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一八九章為了叫西藏真正地與天朝這個大家 文 / 蘭色幽香

.    一落起修路架橋這活兒來。在眼下太平天國政府那廣袤上,可決不單只就是石玉混一個人的營生。

    太平天國政府所管轄的內地各省自就不用多說了,而那些地處邊塞,經濟絕對或者是相對落後的大區,如西南、西北、蒙古及東北等地,無一不是把架橋鋪路都當成是一件頭等的大事來抓。

    那些從硝煙和戰火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天朝各邊塞地區的軍政首腦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要想叫祖國的邊塞在自己的手中固若金湯,他們的就要有一支支裝備精良、英勇強悍,關鍵時玄尤其要能形成一個鋼鐵拳頭的軍隊。

    但眼下國家進入了和平建設期,按照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大量的現役部隊已經轉入了農墾這一行業不說,就是各大區現在手頭上所擁有的有限的,卻又是散佈在各地常備武裝力量,也要積極響應天朝政府的號召,在刮練之餘,抽出的大量精力和時間,去參與和幫助地方的經濟建設。

    於是,天朝各邊疆區的那些充滿憂患意識的軍政首腦們,就面臨著一個極其嚴酷的現實問題。那就是一旦邊界發生爭端,該如何能讓那些地處邊防第一線、遠離後方支援的成百上千的支撐點,能夠堅持的更長久?又如何能在需要的時候,把轄區內散佈的人馬盡快地加以集中,並迅速地輸送至前方?

    答案其實很簡單,修路。

    因為只有在轄區內打造出蛛網般密佈且四通八達的龐大交通網,才能將處於邊防第一線的各個支撐點,與後方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也只有這樣,才能將那些分散的二線後備力量,在關鍵的時刻變成一個。堅硬的鐵拳。

    於是,各大邊疆區的孑政首腦們在全力配合天朝的總體部署,確保那些國家級的鐵路和道路的建設的同時,還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開始了本轄區內的交通路網建設;

    我們為此付出了十年的汗水。十年後的今天,在東北,我們已經做到了沒有一個哨卡不通路。而在腹地。滿載的貨運車輛,可以任意地馳往軍區所轄的每一個連隊。」

    這是陳玉成在一八六七年所描述的東北的修路成果。

    在東北,這種修路的成果,還遠遠不止體現在軍隊機動方面的巨大收益。

    在這十年間,東北三省以農墾兵團的大規模發展為契機,在道路的建設方面,首先將各大重鎮與新興的農墾兵團的各個團場連在了一起。之後,再以這些團場為中心,繼續向外放射。

    正是由於天朝政府及東北軍政公署緊緊地抓住了交通建設的這個。「綱。」東北的經濟才有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才吸引了大批的關內移民的湧入,曾經由於的滿洲人的封鎖而原本人煙稀少、死氣沉沉的肥沃東北,變得生機勃勃。

    以進入一八六八年的黑龍江省為例,不僅首府廟街及緩渾、伯力等重鎮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廟街的人口已超過五十萬,而海蘭泡、伊春、合江今佳木斯、牡丹江、阿城今哈爾濱、撫遠、雞西等一大批東北農墾兵團的團場場部所在地,也逐步地變成了人口逾十萬的一個個新興的城市。

    東北的路網建設搞得轟轟烈烈而又有聲有色,而若是說到西部,那同樣也是毫不遜色。

    當年天朝紅軍接受西藏地方各界的請求,進軍西藏,驅趕廓爾咯及查模入侵者的時候,歷盡千辛萬苦的紅軍各部,一路上實實在在地領教到了進藏那種「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的殘酷境遇。

    為了叫西藏真正地與天朝這個大家庭融為一體,並徹底改變西藏那種近乎是「與世隔絕。的落後面貌,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鞏固天朝的邊疆。一八五八年,天朝政府滿足了以攝政熱振活佛為首的西藏各界人士的意願,派出數支工程兵部隊,與沿途的當地民眾一起,以可以「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用常人難以想像的偉大毅力,歷經五年多的艱苦奮戰,連續克服了氧氣稀薄,氣候多變,地質複雜,以及經常性突發的冰川、水患、塌方、泥石流、雪崩等所造成的極其惡劣的施工環境等等的艱難險阻,最終翻越了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色齊拉等十四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大山,橫跨了氓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十二條大江大河,將一條可以任由各種畜力車往來馳騁,長達近五千里的通途,由成都直接引入了拉薩。

    內地援助西藏的各種物資,從此得以通過這條道路快速進藏,川藏路成了西藏發展及其與祖國大家庭緊密連接起來的大動脈。

    而與此同時,作為天朝又一新建省青海的總督,正帶著他的農十一軍屯墾青海的陳得才,不僅廣修道路,將自己統轄的那些散佈在四處的一個。個團場都連接起來,還動員和組織了兩千官兵,把他在格爾木河畔那原本是大片的荒野中所建立起來格爾木團場作為進藏道路的中繼點,隨後又穿越崑崙山口、沱沱河以及唐古拉山口、念青唐古拉山等險關,並在西藏駐軍及當地藏族民眾的積極配合下,將青海的首府西寧,又跟拉薩連在了一起。

    現在,「倒霉的」石玉混要修的,已經是繼川藏路和青藏路之後,進入西藏的第三條大路新藏路。

    當然,石玉輥絕不會認為自己「倒霉蛋兒」。這位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剛剛得到了達拉克邊疆區包括阿里的部分地區,從此,除藏南的部分地區外,西藏不再有與異國接壤的土地總督榮譽,成為「一鎮諸侯」的戰將,那可是太清楚這條路修成後,將會帶給他多少的好處了。

    分別屯墾於南疆的咯什噶爾及和閱的農十五軍和農十七軍。將在把咯什噶爾與和閩連結起來的同時,還要負責把這第三條進藏的道路,從哈爾哈里克葉城引至咯喇崑崙山口的北側。

    而石玉混所要做的,不過就是更加艱苦。

    不僅要帶著自己那群能征慣戰的勇士們,扛上炸藥,背上鍬稿鋼鋒,去獨自征服那被稱之為「萬山之祖」的咯喇崑崙山,將友軍送過來的道路接連到自己的久美策旺班城,還要把這條路一直向再延續下去,與另外一支友軍自拉薩所引來的道路完成對接?

    一八六零年五月,石玉混將屯星生產以及戍邊的種種任務,都丟給了他的助手們,他自己,則親自帶領五十官兵,開赴了造橋修路的第一線。

    這同樣是一場極為艱巨的戰鬥,無論是作為總指揮的石玉混,還是隊伍中每一位普通的戰士,都為新藏路的早日全線貫通,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