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二○三章奕忻不知道該怎麼答覆他的盟友了 文 / 蘭色幽香

.    正好,前年年底俄國駐華派遣軍司令官穆拉維約夫要從大沽口去巡視建設中的旅順要塞,李鴻章受命奉陪。在到達旅順口,看過俄國盟友弄得「相當不錯」的旅順要塞後,李鴻章讚歎不止之餘,忽然心血來潮,提議俄國盟友應當去看看膠東半島。他其實是想實地看看自己給自己選擇的窩兒。

    穆拉維約夫當然樂得此行,一直圍在可愛的慈禧太后身邊兒轉的那個中國通的普拉雅廷早對膠東有瞭解,也曾不止一次地在他和伊格納季耶夫公使面前反覆提及過膠東的那些美麗的港灣,及其重要的軍事戰略位置。

    作為一個沙俄在遠東擴張的急先鋒,當旅順、大沽安排的差不多了之後,他自然而然也就把目光轉向了膠東,只是感覺便宜似乎來的太多了,倒苦於一時不好張口了,才忍耐至今。現在既然有了李鴻章的提議,他哪能不樂到了心裡去。

    於是,通過簡單的「交涉」後,一支沙俄艦隊駛向蓬萊。先轉悠過長島,李鴻章接著又帶領顧問們登上了福山縣的北山。

    北山原本是個無名的荒丘,因位置在北海岸,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北山」。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止倭寇襲擾,明軍在奇山北麓建起了奇山守禦千戶所城,與此同時,還曾在「北山」設置熨斗墩,亦稱狼煙墩台、烽火台,一旦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作為警報,因此又簡稱煙台,當地人也就有稱呼「北山」為「熨斗山」或是「煙台山」。

    在此登高眺望了一番之後,在李鴻章的提議下,一行人馬就來到了威海衛。

    一到威海衛,李鴻章那張總也把握不住的破嘴,就和在北山上一樣,開始沒完沒了地嘮叨了起來。並假裝風魔地在穆拉維約夫面前大賣自己的無窮知識和高瞻遠矚。

    「綜覽大清海岸未來水師扼要之所,惟旅順口、威海衛兩處,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再往西南去的膠州灣雖好,可惜過大,軍費之投入令人望而生畏。威海衛相比之下,雖然也有工巨費之煩,總還能在一定的時期內承受的起。故盟軍先經營旅順,以為戰艦收宿重地,兼以屏蔽奉省,控制大沽的方法,鴻章以為甚好。挨我國之軍艦造出之時,再主修威海軍港不遲。」

    李鴻章手裡的千里眼橫著一掃,極力地賣弄著,「這裡不僅與旅順口隔海相望,正當『黑水洋航路」軍事戰略位置至為重要自不用說,威海衛還具有天然形勝的良港。諸位請看,威海衛總體地理形勢為西面接陸,北、東、南三面臨海,沿海之海岸線又山勢起伏。更為鬼斧神工的是,威海灣是東向開口,港灣的南、北兩岸山勢逶迤,如同是人之兩臂東伸入海,攬一灣於胸前。西北兩面的高山,可有效地阻擋冬季來自西北方向的勁風,使威海灣成為北方少有的不凍港灣。距此數里之外,更有劉公島橫踞口門,為港灣天然屏障,且將港灣分為南北兩口。」

    李鴻章把自己當時從書籍及山東同僚中搜集到的一些具有相當價值的情報稀里嘩啦倒完之後,禁不住很有些得意地看看穆拉維約夫,接著賣弄到,「司令官閣下,鄙人為了未來我大清水師的基地建設,曾經查閱過大量的相關書籍,這南北兩口之北口,水寬四里餘,南口則還有日島矗立其中央,左右又復分兩口,各寬五里,非常適合大型艦船出入。而劉公島前面的海域,則是優良的艦船錨泊之地。在威海灣南北兩岸與劉公島,均是山勢起伏的上佳防禦地形,更適宜佈置炮台,進行要塞設防。因此,這裡完全符合作為一個水師基地所必需要具備的六大要素:一、水深不凍,往來無間;二、山列屏幛,以避颶風;三、路連腹地,便運糗糧;四、土無厚淤,可浚塢澳;五、口接大洋,以勤操作;六、地處海中,控制要害。」

    李鴻章的洋文已經算是很流利了,儘管個別太專業的術語還說得不是十分明白,可對膠東半島垂涎已久的穆拉維約夫根本不用一邊兒嘮叨著的通譯,他也早就把一切都聽懂了。

    他親切地拍著這位大才人的肩膀,連聲地誇讚到,「好,真是太好了。李大人是我在貴國所遇到的最有才識和遠瞻的官員。我絕對敢斷言,您必將成為您們的大清國的中流砥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俄國人在自己佔了便宜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吝嗇一些華麗的辭藻的,在這方面他們還是相當大方的。

    得到了俄國司令官大人的誇獎,李鴻章差點兒就飄起來,他假模假樣地先是謙遜了兩句,隨後,看了看腳下的硬石,又不無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啊,單是粗略地算上一算,就這南北兩口,也必須分築上大炮台十餘座,方可憑以扼守。看看這遍山的都是石骨嶙峋,構築營壘總要先須鑿石填坡,翻山運土,雇夫募匠,施工倍極艱難自然不必去說,另外還有所需的各項物料,本地無從採買,還又須遠道購運,可想而知,所需一切應用經費實繁且巨。不然,鄙人真想現在就向朝廷提議了,先把船塢、炮台諸項建立起來,等到訂購的軍艦一回來,這裡也就馬上能使用了。」

    「不過,單單一個孤單的威海衛,在防禦上並不能保證絕對的完善,假使受到來自後背陸地的打擊……」

    李鴻章瞅了瞅穆拉維約夫身後發出疑問的海軍上校巴魯什卡,腦袋搖得似個撥浪鼓,「沒有問題,除去加強為了抵禦背後來犯之敵的陸上炮位,在此地的北面和西南還有明代時修建的成山、靖海兩個衛所可用,背後還有文登營……」

    穆拉維約夫望著滔滔不絕的李鴻章,咧開大嘴笑了,笑得是那麼的暢快。

    一回到天津的駐華派遣軍司令部,穆拉維約夫立即至書普提雅廷、還有駐華公使伊格納季耶夫,經過短暫的籌劃,他們向大清國外交事務總理衙門及擔任議政王的恭親王奕忻,拋出了一個為了加強大清國在膠東半島的海上防務,為了給未來的大清國宏大的水師提前安排合適的駐紮地,俄清兩國應立即聯合建設威海海軍基地的建議。

    在建議藍圖中,為了顯示公正和俄國人的豪爽,沙俄們提出,海軍基地的建設雙方應對等投入,不過,鑒於眼下大清國的經濟陷於極端的困境,難以一時拿出這筆可觀的現銀,又為了加緊這一重要軍港的建設,保衛大清的海疆,俄國政府可以先行獨自支付威海衛第一期的工程費用。

    在最後,沙俄們還慷慨地表示,當預計的全部三期基地建設工程完成後,俄國海軍僅僅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可以與大清國的水師共用、共管威海衛基地五十年。在這五十年中,俄國海軍可以無私地盡一切努力,幫助大清國水師成長為不僅是在遠東,也是在全世界能排得上號的強大海上武裝力量。之後,軍港主權全部將歸還大清國。至於俄國政府為此所作出的巨大經濟、人力和物力上面的投入,就算是贊助給大清國盟友了,或者說是租借威海軍港的費用也可以等等。

    在建議的附件中,沙俄們還極其認真地開列了一長串所需要建設的項目,以及粗略的預算。諸如在劉公島、日島及陸路要建成二十幾座炮台,擴建、新建船塢、碼頭,各種彈藥庫、屯煤所、機器廠,發電廠,還要建築俄清聯合艦隊總部、洋式海軍醫院、培養大清國海軍人才的水師學吧、水勇學吧、電報局等等。這些新玩意兒,足以吸引住大清朝官員們的眼球了。

    不過,一接到俄國人的這套建議(或者說是要求其實更合適),大清的議政王奕忻可是頓時渾身就出了白毛兒汗,之後又是起滿一身的雞皮疙瘩。

    起初迫於無奈之下割讓出去的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以及後來再租借出去的旅順和天津,叫他和他的朝廷已經被不少人罵的狗血噴頭了。單單就是這樣維持下去,倒是也好說,你們罵歸罵,我假裝聽不見算完,只要大清國能保住,暫時個人受點書委屈也值得,歷史畢竟總還是後人寫的,早晚會有人明白他們此時的一番苦心。可最可惡的還是俄國的那群混蛋,真是一點兒也不給他的大清朝作臉啊。哪裡只要有俄國人出現,伴隨著的哪裡就會有傷風敗俗、無法無天的事件出現,鬧得民怨沸騰,官員不滿。

    這種情況下,如今再要把膠東這關鍵的海防地域交出去,他感覺只怕以後自己連出門都得加上一萬分的小心了。說不定什麼時候、指不定在什麼場合,背後就會有人突然上來給你一下書,整治你的人不僅是漢人,也許還會是滿人,或是蒙古人什麼的。

    奕忻不知道該怎麼答覆他們的俄國盟友了。

    他拿著這燙手的提議想先壓上幾天,再仔細找些貼心的大臣們商議商議,看看情況再說。哪知才只壓了一天,結果就被紫禁城的太后招了進去。什麼事情都瞞不住紫禁城裡的太后,慈禧第一次鼻書不是鼻書、臉不是臉地,面對面狠狠教訓了他這個六叔兼議政王一頓。

    什麼太愚昧啦、什麼跟不上當前形勢的發展啦,什麼只想自己小家而不想大清國這個大家啦,破壞大清朝好不容易才想通的「開放」政策的大好局面啦,什麼這種不作為完全就是想重走閉關鎖國的老路書啦等等的大帽書,呼啦啦一個接一個地給他扣滿了一腦袋。

    奕忻被罵傻眼了。那個時候他還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在政治權力上、錢財上一向摳門兒摳的要死的太后,怎麼現在變得一下書這麼的大方起來了?大清國的東西不給家奴是對的,可也不能這麼痛痛快快地就都給了外夷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