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一七四章李是應在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的同時 文 / 蘭色幽香

.    …怎麼也沒有料到,戰爭網開始的那此日子裡,他的馬居然都是那麼的不禁打,而且敗的居然又是那麼的淒慘。

    坐鎮尚州的南方戰區司令官李景夏大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僅僅就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不僅損失了其麾下的全部水師及大半的陸上兵馬,還就被僂奴們從忠清、慶尚和全羅三道,一路追趕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地跑回了漢江的北岸。

    雖然在這中間,忠清、慶尚和全羅三道的軍民們為了抵抗僂奴的入侵,也出現過數不勝數的可歌可泣的,甚至還可以說是氣壯山河的英勇壯舉,但是,過程再美,也掩蓋不了結果的淒涼。

    南方戰區短期內即盡數潰敗的殘酷現實,令從來都是以泰山壓頂心不慌而自譽的李是應,頓時變得異常地驚慌失措起來。

    漢城難保!

    李是應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覺到,自己根本不是僂奴的對手。

    一旦有了這種心思,趕緊跑,那就是李是應眼下的第一重要的抉擇了。

    於是,李是應也沒有啥更多的念頭了,他明著號令剛網兵敗而歸的李景夏接手京畿戰區的司令官,並在兵曹參判王庭楊協助下,重整殘部,在漢江北岸建立防禦,發誓要與王城共存亡。

    然而私下裡,他卻在指令左議政金炳學,以及原本是指揮京畿戰區的禁衛大將李章鐮司令官,火速安排及護送王族、高官們北遷平壤的事宜,同時,他還飛技平壤的預備軍司令官李容熙,整飾加固平壤城防。

    與此同時,李是應自己,則抓緊收拾了一番,準備要親自前往廟街去走一遭。

    李是應想的很清楚,值此危機臨頭的關鍵時刻。倘若再向北京那裡搞什麼上表救援之類的文章,按照他和北京那些巨頭們的關係,等北京方面的這些巨頭們把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等等的種種「禮數」都鼓搗完了,估計他的整個朝鮮也許早都不復存在了。

    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就是跑遍黑龍江,乃至跑遍整個的東北,也得把那位正在喜度大婚假期的、最值得他信賴的老朋友給翻出來。

    不過,李是應沒走成。

    因為,那位原本應該是在黑龍江度假的他的老朋友,東北農墾兵團司令、遼寧省總督陳廷香,竟猶如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突然出現在了漢城。

    不許將王室成員及兩班大臣北遷平壤,不許散佈任何毫無根據的緊張空氣,渙散軍心。

    李是應政府上下,必須給全體軍民做出表率,拿出真正的堅決與漢城共存亡的氣勢,同舟共濟,為屬於自己的每一寸土地而浴血奮戰。

    原京畿戰區重新戈分為東西兩個戰區司令部,駐防漢城一線的守軍,南方戰區敗退回來的殘兵,統歸西戰區司令官李景復指揮,迅速在漢江、北漢江的沿岸構築防線。

    李章源的東線軍馬,則依托昭陽江、太白山的地勢之利,對日本侵略軍進行堅決的抵抗。

    李容熙的預備軍司令部由平壤前移至開城,控制江華島並隨時加強東西兩個戰區。

    調集北部鹹鏡、平安兩道參加屯墾的輕壯,在平壤集結一線,建立和練新的補充軍團」

    在隨後的日子裡,除去上述等等這些涉及戰略、戰術的具而體詳細的部署之外,奉了天朝政府之命,「微服潛蹤」而來的老朋友陳廷香。還相當夠意思地給李是應從遼寧陸續調來了大批朝鮮所急需的軍用物資。

    真是患難方顯真情在!李是應是真沒想到,天朝政府,還有他的老朋友,會有如此的胸懷。

    然而,儘管得到了種種來自天朝政府的援助,儘管在無比正確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英雄的朝鮮軍民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地進行了數月的艱苦奮戰,但是,面對強大的入侵者,李是應卻始終難以擺脫時刻籠罩在他頭上的那種極其危急的陰雲。

    六月,東部戰區的江陵大都護府陷落,李是應雖然把預備軍的一部及時調了上去,但丟失了的江陵大都護府到底也沒有再能被搶回來,血戰多日之後的李章鐮部,才勉強依靠東線群峰層疊的地理優勢,重新建立起了一道防線。

    而在王城漢城當面的西線戰場,戰況則更是險惡。

    數月之間,日本軍像是永不疲倦似的,以強渡、偷襲等等的各種手段,一次次地要跨漢江而來。

    就在東線重地,嶺東的江陵大都護府陷落之後的當月的月末,日軍又在漢城的對岸集結重兵,擺出一副不過漢江心不死的架勢。暗地裡,他們卻對李景夏的右翼北漢江防線,發動了前所未有的連續的強攻。

    七月初,北漢江部分防線被日軍突破。

    萬幸的是,接受陳廷香的委託,留駐漢城的天朝軍事顧問團團長陸順德農八軍副軍長,通過對日軍種種跡象的分析,提前判定了日軍的主攻方向,並曾苦口婆心地不知勸了李是應多少次,終於叫李是應撤消了調集李容熙僅剩不多的預備軍。增援漢城的命令。而是改派李容熙親自率軍火速趕赴嶺西的二線地域待命。

    正是由於有了李容熙的這支新銳力量的及時投入,在朝鮮軍的奮勇反擊下,從北漢江上威風而來的日軍,在丟下了數以千計的同胞屍骸之後,只能是含恨再原路返回。

    直到進入九、十月間,隨著在平壤一線,已經接受了天朝軍事顧問整的,大批的補充軍團開始陸續投入戰場,整個防線似乎才終於有了一些的安定。

    李是應在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了,戰場上這種暫時已經有了些穩定的局勢,實在是來之不易。

    在這裡面,固然有朝鮮軍民的團結一致、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的結果,但是天朝政府對朝鮮的無私幫助,才是他們能夠獲得眼下這種寶貴的局面的真正的源泉。

    「我的最親愛的大人們,你們能不能節省著點兒丟我們的手榴彈,那可不什麼一個個沒用的廢鐵疙瘩,那裡面包著的可都是咱們天朝人民的心血啊!」

    由於一線軍隊中手榴彈的消耗量極其的驚人,如顧問團陸順德團長的這樣的無奈之言,不僅李景夏、李章鐮、李容熙等主持前線軍務的高官們經常聽到,李是應本人的耳朵裡,也幾乎聽的都快起了繭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