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正文 第八○一章 大收官——普魯士的命運(四) 文 / 蘭色幽香

    當然,那些什麼奧地利、捷克、盧森堡、比利時等德意志帝國的邪財,是不能包括其中的。不僅如此,所謂的東普魯士,也不能含在其中。

    一八七四年七月底,就在俾斯麥剛剛忙活完了他的德意志帝國創建大業的僅僅只有十幾天之後,在巴黎的傅善祥,根據太平天國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向這個新生的德意志帝國,送去了一份「賀禮」——勸降書。

    在這份勸降書中,傅善祥代表太平天國政府要求德意志帝國政府能夠認清形勢,只要德意志帝國政府脫離協約國這個邪惡集團,並願意嚴懲戰爭罪犯,太平天國政府即會積極協調各同盟國國家,使其戰後的國家基本利益能夠得以保全。

    但這份帶有相當優惠內容的勸降書,卻被俾斯麥們隨隨便便地就丟到了一邊。

    什麼,還要嚴懲戰爭罪犯?

    儘管在這份勸降書中並沒有點出任何一個戰爭罪犯的大名,但俾斯麥的心裡可太清楚了,在眼下的德意志帝國內,能夠戴得上太平天國等同盟國丟來的第一戰爭罪犯帽子的,那毫無疑問地就是非他莫屬了。

    當然,絕不甘心束手就擒,且還非要拉上整個德意志作為自己陪葬品的俾斯麥,是不會傻到公開地將這個第一戰爭罪犯的帽子,搶在自己的頭上來的。

    誰是戰爭罪犯?

    呵呵,作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又是德意志帝國水陸騎三軍的總司令的威廉一世,毋庸置疑地要應該排在首位。

    而肩負著帝國宰相重任的他俾斯麥,則當仁不讓地會緊排其後。

    接下來,自然就是你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總參謀長,阿爾佈雷希特?馮?羅恩軍政大臣。

    當然,還有您這位德意志帝國的皇儲弗裡德裡希?威廉親王殿下。以及您,陸軍總監腓特烈?卡爾親王殿下……

    而俄國的亞歷山大二世沙皇陛下和奧迪曼帝國的阿布杜勒?阿齊茲一世剛剛用過的絞刑架,就將是我們這些戰爭罪犯們的最終歸宿。

    在對太平天國方面送達的敦促投降書經過了如此一番的詳細解讀之後,俾斯麥所得出的最後結論是:

    投降是不行的,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如今,只有做上下一心的奮力一搏,才會有德意志帝國的一線的光明存在。

    俾斯麥同時認為,在眼下的歐洲大陸之上,德意志帝國並非是在一力孤撐。

    當然,他們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小夥伴兒在耍滑頭。可他們畢竟還是堅守在協約國這個大集體之內,即便就是真的就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對於法蘭西和意大利等國來說,那也是一個難以擺脫的牽制。

    而作為協約國老大哥的大英帝國,拚命地收攏自己的力量,其實也絕非就是一件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

    因為任何事物總都有其正反的兩個方面。

    畢竟即便就是又加上了一個太平天國,同盟國的海上力量還是畢竟有限,而大英帝國的這種力量的迅速收攏,恰恰可以確保大西洋的無憂。

    至於我們的德意志帝國。現在更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資源豐富。

    再說到軍隊,凡是傳說中的太平天國紅軍所擁有的什麼戰鬥意志和頑強的作風。我們德意志帝國的英雄都同樣具備。

    雖然在裝備和技術條件上,我們還落後了他們一些,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根本是人。只要我們全民動員。上下一心,信念不倒,太平天國的軍隊又有何懼哉?

    總之。在俾斯麥的精明忽悠下,對於太平天國政府的善意勸降,德意志帝國政府回答是,根本就不當是一回事兒。

    而在戰略上,俾斯麥和毛奇等人則選定了動守西打的方針。

    在東面,成立以陸軍總監腓特烈?卡爾親王為司令官,斯坦美茲上將為副手的東方集群,對波蘭方向實施戰略防禦;

    在西面,由總參謀長毛奇親自掛帥的西方集群,繼續執行在法蘭西方向尋找突破的機會;

    而皇儲弗裡德裡希?威廉親王殿下則仍坐鎮維也納,暫時收攏深入巴爾幹的各部,為東西兩大集群提供側翼的安全保障。

    一八七四年九月,毛奇的西集群將盧森堡和比利時作為主要前進基地,開始了對法蘭西共和國的猛攻。

    同樣就在這個月,太平天國政府的第二封勸降書,又被送遞了柏林的德意志帝國皇宮之內。而這份勸降書的出處,卻是駐在華沙的太平天國紅軍北方方面軍的總司令部。

    與上一次的傅善祥不同,也是代表了太平天國最高統帥部意志的石祥禎,對德意志帝國的要求卻是向當地簡單——必須無條件地投降。

    而為了體現太平天國政府和紅軍的能力,就在這份要求德意志帝國無條件投降的函件發出的同時,已經先行進入波蘭境內的十餘萬紅軍,還在東普魯士給德意志帝國的官兵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思想教育課。

    早在歐陸上戰火燃起沒有多久的時候,俾斯麥就已經將東普魯士這塊土地攬入了自己懷抱。

    其後,雖然波蘭已經重新建國,並也曾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過,在強悍的普魯士軍隊的面前,卻都始終無所作為。

    隨著戰爭的愈演愈烈,為了防患於未然,在這片不大的東普魯士土地上,被俾斯麥安排在這裡的第八軍的人數,就已將近十萬。一八七一年,俾斯麥還特意授予了第八軍一個新的榮譽稱號——東普魯士軍團。

    然而,在石祥禎

    禎以及此時已雲集他麾下紅二騎兵軍和紅四軍的十幾萬鋼鐵之師的面前,這個所謂的東普魯士軍團,不過就是一碟供他們聊以砸吧滋味兒的小菜。

    九月十七日,劉蒼林的紅二騎兵軍一部在波蘭軍隊的配合下,首先向腓特烈?卡爾親王的德軍東線集群發動猛攻。

    正當腓特烈?卡爾親王和斯坦美茲上將被打的暈頭轉向,左挪右堵地為了他們那都似乎是要即將崩潰的防線而緊忙著的時候,劉蒼林的紅二騎兵軍主力卻與葉芸來的紅四軍聯手,閃電般地插向了北面的東普魯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