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五章 準備練新軍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五章準備練新軍()

    文華殿裡,崇禎坐在龍椅上,面無表情。

    枯燥的太監聲音響起。

    「巡撫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報:插漢兒即虎墩兔憨爭哈喇慎所分部落,謀犯塞……」

    太監的聲音不急不慢,徐徐道來,如果不是聲音中參雜了一絲的尖銳,你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太監在朗讀。

    楊改革只覺得頭暈,只一個上午,就覺得頭暈眼花,這奏折裡的話實在是太難懂了,深奧,生僻,搖了搖頭,問道:「等等,這殺胡堡在那裡?歸化城又在哪裡?那個什麼插汗兒又是什麼?」

    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面面相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皇帝的話。

    楊改革搖搖頭,說道:「地圖呢?上大地圖,把他掛在朕的前面,朕才知道那個什麼歸化城在那裡,還有殺胡堡在那裡。」

    內閣大臣連忙叫人找來地圖,匆匆忙忙的掛在了文華殿的柱子上。

    楊改革走到地圖邊上一看,地圖雖然粗糙,也畫得不是很準確,但是也知道了大致在那裡,絕對的純手工。想了想,估計那裡就是後世的山西大同到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那裡了。

    「怎麼蒙古這種廢柴都可以打劫我大明朝嗎?眾位卿家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楊改革無語,連蒙古那種廢柴都可以在自己家裡打劫,實在是叫人無語。真的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純粹的比爛。

    內閣大臣都不作聲。沒人知道該怎麼辦,組織大軍殺回去?一沒錢,二沒人,沒錢就不用說了,沒人,廣寧之敗,把大明朝拿得出手的精兵都耗空了。這才幾年?根本就沒有拿到出手的官軍來。

    大臣是沒有什麼好辦法了,都漠不作聲,楊改革歎了口氣,道:「這個就在這裡暫停了。下一個話題,記得用簡單的白話把事情盡量簡單的說清楚,不要老是把事情搞得那樣複雜,朕傷腦經啊!」

    楊改革扶了扶額頭,看文言文的繁體折子,對於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二十一世紀宅男來說,確實是一件無比痛苦的事。

    那位負責宣讀折子的太監又繼續說到:「戶部主事劉鼎卿劾大學士黃立極。」

    楊改革又有點頭疼了,這戶部主事是幹嘛的啊?這大學士黃立極是誰啊?好像我也不認識啊!不過這尚書下面好像是侍郎,侍郎下面員外郎了,再下面才應該是主事吧,這好像差了好幾級,嘿嘿,有意思,處級告部級,膽子挺肥的。算了,既然都不太懂,那就跳過了。

    楊改革揮揮手,內閣的大臣們算是鬆了口氣,知道這表示皇帝不討論這事了。楊改革不知道這其中的那一位是黃立極,奏章上面就是彈劾他的。

    接下來比如什麼釋放薊鎮總兵備道耿如杞,官復原職。

    楊改革之覺得頭大:「這個問題你們內閣自己考慮吧,給你們三天時間,限期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見,就投票,少數服從多少,明白?」

    對於這個問題,楊改革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臣等明白。」一干大臣對皇帝的放權行為表示十分的贊同。

    「下一個。」楊改革又揮揮手。

    一個上午下來,楊改革有點想死的感覺了,不過還是堅持了下來,知道自己這是頭幾次,不太熟悉的緣故,慢慢的就熟悉習慣的。

    和孫承宗學習兵法,按照楊改革的說法,實在是沒有太多的東西要學。

    楊改革認為,自己怎麼也是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了,兵法在他眼裡那就是渣啊,在楊改革看來,打仗勝利的關鍵就是怎麼將更多的攻擊力投送到敵人的身上去。

    沒有足夠的實力,再先進的兵法也是渣。

    孫承宗對自己的這位皇帝學生也是驚歎中帶著哀歎。真是個天才,可惜是位皇帝。不然馳騁沙場,也是一員能流芳百世的名將。

    「孫師傅,這些兵書我基本都大致的看了一次,也聽您給我講解了一番,我心裡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了。」楊改革這樣說到。

    「哦,陛下,有什麼心得嗎?」孫承宗問道。

    「孫師傅,在我看來,一隻軍隊能打勝仗的關鍵因素在於三點,紀律、意志、組織這三種要素,這三要素有這一個共同的目標,將更多的殺傷力作用於敵人身上,直到敵人崩潰。」楊改革大膽的用未來的觀點忽悠孫承宗,楊改革要的是盡快的組建新軍,而不是和孫承宗學習什麼兵法,正兒八經的學習兵法,沒有個十年八年根本不會出師,可惜崇禎二年野豬皮就要進關了,這絕對等不起的。

    「陛下,說說您的看法。」孫承宗有點疑惑,帶著凝重的問道。

    「這三種要素組成一個完美的組合,目的就是把軍隊的殺傷力投送到敵人身上,先說說組織吧,十個普通的小兵由一個小旗管理著,5個小旗上面有一名總旗,總旗上面有百戶,百戶上面有千戶,千戶上面有指揮使。這就是組織,沒有了組織,任何軍隊都不叫軍隊了。」

    「紀律嗎,一隻軍隊紀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比如岳家軍的紀律就非常強,寧可睡在街上,也不會進百姓家裡,比如本朝的戚大帥的戚家軍,可以站在雨中一兩個時辰不動一下。紀律就非常的強,強悍的紀律可以使他們在戰場上忘乎所以,只記得紀律二字,可以在敵人的鐵騎衝鋒之下仍然按照規定列隊,搏殺,只管向前,他們的戰鬥力也將非常強,例如安營紮寨,守城衝鋒,這些都是紀律的一種體現,可以視為戰爭紀律。」

    「意志,一隻軍隊的戰鬥力(殺傷力)靠的是戰鬥意志來釋放的,儘管是一隻很強的軍隊,但是如果沒有很強的戰鬥意志,那也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最強的意志是信仰,願意為某種信仰,信念去自願犧牲,去戰鬥,例如保家衛國,這樣的意志力是最強的,接下來才是金錢,物質方面的,充裕的物質保障,比如月錢,燒埋錢,賞銀,榮譽,陞官,這些都是增強作戰意志的手段,強烈的作戰意志,能保證一支軍隊在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依然在戰鬥。有了這三樣,這只軍隊已經是一隻強悍的軍隊了,如果再配給足夠殺傷力的武器,將會是一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孫承宗沉默了好一會,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縱之才,對於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實在是令老臣汗顏,老臣已經沒有多少東西教皇上了。」孫承宗也挺鬱悶的,皇帝才讀了幾天的兵書,既然比自己讀了幾十年的兵書還要厲害。這皇帝怎麼忽然變得如此厲害了?

    「孫師傅,朕準備練新軍,但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想請孫師傅幫忙。」

    「新軍?難道陛下認為現在的軍隊已經不能用了嗎?」

    「孫師傅,難道你覺得現在還有那只衛所那只軍隊有戰鬥力?」

    「呃!這……」孫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軍中混得久了,對於目前大明朝各個衛所的軍隊多少有些瞭解。要說還有那只軍隊很有戰鬥力,孫承宗自己也不相信。

    「孫師傅,大明朝已近是積重難返,衛所軍的戰鬥力幾乎沒有,所以,訓練一隻新軍已經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保衛我大明朝的重任。孫師傅您看呢?」

    「唉陛下,臣盡力而為吧,陛下對新軍肯定是有些新想法的,不知道陛下有哪些要交代的?」孫承宗和楊改革聊了蠻久,自然知道皇帝陛下對於訓練軍隊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所以就先問問楊改革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從楊改革的新想法。

    「給,孫師傅,這是我這幾天根據一些心得寫的一點東西,孫師傅看看。」楊改革遞給了孫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

    「這是?」孫承宗翻看小冊子,扉頁上寫著《新兵操練手冊》。

    「這是朕最近一段時間的心得,把它寫了下來,就集成了這一本下冊子,孫師傅看看,有哪些不妥。另外如果新軍招來,還請孫師傅按照冊子上面的內容來訓練新軍。」楊改革給的那個小冊子是根據他印象中軍訓的內容和看了n多年小說得出的內容。無外乎就是加大體能訓練,天天吃肉,作死的訓練,列隊,站軍姿,行進,等過了一兩個月之後進行格鬥,武器訓練,最後進行實戰演練,大約半年的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總體來說,相當的粗糙,幾乎只有一個大綱,聊聊幾句話。

    孫承宗剛開始看的時候還是皺著眉頭,但是看了一會,卻是越開越心驚,這分明是一本集成了歷代練兵大家的精華之作,雖然相當的粗糙簡單,但是絕對實用。沒想到皇帝會有如此的才華,真的是天降大幸於大明朝啊!

    孫承宗是越看越激動,居然激動的拉著楊改革的衣袖道:「陛下真的是天縱之才啊,真的是天祐我大明,有這本小冊子,陛下訓練出的新軍,必將是一隻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楊改革看孫承宗,幾乎能從他的眼睛裡看到小星星,就是崇拜的那種感覺,這讓楊改革覺得很有感覺,被崇拜的感覺,還是歷史名人。

    孫承宗絲毫沒有發覺自己拉扯皇帝的衣服是怎麼樣的犯忌諱。

    「孫師傅不要急著走,朕這裡還有話要問孫師傅。」孫承宗已經急著要走了,楊改革卻像起來還有話要問孫承宗。

    「陛下,還有什麼事要問微臣?」孫承宗只想快點閱讀那本校冊子。

    「孫師傅,您對這次新軍的招兵有什麼看法?」

    「呃,新軍的招兵?難道皇帝不是從各衛所中抽調精銳?」孫承宗的想法很好,直接從各衛所裡抽調精銳,這樣訓練下來的兵自然是精銳中的精銳。

    「孫師傅,是這樣的,我認為新軍最好是沒有沾染衛所軍那些腐爛氣息的農民比較好。」

    「陛下,這是為什麼?難道大明朝幾百萬的衛所軍中還抽不出幾千人來嗎?」

    「孫師傅,不是的,我覺得,抽調衛所精銳,固然能很快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孫師傅,您不覺得這幾年的天災**越來越頻繁了嗎?」

    「陛下,這天災和**和這招新兵有什麼關係嗎?」孫承宗也是一頭霧水。

    「孫師傅,我準備在受災的地區招兵,這樣一來,那個地方有能力,有些不甘願等死的年輕人就會被抽出這個地方,也就降低了這個地方造反的可能性,另外賑災效果孫師傅也知道,但是如果有幾千人領軍餉,我想這個地方的人更加容易活下去,孫師傅以為呢?」

    孫承宗沉凝了一下,拍手讚道:「妙啊!皇上,這樣一來,那些因為飢餓準備造反的人因為沒有成年男子的參與,造反的動力和能力會大打折扣,如果再加上皇上的軍餉撒下去,如果是一州一縣之地就招幾千人的話,就憑軍餉,的確基本就可以平息叛亂啊!陛下,這真的是好手段的。另外,這些饑民自然比衛所精銳的要求要低,要好訓練啊!他們得皇帝陛下的救助,怎能不效死力給陛下,陛下真的是天縱之才。好主意。」孫承宗覺得這個辦法是在太妙了,即可以降低叛亂的可能性,又可以得到一批忠心的士兵,一石數鳥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