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上品寒士

卷二 深情 八、柏舟 文 / 賊道三癡

    八、柏舟

    次日清晨,大霧瀰漫,往日伸手可及的九曜山雲遮霧繞,彷彿虛無飄渺間,從山下望上去,流動的霧染著山林的翠色,青嵐蒸蔚,變幻莫測,給九曜山平添了幾許幽美和神秘。

    祝英台驚歎道:「真的象仙境了,簡直有些怕走進去。」

    陳操之笑道:「英台兄是怕上山時青絲紅顏,下山時就成了雞皮鶴髮嗎?」

    「青絲紅顏?」祝英台心中一動,斜睨了陳操之一眼,陳操之神色如常,便道:「子重兄是葛稚川先生弟子,想必也知曉很多神仙術,請說一二。」

    陳操之道:「葛師不將神仙並舉,神是神,仙是仙,人祭祀的是神,凡人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神的,但仙則可求,可以通過身心的艱苦修煉,達到純粹的仙的境界。」

    祝英台笑問:「子重兄為何沒有師從稚川先生修仙?」

    陳操之看著蹦蹦跳跳而來的一雙侄兒侄女,說道:「我無道骨,只戀紅塵。」

    七歲的潤兒穿著青花小襦裙,前發齊眉、後發披肩,雙眉如畫,雙瞳如水,肌膚粉雕玉琢,美麗得像個小仙女,跑到陳操之面前,卻問祝英台:「祝郎君,你與我家醜叔,一個說子重兄、一個說英台兄,到底誰年齡更大一些呢?」

    陳操之拉起潤兒的小手,對祝英台笑道:「英台兄,我是建元二年出生的。」

    祝英台微現羞色,說道:「我弟英亭也是建元二年生人,我比英亭大一歲。」

    潤兒笑瞇瞇道:「那丑叔叫英台兄沒錯,祝郎君就該稱呼我醜叔為子重弟。」

    陳操之曲指輕彈潤兒粉嫩的臉頰,笑道:「就你話多。」對祝英台道:「英台兄,我們上山,昨日大雨,山路還有些滑,小心些。」

    潤兒和宗之這兩個小傢伙為表示他們腳力健,與來德、冉盛先行,陳操之叮囑來德、冉盛好生照看,莫讓宗之、潤兒摔著,他陪祝英台走在後面,祝氏二婢和二仆落後一些跟著。

    一路茂林修竹、野花老籐,讓人目不暇接,前面白霧遮掩,看似怪石嶙峋、亂花迷眼、無路可上,但走過去,霧散路轉,曲徑通幽。

    陳操之道:「九曜山我登過上百次了吧,卻從來也看不厭,陰晴雨雪、四季朝暮之景各異,像今日這樣的大霧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一路上山,景致就像是全變了一般。」

    祝英台點頭道:「山水之美,要時時親近才能領略,好比有些朋友,以為很熟悉了,其實還藏著另一面,若有機緣,無由得識。」

    陳操之不接這個話題,只道:「上虞離此不過兩百里,你讓令弟英亭陪著隨時可以來此遊玩。」

    攀上山頂,宗之和潤兒兩個先一步到了,坐在冉盛帶上來的那兩把折疊小胡凳上歇氣,小臉紅撲撲的。

    潤兒嚷道:「丑叔,好大的霧,明聖湖看不到,咱們的塢堡也只隱約一圈影子。」

    陳操之道:「你二人把毛詩邶風十九首背誦一遍,霧就會消散。」

    宗之和潤兒便齊聲從《柏舟》開始背誦,聲音又亮又脆,幾支大山雀「嘰嘰喳喳」飛了開去。

    祝英台在一邊也輕聲念道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陳操之也誦道:「——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宗之和潤兒緊接著就背誦《綠衣》「綠兮衣兮」了,祝英台卻沒有跟著念誦《綠衣》,念的卻是:「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

    這是另一首《柏舟》,詩經裡有兩首《柏舟》,分屬「邶風」和「鄘風」,詩意完全不同,前一首照陳操之的理解是懷才不遇之士的憂歎,而後一首則是純粹的愛情詩,女子喜歡河對岸的少年郎,父母卻不同意,女子誓要嫁,「之死矢靡它」與《邶風.擊鼓篇》的「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之之手,與子偕老」同為《詩經》裡千古傳唱的佳句,那種決絕的深情感動了後世無數癡情男女。

    這一刻,陳操之想到了陸葳蕤,在那荷葉圍繞的小舟上,雪藕一般的足踝上那點紅痣異常鮮明,那純美的女郎正說著深情款款的話語——

    一縷簫聲揚起,如思如慕,迴環往復,暗夜幽想,往事芬芳,長音短調交錯變化,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極盡洞簫音域表現的極致。

    東邊天際,霞光萬道,山風隨霞光而至,霧氣迅速退散,露出山崖、綠樹、塢堡巨大的環簷……再看那不遠處的明聖湖,好比有一張巨手,將籠罩在湖上的霧的輕紗逐次揭開,如亙古沉睡的絕美仙子,被風吹落蔽體的紗裙,綽約姿容顯現——

    祝英台自然聽得出陳操之曲意中的相思,相思伊誰?似在萬水千山外。

    祝英台輕輕一歎,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惆悵,說不上傷感,但滲入骨髓,望著眼前的美景都意興闌珊,收拾起心情下山,走過那片木錦花時,因為神思不屬,沒注意踩到一塊扁石,足底一滑,若非走在身邊的陳操之眼疾手快攙了一把,那就要坐到地上了。

    陳操之從容放開祝英台的手臂,說道:「小心一些,上山容易下山難。」

    祝英台覺得有些腿軟,看身後兩個小婢,也是靠不住的,便道:「我慢慢走,子重先行,在山下等我吧。」

    陳操之微笑道:「哪有這樣做主人的,自然是陪著你一起走。」

    祝英台一笑,說道:「子重可為終生友。」心情開朗了許多。

    兩個人並肩下山,回西樓用罷早餐,祝英台主僕五人便離開陳家塢踏上歸程,陳母李氏送至塢堡大門,對祝英台道:「若非佳節臨近,祝郎君急著回鄉,本應在這裡多住幾日,昨日才到,今日一早就走,實在太怠慢了。」又對陳操之道:「我兒多送祝郎君一程。」

    祝英台拜別陳母李氏準備上路時,倚在祖母身邊的潤兒睜著一雙妙目凝視著祝英台,說道:「祝郎君,以後有暇常來陳家塢,我家醜叔難得有知心朋友,丑叔很願意見到祝郎君的——丑叔是不是?」

    祝英台覺得陳操之這個侄女真是太可愛了,笑問:「潤兒知道什麼是知心朋友嗎?請以毛詩作答。」

    潤兒脫口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不是思友的佳句嗎?」

    祝英台粲然一笑,誇獎道:「答得真好,潤兒是小才女,嗯,有暇就來看望潤兒——」看到宗之往前跨了一小步,便加了一句:「——和宗之,還有陳伯母。」

    祝英台跟在牛車邊走出很遠,回頭看到宗之和潤兒小兄妹走到塢堡外柳林邊,還在朝這邊揮著小手。

    陳操之道:「這兩個孩子幼失怙恃,特別重情,你對他們友善一些,他們就待你如親人。」

    祝英台微感酸澀,說道:「看到宗之和潤兒,才更覺得丁氏族長硬把她們母子拆開的可惡!」

    陳操之道:「這個也怪不了丁舍人,也是為家族利益著想,不過我正在努力,也許明年嫂子就可以隨時回陳家塢。」

    祝英台看了陳操之一眼,問:「子重以為明年做了吳郡的文學掾就可以與錢唐丁氏分庭抗禮了嗎?」

    祝英台問得很尖銳,但卻是為陳操之著想的,與其讓陳操之明年碰壁蒙羞,何如現在就點醒他。

    陳操之微笑道:「多謝英台兄提醒。」

    祝英台見陳操之並無任何失落之感,便問:「子重還有何打算?」

    陳操之道:「一步步來,先領到免狀再說。」

    祝英台點點頭,說道:「子重,我聞會稽謝安石,雅量重才,最喜提攜後進,你何妨去見他一見?郗嘉賓不是去會稽東山謝氏別墅請謝安石出山嗎,郗嘉賓如此賞識你,想必也會在安石公面前稱許你的才華,你去會稽,必名聲大振。」

    陳操之道:「謝公是我最仰慕的大名士,我一定會去拜見他的。」

    祝英台甚喜,問:「大約何時?」

    陳操之躊躇道:「這個一時說不準,也許八、九月間,也許明年。」

    祝英台「嗯」了一聲,不再說話,只顧行路。

    牛車轆轆向東而行,漸漸的離陳家塢遠了,一輪紅日也漸漸的升高,熾熱曬人,陳操之見祝英台敷粉的額角有些汗漬,便道:「英台兄且到車上坐定,我步行,再送你一程。」

    祝英台便坐到牛車上,卻不說話,只是微笑著看著車窗外大袖擺動、走得甚是輕快的陳操之,倒想看看他還要送多遠?

    坐在車裡不覺得,以為走出很遠了,祝英台沉不住氣,手搭著車窗,下巴擱在手背上,細長嫵媚的眼眸睇視陳操之,問:「子重,你要送到何時?送我到上虞嗎?」

    陳操之道:「送不到上虞,只是還想著送一程。」

    祝英台不想掩飾了,用自然低婉的聲音問道:「有沒有覺得依依不捨?」

    陳操之看過來,坦然微笑道:「是,我和宗之、潤兒一樣,重情重離別。」

    祝英台想起先前陳操之先前說的「青絲紅顏」那句,忽然問:「子重是不是認為你我二人此後相見無期了?」

    陳操之一愕,他心裡的確是這麼想的,一個士族女郎易釵而弁出外遊學數月已經是極難得了,不可能以後還將有這樣的機會,可一不可再,士族家風不允許,從祝英台偶露的言語中,陳操之知道祝英台父母已亡故,祝英台此次回去少不了要受族中長輩的訓斥,以後只會管得更嚴,想獨自外出幾無可能,現在聽祝英台這麼直接說出來,陳操之驚愕、悵然、依依惜別之情自然而然流露。

    祝英台這時才明白陳操之已經知道了她的女子身份了,不然的話錢唐至上虞又有多少路程,如何會相見無期?只有男女有別、各自婚嫁之後才會相見無期。

    祝英台並不覺得尷尬和羞縮,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輕鬆,她心裡不是早就想著表露自己女子身份嗎?輕聲問:「子重何時看出來的?」

    陳操之不能再裝遲鈍了,他有點不習慣與表露女子身份的祝英台說話,遲疑了一下,說道:「略有察覺,不敢確定。」

    祝英台很想追問陳操之是怎麼看出她是女子的,只是怕不雅,又怕被僕人聽去,便沒再問,微笑著輕輕搖頭,聽著車輪轉動聲一下又一下,借此平息心頭異樣的情緒,說道:「子重留步,早些回去,免得你母親掛念,還有,記得來會稽東山謝氏別墅拜訪安石公。」

    陳操之停下腳步,見牛車依然轆轆行駛,便又緊走幾步跟上。

    祝英台眼淚頓時流下來了,放下車簾,努力讓語氣平靜,說道:「子重,告知你一件事,去年臘月初從建康水路六百里來聽你一曲的便是我,想必你也猜到了,你認出了英亭,其實很多事你都是明白的,不說而已,是吧?——我來吳郡求學,就是為了能聽到你的妙音,清談、對弈後的吹笛送客,讓我在桃林外徘徊不忍離去——」

    聽著車窗外的木屐聲,祝英台又道:「子重,莫等我走遠了你又吹曲,我聽不到,我會很惋惜的,不會再有人在邊上偷聽你的送別曲了——子重留步。」

    木屐聲停了,陳操之的聲音說道:「英台兄一路平安,日後有機會還願為你吹奏一曲。」

    耐力強健的魯西牛一步不停向東而去,車廂裡的祝英台低吟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祝英台心道:「潤兒說這是寫知心朋友的詩,這應該是她醜叔教她的吧,可這詩是寫朋友知心的嗎?明明是寫男女相思之情的詩篇啊,嗯,想必是子重教潤兒讀此詩時,覺得潤兒年幼,便說這是思友詩。」

    又想:「子重在九曜山頂的那一曲流露的相思自然是對陸葳蕤的,他對我只有友情,誠然是真摯的,嗯,能終生為友也不錯,可是我為什麼心裡這麼難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