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二六三章就在土耳其正式對同盟國宣戰之後沒幾天,一件相當令英國人和普魯士人驚愕的事情,卻緊跟著也發生 文 / 蘭色幽香

    以然眾都是真的,那就別不知越地夾討不自在所以,布魯斯只好暫時先忘掉自己手頭上的那件緊急公事,表現出極其沉痛的樣子,「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洪天王的各項喪葬大禮之中,畢竟他的這件公事是嚇,很敏感的事情,如果不顧一切地在眼下的氛圍中攤到桌面上,本就心情火燥的太平天國人,那是絕對不會給他好臉子的。b

    照例,話頭切入正題之前。客套話是免不了的。

    望著對面帶著一臉的疲憊,正慢吞吞地往煙斗裡鼓搗著煙絲的林海豐。剛剛把屁股挨到寬敞明亮的國防軍事委員會會客室的椅子邊上的布魯斯。首先是不厭其煩地對洪天王的「不幸離世」再三地表示沉痛地哀悼。隨後,又對太平天國政府給洪天王辦理的這場舉世矚目的國葬,給予了高度的讚譽。直到看著那位委員長大人的臉上有了些暖色。這才言歸正傳。

    「唉……親愛的委員長閣下,現在整個的歐洲幾乎都已經成了一咋,大火藥廠,大家打得是一團遭。作為一個偉大的軍人,您當然也知道。戰爭打到了現在的這個份上。有些時候就很難保證不發生什麼意外,或者是出現什麼很低級的錯誤。

    比如說有時會敵友混淆,有時會走火誤傷等等,」

    布魯斯端起茶杯,看到對面那個林委員長的臉色並無什麼異樣。就喝了一口水,繼續說到,「眼下,依舊能夠大規模經常性地自由往來於蘇伊士運河的商務船隊,也就僅有貴國的船隊一家了。為了避免出現因一些大家都不希望出現的意外的小事情,而破壞了我們兩國間始終如一的友好關係,我們的政府讓我轉告貴國政府,希望貴國政府……希望貴國政府盡量地減少前往歐洲的船隊批次,另外,」另外,最好不要再搭載任何的軍用物品。」

    林海豐看了眼已經住了口的布魯斯,臉上的表情既沒怎麼變。也沒有馬上開口說什麼。進入一八六八年的上半年。以英日為首的協約國跟以法蘭西為首的同盟國之間的這場大戰,尤其是在歐洲、非洲這兩個戰場上的形勢,是越來越有益於協約國的一方。

    一八六八年三月,俾斯麥充分展現了其「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才能。在普魯士的威脅和利誘下,波蘭正式宣

    而早在此前,俾斯麥不僅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切實保證俄國的所有利益為條件,還承諾一旦戰爭結束,即可說服協約國的各成員國。同意俄國將波蘭全部納入囊中,以及提供種種的貿易優惠為誘餌,又與俄國人之間搞了嚇,心照不宣的秘密協定。

    接著,攜滅亡了丹靈,又趕跑了比利時國王的餘威,大英帝國親自出馬。威逼荷蘭同樣進入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對於協約國來講,荷蘭、波蘭和俄國,這原本可是那個遙遠的太平天國政府,在歐淵還能夠隨時操縱得起來。給他們不斷添堵的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一被擺平,令他們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登上了歐洲大陸的大英帝國,一面以大軍陳兵法比邊境,威脅法蘭西的本土,一面與普魯士軍隊遙相呼應。有了大英帝國軍隊這個依仗。普魯士軍也是聲威再起。

    五月。西線的英普聯軍,相繼在法蘭克福和布拉格會戰中一舉重創法蘭西軍隊。再度逼近維也納。

    而在東線的普軍主力,則不僅橫掃斯洛伐克,還在隨後進行的布達佩斯會戰中,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不僅誘使保衛維也納的奧地利軍隊來援並加以重創,還幾乎全殲了受命同時來援的羅馬尼亞軍團。

    六月,普軍昂首挺胸進入了布達佩斯。

    維也納再次告急。

    在巴黎如被火烤的同盟國帶頭大哥拿破侖三世番氣急敗壞的暴跳和咆哮之後,不得不還要傾其所有,去拉他的奧地利小弟一把。

    在歐陸搶得了先手的同時。大英帝國也沒忘了拉上他的西班牙和葡島牙兄弟,繼續擴大他們在非洲的戰果。大英帝國尤其更沒忘了對地中海和印度洋的爭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徹底掐斷由印度洋經紅海,再通過蘇伊士運河從而進入地中海的這條同盟國的海上生命線。

    俾斯麥連派密使跑去安卡拉小對那個早已落魄了多年,只剩下了一把骨頭架子的土耳其帝國進行說服教育,外加打氣壯膽。在俾斯麥的眼裡,土耳其帝國縱然就是再不濟,好歹也是瘦死的絡駐比馬大嘛。只要土耳其能夠堅決地站在以大英帝國為首的協約國一邊,就算他們只是出工不出力,那對協約國在地中海的利益也是幫助非

    的確。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雖經多年的英勇奮戰,但在地中海。卻始終也未能與有意大利和奧地利相幫襯的法蘭西海軍分出個輸贏勝負來,換句話說,蘇伊士運河通向地中海的口子,一直就沒有能夠被封堵住過。如果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能夠得到土耳其作為基地,近在咫尺的蘇伊士運河,豈不是就成了咱協約國的囊中物。

    飽受內部的分崩離析與外部列強一俄國人折騰和蹂躪的土耳其,在俾斯麥的一通扇乎之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頭投進協約國的懷抱。在土耳其人看來,這是一條千載難逢的土耳其帝國的中興之路。

    是啊,想當年正是因為有了大英帝國的無私援助,以及大英帝國將士的浴血奮戰,才能最終有了他們「戰勝」那個強大的俄國佬的無上榮耀人往往就是這樣,就連所謂的感恩,也都是有選擇的。比如這咋土耳其。他們偏偏就忘記了在幫助他們抗拒俄國佬的入侵中犧牲遠比英國人要更大的法蘭西人。如今,若是再能得到大英帝國的青睞,那還有什麼事情會辦不成呢?

    土耳其的加盟,著實令英國人和普魯士人高興了一番。伊麗莎白女王為此甚至親自寫信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俾斯麥,盛讚他是當今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政治家,和最偉大的外交家。

    不過,英國人和普魯士人的欣喜也就僅僅只維持了幾天的時間。就在土耳其正式對同盟國宣戰之後沒幾天,一件相當令英國人和普魯士人驚愕的事情,卻緊跟著也發生了。這件事情的發生,將他們由於土耳其入伙所萌生出來的那一切美好的憧憬,頃刻間就都化成了烏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