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六六九章 掃蕩日本島之「掃塵計劃」(七十九) 文 / 蘭色幽香

    堅決不放棄討幕的土藩軍團或是師團,要麼跟擁有著同樣理想和抱負的其它土藩軍團或是師團殺在了一起,要麼就是被重新選邊站的某個原本同一戰壕的戰友,冷不防地一通胖揍。

    大宮陣台決戰的驚天大逆轉,自然也令佐倉城之圍不戰即解。

    如果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宇都宮城內的那位孝明天皇現在就該要為自己的最終歸宿冷靜地考慮考慮了。

    要麼洗洗乾淨,躺在戶田忠恕幫他佈置下的御殿之內,等待著德川家茂的士兵們把他繩捆索綁起來;要麼就趕緊收拾收拾再往北跑,乾脆投入到朝鮮軍隊的懷抱之中,以便讓朝鮮軍隊替他安排一個再也不用操心費力、提心吊膽的溫暖窩。

    然而,孝明必須要感謝日朝大神讓他降生在了一個好時候,令他總能享受到日照大神那只溫暖無比的眷顧之手的慈愛撫摸。以至於即便是遭遇到了熾仁親王的陣亡,賴以依靠的六七萬一線討幕主力大軍也已經灰飛煙滅這種極其嚴酷的打擊,也無需為自己考慮後路。

    因為在他的手中還有川上正男這張王牌。

    只是他必須得感到遺憾,還要為由於他的過度樂觀而導致的大宮陣台決戰失利必須感到自責。

    川上正男給他帶回來的消息,那是相當令人振奮的。

    因為朝鮮方面已經相當明確地表示,只要他孝明能夠對自己為虎作倀的種種行為有足夠的認識,並在幡然悔悟之後勇於將那個侵朝戰爭的罪魁禍首德川家茂交給朝鮮民眾,朝鮮方面即可以對他孝明網開一面。

    而為了便於孝明所組織的討幕軍對德川幕府實施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朝鮮方面甚至還慷慨地表示,只要各地討幕軍都能夠恪守諾言,朝軍也將在兩個月之內,不對他麾下的討幕軍隊採取任何的軍事打擊。

    在興奮之餘,孝明當然也聽出了朝鮮方面的另外一番意思。即他必須得在兩個月之內,真正兌現他的承諾。

    於是,自從歡天喜地地迎回了川上正男那天起。孝明就詔諭彰顯親王等人,趕緊再派得力之人去與那位已經有意加入討幕陣容的天野八郎,要爭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天野八郎的第四近衛軍團全部拉至宇都宮來。以便待熾仁親王贏得具有關鍵性的大宮陣台之役後,隨時對江戶城發動最後的一擊。

    不知道是由於實在興奮過度了,還是打心眼兒裡就根本沒把大眾們真正地當成是一回事兒,總之,不管是孝明本人也好。彰顯等親王、貴胄們也罷,都忘記了應該將川上正男剛剛帶回來的這個大喜訊,讓更多的人去分享的如此關鍵的問題。

    於是,熾仁死了,原本大好的戰局,也在頃刻之間就被逆轉了。

    所幸的是,當大宮陣台一敗塗地的驚天消息傳到宇都宮城,傳進孝明的耳朵裡的時候。天野八郎的近衛第四軍團。米澤、會津、守山、磐城等藩的人馬,都徹底放棄了與當面朝軍的對壘,而轉奔宇都宮周邊集結。

    被大宮陣台兵敗折騰得已由喜轉悲了好幾天的孝明,又可以喜笑顏開了。

    一月十三日,在經過了一番認真而細緻準備之後,孝明下達征討令。由彰顯親王和天野八郎指揮著號稱是十萬的討幕大軍,再次向著江戶城呼嘯而去。

    當此次的征討比起上一回來。顯然就不順了很多。

    十五日,嘉彰和天野八郎的討幕大軍剛至館林、結城、下館一線。即遭遇到了上述等藩的頑強抵抗,連續兩天毫無戰果。

    更為不幸的是,三天後,勝海舟指揮的數萬護**主力又殺了上來。

    這下可好,根本不用嘉彰和天野八郎趕去江戶城下,一場關乎著雙方生死的大決戰,就將於此地提前爆發了。

    德川家茂對孝明天皇的最後討伐令,比孝明所下達的對他的征討令,足足晚了兩天。原因是直到一月四日,也就是那場能夠令他歡喜得連續幾夜都會從夢中笑醒的大宮陣台大捷都已經取得三天了,他才如同是久旱逢甘雨一般地盼回來了根上名義——袁沐。

    在橫濱遭遇亂兵打劫的時候,袁沐的運氣雖然比那位當場身首各異的李昭慶要好的多,但若相比起苦頭吃了不少,卻終究還是能全身而進宇都宮城的李鳳章來,則就是淒慘無比了。

    由於平時太過傾心於手頭上技術工作,忽視了自身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以至於在騎乘的方面,袁沐也僅僅只能算是個半吊子。

    所以,隨著處在前面的李昭慶栽落馬下和血光迸濺,隨著李鳳章忽地開始催馬急竄,袁沐也緊忙著一兜馬頭,但他卻並沒有尾隨在李鳳章之後,而是直奔著感覺中的另外一個安全方向猛逃了下去。

    其實,一直自覺著已經對袁沐相當熟悉的李鳳章和李昭慶兩人,並不知道他們還只是瞭解了袁沐的一個表面。

    不錯,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對於本國國內的太平天國革命,袁沐一直都是持有著一種不認同的觀點,並因不屑與這些作亂犯上的「匪類」為伍,而主動選擇了加入日本海軍,甚至也曾有過要為「大清國」的復國奮鬥終身的豪氣。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幾年前的某一天,當一封老父親的親筆信函從遙遠的家鄉輾轉到了他的手上的時候,他漸漸地開始變了。

    從老父親的信中他得知,家中不僅沒有因為出了他這樣一個背棄祖宗的不孝之子的牽連而遭到任何的不幸,還與其他的所有鄉親們一樣,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田地。他的老父親,還被請去做了小學校的國文教員。

    當然,老父親在信中也道出了自己的苦水,那就是老人家每當站在學堂的講台上,對著下面端著的那一個個稚嫩的孩子們,向他們講授國文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種愧疚感。原因是他這個自稱是飽讀詩書的老秀才,卻養育了他這樣一個永遠羞於啟齒的民族的背叛者。

    回來吧,一家人都在盼著你能盡快歸來!

    老父親用濃濃的筆墨。向他發著一聲聲的召喚。

    半年後,老父親的第二封信又到了,而在這第二封信中,老人家的濃墨之中已經開始跳躍起了歡快之感。

    老人家說。他的回信令一大家子人都感到相當地愉快,就彷彿是猛然間被搬掉了長期壓在他們身上的那座沉重大山。而對於他還存在著的遲疑,老人家卻並無過多的責難。

    老人家只是告訴他一個道理,當父母的,從來都不會過多地求全責備於自己的子女。只要子女能夠知錯改錯,就永遠都是父母的好子女。而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袁沐疑惑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敢給自己日思夜想的老父親寫過半個字的回信。

    但疑惑之後的袁沐,又很快地就變得清醒了起來,因為他已經明白,所謂他的回信,其實是有人代他操刀而為的,而這位替他寫信安慰老人家之人。自然就是能將老父親的第二封信送到他的手中的那個人。

    於是。袁沐終於裝起膽子,給自己的老父親親筆寫了一封回信,並從那之後,又結識了一個不為外人所知,卻是最為親密的朋友,同為英國留學的學友——「高千穗號」鐵甲艦副艦長竹下松濤少佐。

    范增、江松濤等人很可能會利用鐵甲艦艦隊對朝鮮海軍開戰的機會實施戰場回歸的行動。袁沐提前是知道的。從內心講,他也是巴不得能夠加入這樣的行列。

    但是。為了大局,袁沐還是接受了范增的建議。繼續留下來,儘管留下來很可能會丟掉性命。

    這一次,當他終於被從陰暗潮濕的獄所中帶出來,並知道了即將要承擔的任務的時候,袁沐很是興奮。因為他已經從這次所擔負的任務中,看到了一個絕佳的為民族出力,為自己洗刷污垢的大好機會,尤其是在李氏兄弟心生二意的情況下。

    為了加大孝明與德川家茂兩方面的內鬥規模,袁沐是按照計算了日子,直到見到了上田藩的大名松平忠禮之後,才將李鳳章、李昭慶已經出賣了德川家茂的這個重大消息,通過松平忠禮這個德川家茂忠實狗腿子,轉告給了德川家茂。

    在岐阜城,袁沐又與身為朝軍總顧問的前天朝紅軍中將潘起亮接上了關係,並得到了潘起亮的盛情款待。當然,李鳳章、李昭慶兩兄弟也因為而沾了不少的光。

    按照潘起亮的意思,已經抵達岐阜城的袁沐已經沒有必要再返回江戶城去見德川家茂了。

    潘起亮的判斷是,提前得到了李氏兄弟提醒的孝明等人,必定能趕在松平忠禮將他的密報送至德川家茂手上之前,就已經逃離了江戶城。也就是說,孝明與德川家茂兩方面間的大戰已經根本不可避免。

    因此你袁沐同志的預期目的業已完全達到,並為後勤供應問題凸顯的朝鮮軍隊,爭取了極為難得的一個休整期,堪稱功勞顯著。

    其次,孝明與德川家茂之間的內鬥級別將是相當高的,雙方的盟友基本上都是一天三變。儘管依照你袁沐的意思,若是回到江戶城之後,會令德川家茂更為拚死地要與孝明決戰到底。但是,這種極難把握的大混戰局面,同時也很有可能會給你袁沐帶來生命上的威脅。

    不過,在經過了深思之後的袁沐,還是拒絕了潘起亮將軍希望他能盡早回國與家人團聚的美意,踏上了再返江戶的征程。_del_logo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