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二四○章其實要說起來 文 / 蘭色幽香

.    汀發生了那場「紫禁城牽件」!後,受了刺激的洪秀」:吼誓再也不出他的「天王府」的大門半步。

    過去的他,但凡是高興起來的時候,好賴還總會瞅個冷子地轉悠到那個由主管的國家文史館去看看。可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文史館燒起了沖天的大火,他洪秀全也不會再往心裡去。

    不僅如此,作為共盟會的會員,從前的洪秀全即便就是心裡再不高興,他也總得強打精神,出門去支部參加每週的例行學習活動,畢竟他所在的這個。共盟會支部,那可是私下裡被大家稱之為第一支部。

    因為在這個支部裡,除去他這今天王之外,還囊括了楊秀清、石達開、林海豐、鄭南和洪仁耳這五大天朝巨頭,以及他們各自的秘書及貼身的侍衛。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件令洪秀全很難感到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他們這個。共盟會「天下第一支部」支部書記的小帽子,居然也沒輪到他這位天王什麼事,而是戴在了林海豐的侍衛長韓慕岳的頭上。

    既然發生了「紫禁城事件」洪秀全在支部內挨大家批的場面。自然就不會沒有。於是,已經決心要罷了出門的洪秀全,只要一到了該參加支部例行學習活動的時候。原本好好的身體就開始了不適,要麼這裡疼,要麼那裡不舒服。

    對於洪秀全的這種惡劣態度。楊秀清是相當地看不慣的。在容忍了洪秀全缺席支部的學習幾次之後,當洪秀全又一次以身子難受為借口,再度玩起「矇混過關」的把戲的時候,據說楊秀清曾一拍桌子,吼著叫自己的侍衛「就是抬,你們也得把他給我抬過來」

    不過,這一幕並沒有發生。但是就從那一天開始,「第一支部」每週例行學習活動的場所,就固定在了洪秀全的「天王府」

    洪秀全成了「宙公」可是,從來都不喜歡寂寞的洪秀全,卻並沒有窩在他的「天王府」裡混吃等死,他還有他自己賦予自己的一個重大的責任全心全意地來培養他的子女們。

    準確地說,其實洪秀金是要把他的幾個兒子們身上下點兒工夫。

    因為,他的那個寶貝女兒「天長金」洪天故,還早在「天京」的時候。就已經像是中了魔似的。整天樂衷於跑到外面去「很不體面」的「胡搞」和「鬼混」而到了北京之後,這位「玩瘋了的」天長金。由於實在是懶得聽他整日裡的「絮絮叨叨」為了清淨,更是乾脆夾起鋪蓋卷,直接搬去了文化部安排給她的宿舍。對於這樣的女兒,他縱然就是想教育,卻也是伸手莫及和無能為力。

    拜林海豐和鄭南的「所賜」原本膝下似乎總要有十幾個傳人的洪秀全,到了一八六三年的時候。身邊卻也就僅有四個子女。也就是除去那個不聽話的大閨女之外。他僅僅剩下三個兒子。

    大兒子洪天貴,另外兩個,一個叫洪天光,一個叫洪天明。

    這個大兒子洪天貴,系洪秀全的正室「賴王娘」所出。

    一八四九年,洪天福出生於廣東的花縣,據說當年在他才一出生的時候,他的族叔洪仁耳,就曾用抓閹的方式,給他起了這個聽上去倒也很是響亮不俗的名字洪天貴。

    不過,當父親的洪秀全,卻似乎並不喜歡這個名字。

    當為了籌備金田起義的洪秀全,與夫人賴氏一起攜帶著襁褓中的小天貴」到達廣西之後,洪秀全靈光一現。將他的寶貝兒子更名為了洪貴福。

    金田起義之後不久,洪秀全在武宣東鄉自稱天王。於是,兩週歲都不到的洪貴福子以父貴,被「封立幼主」

    這個時候的洪秀全,顯然又覺得兒子的這個。「貴福」名字實在是太俗。太土氣,一點兒的王道之氣都沒有。於是,他又想起了當初洪仁耳抓鬧抓來的那個,已經被他丟掉了的「天」字。

    思忖良久之後,洪秀全終於給他的「幼主」兒子起了個相當時尚的名字一洪天貴福。

    直到一八五九年,在他的「天長金」洪天姣的捅唆下,在已經懂了事的十歲的,又已經丟掉了「幼主」名頭的兒子的糾纏下,洪秀全一聲長歎之後,只得重新恢復了兒子的那個本來的名字洪天貴。

    洪天貴之外,洪秀全的另外兩個兒子洪天明和洪天光,則都是生於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一八五四隻。

    洪天明和洪天光這兩個,兒子。都非「賴王娘」所生。洪天明的母親。就是眼下仍然還跟在洪秀全的身邊兒的吳氏「王妃」而洪天光的生母,則早在天京的時候,就把孩子丟給了洪秀全,自己卻「沖」出了天王府的這個苦海,開始追尋起了自己的幸福。

    說來說去,洪天明和洪天光才剛剛九歲,而大兒子洪天貴,則已是到了極其危險的十四的年齡。

    所以,洪秀全這個「家教」的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要使這個已經放任自流了很多年的大兒子,千萬不能再去走他那個大閨女的老路。其實要說起來,洪秀全有在府中充當全職家教的這個想法,倒也並非就是一件壞事。在過去。對於這個兒子的教育方面,洪秀全不僅是做得很不夠,甚至還可以說是根本就一點兒都沒做。

    還早在一八五三年,時年尚才五歲不足的洪天貴身上,除去喜貪玩、愛胡鬧等等這些天真男童們所具有的共性之外,還顯露出了一種只有中國式的所謂高貴家庭子女才有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喜歡隨意地破壞一切東西,以及浪費成癖的壞毛病。

    對此,儘管初來乍到的林海豐和鄭南還不好說什麼,但楊秀清卻拉上石達開和韋昌輝一起,幾次鄭重其事地專門去見過洪秀全,勸他務必要加強子女的教育工作,「教子宜嚴,不可任其心性」

    對於楊秀清等人的好意,洪秀全儘管在表面上給予了大加讚賞,但在背地裡,他卻依然是一切故我。這並非是洪秀全真的就不重視對他的「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問題是,他不能接受其他任何人幫他所劃下的任何道道。

    天京開了新學,洪天貴能去上嗎?當然不能,那是天王的兒子。是幼主,怎麼能去跟別人坐在同一所學堂內。

    那就請「家教」開小灶。這總行了吧?也不行。他害怕「家教」別有用心,會像眼下的林海豐和鄭南對待他的天朝那樣,慢慢地蠶食和摧毀掉寶貝兒子已固有的那種寶貴的王家的精神世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