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祭祀天堂

小說博覽 第97章 陳楊的建議 文 / 星星的眼睛

    王二麻自從進屋後,就一直抽著煙默默不語。他在早上得知張耀提出的幾家合作的建議後,就覺得這個建議不妥。

    四家合作,看似對所有人都有利,可實際上對陳楊和韓東方來說,卻遠遠不如自己單幹好。他王家兄弟如果不是開始的時候猶豫了一下導致小青山上的地都被陳楊和韓東方承包了去,他們也不會選擇和張耀合作了。

    自己當老闆多好,幹嘛要和別人攪在一塊。而且看張耀的意思,四人合作後的新公司,張耀本人就要佔據相當比例的股份,否則張耀根本就沒必要如此費盡心機的插一手。

    可這樣一來,等於就是將陳楊和韓東方的利益分去一部分,這讓兩人如何甘心?

    所以陳楊後面的婉拒在他看來是正常不過的事。而張耀一開始就胃口太大,有低估了別人的智商和承受能力,才搞的如今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步。

    王二麻隱隱覺得,韓東方現在肯定後悔將張耀引進來。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兵哥那夥人的按兵不動,讓整件事多了一份詭異。

    張耀一怔,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陳楊,在他看來,四家合作無疑是最有利的。不說各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青野茶的利潤將牢不可破的被幾人掌控,就說還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兵哥那些人吧,有他張耀的參與,至少能擺平兵哥那個書記叔叔帶來的官面壓力。

    「張老闆,有件事我到現在都沒弄明白。」陳楊看了一眼幾人自顧自的說道,「你們就那麼看好青野茶的前景?青野茶上市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了,為什麼那巨大的價值一直都沒有人發現?我雖然不知道你們從哪打聽到青野茶價值巨大的消息,但我想說的是,投資有風險啊。」

    陳楊最後一句老氣橫秋的話讓張耀幾乎氣的跳起來。

    「陳楊,關於青野茶真正價值的消息我們自然有渠道打聽到。連你在濱海賣青野茶的事我們也有所耳聞,所以,你這個問題你自己不覺得好笑嗎?」護主心切的鄭助理推了推鏡框笑瞇瞇的插言道,一副我們已經知道你在濱海出售青野茶價格的神色。

    張耀在韓東方那裡得知青野茶在濱海能賣兩千塊一斤的消息後,就派鄭助理去濱海打聽了,最後的結果也正如韓東方說的那樣,在濱海茶商的圈子裡,確實有青野茶這突然冒出的黑馬的傳言。

    正因如此,張耀才對青野村一行抱有極大期望,否則他怎麼會三番兩次表現的很心急?

    陳楊微微搖頭,他明白這些人只是被一些傳言和表象給迷惑了。在青野茶整件事中,最瞭解內幕的是他陳楊和大虎兩人,其次應該就是濱海買下陳楊茶葉的劉老那幾個老頭。

    真實的一幕應該是,劉老那幾個老頭買下陳楊的茶葉後,在圈子裡顯擺了下,引起了其他『茶友』的興趣和好奇,傳言從這裡開始,一傳二二傳三,從最先開始的幾個『茶友』到濱海的茶商圈子層層傳遞,謠言也越傳越誇張。

    現在人都這樣,一個人說某個東西好,其他人還會懷疑,可當兩個三個呢?大家好那肯定真的好,距離真相的核心越遠的人,也就對真相越好奇,越想打聽清楚。而陳楊覺得劉老那幾個人身份都不一般,上行下效,自古就不趨炎附勢之輩,所謂的『潮流』就是這樣引發來的。

    知道青野茶功效的,在流出一點口風後就藏得嚴嚴實實的防止他人知道,而得不到的就越發好奇,就越想得到。於是,青野茶就被有心無心的追捧起來。

    韓東方和張耀也不知是聽到了第幾層經過添油加醋的信息,兩人都自以為掌握了青野茶生產地這個秘密,當然要費盡心機摀住這個秘密方便獨享。

    隨著腦中整件事的輪廓越來越清晰,陳楊也愈發的感到好笑。他不由想到了三年前海南的地產泡沫。青野茶雖然沒有海南房地產泡沫那樣離奇和影響深遠,但主要形式也大同小異。

    「張老闆,青野茶的價值我們暫且不談,對你想要投資青野茶的事,作為青野村人,我是非常歡迎的。畢竟你的投資也能帶動青野村的經濟發展,給青野村民們創造了工作崗位、增加了大傢伙的收入。」陳楊忽然正色的說道,「不過我那片茶園,是我自己的事業,我不想放棄,如果你真想投資的話,我倒是有個提議。」

    沒有祭司的能力,投資青野茶想要短期內創造巨額的利潤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投資青野茶卻也是一項長期穩定且利潤豐厚的投資項目。畢竟在後世,青野茶的價格也逐年攀升,十多年後高端的青野茶價格在七八百元一斤,中低端的也有幾百元一斤。按照一畝產20斤中等級青野茶計算,一畝地一年也能有七八千元的產值,是現在每畝茶園產值的十倍。

    十倍的利潤足以壓倒大多數的投資項目了,不過就是時間長了一點,前後需要十來年。不過五六年後,茶園基本就有產出了,利潤雖然不多,但總不會虧本。

    而且有人投資青野茶,青野村民也能搭上順風車,早日致富奔小康。如果陳楊不是資金不足,他都想將青野茶整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或許早日能將青野茶的利潤推動上去。

    陳楊覺得,張耀等人沒有祭司的能力,無法真正種出高品質的青野茶來,但完全可以將青野茶當一種名茶來宣傳推廣,而陳楊呢,則完全佔據掌握青野茶的高端市場。

    有陳楊弄出來的特殊功效的高端青野茶的帶動和無形中的宣傳影響,普通青野茶推廣和宣傳並被消費者接受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合作,如果某日陳楊覺得張耀等人不錯,或許也會出手幫他們一把。雖然無法讓張耀等人也種出有特殊功效的青野茶來,但可以促進加快茶苗的生長速度,使得茶樹早日達到盛產期。

    這些暫時還太早,陳楊也不會輕易的幫這些人。他現在考慮的是,借助張耀等人的資金和渠道,早日將普通青野茶推廣出去,借助幾人優勢,帶動青野村的發展。

    畢竟這裡是生他養他的地方,無論鄰里之間有何矛盾都是小問題,陳楊自然也希望自家的家鄉早日脫貧致富。

    臉色本有些難看的張耀聞言眼睛一亮,他現在可不敢小瞧陳楊這個少年。能在三十萬以及他提出的合作方式面前無動於衷的少年,能以普通的山村少年看待嗎?不能!

    「陳楊兄弟,你說!」張耀想也不想的問道。

    「你如果真要投資的話,我看可以組建個公司,然後同青野村家家戶戶簽署一個銷售合作協議。詳細一點的就是,青野村農戶自家的茶園還是他們自家的,但每年采收的茶葉全部賣給你的公司,由你的公司統一包裝銷售出去。」陳楊提出的這個建議,其實在如今很多地區都在實施了。只不過那些都是由政府。投資商和農戶三方面合作。政府負責引來投資商,聯繫農戶,並給予政策方面的優惠和支持,而農戶呢,則免費或者無息貸款之類的方式從政府或投資商手裡拿到生產資料,先生產,後還錢。生產出來的產品統一由投資商收購。

    陳楊提出來的建議就是類似於這種農戶-政府-投資商三方互相監督互相合作的方式。只不過省去了政府這一環,當然,也可以讓村委會或者鄉政府參與到這其中來,具體的可以進一步討論商量。

    張耀先是皺著眉頭,接著想清楚其中的關鍵,頓時眉開眼笑,這個方式和他原先想的直接收購村民茶園的想法有些不同,但結果卻完全相似。他張耀等於平白有了一片青野茶生產基地。

    不等張耀說話,陳楊又道,「當然,這其中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你公司的收購價格?這個價格必須要比目前市場(天堂鄉茶市)高,否則村民們不會賣給你,而且你我都知道青野茶的價格是多少,所以這個收購價格必須要浮動定位,要按照當時你們青野茶在外面市場(非天堂鄉茶市)的價格一定比例收購。其次你們公司也要負責派遣技術人員對村民們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青野茶想要保持長久不衰的品牌,品質十分重要。而普通村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這些都需要你們公司來幫助村民們達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