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七十二章他高興的還是太早了點兒了 文 / 蘭色幽香

.    煩歸煩,不想聽是不想聽,可這傳說有時候一旦成真,那是會害死人的。胡林翼太陶醉於**年來他的所謂強化團練、推行保甲所帶來的表面假象了,更忽略了所謂的百姓密謀鬧稅會帶來多麼可怕的後果,那遠遠不是你答應什麼不答應什麼的問題。

    早在滿清雍正、乾隆年間,貴州等省的苗民反抗民族壓迫的武裝鬥爭就一直沒有間斷過,苗民起義屢有發生。貴州是苗民聚居地區,尤其是以黔東古州為中心的「生苗」地界,無論是土司還是流官,都沒有建立起過有效的統治。雍正十三年,清江、台拱、丹江、古州等地的苗民起義一時俱起,並迅速蔓延鎮遠、黎平、思州、石阡、都勻、平越七府,省會貴陽也告急。清政府當時命尚書張照為撫綏苗疆大臣,調集雲南、兩廣、湖廣各省軍隊共同入黔會剿,但是,曠日而無功。到乾隆即位後,張照被招回,改任張廣泗為苗疆經略大臣。張廣泗分兵三路,對苗寨進行血腥剿洗。至乾隆六十年,貴州松桃廳的苗民石柳鄧、湖南永綏廳苗民石三保等又同時起義,提出「焚殺客民,奪回土地」的口號,遠近苗民群起響應。清政府命大學士、雲貴總督福康安統率雲、貴、川、湘等省軍隊分路圍剿起義軍。至到一七九六年的嘉慶元年,起義軍領袖吳八月、石三保被捕殺,石柳鄧陣亡,大規模的苗民起義才被鎮壓下去。

    近五十年過去了,隨著滿清統治者對苗民剝削、壓迫的更加殘酷,積壓在苗民心頭的反抗怒火就一直也沒有平息過,他們在繼續尋找機會,當然,這股怒火如今已不單單只是局限於了苗民。

    太平天國的大旗覆蓋湖南,大軍橫掃廣東、廣西,點燃了貴州各民族的復仇之火。

    作為原南下大軍右路軍總指揮的石祥楨,在廣東戰役一結束,就離開了他駐節的廣西梧州返回了湖南。而還早在湘南厲兵秣馬準備進入廣東的時候,楊輔清就已經按照他的命令,進駐了湘西的靖州。

    胡林翼知道對面的楊輔清,楊輔清自然更知道他,楊輔清的確表面上沒跟胡林翼怎麼過意不去,小打小鬧有,總歸是你不惹我,我也不犯你。當胡林翼一頭扎進大山裡,沒完沒了的修牆建寨、整兵備戰,鬧的雞飛狗跳的時候,楊輔清卻使在大張旗鼓地利用農閒的時間,組織起了部分將士協助百姓們上山開荒。

    胡林翼怎麼看也看不出對方有什麼要和他大舉動手的意思。

    楊輔清也是暫時還沒想親自和他動手,不過,楊輔清背後給他準備的那把刀,卻比未來正面戰場上的也許是更凶狠。

    春天到了,楊輔清在屯墾的土地上播撒了種書,開始等待秋天的收穫。胡林翼的寨牆修建的也差不多了,可是,對面沒多大的動靜,後院倒起了火。

    自咸豐初年,苗疆連遭水、旱、蟲災,民不聊生,而官府卻「提甲追征,獄為之滿」。迫於生計,貴陽東部的都勻,苗人潘明傑兄弟二人在麻哈壩芒聚眾起義,稱黃號軍。而緊隨其後,齋教領袖羅光明也在都勻發動起義。齋教,是由「明教」演變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融合有白蓮教成分,崇奉彌勒佛,以「天國普有」為宗旨。明清以來,在江南各省廣為流傳,在湖南和貴州等尤其活躍。齋教起義軍很快成為黃號軍潘明傑部的組成部分。起義爆發後,義軍迅速開始多次進攻龍裡、貴定,並威逼貴陽。

    胡林翼急眼了。他可沒少在給上官和朝廷奏報裡吹噓自己治苗的功績,這個時候苗人暴亂,不糾是給他上了眼藥。面對數以萬計的暴民叛亂,貴陽吃緊,貴州巡撫勞崇光一面緊急調兵彈壓,一面發文訓斥胡林翼。這真正的長毛還沒有進貴州呢,先自亂了套,長毛一到,那還了得?

    胡林翼不敢抽調各處的防禦力量加入撲滅這場暴亂的行列裡的,他清楚的很,身後的叛亂只是癬疥之疾,長毛才是真正要命的敵人。他又祭起了挑撥民族矛盾的法寶,「苗人造反,是要趕盡殺絕咱們漢人,決不能叫他們如意。咱們在這裡是少數,父老鄉親們,必須拿起刀矛去和他們干,早晚有一天地和財產都是你們的,這些低賤的山民都該是你們的奴才。」

    對那些當地土司頭人,有錢的富戶、地主,他還有一番話,「山民暴亂,無非是因為稅賦的加重,他們如果不納稅,那麼,朝廷就只能依靠你們來維持了。老百姓常說,羊毛是出在羊身上,便宜了他們,吃虧的就是你們。說實在的,要想平定暴亂,很簡單的,本官只要把官府的墾地還有你們的部分家產拿出來,暴民自然可以安穩了。」

    正所謂人各有志,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本來有的嫌怨也會暫時放置在一邊兒,為了一個暫時共同的目標,凝聚在了一起。胡林翼依靠三寸不爛之舌,竟然很快拼湊起了一隻武裝,殺向都勻。勝敗暫且不說,單就這辦事的幹練和效率,就足以叫胡林翼先偷摸地樂上幾天的。

    不過,他高興的還是太早了點兒了。事情還遠遠沒有完,更大的暴動還在後面。

    國宗石明開和侯裕田等人,在投奔了天軍的白蓮教教徒舉人徐廷傑的引領下,去年年底就深入到了與湘西接壤的銅仁、思南等地,這裡一直活躍著白蓮教的支派燈花教組織。

    經過多次的動員和說服,散在各處早已躍躍欲試籌劃武裝起義的燈花教首領何得勝、劉義順等人,情願接受太平天國的主張,開始在銅仁、思南、石阡、湄潭、甕安、開陽等地秘密做起了武裝暴動的準備。

    與此同時,侯裕田又到了台拱,幾乎是按圖索驥地又找到了那個被安王叫作張秀眉,正在寄希望於向官府情願,懇請官府減免不堪忍受的稅賦的人。

    張秀眉,貴州台拱廳(今台江縣)人,苗名張秀波。張秀眉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苗族農民家庭,十一、二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先後身染重病去世,他只能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生存,依靠給地主幫工度日。自幼的艱難,使他養成了為人仗義,喜好打抱不平的性格,也深受周圍百姓的信任,是方圓百里貧苦苗人心目中的主心骨。

    黔東貧,一八五四年的台拱地區更貧。由於嚴重的自然災害,整個台拱地區的糧食顆粒無收,貧窮和飢餓威脅每一個普通百姓的生命。儘管如此,官府的稅賦照樣不減,為了防禦所謂的長毛,派丁抽夫更是絲毫不少。就像黔東隨處可見的大山一樣,天性頑強、不屈的苗民們找到他們的領袖,醞釀著一場大情願活動。

    張秀眉和他的幾個把兄弟包大度、張開格、李鴻基等人,早就由過往商客的描述中,對湖南天朝治下的現實情況有些耳聞,那裡的百姓安居樂業,堪稱是人間的天吧。而從新結識的石明開和侯裕田進一步的介紹中,他們又更多地對天朝那種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天下兄弟姐妹都是一家的大同世界的理解。

    鬧稅,希望官府能把各項沉重的稅賦予以減免?那不過是一種奢望而已。黎平府去年年底的鬧稅就是樣板,官府答應了減免稅賦,甚至道台大人還親自出面予以保證,結果呢?僅僅兩個月之後,官府就又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幾個帶頭鬧稅的人不是被捕殺,就是逃避他鄉。

    想要有個幸福安樂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再像先人一樣,拿起刀槍,打倒這個凶殘的官府和朝廷,收繳一切苗漢地主的財產。

    就在石明開和侯裕田等人忙著策劃銅仁、台拱兩地統一的大暴動的時候,胡林翼可也沒閒著。他的機密營越來越多地把不妙的消息傳了回來,正當他感到危機四伏,有些手足無措的時候,一個好消息送來了,在台江捕獲到了一個長毛的奸細,而且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