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四二八章 紫禁城的驚變(六) 文 / 蘭色幽香

.    紫禁城內還在莫衷一是,長春園西洋樓的諧奇趣內,慈禧卻在施展了渾身的解數之後,已經和她的大清國的忠義救**總統奕譞,成功地完成了一場交易。

    醇親王奕譞並沒有病。這位年僅十四就被推上了忠義救**總統寶座,如今還不滿十七歲的醇親王,心裡明白,自己能成為一個統領著十餘萬大清國第一支新軍的「少年英雄」,那完全都是「嫂子太后」的功勞。雖然在有關慈禧撤簾的問題上,他曾經是「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六哥奕忻的那一邊,但那個時候,他其實並不是對這位「嫂子太后」的垂簾有什麼不滿。他只是憎恨李鴻章、榮祿等人太拿他這個「大豆包」不當乾糧了,在忠義救**裡,他的話幾乎就走不出他的總統衙門,尤其是在那個李鴻章進入了聯軍總部的決策層之後,就更沒有多少人願意搭理他這個「大總統」了。正因為如此,這位醇親王才加入了奪權的行列。

    慈禧可不是個善茬兒,別看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但對於大清朝朝堂之上的這些塊料,那是瞭如指掌。為了她能夠重新進入紫禁城,她的總顧問先生盡心盡責,終於統一了三巨頭的意見,決定武力幫助她奪回失去的榮耀。

    慈禧真是感激死了她的那些俄國朋友們,不僅在一聽到這個最後決定的那一刻,一頭栽到總顧問先生的懷裡喜淚如雨,哭得一塌糊塗,還著實「慰勞」了一番這位為了她的大清朝而東奔西跑、幾乎腳不沾地的老朋友。不過,完事之後,慈禧卻否定了普提雅廷制定的計劃。

    通過李鴻章、普提雅廷等人的描述,慈禧知道了如今京城裡所發生的一切。經過幾番仔細的斟酌,她沒有像俄國朋友們想的那樣樂觀,她從中嗅到了另外一種氣息。她才不相信那個什麼關於「刺客」的鬼話,而是覺得紫禁城裡的奕忻等奴才分明是在防備著什麼。想來想去,唯有一個理由可以說的過去,那就是奕忻那幫子狗奴才知道了李鴻章秘密回京的情況,也猜想到了一些將會發生在京城的事情,他們是在希望自保。

    俄國朋友厲害,這一點慈禧從來不懷疑。但是,以區區一兩千人要想順利地拿下京城,只怕還不是那麼回事。更何況,滿朝文武各黨勢力都有,一旦不能盡快奪回寶座,那朝廷要亂成什麼樣子可就是更難預料。要麼不幹,要干就要像當初奕忻這些狗奴才整治自己那樣,一翻手就把他們打進十八層地獄。

    於是,慈禧自然而然地就盤算到了奕譞的頭上。

    果然,沒有任何的推諉,這位醇親王奕譞就坐在了她的面前。沒有浪費多少的口舌,慈禧更是從這位「還太嫩」的小叔子嘴裡掏出了紫禁城裡奕忻等人的那些鬼花活。

    面對奕譞,慈禧絕口不提當初提拔他的恩德,而是溫柔、體貼有加。小叔子馬上要十七了,是該娶個福晉好好地享受享受人間快活的年齡了,正好,自己的妹子「美若天仙」,絕對不比遜色,如此的親上加親那可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還有,自古英雄出少年,咱醇親王小王爺別看年歲小,可是相貌堂堂聰穎過人。再說了,嫂子我也就是年歲與你相仿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幫助先帝爺處理朝政了不是?李鴻章、榮祿那幾個狗奴才,居然不把你這個小王爺放在心上,簡直就是瞎了他們的那幾雙子狗眼。眼下,大清危難,風雨飄搖,朝內棟樑少存,咱醇親王在這種關鍵時刻可要勇挑重擔,而決不能像奕忻、載垣、端華之流,出賣大清的國家利益。

    慈禧給奕譞劃了個又甜又香的大餡餅。嫂子我垂簾,可不是像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所揚言的那樣,就是嫂子我喜歡權力。垂簾累呀,尤其是夏天,坐在簾子後面點兒風不透的,哪裡就舒服了?說來說去的,嫂子我這還不都是為了咱這大清的祖業。你看看,再看看現在,看咱這個大基業叫他們鬧的,唉……要是都早聽嫂子我的,何至於有如此?

    所以啊,以後的咱大清就要多多地依靠醇親王你了。嫂子我只主持內宮,幫助大家挑好道兒,至於更多的詳細事情,那就要靠你醇親王帶領著大家去幹了。講到這方面的時候,慈禧還笑著勸慰奕譞,根本沒有必要與李鴻章這類人瞎喘閒氣。漢官那就是咱們屁股後面緊跟著搖尾乞憐的狗兒們,到任何時候都只能是用的時候就丟上幾塊兒肉,不用的時候就得狠狠地打壓,絕對不能叫他們形成太大的自家勢力。

    其中,慈禧還特意拿李鴻章做了例子,說李鴻章這個人儘管衷心可嘉,卻貪慾太大。這種人用起來好用,但卻不能不防。李鴻章在忠義救**裡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些事情瞞不了你,更瞞不了嫂子我。這些帳,別急著現在算,要有耐心,要學會因勢利導,等到徹底剿滅了亂匪,天下太平的時候,他要是還不知趣兒,那咱就新帳老帳跟他一起算。

    講到了這裡,慈禧還向奕譞公開了自己再次垂簾後的打算。由於黃河防線已經不在,為了防患於未然,即便到了最後關頭大清朝照樣可以跟亂匪們繼續周旋下去,大清朝將把都城重新遷回奉天。京城將作為領地封賞給他醇親王,由他全權負責關外的一切軍政事務。慈禧還叫奕譞放心,此次遷都伴隨聖駕出關的依仗一切從簡,也不帶走更多的軍隊,以免影響到他今後與叛匪的對抗。另外,她還要派遣特使盡速去拜見俄國沙皇,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懇請俄國朋友們全力地支援大清抗戰,誓死不當亡國奴。

    慈禧的話說著悅耳,聽起來開心,奕譞越來越覺著只有眼前的這位嫂子,才是他的真正知己。到了最後,當慈禧又提及到眼下還在奕忻他們掌握之中的同治小皇上的時候,奕譞更是美得北在哪裡都快找不到了。

    對於被奕忻等人用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親生兒子,慈禧表現的很是有些不屑。她恨恨地說小孩子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皇上雖然才一歲多,但在奕忻等人的教育下,絕對成為不了一個人樣。她甚至還預言,即便到了能夠獨掌朝綱的年齡了,這個小皇上也一定是個跟他爹一樣,喜歡尋花問柳的敗家子兒。為了大清朝的世代永存,她蹙起一對兒細細的楊柳眉,顯得哀傷地請求奕譞,盡早成婚吧,這樣才能早早生子,她很有把握地告訴奕譞,只要他娶了她的妹子,就一定能生個大胖兒子,她相信她妹子絕對有這個能力。

    「到時候,我這個又是姑姑又是姨的總要送孩子一個重禮呀,先皇除了那個不爭氣的小東西再無子嗣,咱這大清基業總不能交給不安分的人去守吧?」慈禧咯咯地歡笑了起來。

    奕譞就是再傻,這個時候也聽明白了這位「嫂子太后」話裡的意思了。當然了,他也不會不明白,接下來就是嫂子該要求他做點兒什麼了。一想到這裡,他又不免感到對六哥等人有些過意不去。

    「六叔他們其實實在是把嫂子我想像太兇惡了。」似乎是看穿了此時奕譞的心思,慈禧幽幽地歎了口氣,「嫂子我一個女人家,哪裡就有你們男人們那樣的一股子的殺氣?再說了,大家本來就是自家人,真要鬧到了你死我活的份兒上,還不叫外人笑話?就是老百姓們還知道個家醜不可外揚呢吧?」

    「是……是這個理兒呀……」奕譞的聲音有點兒微弱。

    「嫂子我之所以今天請七叔來,就知道七叔是個通情達理、心地善良之人。嫂子我就是不想把事情鬧大,更害怕見血。」

    「那……那我能幫太后些什麼呢?」聽慈禧這樣講,奕譞終於咬著牙站了起來……

    紫禁城裡的空氣幾乎要凝固了。

    早上派去天津方面打探的人員,當天夜裡就帶回了經過驗證的確切消息。俄國人的第二艦隊全軍覆沒,不僅如此,太平紅軍已經經由北塘、大沽上岸,天津城外紅旗招展、人喊馬嘶,城內濃煙滾滾、炮火連天。其實,這些探報根本就沒有靠近天津,而只是一過廊坊,才到武清就停住了腳。

    武清城內,到處都是前面潰敗下來的俄國水兵,經過一番打探才知道,如果不是京城方面聯軍總部早早地派來了一小隊人馬,強行制止潰兵的行動,這些潰兵早跑到京城去了。不過,雖然探報們從俄國人及當地人的嘴裡得到了前面的敗況,但卻打探不到前方失利的戰場上所發生的真正細節。因為,只要一提起當時的戰況,那些俄國敗兵們就會下意識地抬頭看著天,臉色慘白,眼睛裡更滿是驚慌,就是不敢說話。

    這個消息叫奕忻、載垣、端華等人,還有預測很準確的僧格林沁都是面面相覷、啞然無聲。太快了啊,怎麼可以這麼快?俄國人即使泥捏的,也不至於三兩天的功夫就丟了一支艦隊不說,還丟了兩座號稱是十分堅固的炮台呀?想當初俄國人提出重新翻建北塘和大沽炮台、建設軍港,大清可是忍著肉疼,從國庫裡拿出來了數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哦!

    難道太平紅軍真的是長了翅膀不成?

    天津方面的難題奕忻等人還沒搞通,一個更為嚴峻、生死攸關的事實就又擺在了他們的面前。跑得滿頭大汗,嗓子都發啞的範文瑞帶來一個驚天的消息,醇親王奕譞已經引導駐防在圓明園的俄**隊,沒費任何的勁,就已經佔據了德勝門和安定門,目前正在向紫禁城開進。不僅如此,晚上應邀前去俄國公使館的耆英,也秘密遣人送回來一個急報,俄國公使館內戰雲密佈,說是有重大軍事行動要進行,很可能就是針對紫禁城的。

    「媽的,這個該死的奕譞!」端華一下子就蹦了起來。這還了得?

    奕忻當然知道端華擔心的是什麼。他下意識地看了看門外,兩手一陣的緊搓,「這紫禁城的守備兵馬可都是老七的手下啊……這……」

    「恭王,儘管紫禁城的忠義救**這個營是醇親王的下屬,但是除去部分軍官之外,其他的未必就願意聽他的調動。」範文瑞從袖筒裡摸出一份名單,遞給了奕忻,「就上面這些人,趕緊關起來,另派得心之人接管軍隊。另外,在來的路上卑職已經派人趕赴良鄉,通報僧王和綿洵將軍留在那裡的人馬,火速進京平叛。其他各城門的守軍,卑職也一同報知了這個消息。」

    「文瑞啊,你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奕忻感激地看看範文瑞,瞅也不瞅趕緊把名單交到端華的手上,「趕快派人去辦。」

    「這……這一時哪裡去找會帶他們的將領……」端華急得一跺腳,突然又望著範文瑞笑了,「我他娘的可真是有些急瘋了,文瑞,帶著你的隨身人馬趕緊接管大內防務。凡是名單上的人,不管他媽的三七二十一,都給我就地正法!」

    「這樣最好!」奕忻連連點頭,又轉臉看看僧格林沁、綿洵和桂良,「趁俄國人還沒封鎖住皇宮,僧王、桂大人還有綿洵大人,你們立即出宮,掌握好京城裡的各路軍馬,不能叫他們落入奕譞和俄國人的手裡。只要俄國人真的敢對皇宮下手,就給我狠狠地打!」

    說完,他又看著端華和載垣,「火速召集宮內的所有官員、太監,一個不能少都分赴四門嚴守。至於聖上,由我親自護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