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四六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哈薩克汗國的分裂局面,自然也要引來希冀得利的漁翁 文 / 蘭色幽香

    十五世紀二十年代,在那個曾經飲馬過多瑙河的「金帳汗國」的東部,出現了一個以錫爾河下游為中心,北至托博爾河,東北至額爾齊斯河的烏孜別克汗國。

    一四五六年,由於與阿布海兒汗爭奪汗位失利,一個叫克烈和一個賈尼別克蘇丹,率領部眾倉皇脫離烏茲別克汗國東逃,並被東察合台汗國可汗也先不花二世所收納,開始了他們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七河地區的遊牧生涯。

    於是,這一部分脫離烏孜別克汗國的人,就被人們稱之為了哈薩克人。所謂的「哈薩克」,也就是「避難者」,或是「脫離者」的意思。

    就這樣,一個哈薩克汗國誕生了。

    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間,這個新生的汗國實力逐步地壯大,到了一五**年,哈薩克人及其所分佈的地區,根據血緣和部落聯盟人口上不同,已經成了一個由大玉茲(鄂圖玉茲,「玉茲」,突厥語的意思為「方面部分」)、中玉茲(烏拉克玉茲)和小玉茲(奇齊克玉茲)三部分所組成的,也應該算是一個不弱的汗國了。

    當然,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那都是哈薩克人自己的叫法,至於沙俄人,則把他們歸之為大帳,中帳和小帳,而當年的「大清國」,則稱之為哈薩克右部,左部和西部。

    此時哈薩克汗國的勢力範圍,已經東及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裡海,南及楚河。

    一五一一年至一五二三年的哈斯木汗時代,其人口雖然只有百多萬,但能戰之兵居然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多。

    然而,就像是這個汗國的民眾們賴以為生的遊牧事業一樣,這個哈薩克汗國自打建立起來之後,也是安穩的日子不多。

    由於在它的南面,還有著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個汗國,而且,這三個穆斯林的汗國不僅同樣都是夜郎自大,還同樣地野心勃勃。他們在互相拚命地廝殺、極力都想吞併對方的同時,又都對哈薩克汗國虎視眈眈,只要稍微一有個機會,他們就都會毫不猶豫地沖哈薩克的各部下手。

    於是,哈薩克人與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之間,開始了持續多年的大混戰,並積下了極深的世仇。

    可這還不算完,進入了十八世紀之後,東邊的蒙古準噶爾部,在沙俄人的鼎力支持下,不僅向東進攻「大清國」,同時還對西面的這個哈薩克汗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猛擊。

    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二八年間,乘哈薩克的牧民們正逢季節轉場,馬匹瘦弱之機,準噶爾的策旺阿拉布坦等人派遣精銳部隊多次突襲哈薩克汗國的各個主要牧地,致使其大量的牲畜遭劫掠,人員更是傷亡慘重。

    哈薩克汗國只得又開始了一場抗擊準噶爾侵略者的戰爭。

    面對準噶爾盜匪對哈薩克草原的瘋狂進攻,哈薩克三玉茲在初期還是很有團結一心共禦外辱之氣概的。因此,哈薩克的軍隊也取得過一個接著一個的勝利,戰爭的局勢,也曾朝著有利於哈薩克汗國的方向發展。

    但是不久,哈薩克汗國的內部高層,又因為爭奪全哈薩克統帥寶座,開始了內鬥,三玉茲從此分道揚鑣不說,還相互猜忌,相互仇視,甚至到了只有一逮到機會,就得拚命也要去吞掉對方的地步。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哈薩克汗國的分裂局面,自然也要引來希冀得利的漁翁。

    這個「漁翁」,就是哈薩克人一直還沒有意識到的一個真正的兇惡敵人,沙俄。

    沙俄對外擴張的野心從來都是巨大的,而彼得大帝,就更是擁有著一個要做四海之大帝的宏偉夢想。

    儘管沙俄已經擁有了北冰洋,有了大西洋,也有了太平洋沿岸的那一些地區,但對於彼得大帝來說,這根本還不夠,他還要實現一個更偉大、更重要的目標,那就是直接南下印度洋。

    而要實現他的這個南下印度洋的夢想,沙俄的勢力就要首先覆蓋中亞,然後,再經阿富汗到達印度的西海岸。於是,遠征中亞,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沙俄的一項最重要的國策。

    雖然在一七一四年至一七一八年之間,這位彼得大帝曾經四次遠征中亞都以慘敗而告終,但是,這位意志堅強的大帝卻不僅並不灰心,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哈薩克草原,就是他的帝國通向中亞各國的「關鍵的大門」。

    隨後,在這位「把自己的一顆心全部捧給了俄羅斯」的彼得大帝的精心指導下,沙俄開始採用了一種逐步推進的方式,一口一口地吞噬著哈薩克草原。

    終於,彼得大帝的努力在他的後輩安娜?伊萬諾夫娜的手中開花結果了。

    一七三八年,小玉茲的阿布勒海爾汗繼一七三零年、一七三二年兩次率部向沙皇宣誓效忠之後,再次宣誓效忠沙俄,並先後把自己和和老婆都送到了沙俄的宮廷之中去作為人質。

    阿布勒海爾雖然以此換來了沙俄對阿布勒海爾可汗就是代表了整個哈薩克汗國的承認,但其實,此時的哈薩克小玉茲,已經被俄國吞進了肚子裡。

    哈薩克汗國內部的分裂,帶給其自身的傷害是慘重的。

    一七四零年底,噶爾丹出動一支攜帶著俄國新式火炮的一萬五千的精銳軍隊,再度大舉入侵哈薩克,哈薩克軍連戰連敗。

    而以此同時,沙俄開始修築起了一條全長近四千里的所謂奧倫堡碉堡線,把從烏拉爾河到古裡耶夫要塞,再到托博爾河一線的地域,全都連接起來。

    沙俄妄想利用哈薩克人當前的極度困境,迫使其各玉茲的首領,宣誓效忠俄國。

    但是,哈薩克的民眾們卻對阿布勒海爾的賣國行為根本不予承認,「只有阿布勒海爾汗一個人當了俄國的臣民,他為此把兒子送往俄國,所以經常領到犒賞,但我們都不是俄國臣民」。

    即便是到了一八四二年的八月,不僅是小玉茲的阿布勒海爾汗再次宣誓效忠沙俄,而中玉茲的阿不勒班畢特汗也開始宣誓效忠了沙俄,哈薩克各部落已經處於了十分不利的危機之時,大批的哈薩克的民眾們,依然緊跟在他們的阿布賚大汗身後,繼續同侵略者們進行著頑強的戰鬥。

    意猶未盡,那就看看最熱門的其他了哪些章節吧!

    ││││││││││││││u!~!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