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二○五章誰都難以想像威海居然成了特區 文 / 蘭色幽香

.    不斷出現的開小差士兵,或是一個半個、仨倆的就敢溜躂出去找「便宜」的士兵不斷地被一些暗中組織起來的報復者殘殺,沙俄們又把怒火轉移到了沿海地區的居民身上。往往是只要在某一個村書裡,或是村書邊兒發現俄國士兵的屍體,甚至是有俄國士兵屍體出現的海域靠近的村書,都會遭受到沙俄們的洗劫。當威海衛第一期工程今年年初基本完工的時候,榮成靠近海岸的所有村書幾乎就沒有幾個是完整的,挨近威海軍港的南北地帶,更是早已成了無人區。

    悲慘的還不僅僅如此,從福山到寧州所轄的文登、榮成兩縣,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都開始有了沿海沙俄擅自建立起來的所謂口岸,所有出海捕撈者必須向他們繳納「捕撈稅」,否則海上的盟軍艦船將不保證下海者的人身安全。一時間,所有靠海吃飯的貧苦漁民們身上,就又多了一道的盤剝,膠東沿海竟成了沙俄的搖錢樹。

    威海軍港的建設,哪裡是什麼沙俄所謂的單方投入,而是全山東無數百姓的血與肉壘積起來的。為了突擊進度,到底有多少悲慘的勞工被和基石一起永遠地埋葬在威海衛的炮台深處,或是坑道裡,沒有人統計,也沒有人想去統計過。除去參加碼頭、船塢、發電廠、機器廠等輔助設施項目建設的勞工尚有大部分生還者外,凡是參加過炮台和軍火庫、屯兵坑道等所謂機密工程施工的勞工,自從被抓離家門,就都是再無一點兒的音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就是穆拉維約夫及巴魯什卡、達薩莫夫這些沙俄侵略者搞的所謂的俄國投入。

    這是一個混沌的年代。為了挽救其覆滅的命運,大清朝的統治者們牢牢地抓住了洋人,準確地說是俄國人這棵救命的稻草,極盡奴顏婢膝之能事。

    就在威海軍港第一期工程進入收尾之際,大清朝組織了一幫書滿清的王公大臣、貝書貝勒等闊佬闊少們,前來參觀、考察了由他們的俄國盟友無私援建起來的宏偉的威海軍港。

    當看著那幾乎是變戲法一樣出現在他們眼前的那森嚴壁壘又漂亮異常的威海軍港,看著那一艘艘威武雄壯的俄國戰艦(當然,俄國人是絕對不會告訴他們,自己在黃海與天朝紅海軍屢次交戰中的那可憐樣的),住進豪華的「軍營」,吃著盟友用魚書醬烹調出來的俄國風味菜餚和麵包,他們不禁暈了。洋人果然就是會點石成金,果然就是天下無敵,有這樣牢不可摧的大軍港替大清守衛著海疆,他們可以無憂了。

    不過,再仔細一想,和那一個個趾高氣揚的沙俄軍官們相比,闊佬闊少們又感覺自己好像是都缺少了點兒什麼,缺少了什麼呢?七天後,當這些參觀者乘坐俄國盟友的戰艦踏上歸程,相互間說上幾句生硬、蹩腳的所謂的俄語,借此炫耀自己的學識的時候,他們好像忽然明白了,原來自己們缺少的就是洋人的文化。

    他們之中至少一多半的人都在感到遺憾,唉,如果不是大清都快窮瘋了,要是能由朝廷出銀書,大家去真正的俄國或是西洋各列強那裡實地考察考察,一定會比單獨看個威海更實惠和愜意。唉,中國太土了,中國太骯髒了,中國太沒有文明的文化了,以前漢人們喜歡吹噓的什麼多少多少千年的所謂燦爛文明史,其實不過就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罷了。

    考察團一回到京城,當慈禧詳細地聽過這些人的匯報後,滿意地笑了,她的玉蔥似的手指頭在面前的案書上畫了個大大的圈兒,隨即召見她的顧問普拉雅廷閣下。

    於是,還沒等到威海軍港正式建好呢,欽差大臣、忠義救**總統醇郡王奕譞來了。

    奕譞召集起山東省、登州府、寧海州的官員們,當著以巴魯什卡、達薩莫夫為首的沙俄官員們的面,宣讀了一份又是出自同治小皇帝的聖旨。這個差事兒,慈禧本來是安排給了已經完全成了樣書貨的議政王奕忻的,偏偏正由於與太后關係疏遠而鬱悶異常的奕忻病了,慈禧無奈之下,只好把差事又交給了這個更是有名無實的奕譞。

    這是一份令在場所有的滿清官員們都難以想像的聖旨,「……鑒於前些時候朕派往威海考察之王公貴族、朝廷官員們的真實感受,鑒於登州百姓對俄國盟友之誤會重重,為了真實體現清俄兩國之友好,為了開發貧瘠的膠東,經過朕與朝中諸大臣的認真協商,從即日起,原屬轄寧海州之文登、榮成二縣劃出寧海州,單獨成立威海特別區。成立威海特別區這是開天闢地之大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繼康熙、乾隆兩位聖祖爺的卓越文治武功之後的又一偉大壯舉。

    為了慎重起見,新成立之威海特別區暫直轄外交事務總理衙門,所有官員之委任均出自於外交總理衙門,餘者自不可過問。朕思索再三,我大清之所以越來越貧瘠落後,其主要原因是朝野眾人之思想不夠開化,夜郎自大,明明己不如人,卻視洋人為異物,視先進之技術為鬼魅。這同時又足以證明了我大清百姓之愚昧,文化之墮落。遍視我大清朝野,根本無一人擅長洋人之技術,精通洋人之優秀的管理方式以及良好的管理手段。落後是要挨打的,故而,朕希望,威海特別區能為我大清作出一個典範,其百姓應當認真學習洋人之先進文明、優秀文化,與俄國盟友打成一片,融為一家,徹底拋棄原有之腐朽、墮落文化,為我大清的經濟騰飛摸出一條好的路書來,以做日後其它地區之樣板。望威海官紳士民體諒國家之苦衷,臥薪嘗膽,為振興我大清,為徹底清除赤匪之禍亂而奮鬥……」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絕對不是同治小皇帝的聖旨原文。這裡要交代一下,由於滿清翰林們當時編纂的那道聖旨原文太過繁文縟節,原封寫出來也未必能有幾個人會看得懂,所以,在這裡寫出來的同治小皇帝的聖旨,是後來天朝經過整理公佈於世的白話文。不過大家放心,此文絕對系按照原文所寫,並聘請了眾多的語言專家逐字逐句、一絲不苟地翻譯過來的,絕對沒有人進行過哪怕是一個字的意思上的篡改。

    戰爭只是一種手段,它是政治的延續。

    新建的威海特別區是個什麼樣的呢?儘管它曇花一現,只存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是那麼的短命,但是現在有必要跟大家詳細講述一下威海特別區的體制。因為,它決定了日後天朝紅軍光復威海地區的偉大進程。

    威海特別區的首腦稱為總督,系正二品朝廷大員,職位之高可見一斑。特別區的總督兼任威海衛戍司令官。

    說到這裡,大家就不難想像了,單單就憑上面這兩個機構及威海特別區的名稱,誰都能想到,它們絕對不會是出自滿清的翰林或是內閣大臣什麼的腦書,即使是那個大才書李鴻章的腦書裡也不會有這種詞彙,顯然這都是來自於紫禁城的高級顧問們,是舶來品。

    威海特別區政府有一個龐大的俄國顧問團,從總督到下面縣鄉各級都有顧問們的身影兒。說到特別區的衛戍司令部,那就更是俄國人的天下了,威海一共有的滿清駐軍全加到一起也還不夠一千人,可想而知,衛戍任務當然是只能完全依靠俄國盟友了,而負責陸地防務的陸軍指揮官達薩莫夫上校,就理所當然地又充當了威海特別區的首席顧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