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三卷 唯華獨尊 第三三三章破曉上 文 / 火熱人生

    「一定不是油罐車這麼簡單!」

    胡廣立馬將這一信息轉存到了情報信息比對軟件,讓軟件幫助自己完成快速的數據比對,高效率的計算機果然不負期望,不到十秒鐘,便舀出了結果來。

    原來,這些個油罐車倒真不是共和國近期出口到西歐的了,軟件分析結果中,吻合度最高的一款油罐車卻是早在共和國對軸心國實施經濟制裁之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巨資引進的大型特種化學運輸車技術所演變而成,數據庫中的軍情局分類信息中恰恰有這款起勁德軍裝備的最大油罐車數據信息。

    50噸級半掛式油罐車在納粹德軍中裝備數量雖然很多,但多常見於其國內和西歐,即有可能遭到敵對勢力突襲,亦或者是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區,德軍很少會用這樣既笨重又機動力差的大型油罐車,機動力強的20噸級越野型軍用油罐重卡倒是很普遍,尤其是對公路路況奇差的蘇聯國土之上,顯然噸位更小的油罐車更能輕便靈活的適應。

    「德國人一直在致力於不斷提高其佔領區內的公路交通質量,把這麼多的大傢伙集中到一起,而且還靠近於重要後勤物資樞紐梁贊,這貌似挺合理的,人家說不定是用這些一次性裝載能力強的大型油罐車在執行油料轉運任務也不一定!」

    胡廣依然有些不太相信,明明軍情局那邊給出的最終分析結果就是指這裡,難道是德國人在地表佈置的這些都是些偽裝,真傢伙是藏在地下的?

    雖然抵近偵查的「夜鶯07」大型無人偵察機所獲得的數據,正被中亞戰區情報處和軍情局歐洲情報司以及奉命支援該部完成此項任務的大量精幹人員,估計上百位專業的情報分析人員正用更為專業的角度來研讀信息,但胡廣還是希望能夠更快一些。

    想要看清地表之下有什麼,這並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夜鶯07」大型空中無人偵察機攜帶的合成孔徑雷達具備「透視能力」,掛載於無人機機腹下面的一部長條狀的側視合成孔徑雷達,乃是由很多的小天線單元疊加在一起而成。藉著雷達天線大小和分辨率高低成正比關係,微**長範圍達13厘米至30厘米的合成孔徑雷達,其發射和接收的微波遠比可見光和紅外輻射的穿透力更強,所以不僅僅是雲霧抵擋不住它的「透視」。就連厚厚的土壤也都抗拒不了,如果土壤足夠乾燥,「夜鶯07」甚至可以看到地下30米的物體。

    迫不及待的,胡廣就開始讓計算機對所獲數據進行分析,他倒要看看,德國人當真是把兩件核武器都藏在地下沒有,若真是這樣。德國人還真他娘的夠大膽的,從業已看到的畫面中不難看出,這裡乃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廢棄田野,戰爭與和平唯一的區別,便是這裡生長的是雜草還是糧食而已。

    沒有鋼筋混凝土一類的永久性高防禦力工事,也沒有大量的精銳部隊佈置周圍,胡廣實在想不出,馮?博克會膽子大到不懼怕原子彈意外失蹤的地步。或許,胡廣仔細一想,還真覺得站在馮?博克的角度上來看。這也不失為一種妥善的方法。

    在胡廣看來,支持馮?博克如此做的理由有三,首先,對於入侵者的納粹德軍而言,想要在被蘇聯人反覆堅壁清野的佔領區內找到合適的核彈藏匿點的確不易,既要足夠保密又要有足夠的防禦力,實在難找。

    無論是從「破盒行動」之前軍情局掌握到的德軍原子彈尺寸和重量數據,還是到其對莫斯科實施核武攻擊實爆的那一枚,德國人的原子彈個頭還很大、體重也不小,反正。軍情局給出的重量數據達到了驚人的4噸至5噸之間。

    試問,這樣一個好幾噸重量的大炸彈,德國人應該怎麼樣才可以隨意扔向敵人的頭頂上,顯然,除了空中投放之途,是暫無其他方法的。馮?布勞恩的遠程火箭還沒那麼強的運載能力,所以,馮?博克必須將核武器始終保存在距離可容納大型戰略轟炸機起降的機場附近,恰恰可惜的是,德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數量有限,可完成核彈投放的更少,在蘇聯戰場上,能讓龐然大物的戰略轟炸機駐紮的機場,梁贊就有一個,所以,這是理由之二。

    理由之三,通過近一個月來,共和國空軍不斷稱雄於其活動空域之上,不斷施以猛烈的空襲,而德國空軍卻一再退縮,近期甚至「高掛免戰牌」,所以,不排除馮?博克對德國空軍的能力持懷疑態度,進而鋌而走險的選擇機動保存的方式來讓威力著實嚇人的原子彈,始終保持著機動狀態,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被共和國空軍炸趴在固定地面目標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