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一百九十二章 楊秀清也還是很遷就韋昌輝的 文 / 蘭色幽香

.    北京,紫禁城裡的咸豐皇帝一直也沒有閒著。最近,他已經很難接到江南各省份的奏折,往常總是為多的數不過來的奏折犯愁,真盼著有一天會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才好。可如今真的少了,他卻感到更難熬了。

    湖南他曾經賴為支柱,幻想著能替大清朝振奮一下精神的曾國藩,自打發來一份兒慷慨豪邁的出師奏折後,就彷彿黃鶴西去,再沒了音信兒。駱秉章由長沙發來的十萬火急的八百里求救奏章,等碾轉到了他的御書案上,仔細地一看,時間居然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天。還用救嗎?不要說想救都沒有兵可派的,就是有了兵,長沙也根本用不上去救了,因為,他幾天前就收到了常德陷落,荊州被困的急報。

    北京城似乎整個都被震動了,甚至比當初聽到太平軍的北伐還厲害。

    咸豐現在已經懶得和那些朝廷大員們一起逗悶子了,看著他們,他氣就會不打一處來。他叫來肅順,拍桌子踢椅子罵了他個狗血噴頭,把長沙彈劾曾國藩極其湘勇的折子狠狠摔在肅順的腳下,什麼他娘的狗屁湘軍,簡直就是一群野狗。

    「這就是你舉薦的中興之臣!」咸豐臉漲的如同豬肝兒,吐沫星子四濺,要是面前換了個別人,他連廢話都懶的去說,早拉下去不知道砍掉多少個腦袋了。「朕早說過,這些漢官除去吃喝玩樂,招搖撞騙,狗屁都不如。你們偏偏不信。這個曾國藩當初不是勸戒朕要遠離女色嗎?他怎麼還敢臨陣收妾,不思報國?他不是能練兵嗎,朕三番五次叫他出兵,他推三阻四,遲遲按兵不動,你們還替他遮掩。現在怎麼樣?你們看看他那出師奏章,真是慷慨至極,豪邁至極,不過是個嘴上的工夫而已。傳朕的旨意,追奪他的一切官職,有可能的話……就地正法,還有,還有要誅滅他滿門。」他還沒完全糊塗,旨意裡用了個「可能」,他也清楚,這個「可能」或許是根本就不可能。

    「以後誰也不許在朕面前提什麼團練,願意保我大清的,你不團練,他也死保。那些心懷不軌的,什麼團練,就是妄圖發財的借口。唉,如果咱們的八旗子弟都能牢記當年聖祖爺的警示,不被那些漢人帶壞了,何至於會有今天的結果啊!」

    肅順再不敢說一句話。聖上的盛怒,不能說沒有道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一件事兒,那個曾國藩平時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偏偏自己就是看走了眼。不要說是聖上,就是他自己也有活吃了曾國藩的心。他贊同聖上說的那句話,滿人如果不是受了漢人的熏陶,絕對不會有現在的這種墮落。順治爺和康熙爺還是聖明啊,早就說了漢人文化裡的那些污濁東西,本來是用來迷惑漢人用的,偏偏大多的滿人也陷了進去。曾幾何時,大清為之驕傲的滿洲八旗再也找不回來了。

    咸豐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擺,不停在數罵,由肅順罵開了去,幾乎把能想到的人都罵了個遍。如果不是恭親王奕忻中間進來,他還不知道會罵到什麼時候才能算上一站。

    不管怎麼樣,咸豐對肅順還是遷就的厲害,畢竟是自己的寵臣,總要留些面子,否則朝堂之上更沒人做事了。「你們啊,你們這些往日裡口若懸河的大員們,連個朕的懿嬪妃都不如。」咸豐長長地歎了口氣,不知道怎麼的,他忽然有種想哭的感覺,「去吧,上書房趕緊給河南擬旨,援救湖北。調山東兵馬進安徽,另外,抽調僧格臨沁的蒙古馬隊火速南下。勝保是個蠢材,安徽所有軍馬統歸琦善的江北大營調遣。」

    咸豐誇讚他的蘭兒,可是出自真心,以上的一番部署,那還都是他的蘭兒幫助設計的。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他還沒說呢,這也就是他現在召見弈忻的目的所在。

    看著肅順走了出去,咸豐擺擺手示意弈忻坐下說話,然後,注視了這個親弟弟好一會兒,直看得弈忻渾身發毛。

    「皇上,召喚臣弟來可有何吩咐?」

    「哦,有,有啊。」咸豐終於感覺到口渴了,叫過一個太監送來兩杯茶,他連喝了幾口,歎了口氣,「老六啊,現在是大難當頭,也只有咱們自家兄弟才能竭盡全力了。」

    弈忻知道,這個本來並看不上自己的皇兄是真的要起用自己了。他趕緊放下手中的茶杯,誠惶誠恐地欠了欠身,「皇上有什麼吩咐請講,臣弟情願赴湯蹈火,為皇上排憂解難。」

    「朕也是萬般無奈才有此下策啊,」咸豐掀動著手上的茶杯子蓋兒,「你平素和洋人間多有走動,朕打算設置一個洋務大臣,專辦各種洋務,這個位置由你來擔當最為合適不過了。」

    「臣弟謝皇上,」弈忻站起身,施了一禮,「不過,當務之急是要做些什麼呢?」

    「坐,坐,」咸豐連連擺著拿著茶杯蓋兒的手,「長毛已經隔斷了長江,如果上海再丟了,整個江南將難以收拾。為此,只能求助洋人的協助了。」

    「我們與英美法三國的條約都快該續約了,最近洋人們也是關心此事,要想求得他們的幫助,續約一事怕是要談的。」弈忻知道,這個差事可不好幹,不管你怎麼做,挨罵那都是必定的。

    「修約的事情先答應下來,眼下最主要的是……」咸豐將茶杯蓋好,「長江既然都控制在了長毛的手裡,那就先開放長江,准許各國戰船自由進出。」

    「這……」弈忻一愣,「放開容易,可以後要是平定了長毛,再收可是收不住了?」

    「以後?以後再說以後的。」咸豐苦笑了一下。他沒有說他的蘭兒說過的另外的話,「不就是條河嘛,叫他們隨便走走好了,反正又不是上岸。」

    弈忻早猜到了,這一定是那個懿嬪妃給皇上出的主意,這個女人,還真不能小視呢……

    天京東、西、北三個方向,各有一個王掛帥,按理說軍事上的事情楊秀清應當感覺輕鬆些了,誰知道偏偏就是事不遂願。北王韋昌輝一到廬州,似乎就是沒完沒了的麻煩事。先是發來公文,說是皖省自衛軍不聽調遣,繼爾又奏報賴漢英練兵無方。總之,把辛辛苦苦在安徽創建了一片大好局面的賴漢英說了個一無是處。最後,乾脆借建立安徽省的機會,將賴漢英推到安徽總督的位置上了事。至於將揚州劃歸安徽,自然也是出自韋昌輝的主張。

    楊秀清也還是很遷就韋昌輝的,身為一方統帥,如果叫他順心,總是有利於大局。不管怎麼樣,要首先安定安徽的局勢,解除西征和東征兩路大軍的後顧之憂,這是楊秀清的大主意。就是象揚州等地劃歸安徽這樣的大事,楊秀清同樣也覺得可行,長江以北統一成一條戰線,也便於指揮和協調。

    可是,再接下來出現的事情,楊秀清就感到有些棘手了。

    北王大營發來請求,請求優先裝備廬州一個新式旅,理由是皖省清軍大批增兵,並有傳聞,蒙古僧格林沁的馬隊也正向皖省集中,如此一來,皖省面對的將是十多萬的清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