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四一一章太平天國政府是真的要把這些能夠充當自己的緩衝地帶的小兄弟們,都當成是親兄弟來對待 文 / 蘭色幽香

    很快,通過對遠在北京的亞歷山大?哥爾查科夫所傳送回來的消息的認真研判,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二世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儘管太平天國方面有心偏袒哈薩克人,但是,他們卻絕對不會公開地阻止他的沙皇俄國對哈薩克叛亂者的鎮壓。太平天國方面只是希望他的沙皇俄國以比較人道的方式,盡快地解決哈薩克的問題,以免長久下去會給他們自己帶來麻煩。

    於是,亞歷山大二世下嚴令給他的那位奧倫堡總督克列扎諾夫斯基,半年之內,必須叫那些能折騰的哈薩克人徹底地平靜下來,給帝國創造一個安穩的經濟發展環境。

    自一八六四年十二月,經過了幾個月精心準備的奧倫堡總督克列扎諾夫斯基,糾集起五萬多人馬,號稱十萬大軍,對已經把勢力已經向東擴張到了薩雷蘇河流域的哈薩克共和國,展開了一場極其瘋狂的大圍剿。

    其實,不管是那位多次親自與林海豐面對面促膝談心的奧倫堡總督克列扎諾夫斯基,還是坐在彼得堡的皇宮裡遠籌帷幄的亞歷山大二世,都錯看了他們現在的戰略好夥伴——太平天國政府。

    還早在沒有完成全國的光復大任之時,太平天國政府的最高層就已經給自己的周邊定下了這樣的一個戰略構想,即為自己重點培養好幾個對外的屏障。

    在這個幾個需要重點培養好的屏障裡面,有必須被肢解成數個獨立的小國印度,另外,就是浩罕、布哈拉、希瓦等等的這些小國家。

    當然,類似的構想,當年的那個「我大清」好像也曾有過。比如當年的那個乾隆皇帝陛下在接納哈薩克為藩屬的時候,心裡所想的,其實就是要把哈薩克人當成是「我大清」的一座西部屏障,用他們去抵擋西部有朝一日可能會有的麻煩。

    不過,太平天國政府的最高層可沒有「我大清」那種在關鍵時刻寧願閉上眼睛,任由屏障被別人打得滿地找牙,及至最後完全投入了別人的懷抱,也絕不肯伸出手去拉小弟一把的損人不利己的陰壞。

    太平天國政府是真的要把這些能夠充當自己的緩衝地帶的小兄弟們,都當成是親兄弟來對待。

    所以,當哈薩克人的復國火焰已經變成了熊熊燃燒的一片火海,卻又面臨著沙俄的威脅的時候,太平天國政府根本就不可能袖手旁觀。

    林海豐那句所謂的要「嚴令主持事務西北的地方長官,限期將居住在我國境內的所有哈薩克人,都遣送回哈薩克」,聽起來似乎很好聽,其實,那擺明了就是一個在幫助哈薩克人渡過難關的花招。

    克列扎諾夫斯基大軍圍剿襁褓之中的哈薩克共和國,那是早在太平天國政府高層預料之中的事情。為了粉碎沙俄的圍剿,為了盡快地把哈薩克共和國的旗幟插遍哈薩克大草原的每一個角落,就需要有大批的哈薩克人去投入戰鬥。而那些已經在新疆的各個農墾軍中磨練了數年的哈薩克人,此時不回國,又更待何時

    而對於眼下哈薩克共和國的中堅——哈薩克救**來說,除去兵員的需要之外,自然還需要有一個穩定的軍事物資的保障。

    為了同浩罕、布魯特及布哈拉等國進行友好的貿易活動,同時也是為了蓬勃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一八六一年,李侍賢所主持的西北農墾兵團,就成立了一個叫「新新貿易」的商社,專業從事進出口的商貿活動。

    通過新新貿易商社,農墾系統諸多結餘下來的農牧產品以及工業品,可以很方便地被銷售到浩罕、布魯特及布哈拉等國,甚至是沙俄那裡。由於價格公道,信譽非凡,幾年下來,商社的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

    當然,新新貿易商社還一直在從事著另外一種特殊的貿易活動,那就是販賣隸屬西北農墾兵團的新疆機器廠的「富餘產品」——軍火。

    新疆機器廠位於迪化郊區,同西安、蘭州和西寧機器廠一起,是西北軍政公署首批重點建設的四大軍工企業。

    一八六二年,鄒國劍離開農十四軍軍長的崗位,就任西北農墾兵團主管工業的副司令官之後,對這四大軍工企業更是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在一八六四年,原本只是用來生產無煙炸藥、炮彈、手榴彈及地雷的新疆機器廠,還已經初步具備了製造天朝自由技術的新式步槍的能力。

    可很有意思的是,自從這個新疆機器廠投入生產的第一天起,居然還總是在生產著一些早已經不被紅軍部隊所列裝的黑火藥及其系列的產品。

    起初廠裡都領導們都很疑惑,但不久,大家就都明白了,原來這是浩罕、布魯特、布哈拉及希瓦四國所下的訂單。可這個疑惑剛解開,馬上又有一個困惑擺在了大家的面前,因為產量雖然早已大於了訂單,廠裡庫存積壓嚴重,可「上面」卻依然絲毫沒有一點兒要收手的意思。

    直到有一天,當新新貿易商社的幾個頭頭們興致勃勃地來機器廠轉悠了一圈之後,新疆機器廠的領導們才終於開心地笑了。

    因為新新貿易商社的頭頭們告訴機器廠的領導們,不管機器廠有多少這類的「庫存富餘產品」,他們都包了。

    新新貿易商社的頭頭們可不是在忽悠機器廠,在其後的日子裡,一批接著一批令機器廠極為頭疼的「庫存品」,開始經由新新貿易商社,全都流入進了浩罕國塔什罕的一家商社之手。

    克列扎諾夫斯基的大軍如同一座大山,重重地壓向了薩雷蘇河,逼近哈薩克共和國。

    畢竟已經跟這些能折騰的叛亂分子斗了好幾年了,克列扎諾夫斯基深信,真正能夠同他的大軍面對面交鋒的叛亂分子,最多不會超過五六千人。且裝備都極其落後,除去少量很可能是由太平天國方面得來的槍支和炸藥、地雷等物之外,主要武器還都是大刀長矛。

    所以,以五萬對五千,單單只是數量上的極大優勢,就完全可以叫克列扎諾夫斯基覺得,這個什麼哈薩克共和國的滅亡,也就是旦夕間的事情。

    可惜的是,克列扎諾夫斯基真的是錯了。v!~!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