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平天國

正文 第八二一章 大收官——大英帝國的終結者(三) 文 / 蘭色幽香

    在計較大的問題的時候,迪斯雷利和托馬斯?西蒙德斯爵士們所出現的誤判,早已成了新常態。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剛剛結束了對德意志的最後一戰的歐洲大陸上的同盟國大軍,在沒有經過一個像樣的大休整之前,是根本不可能橫跨英吉利海峽,對他們的大英帝國實施大規模的登陸決戰的。

    可是,千算萬算之後的他們,偏偏就漏算了一點,在歐洲大陸的同盟**隊之中,還有著一支龐大的、基本上算得上是始終都在厲兵秣馬之中的隊伍——太平天國的工農紅軍。

    而由同盟國的馬賽會議所早已議定好了的,最後完成登陸英倫三島決戰的主力軍,也正是太平天國紅軍。

    在德意志帝國這座協約國的第二大廈剛剛徹底崩塌之後,按照馬賽會議上的具體分工,陳玉成即下令石祥禎親率紅四軍開始跨越波羅的海,完成對丹麥和挪威、瑞典等曾被俾斯麥們無情地踩在腳下的北歐國家的全面解放和最後整肅。

    同時,始終耀武揚威於德波邊境的原石祥禎北方方面軍的其他各部,則開始橫跨德意志,向著荷蘭開進。

    只要同盟國歐洲戰區司令部一聲令下,早已是形同枯骨的英倫三島上的那個所謂的大英帝國,可是經不起這數十萬英勇的紅軍將士蹂躪的。

    但迪斯雷利和托馬斯?西蒙德斯爵士們很萬幸的是,儘管他們漏算了太平天國紅軍這一歐洲大陸同盟**隊的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而現實的發展,卻似乎始終還是在沿著他們為海峽對面的同盟國大軍的所預估路線在前進著。

    同盟國的大軍,還就的確沒有在一八七五年跨過英吉利海峽。

    而之所以果然會出現如此順應迪斯雷利和托馬斯?西蒙德斯爵士這些蠢貨們心意的真實現狀,迪斯雷利和托馬斯?西蒙德斯爵士們最應該感謝的,那還是身處遙遠的北京的,作為太平天國武裝力量這盤大棋的一線操盤手的林海豐。

    難道是林海豐在關鍵時刻又發了善心。非要再給迪斯雷利們一個繼續苟延殘喘的機會?

    其實,箇中的真正的答案,都在林海豐和鄭南曾於一八七五年年初就已經完成過了一次談話之中。

    戰爭能夠在一八七五年全面結束,也就是在一八七五年下半年的某個的時間段,太平天國工農紅軍的鐵騎,即可以在英倫三島之上任意馳騁和縱橫,這是鄭南最大、也最期望得到的願望。

    畢竟在國內的各個領域之內,都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難以盡如人意的事情,只有結束了這場耗時耗力的世界大戰之後,才能夠踏踏實實地予以一次全面的梳理。

    不過。林海豐的想法卻又有了變化。

    因為現在的林海豐又認為,一八七五年並不是紅軍登陸英倫三島的最佳時機。

    那麼,這個最佳的時機應該是在什麼時候呢?

    鄭南對於面前這位善變的老戰友,顯示出了很是不解的神態。

    在一八七六年春夏相交之際。

    林海豐很是果斷地給出了回答。

    當鄭南再度疑惑不解的時候,林海豐一面哈哈地笑著,一面掏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計。

    就像是當年的林海豐不主張紅軍過早地參戰,再如之後的林海豐又不主張紅軍全面加入到對德意志帝國一戰一樣,這一次,堅決要給大英帝國的迪斯雷利們再過上一個最後的、「幸福的」新年的林海豐。可不是發了什麼善心,而是再給大英帝國和迪斯雷利們套上一盒沉重的枷鎖。

    因為按照同盟國在馬賽的會議,最後的英倫三島,那是要被劃定為三個各不相干的國家的。

    於是。對於林海豐來說,問題也就又來了,在作為最後的勝利者的同盟國的重拳之下,暫時將英倫三島分割成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三個國家。那是絕對沒有什麼大阻礙的。

    但是,長久以後呢?

    有道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而分久則必合。

    長久之後的英倫三島,難道就不會再鬧起重新整合在一起的亂事來?

    因此,林海豐認為,若要保證在分割為三個完全**國家之後的英倫三島的長治久安,眼下就有必要再給英倫三島的廣大民眾們,上一堂深刻的,且是刻骨銘心的大教育課。

    那就是叫英倫三島的廣大民眾們,好好地跟著大英帝國和迪斯雷利們過完一八七五年的冬天。

    因為林海豐心中有數,為了做最後的掙扎,迪斯雷利們早已將大英帝國折騰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

    由於戰爭的需要,最初的迪斯雷利們,是將整個的大英帝國搞成了一座大工廠,而現在,則又已將大英帝國變成了一座龐大的大兵營。

    當初,在眼前利益以及生存所需的誘惑和逼使下,大英帝國的百姓們紛紛擠進帝國的一個個廠礦,就像是成堆的原材料和廢渣,被遍佈大英帝國的那數不清的猖狂們貪婪地吞噬和排泄著。

    而到了現在,為了帝國去當兵,或是做支前的伕役,則已成了大英帝國的民眾們為了延續生存時間的唯一選擇。

    因為迪斯雷利們當初的過度重視和強化工業上台階的政策,直接導致了農業經濟的大萎縮和大蕭條。而最初的時候,畢竟大英帝國還有著幾乎是數不清的海外權益,即便沒這少那的,大英帝國也根本不懼,大不了就是在海外的殖民地們身上多搶上一些而以的事情。

    可時過境遷,如今,當海外的殖民地和利益已經完全化作了烏有的時候,迪斯雷利

    們才真正地發現,曾經的那個無比強壯、無限風光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巨人,不過只是一個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

    以軍備發展為龍頭的近似瘋狂的全面的工業浪潮,讓大批大批的曾經無怨無悔地耕耘於土地之上的農民們,紛紛丟下了手中的農具,洪水般地湧入進城鎮。

    迪斯雷利們在無心插柳地完成大英帝國的城鎮化的同時,卻讓一個個鄉村成了不毛之地。

    農業的大蕭條,造成糧食的極度短缺。

    按照迪斯雷利們的估算,即便就是將全帝國民眾每天消耗的口糧壓縮在一人只有二兩的最低限度上,大英帝國也依舊是重負難堪。

    而為了眼下的大英帝國那本是來日無多的繼續的苟延殘喘,迪斯雷利們又只能以軍隊或與軍事相關的人員(當然,皇室和政府的官員們自有其超脫凡俗特供)這些確保對像為重,不敢再這些人的身上搞口糧的算計,從一八七五年的年初開始,城鎮普通民眾的口糧,每條早已僅有一兩,且這還需要廣大的城鎮民眾朋友們手拿供應券,每天排著長龍般的隊伍,去領取那薄薄的一片麵包片。

    至於本該是置身事外的農民們,則天天都要面對那些被帝國政府驅趕的,如狼似虎般氣勢洶洶而來的搜糧隊伍,經過這些連雞食豬食都不會放過的搜糧隊的反覆清剿,可憐的農民們各個家徒四壁。

    於是,為了混上更多的吃食,不管是城鎮的,還是農村的,大家又只能拼著命地往軍隊或是相關的隊伍中猛擠。

    同樣,大英帝國的農業在遭受到重大打擊之下,已近崩潰的時候,林牧業也難逃一般的命運。

    別的不說,單單只是燒火做飯外加冬季取暖的木材這一樣,那就已經短缺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

    在同樣已由政府憑票才能購買到少的可憐的木材配額面前,還甭說廣大的普通民眾們,就連大英帝國的那位最為至高無上的伊麗莎白女王陛下,同樣也混得只能依靠王宮內的男女僕從們各施所能地拉關係走後門,或是去黑市上高價購買,才能維繫每天都能吃上三頓被燒熟了的食物。(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