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五六八章「暖流行動」(七) 文 / 蘭色幽香

    第五六八章「暖流行動」(七)

    根據太平天國工農紅軍所頒布的步兵訓練大綱,隊列、射擊、刺殺、技擊、越野等技戰術,是所有紅軍陸軍部隊將士們的必修課。

    一說到隊列訓練,估計某些人就會嗤之以鼻,在這某些人看來,即便你就是把隊列走的再整齊,再漂亮,也肯定不會把你的敵人走倒。

    可一支鋼鐵般的軍隊到底是怎樣練成的?首先,這支軍隊的所有成員都必須要具備高度的組織和紀律性,隊列訓練的目的,恰恰就在於此。

    畢竟軍營不是用來開「派對」的大娛樂場,在這裡,需要的都是一切行動聽從指揮的鐵血將士,而不是整天只會唧唧歪歪,懶散成性的少爺和公主。

    也千萬別以為穿上了一身的軍裝你就真的成了一個兵了,嚴格的隊列訓練,才是把你從一個普通百姓向一個合格的軍人的轉變之中,所邁出的第一步。

    作為一支已經由冷兵器完全進入到了熱兵器時代的軍隊,太平天國工農紅軍的各部隊、各兵種,從上到下都對射擊訓練擁有著近乎是瘋狂的熱衷。

    就連身為國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林海豐元帥,每年鐵定也得拿出一定的時間,與紅軍各總部、各大軍種機關的將軍們一起,參加春秋兩次的「法定的」射擊訓練,並必須接受實彈射擊的考核。

    如果在實彈射擊的考核中,有人的成績達不到合格的標準,除去必須要「榮登」《工農紅軍報》考核不達標的榜單之外,還將因此而被「罰俸」半月,而所得款項則統一進入了一個賬戶——紅軍優秀士兵獎勵基金。

    既然總部機關的將帥們都拿自己開了刀,下面各部隊的將領們自然不甘落後,即便是再忙,射擊訓練也必須去參加,實彈考核一旦被「烤糊」,就是硬裝,也得做出一副很心甘情願的樣子,將自己半個月的薪水,統籌進紅軍優秀士兵獎勵基金裡去。同時還得把自己的深刻自我批評,通過各部隊自己的宣傳刊物,呈現在下屬官兵們的面前。

    當然,能夠享受到「罰俸」和「通報」這兩種同時處罰的人,還僅僅局限於軍級以上各機關的將領們。若是再從師級往下,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

    紅軍各部對於師級以下軍官們的考核,尤其是各師旅團營連排級的主官們,實施的是射擊考核的一票否決制,是要射擊考核這一項不達標,立馬你就得「捲鋪蓋卷兒走人」,降級一等。

    其實,在經歷過了無數的血雨腥風的紅軍各級將領中,「有幾把刷子」的人那是大有人在,比如陳玉成、陳廷香、譚紹光等人,那都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神槍手。只要他們沒有被長期的和平生活所腐蝕、所麻痺,只要他們始終能繼續地保持著戰爭年代所具有的優良傳統,一個小小的實彈射擊考核,根本不可能會打倒他們。

    而事實也證明,雖然林海豐參加訓練的積極性相當地高,軍階也很耀眼,見過槍的時間也又他的那些戰友們長了許多,但畢竟專門抄傢伙的機會還是太少,於是,在「獎勵條例」初頒的頭幾年,做過的檢討和接到的罰單,林海豐元帥居然也是高居榜首。

    不過,甭管是之後已就任國防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林鳳祥,以及李秀成和黃再興等人,抄起槍來那可絕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一八六零年,在太平天國工農紅軍舉行的首次大比武中,作為工農紅軍總參謀長的黃再興力壓群雄,榮獲了手槍比賽的一等獎。而國防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林鳳祥,竟然也能在步槍射擊賽中表現不俗。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各級軍官們既然都能如此地以身作則,全軍的訓練熱潮那是如同火上澆油,越燒越旺。

    在各部五公里,乃至十公里的武裝大越野行列中,經常會出現不肯落下一步的,同樣是全副武裝的軍師級將領。

    在刺殺和技擊的訓練場上,同樣能看到與生龍活虎的年輕士兵們呼呼拚殺或「殊死」搏鬥成一團的紅軍的各級指揮員們。

    提到刺殺和技擊這兩項訓練科目,在紅軍的各部隊,尤其是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之中,那是與射擊有著同樣的熱衷。

    「武術」一詞誕生的年代雖然已經很久遠,但在眼下的太平天國,卻很少能看到這個字眼兒。

    當初在主持制定紅軍訓練大綱的過程中,李秀成曾經提議將有關近身肉搏的訓練科目,也正式命名為很有文雅味道的「武術」。對於李秀成的這個提議,早已對「武術」一詞熟得透透了的林海豐和鄭南,自然是沒有任何的異議。

    不過,這個提議卻遭到了石達開、林鳳祥、蘇三娘,以及黃再興、洪宣嬌等一班子紅軍將帥的一致反對。

    理由很簡單,「武術」,稍微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會被誤聽為是「舞術」。作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近身搏擊之術,怎麼能與舞蹈之術混為一談,又何談發揚光大。

    於是,「技擊」一詞最終入選訓練大綱。

    當然,在若干年後,「武術」一詞還是得以風靡海內外。原因是由於文化宣傳領域的大繁榮,小說、電影界都有一大批描寫武俠類的文藝作品開始相繼問世,為了更多地吸引讀者和觀眾的眼球兒,「武術」不僅終於榮登大雅之堂,還被某些文化人天馬行空地進行了大膽的神話,什麼五大門派,什麼江湖仇怨,什麼俠女情緣等等子虛烏有之類,也統統地一併得以出爐,很是忽悠了相當一大批海內外的「有志之士」。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那同時也是由於後來的太平天國政府,出於佔領海外文藝市場的總體目的。

    不管是在歐美還是拉非,不管是信仰基督耶穌還是忠誠於真主佛爺,中國版本的武俠小說無處不在,成了世界各地、各階層人士的必讀之物。

    而首次將活動的人物搬上了銀幕的太平天國人,不僅用「折磨」的世界人民茶飯不思,萬人空巷擠影院,還把「電影(dianying)」一詞輸進了各個語系的大辭典之內。

    到了一**一年,始終領先著世界電影新潮流的太平天國人,更是以一部武俠力作《千古少林》,將武俠文化推上了極致。

    在那之後,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你就總會看到像是玩自由體操,或是芭蕾舞般的練中國武術的人們,還是老少都有。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