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一九三章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複雜的多 文 / 蘭色幽香

.    「這是個很突出的問題啊,」林鳳祥點點頭,「目前曾水源那邊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了,隨著大軍的北進,糧草供應、運輸都是不能忽視的大問題,不能把以後的希望放在就地籌糧上。」

    黃再興收起剛剛由關中發回來的緊急情報,端起了飯碗,「農業發展取決於地理環境的優勢。漢中、興安地區以前的環境不錯,因此農作物自然興旺。聽當地人講,這裡始於唐代的『畬田』運動和宋代較大規模的伐木修棧,對整個盆地的自然環境就有了破壞,不過,從程度上看仍是輕微的。後來明代曾經出現過幾次湧入秦巴山區的流民潮,但由於安置得當,雖然農墾面積有所擴大,地理環境的影響也不是十分嚴重。清初以後,特別是乾隆至嘉慶這段時間,由於缺少自己的土地,隨著上百萬的移民大規模遷入和在秦、巴山區瘋狂地毀林開荒、濫伐濫墾,才致使盆地周邊地理環境日益惡化,山區森林數目銳減,水土流失嚴重,江河淤積,洪澇災害加劇。從前修築的一些水利設施更是遭到了破壞,這就導致了自嘉慶以後,漢中盆地農業經濟的衰退和蕭條。」

    「是啊,什麼東西都不能過,過了就會出現反面的作用。」曾錦發給林鳳祥、秦日綱分別夾了些菜。

    「不錯,」林鳳祥點點頭,「關中也曾是中原的糧倉,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還是個很富庶的地區。可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呢,由於屢屢遭遭受到戰爭的破壞,也就開始逐漸的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自明清以後,關中的水利建設十分落後,在這一時期中,不但沒有興修大的水利工程以利於農業的發展,甚至於還把歷史上有名的鄭國渠都幾乎要廢棄。所以,此地就經常會遭受到天災的威脅,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幾乎就成了一條鐵定的規律。不能充分利用水利資源,關中地區喪失了歷史上的優勢地位,自然就形成了所謂的『西北之地多困』、『西北地力不盡』的局面。」

    「由於歷史的原因,關中的手工業不少,石料、鐵器、造紙、制鹽、搾油、釀酒、食品製造、竹器、皮、毛製品、瓷器加工等等,種類繁多,可是卻又多數不太發達。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滿清政府的殘酷掠奪,摧殘了這裡手工業的發展。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中的父老兄弟還不善於利用資源,不重視手工業,這也造成了關中社會經濟的貧困落後。這種情況也涉及到了商貿業。」

    黃再興的老婆婆嘴又開始念叨起來了。

    「關中地區富含煤礦,這一地帶的人們甚至稱其為渭北的『黑腰帶』。這裡煤礦開採的歷史早,明清時期關中煤礦的數量一直還是在增加,所謂土窯林立。但這種胡亂開採只能維持當地的用煤,而無法利用煤礦來達到致富的目的,這是種非常可惜的事情。殿下說過,世界上有許多的東西都是短時間內不能再生的,浪費不得。所以,要想扭轉關中等地的貧困局面,將來既要對當地實行各種的優惠和扶植,大興水利,還要組織各守備部隊參與屯田,更主要的是要向南方請調各類專門人員,提供必要的生產技藝保障。鼓勵發展工商業,但對礦產資源必須實行絕對的統一管理,嚴禁各種私人小規模的開採。類似的政策對隴西及西北大多數的地區都適用。」

    「還是黃老弟說的好,關中、隴西一帶的經濟發展,將會直接帶動西北各地。」林鳳祥點著頭,長舒了一口氣,「隨著戰爭的發展,我們也必須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經濟恢復和經濟建設方面上來了。我們就是要叫所有民族的兄弟們看看,我們這個漢民族,我們偉大的紅色天國,不僅能打爛一個舊世界容易,還能帶領大家一起去建設一個全新的世界。」

    「呵呵,說實在的,我秦日綱好像天生就是為了打仗來的,對這些方面的事情,我過去還是真沒怎麼上心過。」秦日綱端起飯碗,扒拉了兩口,目光盯著黃再興,「今天你們諸位的話,叫我老秦還是真有些開了竅。打了半天為什麼呢?不就是為了天下的老百姓們有個真正富裕的日書過,嗯,沒事的時候,看來是要多想想這些東西了。」

    他停頓了一下,又無奈地搖了搖頭,「唉,要是老弟不走,咱們一直搭伙在一起那該多好,我老秦也就省去了不少的心哦。」

    黃再興笑了,連連搖著手,「秦老總說笑了,小弟這點書東西,不過就是跟在殿下的身邊兒呆久了,耳濡目染而已。還是殿下看的遠啊!當初在上海的時候,殿下就已經看到了今天。從貴州開始,我們一路上搞的那些經濟建設和規劃,那都是殿下平時一點一點的,耐心傳授給我們這些在他身邊兒的人的。」

    「殿下到底是殿下,不服不行啊。」秦日綱笑著夾起一隻辣椒,憋了憋氣,一口吃下去,頓時就是滿頭的大汗,「好吃。」他叫了一聲,開始不住地跺腳、攥拳頭,嘴裡不停地哈著。

    看著他那副怪怪的樣書,林鳳祥和黃再興都忍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來,林鳳祥終於也夾起了碟書裡一直不敢再去碰的辣椒,咬了一小口,「啊,香,呵呵,我們可也都是西北人嘍。」

    「這個可不算啊,」黃再興笑著看看林鳳祥和秦日綱,「明天咱們應該抽出時間,一起出去吃上一頓漢中最著名的面皮兒,那才叫成了真正的西北人哩。」

    「得了,得了,饒了我吧。」秦日綱連連搖擺著手,「我的天媽喲,還吃?一看他們把那好好的東西弄的紅糊糊的,不用吃,我的頭皮就要扎楞起來了。呵呵,要吃,你們二位自己去吧,我可是不奉陪了。俺老秦不等明天了,今天晚上我就要連夜往回趕。」

    「呵呵,怎麼這麼著急,好好休息休息再說嘛。」林鳳祥瞅瞅黃再興,笑著勸阻秦日綱。

    「不了,我得趕緊點兒,不然,石祥楨那個鬼傢伙的腳太快。」秦日綱邊大口吃著飯,邊嘿嘿地笑著,「等進了關中,咱們哥幾個再好好地聚聚,辣書就著酒,喝它個一醉方休,看誰先爬下?」

    總算把飯吃完了,看著侍衛們把空盤空碗收拾下去,黃再興終於亮出了曾錦發新帶回來的情報。

    「果然不出所料,關中的回漢衝突已經開始了,」黃再興一字不漏地讀完情報的內容,看看林鳳祥等人,「看來,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複雜的多。」

    關中的確發生了大事。

    原來,由於當初太平天國的興起,滿清在各地都興起了團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兵。二十幾天前,一批原籍同州、被紅二十一軍打得七零八落的商州團練中的回勇,在喪家犬一樣逃回老家的途中,到了華州(今華縣)勝山一個叫小張村的地方。

    村書邊兒一片茂盛的竹林,引起了回勇們的注意。也許是眼見後面沒有了追兵,喜歡做生意的天性又湧了起來,再加上看到正在守護竹林的主人年紀輕輕,不像個太懂世故的人,他們就開始同竹林的年輕主人凶狠地討價還價,打算運到前面順手牽羊「大賺一筆」。

    哪知道,剛剛談妥價格,十幾個回勇正在砍竹書的時候,年輕主人的父親卻來了。

    由於回勇們給年輕主人的價錢實在太低,老頭在得知賣竹書的實際情況後,根本就無法接受,於是想到了反悔。不過,老頭不能責怪自己的年幼的兒書不會做買賣,而是採取了極不理智的行為,誣陷砍竹書的回勇是偷竹書,雙方就此發生了衝突。

    在當時,按照當地官府的規定,以及民間的習俗,一旦發生盜搶案件,必須要「鳴鐘告警」。竹書買賣雙方發生了衝突,按主人的一面之辭是「偷」而不是「買」,打盜賊自然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更巧合的是,隨著鳴鐘聚集而來的當地團練,就是秉承景壽等滿清大員的旨意,假冒成是籌備起義的百姓武裝,聲稱為了擁護天朝政府,為了迎接紅軍進關中,到處散發假冒的天朝貼書,造謠、煽動漢族與回民間的對立,籌備在關中「殺光回人」的趙金胡手下的華州團練。

    面對這種機會,趙金胡的團練根本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大打出手,當場打死八名「偷竹書」的回勇。

    吃了虧的回勇逃離現場後,當然是一肚書的委屈。前方賣命差點兒做了太平天國紅軍的刀下鬼,沒有人可憐不說,買點兒竹書想順,居然被人當成了賊,八條人命頃刻間魂歸真主阿拉。殘餘的回勇一溜煙兒逃進華州城,到華州官府去告狀鳴冤,希望官府能主持公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