兩人才一左一右的作出了請的手勢,倒是讓一群校官組成的中國陸軍軍事觀察團感到詫異,當然也可以說是受寵若驚。這兩個將軍跑來迎接一群中校、少校甚至尉官,離譜?可笑?

    「非常感謝你們到此迎接,此次戰地考察是為強化我中蘇兩軍合作而來,希望我們雙方能夠坦誠相見的真誠溝通和交流。互相學習和進步!」

    勉強算是此次軍事考察團領隊的第八機步師師屬偵察營營長梁成少校微笑著說道,而翻譯的水平也不低,話音剛落,翻譯員就嘰裡呱啦的很快用俄語複述了一遍,如此客氣的話到時讓季莫斯科夫兩人當即相視一笑,看來這群中國陸軍軍官們不是來觀光旅遊的,敢情真是為了更好作戰而來交流考察的,這還客氣個啥?

    而在直升機降落下來之前。包括梁成在內的所有人都對巴拉紹夫有了從高到低的俯瞰,這座城市還真不算面積太大,在共和國頂多算是一個工業重鎮,而且還是第三產業不太發達的那種。以至於人口並不密集、商業建築並不眾多,而且從空中俯瞰這個已經被戰火蹂躪過一次的小城,最大的感覺就是破敗,基本沒有完好無損的建築,彈坑和廢墟構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景。因為城市防禦建設而刻意製造的城區和西城混亂道路,更是顯得有些觸目驚心,總體感覺就是這座城市是被上帝所遺棄的,就是不知道比巴拉紹夫更大的是蘇聯城市。經過戰火的摧殘後還是什麼樣子。

    而在直升機降落之時,圍在工農廣場周圍的蘇聯官兵們頭仰天、臉歡喜的景象也並不是沒看見。在無線電引導下來到這個廣場降落的直升機機群還沒飛抵之前,就有人通過機窗看到了列隊整齊的蘇聯隊伍。而現在站在了地上,可以近距離的看看蘇聯一個普通步兵師的部隊官兵精神風貌、穿戴與武備,梁成等人自然免不了多看了幾眼。

    軍裝很簡練乾淨、膠鞋和武裝帶等都可以看得出是出自於共和國某些民營企業之手,追求的就是——「價廉物美」而他們手中的ak47自動步槍倒可以算是真正的蘇聯國貨,據說火力兇猛、堅固耐用而且皮實可靠,但就是精度不咋滴,可對於蘇聯紅軍而言,追求的就是人海戰術之下,雙方短距離接觸一瞬間超強的火力壓制性優勢,這樣的看似粗製濫造的武器反倒對於蘇聯人而言最為合適。

    當然,共和國陸軍第二集團軍派來的軍事考察團裡,同行到來的還有四個空突作戰班,他們48個人在所搭乘的「黑騎兵」多用途運輸直升機落地之後便迅速離機,有足足一個蘇聯步兵師警衛營在,而且周圍還有不下上百人蘇聯步兵團官兵,安全警戒工作當然沒有必要,所以他們稍加檢查之後便也集結在了一起,列隊四行,正好站在梁成等人身後,而季莫斯科夫倆人身後則是蘇聯第15步兵師的警衛營。

    季莫斯科夫和哈希科爾斯眼睛也都是很毒辣之輩,短短交匯一瞬間,他們用極快的目光打量了中方的校官尉官之後,注意力更多的都是集中在了中國士兵們的身上,乖乖,財大氣粗的共和國就是不一樣,回頭看看自己最精銳的警衛營士兵裝備,再瞧瞧對面別人普通士兵的裝備,這還真不是什麼差距,而是差別了。

    從頭盔到作戰靴,久經戰火考驗的季莫斯科夫自然而然看得出個究竟,雖然他並不太懂某些單兵裝備,但頭盔、作戰服、護膝護腕、作戰靴、突擊步槍、單兵自衛****,以及貌似可以認定為單兵通信耳麥的東西等等,這些加在一起,季莫斯科夫當即意識到,在單兵火力方面,或許中國士兵的單兵火力並不會超過自己這一方太多,畢竟人家的突擊步槍追求的是高性能、高耐用、高適用以及高精準度等等,然而在其他方面,簡直沒法比了,光是人家一件作戰服,估計價值就足夠抵得上好幾套蘇聯士兵的全身武裝配置了。

    唉!只能長歎一聲,季莫斯科夫不敢妄想什麼,畢竟人家中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大賺交戰雙方軍火暴利的時候,蘇聯還沒出生呢,沙俄皇帝還在叫囂著要讓德意志帝國的威廉皇帝好看,而中國人在世界金融大蕭條猛然崛起的時候,蘇聯這才微微顫顫的完成大清洗。緊跟著就一頭撞到了世界金融大蕭條的鋼板上碰得鼻青臉腫,如果不是後來想法搭上中國這條經濟快車,今天估計連ak47自動步槍都沒有。

    「有錢人和沒錢的人是不能比的,不過裝備再好能有什麼用。要是打起仗來還都一個個慫包,那才笑死個人!」季莫斯科夫旁邊的哈希科爾斯心態就好得多,至少他很懂得寬慰自己,而笑吟吟的嘴臉說出的話卻很動聽,並且還做出了手勢——「那麼,我們這就回師部去,諸位,請!」

    這回用不了翻譯官進行翻譯。因為作為一個政委的哈希科爾斯在得知偉大的斯大林同志都在努力學習中文那時候起,就開始學習中文,雖然至今都沒法說得順溜,但起碼的這些常用語對話還是很耐用的。這倒是讓一旁站著的季莫斯科夫小小觸動了一把,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學什麼英語,要是學中文,現在也能派上點用場。

    從工農廣場到第15步兵師師部距離不近。可問題在於這第15步兵師根本就沒有裝備太多的高級車輛,比如說悍馬吉普什麼的,所以自然而然所有的考察團官兵們都只能乘坐蘇聯人的軍用卡車了,至於送他們來的直升機機群。已經開始一架架的升空了,他們留在這裡根本沒有必要。空蕩蕩的一個廣場,先不說安全與否。連個避雨的地方都沒有,它們自然是要飛回距離巴拉紹夫並不太遠的薩拉托夫,到了約定的時間再回來接人就行。

    很特別,很特別,在手扒腳蹬快速登上三橋式軍用載重卡車之前,梁成差點沒栽一跟頭,因為這軍車實在是特別,整個卡車的後車廂似乎被德國空軍的俯衝轟炸機重機槍給掃過,以至於許多鋼板都有很粗大的彈孔,最為搞笑的是,車尾的那個共和國北方重工奔馳重卡的標誌都給打上了兩個粗粗的彈孔,敢情這納粹飛行員是故意的?

    有車坐已經算是不錯的,原本他們還以為離開了直升機之後,蘇聯方面會邀請他們壓馬路(步行)來著,而現在還能看到蘇聯的步兵師也能出動四輛軍卡過來接人,雖然代價是他們的警衛營不少士兵不得不在車後跑步前進狂吃灰塵,但能用上汽車,也不算是不賴了。

    真個巴拉紹夫就找不到一個平民,所以原裝進口於共和國的軍卡與悍馬等車速自然不會太慢,中國人的卡車最大的特點就是馬力強勁、載重量驚人,設計載重五噸的能一口氣拉二十噸甚至更多,所謂的卡車車速不會太快,那也得看是在什麼情況,如今在這瀕臨霍皮奧爾河的坑窪公路上,這狗娘養的蘇聯運輸兵們,也能把中國卡車折騰到時速六七十,簡直就跟飛似的,稍有不平整的地方一抖動,後車廂裡的人感覺就像是在坐過山車一樣爽快。

    一路顛簸,小心眼兒的人肯定都會以為是蘇聯人惡意為難,大度的人當然就無所謂,反正蘇聯人這麼風馳電掣般的駛抵他們的師部,下車後的中方所有官兵都沒有一個暈頭轉向大喊要吐了的,倒是跟在車隊後面跑步前進的警衛營部分蘇聯官兵卻沒了影兒,估計是被遠遠落在後面了。

    蘇聯西南方面軍第15步兵師的師部也比較稀奇,站在地表上一看,還以為是來到了一個垃圾場,因為周圍坍塌倒下了許多的建築,散落的磚瓦和預制板、破敗的家俱和各色垃圾等散落開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被強制拆遷了,仔細一看才發現,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那一個凹陷的通道,在季莫斯科夫的帶領下,眾人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向著地下深處的師部走去。

    「季莫斯科夫將軍,請稍等一下!」跟隨不遠的梁成突然叫住了季莫斯科夫,正在帶隊的季莫斯科夫當即就在翻譯官的喊聲中停了下來,隨後幾步便來到了梁成面前,而梁成微笑著指著自己身後的左右排成兩隊的四個作戰班說道:「他們是考察團的臨時警衛兵力,他們就不比全部進去了,有勞季莫斯科夫將軍安排一個熟悉巴拉紹夫情況的人,帶領他們去四周熟悉熟悉!」

    季莫斯科夫一聽這話心裡就有些吃味不准了,這中國人還真來勁。剛來就要讓人四周查看情況,看了看哈希科爾斯,後者略略點了點頭,反正都是友軍。看一看又有何妨,更何況這些人像是納粹德國間諜裝扮的?開什麼國際玩笑。

    「哈奇科夫中校,你負責安排一下他們的考察任務!」季莫斯科夫當即就對一個參謀大聲命令道,哈奇科夫自然是精神百倍的當即立正敬禮,看樣子早就想有機會和中方士兵們交流交流了,禮畢之後立馬就要去叫人同行充當警衛,而季莫斯科夫又補充了一句——「務必確保安全!」

    吩咐完後,季莫斯科夫這才笑呵呵的招呼梁成等中方軍官以及兩個荷槍實彈的作戰班進入他們的師部。這座經過精心構築的地下指揮部設施雖然不太好,但勝在安全,在地表上的那些建築廢墟能在轟炸中分解承受許多的衝擊波和爆炸能,而厚厚的水泥層、泥土層以及人工構築的防護層。再加上利用粗大木樁、鋼筋的加固的地下倉庫支撐結構,自然而然能夠承受得起很狂暴的轟炸。

    地下指揮部的供電並不豐富,過道上距離很遠才有一盞灰暗的照明燈,所以這個過道本來就有些曲折,再有燈光這麼一昏暗交加。倒是顯得有些陰森起來,而這樣的地下生活似乎也是中方軍官和士兵們不常有的,雖然在訓練大綱要求土木作業尤其是地下工事構築等,在已經開始追求信息化的共和國陸軍中依然有很大的訓練比重。但蘇聯人這樣獨特的地下工事構築還真是讓他們長見識了,什麼叫做就地取材、什麼叫做簡潔務實。飽受德國空軍狂轟濫炸和陸軍重炮蹂躪的蘇聯人,到底是經驗十足。

    輾轉走了不少距離。一行人這才來到了一個稍微光明的地方,這便是師部的中樞所在了,美其名曰是一個重要的指揮部核心所在,其實也就是一個面積不足20平方的小間中央,擺放了沙盤和通信電台等,在牆壁上免不了還要掛上一些地圖什麼的,當然斯大林和列寧的頭像也是不能沒有的。

    看到這一幕,中方的官兵們也沒有什麼波瀾,在來到巴拉紹夫之前,他們已經參觀了一些蘇聯後方部隊的情況,雖然地下工事沒有像第15步兵師修得這麼精悍,但步兵師作為世界各國陸軍基本的諸兵種合成兵團,在蘇聯紅軍中也不例外,其他蘇軍部隊沒有展示給他們看的,是因為他們身處後方沒有必要,而現在所能看到的,結合在此之前已經考察到的,基本就真真切切反映了蘇聯紅軍情況如何,尤其是師級部隊。

    回溯歷史,其實蘇聯的步兵師規模還是很大的,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一個步兵師由3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反坦克炮兵營、1個高射炮兵營、1個偵察營、1個通信營以及後勤分隊組成,從規模上來講,倒是和共和國新軍事改制之前的步兵師有得一拼,可編製畢竟是編製,戰爭爆發後這樣的編制就一改再改,而如今的蘇聯西南方面軍的步兵師,又增加了通信營、工兵營、汽車運輸營、衛生醫藥營等直屬部隊,原本在一個步兵師中少說也有三四千左右的軍馬,也都被汽車所代替,畢竟蘇聯西南方面軍背靠哈薩克斯坦,只要肯花錢,汽車這東西要多少就有多少,馱馬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同樣還有變化的就是蘇聯人的炮兵力量,戰爭中期蘇聯人雖然物資吃緊,可現在不一樣了,手握大量戰爭貸款的朱可夫也沒有對西南方面軍吝嗇,蘇聯通過軍購和自身生產,已經在師一級強化了炮兵力量,其下屬的兩個炮兵團都是奇裝滿員,且其中一個炮兵團還配置了一個裝備122毫米口徑榴彈炮營,論火炮總數,比共和國一個滿編機步師都還多,而這也難怪德軍進攻薩蘭斯克的時候,蘇聯人兩個步兵師的直屬炮兵部隊就敢於和德軍叫板打炮戰,蘇聯人拿不到制空權,對炮兵火力的追求還真是矢志不渝的——第一時間更新所以,看到沙盤上精心部署的第15步兵師作戰力量,中方軍官們就不得不眼皮直跳,這到底還是久經城市血戰蘇軍的傑作,也難怪納粹德軍總是在城市作戰中傷不起。(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