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小說博覽 第六七五章 掃蕩日本島之「掃塵計劃」(八十五) 文 / 蘭色幽香

    令牧野中信感到意外的是,他派出去的密使給他所帶回來的消息是,朝鮮方面並沒有接受他的「乞降」,而是同意把他當成為一個能夠讓日本盡快安定下來的可靠的同盟者。

    這又是什麼意思?

    河井繼之助不僅是個軍事上的人才,對於政治上的事情,那也絕對是不外道。

    經過河井繼之助開導之後的牧野中信豁然明白,他真正發達的機會,這一回可是已經到了眼前了。

    於是,牧野中信變得很徹底,而他的長崗軍,也成為了魚在淵部大進軍行動中的急先鋒。

    大軍進入宇都宮城,當聽到了魚在淵將軍發出的那道一定要找出孝明天皇的屍骸,並為之禮葬的命令的時候,牧野中信更是被朝鮮方面的大仁大義所折服:

    這才是真正的好人啊!只有跟著這樣的一群人堅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才會有真正的光明未來!

    孝明天皇的葬禮的應該算是很風光,儘管絕對不會趕上和平年時期歷代駕崩天皇的那種奢華,也沒有風水先生幫助掐指算過下葬的墓地是否能保佑子孫萬代的榮華富貴永遠都會一起來。但是,有牧野中信大名及以河井繼之助等數千長崗軍官兵的哀慟,有大批宇都宮難民天塌般的翻滾哀號,再加上還有以魚在淵為首的一批朝軍第三軍團大員們的現場祭奠,孝明應該可以瞑目了。

    由朝鮮方面幫助打理起來的這場亂世之中的孝明天皇的風光葬禮,令牧野中信名聲鵲起。最重要的,如今所有親眼見到了如此真誠而風光的場景的人們,已經不會再去思索牧野中信這種主動依附於朝鮮軍隊的行為,是否還應該屬於是一種無恥的背叛。

    恰恰相反的是,在這些人們的心目之中,牧野中信已經成為了全日本唯一真正的大忠臣,以及唯一能夠將他們帶離戰亂苦海的大救星。

    順應廣大的民意,就在設置於已成廢墟的宇都宮城的簡易棚屋之中,牧野中信豎起了一桿平定所有內亂。討伐一切禍國殃民魁首,救萬民於水火的正義大旗。

    與此同時,在西線。也有一股強勁的進攻大潮業已洶湧地展開,平安國王國王松平慶永的五萬大軍,在為了平息日本關東地區愈演愈烈的內亂,救關東民眾於水火大旗下。開始了對關東諸藩的大討伐。

    只是,無論東線牧野中信長崗軍,還是西線的平安軍,儘管都將各自的討伐大業進行的轟轟烈烈,一個接著一個關東土藩的藩城被佔領。一批接著一批的土藩藩庫以及豪門大戶的家財被盡數充作軍用,可他們誰也沒有靠近那座正殺得天昏地暗的江戶城。

    而時間已經到了三月底的江戶城,那場血腥的攻防大戰卻還在持續著。

    儘管嘉彰和他的討賊軍已經殺得近乎是精疲力竭,依舊也未能夠將他的一兵一卒真正地送進江戶城裡去,但在城內的德川慶喜,卻遠遠要比那位還在城外面著急上火的嘉彰,更覺得是苦不堪言。

    江戶城內護**的數量要遠遠少於城外那些各個眼珠子通紅的討賊軍官兵,儘管德川慶喜還有近十萬的男女老少可用。可百姓總歸是百姓。

    在最初的那段時間裡。城內守軍的數量雖少,畢竟心裡還有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士氣相當地高漲,英雄人物也是層出不窮。

    譬如海軍部的中尉參謀東鄉平八郎,在其所處的三之丸城垣已被部分討賊軍的官兵攻破了一個缺口的關鍵時刻,竟毅然而然地點燃了身邊的一個火藥桶。在大無畏地與攻進來的討賊軍士兵同歸於盡的同時,也為缺口的最後被徹底封堵立下了大功。

    又譬如陸軍部的參謀乃木希典少尉。在江戶城守衛戰開始後的第三天,在他所率的幾十個士兵全部傷亡的不利情勢下。仍然堅守陣位死戰不退。儘管最後因力不能支而死於討賊軍的亂刀之下,卻為增援人馬趕到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

    士氣高昂官兵用命,再加上又有堅城作為依托,面對著懷有滿腔復仇怒火的討賊軍,江戶城內的護**一時倒也不顯太大的劣勢。因此,此時的百姓們尚可一用。

    可隨著戰事的愈發慘烈,隨著城外的討賊軍官兵損失一撥,卻幾乎是馬上又再聚攏過來一撥,而城內的護**官兵,卻是越打越少,情勢自然也是越來越危急。到了這種時候的百姓們,就不是那麼好用了。

    表面上看,成千上萬的百姓們還是可以被驅趕著走上了城垣,畢竟其中的出工不出力者居多,炮火一響,原本黑壓壓的各種所謂的百姓武裝,頓時就跑了個一乾二淨。

    德川慶喜的不祥之感,開始與日俱增。

    到了三月二十九日,德川慶喜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

    在付出了數萬人馬做為代價之後的嘉彰,終於在江戶城的大手們形成了突破,討賊軍成功殺進了三之丸。

    雖然此時的德川慶喜手裡依然還有二之丸及丸城作為依托,雖然德川慶喜依舊還是堅定不移地相信,朝鮮軍隊早晚會伸出手來拉他一把。然而,持續近月的重負,早已讓這位「大江戶國」國王陛下變的是心力交瘁,那些所有的美好未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都成了鏡中花水中月,都等根本不及了。

    就在嘉彰和他的大軍殺進三之丸的當夜,德川慶喜居然在丸城天守閣內的一個角落裡,用一根繩子,徹底地將自己做了解脫。

    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德川慶喜已經患有了嚴重的精神妄想症加精神憂鬱症。

    德川慶喜的這一死,徹底動搖了「大江戶國」的根本。

    按照正常的禮數,本多忠直、林忠祟、西尾忠篤和井上正直一致公推德川昭武繼位「大江戶國」的國王。

    可沒有想到的是,那位德川昭武居然來了個你們誰愛干誰幹,反正我是打死也不幹。

    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本多忠直、林忠祟、西尾忠篤和井上正直等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另舉賢人。

    於是,井上正直等不少人推舉本多忠直,理由當然是因為本多忠直兵多將廣。

    可這一下,林忠祟、西尾忠篤不幹了。

    怎麼,難道就只有兵多將廣才能做國王?姥姥!要是沒有老子們當初與勝海舟一起在大宮陣台一戰中徹底殲滅了熾仁親王的數萬大軍,連眼下的這個江戶城恐怕都早就跟了孝明天皇的姓了。

    在這外敵難御,偏偏內部卻又要再起狂瀾的最關鍵時刻,自打出道以來就沒有整出過多少露臉事兒的海軍部總裁榎本武揚,終於露了一把大臉。(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