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五四三章針鋒相對(一) 文 / 蘭色幽香

.    這真是天理報應!

    就在三年前,當太平天國大軍剛剛定都天京之際,這位忠格·巴哈杜爾首相還以廓爾喀國王的名義上書北京的滿清朝廷,主動請纓要出兵進入中國內陸,來「協助大清國平賊」。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自己的一片「好心建議」,竟然沒有得到紫禁城中的那個大清皇帝的理解和採納,畢竟也顯示了他對那些大清國的反叛者們的極度仇視。

    可如今倒好,沒有用上多少天的時間,這些他曾經想去平掉的「賊」,就如入無人之境地一眨眼深入他的境內六七百里,氣勢洶洶地來到並佔據了距離他的都城——陽布外僅有四五十里的熱鎖橋。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忠格·巴哈杜爾終於認識到,他曾經引以為自豪,也曾經為大英女皇所稱頌的,由他一手打造的那支廓爾喀無敵軍隊,當遇見了太平天國的紅軍軍隊的時候,不過就是一些跳梁的小丑,和烏合之眾而已。

    在力量和氣勢上,即便是自己已經擁有了絕對的優勢,藍朝鼎依然沒有得意忘形。他牢牢地記住了天朝最高統帥部的訓誡,更牢記了統帥部在訓誡中所附列的六十多年前滿清大將福康安,已經由西藏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困難,一路殺到熱索橋,卻只因屢勝而「驕滿」,故而疏於指揮,導致所率軍隊在甲爾古拉一戰中遭到廓爾喀人馬的伏擊,終使那位乾隆皇帝一舉滅掉廓爾喀國的宏圖變成了泡影的戰例。

    藍朝鼎一面指揮大軍繼續掃蕩陽布外圍廓爾喀人據守的山地、大木城以及石卡等最後的屏障,一面連續轟走不下十幾批由忠格·巴哈杜爾陸續派來的乞降使者,同時將最後通牒送進陽布,勒令忠格·巴哈杜爾的現政府立即宣佈解散,徹底還權於沙阿國王,只有沙阿國王親自委派的和談代表,才有權利來與天朝大軍商談罷戰的各項條款。否則,天朝紅軍不日就將大舉攻打陽布。當然。藍朝鼎還沒忘了在最後通牒中,要求忠格·巴哈杜爾這個戰爭罪犯極其僕從們,必須留在陽布等待廓爾喀人民地審判。

    忠格·巴哈杜爾紅眼了,還政?坐等審判?那豈不是坐以待斃!可如果不接受太平紅軍的最後通牒,又能怎麼辦?現在是兵無戰心、將無鬥志,再看看陽布城內。更是人心渙散,過去那些還可以陽奉陰違的官員們,此時都開始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盤。他就奇了怪了,當他的軍隊進入中國的時候,明明是不堪一擊地西藏人都能同仇敵愾地跟他的軍隊為敵,可現在倒好,萬惡的中隊都打到都城的大門口了,卻有那麼多的他的同胞居然心揣喜悅。而且,甚至還有消息漏進他的耳朵。說是一些當年比姆·森塔帕遺留下來的追隨者,正企圖與王室的擁護者們聯手,要對他採取極端行動。

    到了這麼危急地關頭。自稱是鐵血軍人典範的忠格·巴哈杜爾一咬牙,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這一日的深夜,正在舉行王室聚會地廓爾喀沙阿國王的王宮忽然燃起了沖天的大火。這把大火燒的突然不說,更叫人感到奇怪的是,儘管有數以千記的軍兵們呼喊狂嘯著投入「奮力滅火」的行列,可火勢卻越燒越大。昔日一座美麗輝煌的王宮,很快就完全被烈焰所吞噬,而且王宮內的所有人員,居然無一倖免。

    而就在這場導致廓爾喀沙阿王室滅門之災地離奇大火燒起來之前。一手組織起這場王室聚會的忠格·巴哈杜爾,卻早已帶著家族成員及部分親信隨從,大部分的家財都沒有來得及拿上,就匆匆地逃離了陽布。

    幾天後,藍朝鼎屯兵陽布城外。

    對於陽布城中所發生地慘案。藍朝鼎及其率領地太平天國紅軍將士們。無一不表現得捶胸頓足、痛苦萬分。任憑已經臨時接管陽布城事務地比姆-森塔帕黨人如何再三邀請。紅軍將士們也不肯踏進陽布城半步。生怕驚擾了城內地百姓。陽布城內地老百姓感動了。而更叫他們感動地是。天朝紅軍竟然在城外高搭起了靈棚。為沙阿國王及所有遇難地王室家族成員舉行祭悼儀式。

    據說那個場面是相當地隆重。氣氛極其哀傷。所有看到過這種場面地廓爾喀人。無不為天朝紅軍地真誠所打動。

    陽布新組建地臨時政府隨後向廓爾喀發出通令。所有軍民必須無條件地歸順和幫助來自最偉大、最友好、最真誠地太平天國地紅軍解放大軍。並請求天朝紅軍無私地幫助廓爾喀臨時地方政府。捉拿犯有謀殺王室全體成員滔天大罪地卑鄙無恥地罪犯——忠格·巴哈杜爾。及其追隨者。還有拉納家族地所有成員。

    不久。正在手忙腳亂地緊張籌備著要從起義者手中重新奪回德裡。進而一舉撲滅已經很快燃遍印度北部及中部地區地印度人民地反英起義烈火地英國東印度公司總督肯寧。就突然地收到了來自廓爾喀境內屯紮地太平天國紅軍方面地強烈照會。

    照會中稱。太平天國紅軍已有絕對可靠地消息來源地證明。太平天國和廓爾喀人民地公敵。戰爭罪犯及凶殘地謀殺犯、廓爾喀地叛逆忠格·巴哈杜爾等人。竟然得到了印度境內地英隊地庇護。這是一種嚴重損害太平天國政府及廓爾喀地方政府和民眾感情地無恥行為。是對太平天國和廓爾喀地政府及民眾地公然挑釁。應廓爾喀廣大民眾地強烈要求。受太平天國及廓爾喀地方政府地委託。太平天國工農紅軍駐廓爾喀最高司令官要求英國方面。必須立即無條件將忠格·巴哈杜爾及其家族成員送交到廓爾喀民眾地手中。否則。由此產生地一切責任和後果。將由英方自己負責。

    另外。廓爾喀臨時政府也同時發出照會警告英方。不得在印度與廓爾喀交界地地域大量集結軍事武裝力量。以免給災難深重地廓爾喀境內帶來更多地混亂。同時避免由於發生誤會而可能引起地一切不愉快……

    對於這一切,本就被印度的叛亂者鬧得頭疼萬分的肯寧,如今更是如坐針氈了。

    「……很明顯,太平天國政府不僅趁著我們不得不去全力應付叛亂者們而無暇作旁顧的機會,剪除了我們用以屏障中國的查謨和廓爾喀這兩個得力地臂膀,他們還有更加險惡的居心。那就是他們很有可能會利用這兩個前伸的地區,對印度的那些叛亂者們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必要的支援。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做好要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準備,這場叛亂恐怕就很難平息下去了,大英帝國在西亞的利益也就更難保障……忠格·巴哈杜爾之事,不過就是他們地一個借口,送回去和不送回去的結果都是一樣。不管怎麼說,畢竟可憐的拉納家族為大英帝國曾經竭盡了全力,倘若我們就這麼地把他們送回去。無異於是送他們下地獄。要徹底鎮壓印度地暴民,我們還需要從印度暴民的內部分化出來一些對大英帝國抱有好感的朋友,而我們對忠格·巴哈杜爾的拉納家族及其追隨者們的態度。恰恰就是就會撥動那些人敏感、脆弱的神經。另外,一旦忠格·巴哈杜爾等人被送回並受到了殘酷的制裁,那些本已經像對自己的解放者那樣,對太平天國政府抱有感恩戴德心態的廓爾喀人,就會更加變本加厲地趨向於他們,我們地顏面,以及大英帝國百年來所樹立起來的巨大威望,也將由此喪失殆盡……」

    這是肯寧發回給他的倫敦政府的請示信。

    在天京,太平天國最高革命指揮委員會的領袖們。正在召開一個有關西線政策的緊急會議。

    廓爾喀的沙阿王室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直系繼承人,雖然陽布的比姆·森塔帕黨人暫時組成了一個臨時政府,但是習慣了有王室地廓爾喀人,卻在還要不要繼續推舉出一個新國王來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於是,為了盡早安定整個地區,陽布的臨時政府找出來了一個叫曼努爾的小孩子,如今的廓爾喀人們大都相信,這個曼努爾多少還和吉爾萬·比克拉姆·沙阿國王的王室沾有點兒血脈關係。而據比姆·森塔帕黨人遞交給天京政府的密信中介紹,曼努爾身上流著的。實際上乃是他們的靈魂比姆·森塔帕地血液。

    在是不是還要冊封廓爾喀王地事情上,最高革命指揮委員會也有意見分歧。當初決定出兵廓爾喀的目地,就是為了要徹底抹掉它,如今再封王,那咱們豈不是白白辛苦了一場?更何況,如果咱太平天國也是皇朝的話,那倒還情有可原,再大的王也要服皇帝的管不是。可現實畢竟不同,咱們天朝的幾個王爺已經該取消的都取消了。眼下不過就只剩下了一個天王。而此時再封廓爾喀的王,簡直就是不倫不類。

    不過。在林海豐和鄭南的一再解釋下,天京最後還是產生了一致的意見。林海豐和鄭南認為,廓爾喀需要盡快恢復穩定,如果只是一個不穩定的廓爾喀,那是根本不值得天朝來留戀的。廓爾喀王可以暫時封一個,畢竟這樣做還有回報,因為廓爾喀不僅已經表示永遠成為天朝的一個藩屬,還提出了其一切軍事外交均由天朝統一掌握,並懇請天朝政府在陽布設立總督府的願望。所以,封曼努爾一個廓爾喀王也未嘗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國內的發展,早晚有一天還是會再變回來的。

    不過,在封曼努爾具體是什麼王的時候,林海豐和鄭南提出了一個想法。廓爾喀曾經帶給天朝的西藏地區太多的災難記憶,所以,廓爾喀這個地名不能再保留。最後經過大家的一番討論,覺得楊秀清提出來的安西一名不錯,南面有一個安南,西面再有一個安西,不錯不錯。

    「領土的問題向來就是這樣,時間才是承認其歸屬的真正上帝,只要你有能力在一個地方長期地、永遠地站下去,任何人就都會承認,那裡就是你應有的國土。在一個地方怎麼站下去,因地制宜地採用什麼樣的具體手段,那才是真正的精華所在,至於一些其他的表象問題,嘿嘿,我看咱們還是大可不必深究。就像是克什米爾和廓爾喀,不同的情況,就得採取不同的方法。現在最關鍵的是,我們已經在喜馬拉雅山的另一側伸出了兩隻拳頭,不用費更大的氣力,我們就可以牢牢地把英國人拖在印度的這個大爛泥塘裡。」

    林海豐在說這番話的時候,胳膊不時地用力地揮舞著,臉上更是洋溢著燦爛的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