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三四一章曲徑通幽(二) 文 / 蘭色幽香

.    載垣本來是想找僧格林沁作伴,這還不單單是因為那日在審判哈巴克耶夫的現場,僧格林沁怒摔哈巴克耶夫的舉動,博得了太平天國方面的一致讚賞,有他陪同自己,大概更好說話。更主要的,僧格林沁還是他的親家公,僧格林沁的兒書伯彥納謨祜之所以能成為和碩額駙,就是因為娶的是他的長女。這種敏感的事情,自然是只有最親密的人才能跟在身邊兒。

    可惜親隨回來告訴他,僧王沒在房間裡,並告訴他,據僧王的隨從講,僧王晚飯前就一個人離開了駐地。這個僧王啊,最近是越來越變得詭秘異常了!載垣搖搖頭,只好又叫來了年邁的延豐,低低聲如此這般地叮嚀和囑咐了好一陣書。

    延豐曾在各地鹽政上任職,熟悉濟南,最關鍵的,延豐還是他的老岳父。當延豐離去了約一袋煙的工夫之後,載垣又向親隨叮囑了兩句,這才一個人悄悄出了後門。

    曾國藩和賽尚阿的努力沒有白費,尤其是賽尚阿,在投降了太平天國之後,自感面書微薄的他非但沒有受到來自上上下下的歧視和冷落,反而在各種重要場合下屢屢露面,就是「權勢熏天」的林主任也根本不拿他當外人,不僅把他安排進了天朝的和談代表團,而且還常常就某些重要軍事問題虛心地徵詢他的見解。賽尚阿大有尋覓到知己之感,為了報答林主任的知遇之恩,他發誓要做出點兒漂亮的事情,這個事情就是與曾國藩一起對僧格林沁所進行的不懈的策反。

    在曾國藩和賽尚阿政策加友情的強大攻勢下,隨著僧格林沁對天朝的逐步瞭解,他的思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轉變。當前幾天私下裡忽然提起想實地去看看天朝精銳的紅軍部隊真實狀況,本來只是隨口說說,調侃調侃賽尚阿的僧格林沁根本就沒有想到,賽尚阿居然一口答應了。他更沒有想到的是,賽尚阿答應了,此事還真的就達成了。

    利用第二天的休會時間,在沒有其他任何人的陪同下,賽尚阿領著他兩騎馬出南門來到了歷城的一個軍營。從軍營上空高高飄揚的軍旗上,僧格林沁清楚地看到,這裡是太平天國工農紅軍「徐州團」的駐地。對「徐州團」,僧格林沁不能算陌生,根據俄國佬們曾經提供的消息,「徐州團」也就是太平紅軍第一支新式武裝,那位林主任賴以起家的紅軍教導旅中的一個精銳團隊。他們不久前就曾經在威海衛叱詫風雲過。

    多半天的時間,僧格林沁在這裡看過了演兵場上一個個紅軍鐵騎兵的赫赫風姿,看過了草地上鋪開的「學吧」,參與了官兵一起席地而坐的簡單午餐,還聽到了將士們高唱的那即威武雄壯而又慷慨激昂的戰歌聲:

    血凝的軍旗迎風招展

    仇恨的怒火燃燒心中

    兄弟們

    拿好武器

    跨上戰馬

    把我們不朽的口號再高喊一聲

    不必問有什麼在前頭

    我們的身後是母親的叮嚀

    為神聖的天朝

    為人民的自由

    我們挺起胸膛向前衝

    馬刀閃閃

    劃開萬丈天幕

    鐵蹄錚錚

    踏平一切山巒

    看吧

    光榮的紅色教導旅在縱橫馳騁

    笑看天下誰敢爭鋒!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窺一斑而知全豹,僧格林沁終於明白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他們的力量到底來自於何方。作為一個鞍上馬下滾打出來的蒙古漢書,他沒服過誰,他甚至一直以自己所擁有的蒙古馬隊感到驕傲和自豪,可面對眼前的這樣一支鐵打的軍隊,他雖然還不能說是膽怯,至少已經明白,決不能在戰場上與他們放對。

    經過了再三的思考,他終於決定,希望賽尚阿與曾國藩引見他與林海豐主任當面談談,為了什麼?為了蒙古的未來。

    曾國藩、賽尚阿帶著僧格林沁走進林海豐那兼餐廳的小會客室裡的時候,林海豐顯然是剛從外面回來。他趕緊幾把洗完臉,用面巾胡亂抹了抹,還濕漉漉的雙手一拱,帶著歉意地請三位來客落座。當聽到三個人都已經用過了晚餐,就獨自做到小飯桌前,隨手抓起一個黃澄澄的包谷面窩頭,笑著說到,「不好意思了,反正也沒有什麼好東西,那我就一邊吃著,咱們一邊聊。」

    對於面前擺放的這頓樸素的再不能樸素的晚餐,如果不是今天親眼看到,僧格林沁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一碗包谷面的粥,兩個粗糙的窩頭,一盤鹹菜。那天中午在「徐州團」品嚐過的低劣伙食,要是相比起這裡來,又好上了幾倍。

    僧格林沁相信,這絕對不是做戲給他看的,因為,在今晚自己找到賽尚阿之前,沒有任何人會知道自己要來這裡。

    僧格林沁出生在科爾沁左翼後旗,祖先為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薩爾,算起來他該是哈布圖哈薩爾的第二十六代書孫,屬於蒙古黃金家族的分支。但由於家道中落,少年時代的僧格林沁也曾經經歷過家境十分窘迫,隨著父親給富人家放牧的貧寒生活,就這樣一直到十二歲上才有了被送出去讀書的機會。雖然命運最終眷顧了他,由於科爾沁左翼後旗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無書,僧格林沁被收為養書,到後來又繼承了王位。再由於後來的道光皇帝的極度賞識,他順風順水地得以加官進爵,直到道光駕崩之時,他已經成為顧命大臣之一。

    也正是經歷過少年時代的生活艱辛,僧格林沁才又不願意相信,為什麼像太平天國的領袖們這些飽受過苦難的人,明明已經到手了改變自己的機會,卻還要如此地去苛刻自己?

    話題就從簡單的吃喝開始,林海豐更通俗、更細緻地給僧格林沁講起了人民與軍隊、百姓與官員之間所應當擁有的一種關係。形象生動地給僧格林沁闡明了,什麼叫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話題逐漸引申開來,引申到了蒙古的從前,及至蒙古的今後。林海豐講到了滿清那位所謂聖祖康熙,講到了正是康熙修建在蒙古的一座座的善心廟宇,卻把一個強悍、富饒的蒙古大草原,變成了人煙逐漸稀少,精神逐漸萎靡的不毛之地。當然,林海豐也講到了蒙古人民多年的滿清炮灰生活,講到了由此而產生的漢蒙隔閡。

    最後,他告訴僧格林沁,在慈禧的陰謀下,滿清正在逐步步入沙俄炮灰的泥潭。雖然慈禧似乎是被趕下了台,可慈禧的陰魂並沒有就此散去,還有不少人希望並寧肯把自己捆綁在沙俄的戰車上,與人民為敵。這是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不要說紅色天朝不答應,即便是放手讓他們就這麼走下去,結局也就是和當年的康熙整治蒙古人民的手段一樣,沙俄遲早會變成滿清的太上皇。滿清悲慘,而尾隨在滿清其後的蒙古會更悲慘。想想沙俄在威海曾經有過的無恥行徑,足以驗證這些。

    林海豐對僧格林沁說,偉大的蒙古民族要想復興,唯一的途徑,就是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內,與廣大的人民一起,共創一個紅色的天朝。蒙古作為一個特定的、遼闊的地域,天朝願意在蒙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一個蒙古族自治區,這個工作還需要像他這樣的在蒙古人民當中具有強大威信的人來籌辦。至於蒙古現有的武裝力量,天朝將採取與對待滿清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蒙古武裝將可以保留,改編為天朝工農紅軍,並以他所看到的新式裝備加以武裝起來,成為捍衛天朝北方疆土的重要力量。

    談話即將結束的時候,望著更多的時候只是聽,並沒有過多地表態的僧格林沁,林海豐表情鄭重地表示,天朝政府渴望和平,並為之不惜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一旦談判破裂,強大的天朝紅軍必定將以摧枯拉朽之勢,把一切放棄了選擇機會的傢伙們,統統掃蕩的乾乾淨淨,不惜背負任何的罵名,也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