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督的降臨(五)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一百二十五章基督的降臨(五)

    楊改革決定結束這次淘寶之旅了。

    自己的時間有限,不能老是耽誤在這裡。又想想,自己招湯若望進京,可還希望他給自己辦事的,想了想,說道:「湯若望,朕召你進京,是想你為朕製作一些望遠鏡,翻譯一些西方的著作,你可願意?如果你願意,朕可以聘請你擔任客卿。客,表示你從遙遠的地方而來,到我大明朝就為客,卿,表示你在給朕做事,如何?願意嗎?」

    對於洋人,楊改改革向來的態度就是要謹慎。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有所防範和區別是應該的,如果日後表現好,加以重任不遲。

    客卿,可從來不在大明朝的官制之內,這個東西,要說是官,不是,要說不是,也是,帶了一個卿字。給皇帝辦事,這個東西,只能算是皇帝的私家供奉。算是楊改革「發明」出來,專門滿足這些傳教士的。

    湯若望沒有失望,這次送禮,效果還是有一些的,並沒有完全的失敗,雖然只得了一個什麼客卿的頭銜,精通明朝的湯若望自然知道這客卿是個什麼東西,但是也比什麼都沒有的強。起碼,是一隻腳踏入了這大明朝的官場,並且得到了皇帝的重視,一個好的開頭,至於借皇帝的力量推行宗教,這個事,還得慢慢來。

    「臣湯若望謝皇帝陛下的賞賜。」湯若望很愉快的接受了皇帝的「邀請」,很快就稱臣了。這個中國通,很會打蛇隨棍上。在湯若望看來,接受皇帝的邀請去做事,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這種事,在西方非常的普遍,都以得到國王們的邀請,給國王們做事為榮,可以冠一個皇帝的頭銜,這個,比西方那些國王的邀請可強多了。

    湯若望很快就計算清楚了這其中得失。

    「呵呵,那麼,朕就該稱呼你為湯卿了?」楊改革很歡樂的給湯若望一個新稱呼「湯清」,我還「湯濃」呢,悶在心裡哈哈大笑。

    「臣謝陛下。」湯若望不明所以。雖然是個中國通,但是也低估了皇帝的惡搞心理。

    「既然湯卿接受了這個職位,那就是朕的臣子了,朕現在需要造一批天文望遠鏡,普通望遠鏡,湯卿可以先為朕培養一批懂得制做技術的工匠,這玻璃,朕會想辦法的。」既然你當了我的客卿,那我可就不客氣的,楊改革直接下命令給湯若望。這玻璃,自己已經快出了,工匠,也需要及早的培訓了,望遠鏡,近在咫尺。

    「臣遵旨。」湯若望這個中國通,「合儒超儒」的執行者,很地道的接受皇帝的命令,在湯若望看來,這原理和技術,根本就不難,自己那本書裡,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培訓工匠,也沒什麼,關鍵是這明朝沒玻璃,湯若望不擔心明朝造出各種望遠鏡之後會有什麼不妥。卻沒料到,這位皇帝陛下,是一位穿越者,剛過來,就開始弄玻璃了。如果知道,恐怕就不會這樣爽快了。

    湯若望走了,帶著打開基督降臨之門的美好願望而來,不過,這個基督降臨之門,顯然不是那樣容易打開的,湯若望和他的教會,傾盡全力,也只將這東方的大門,打開一個小門縫。基督要降臨,顯然,不能從門縫裡擠過來。

    送走了湯若望,楊改革鬆了一口氣,今天召見湯若望,收穫不小,也明白了東西方的一些情況,比如,從西方到東方,需要一年三個月的時間,來回要兩年半以上。

    這西方的玻璃製造業,已經很成熟了,運用極廣,已經開始製造各種望遠鏡,製造天文望遠鏡了,有了天文望遠鏡,人類的視野,大大的開闊,不在局限於自己本身,這對於科技的進步,文明的發展,意義十分的重大,東西方的差距,必將不斷的擴大。現在知道了這個情況,奮起直追,為時未晚。

    西方的機械製造業,也很發當,商品,已經開始向全球銷售,比如鐘錶,自己應該複製,然後反傾銷過去。

    西方的大炮,佛郎機在明朝,十分的出名,明朝已經開始購買佛郎機大炮,並且仿製,並且運用在了實戰當中。東方對西方的瞭解,一切盡在「佛郎機」之中。對於這個,楊改革很無奈,也很鄙視。

    王承恩看著皇帝時而皺眉,時而遠望,時而帶著一絲焦慮的表情。也很擔心,不知道為什麼皇帝這幅表情?

    等了半天,王承恩還是說道:「啟稟陛下,陛下要找的那個錦衣衛找到了,已經在殿外恭候多時,陛下要召見嗎?」這皇帝雖然在思考,不便打斷,但是這事,也是皇帝交代的,不得不辦,不得不給皇帝說。

    「哦?是嗎?那個錦衣衛找到了?叫什麼名字啊?」楊改革從深思當中回過神來,見王承恩說起錦衣衛,想起自己的事,連忙問那個錦衣衛的名字。

    「啟稟陛下,那名錦衣衛名字喚作李若璉,乃陛下今科的武進士,現在為錦衣衛百戶,乃陛下的門生呀!他家,可是文武兩進士啊!他的哥哥,也是進士……」王承恩帶著一點誇張的語言,十分高興的給皇帝做匯報,介紹這位皇帝看重的錦衣衛百戶,為什麼這樣高興?皇帝慧眼識英才,一眼就相中了自己恩科的武進士,自己的門生,這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這說明皇帝有眼光,再一個,這在朝廷裡,結黨是誰都天然就會的,這個人,又是皇帝恩科的武進士,又得皇帝陛下的看重,這樣的人,還不籠絡?前途自然無憂。當然要高興。

    李若璉?自己恩科的武進士?楊改革對這個人沒有一點印象,那不就是說,是個無名小卒?還要重用嗎?又想想,不對,這個人是自己恩科的武進士,和自己是座師和門生的關係,又能考中武進士,想必是有點本事的,還和自己有些緣分的,這個人,還有能耐,可以重用啊!至於是不是有名,沒關係,有自己這位穿越者的指引,在這個歷史上留下點什麼名聲,不難。呃,晚上回去用百度查查這個人的底細,楊改革最後決定到。

    「這個,當真是件好事,有緣分啊!即刻召見。」楊改革立刻就決定召見了。

    「遵命,陛下。」

    「微臣李若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若璉相當的年輕,二三十來歲的樣子,身穿飛魚服,相當的精神。

    果然是當天那個替自己下令的人,道:「你就是李若璉?不錯。」

    「回稟陛下,微臣正是李若璉。」李若璉好激動,今年真的是他的好命年,不光成了皇帝恩科的武進士,還得了一個錦衣衛百戶的官,最重要的是,得了皇帝的賞識,還專門召見自己,這個,今年的運氣實在太好了,攔都欄不住啊!回頭看看自己家的祖墳,是不是冒青煙了。

    「聽說,你是朕今年恩科的武進士?」楊改革對於這個武進士,真的一點印象也沒有。

    「啟稟陛下,微臣正是陛下今年恩科的武進士,為陛下門生。」李若璉高興極了,中進士,有官當,天子門生,被陛下看重,這個……

    楊改革覺得,這個人,和自己,看來,還真的有緣,否則,怎麼自己就看重了他呢?誰有會想到,自己覺得有點看得順眼的人居然是自己的「門生」,自己今年的恩科武進士?

    「你跟朕有緣……」楊改革說了這句。

    「朕看你挺精神的,準備交給你一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勝任。」楊改革也不打算廢話,準備直接把收印子錢的「活」,交給他。

    李若璉感激得要命,能得皇帝陛下親自交代的事,這是多麼大的榮耀和信任啊!「欽差」?心裡狂跳,只想著把自己的心掏給皇帝看看,讓皇帝看看自己的忠心:「啟稟陛下,微臣必定肝腦塗地為皇上辦好差事。」

    「嗯,你有這樣的覺悟,就好。朕這件事,和印子錢有關,你聽說過印子錢嗎?」楊改革對於一個錦衣衛百戶這樣的小角色,當然就沒有廢話,直接就交給命令了,能完成就重用,不能完成,錦衣衛難道還缺少百戶嗎?

    印子錢?李若璉傻了,當然知道什麼叫印子錢,就是高利貸。心裡極度的不安,難道什麼人欠了皇帝的高利貸?皇帝準備派自己去要債?李若璉覺得天都要崩潰了。皇帝也放高利貸,這說出去,別人會罵自己是瘋子。更瘋狂的是還有人敢欠皇帝的高利貸不還,嫌自己的腦袋長得太好了嗎?李若璉徹底的石化了。

    見李若璉傻傻的半天沒反應,楊改革道:「怎麼,不願意?」

    李若璉忽然醒悟過來,冷汗淋漓,惶恐的道:「回稟陛下,微臣明白,微臣願意,願意。」李若璉猛然醒悟過來,連忙答應下來。雖然這收印子錢不光彩,欠皇帝高利貸的人很牛,不過,和現在的自己沒多大關係,自己還是先答應下來再說,至於日後的事,日後再說,否則,這個君前失宜,就是大罪,知道了皇帝放印子錢,而又不給他辦事,恐怕,自己沒有好果子吃,除了接受,難道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嗯,你明白就好,這件事,不是叫你自己去放印子錢,放印子錢的人,有專人,其中一個叫做李為仁,你可能認得,司鑰庫的太監,他們負責放,你就負責收賬,當然,是有人賴帳不還的情況下,你還要負責這銀子的安全,不要讓人卷跑了銀子,還要負責看管那幾個放賬的人,不要讓他們跑了,這管賬的事,朕過一段時間,會派人負責的,現在,就由你負責暫代一段時間,明白嗎?」

    楊改革說了一大堆,把這放印子錢安排得妥妥的,李為仁那夥人負責放,李若璉負責看管人看管銀子的安全,日後,自己找幾個小太監負責管賬,這樣,一個放貸部門的各項功能就算是齊全了。

    李若璉如同聽天書一般聽皇帝侃侃而談。忍不住用手捏了捏自己的大腿,很痛,確定不是在做夢。這位皇帝,難道瘋了嗎?這李為仁是誰,在宮裡做過侍衛的李若璉自然知道,這皇宮裡的幾個大太監的名字,李若璉還是知道的,派太監去放印子錢,這樣瘋狂的事,已經超乎了李若璉的想像了,還要派自己這個錦衣衛去收賬,想到這裡,則覺得更加的超級瘋狂,世界上還有誰敢不還皇帝的錢?自己這收賬的「活」,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雖然李若璉一個人傻傻的呆著,不過楊改革還是一個人說下去:「你回去之後,挑幾下可靠的人跟你去辦這些事,記得,這件事要保密,跟朕是沒有關係的,朕是不會承認的,只是那幾個奴才私自出去放印子錢,而你,只是負責給他們收賬,懂嗎?不要把朕牽扯進去,這種事,朕是不會承認的,當然,如果有人敢不還錢,而你又沒有辦法,或者拿權去壓你,你可以告訴朕,朕會給你做主的,還有,務必不要讓那幾個放賬的人跑了,管理好朕的銀子,等過一段時間,做的好了,就會有人去接替你,不會叫你做一輩子的收賬的。」楊改革說了一大通,又是許願,又是暗示,又是安排的。將這件事,安排得好好的,就只要李若璉去安心去辦差。

    李若璉聽天書聽了半天,終於明白自己的職責了。就是皇帝放高利貸,派自己去收賬。要說如果這事下個聖旨什麼的,自己可就是名副其實的「欽差」了,可惜,皇帝永遠不可能下這種聖旨。暗暗盤算了一下,發覺,自己接下這個差事,其實完全沒一點問題,想這朝中的那個當官的不做點買賣,不收點租子?當真都是靠那點俸祿過活嗎?

    別人放高利貸,會派混子去要賬,收錢,有些有後台的人,也會動用官府的力量去收賬的,比如他們錦衣衛的人,就有不少幹這種穿一身官皮去嚇唬人的事。

    皇帝派自己的親軍錦衣衛去收賬,也算是物盡其用了,只要做得隱秘,不在名面上承認,誰敢說什麼?大家都在做,這可是潛規則,自己當然也可以做,只要不說是皇帝開的買賣就行了。這樣,有了皇帝做後台,誰敢不還錢?誰敢拿權利壓自己?這個可比什麼一般的「欽差」給力多了。還可以經常接近皇帝,做好了,日後肯定會陞遷,李若璉心裡,已經對這件事,相當的喜歡了。期待這那些用權利欺壓自己,不還錢的傢伙被皇帝整治的窘樣。

    「微臣遵旨。」李若璉可以說是歡天喜地的接受這個任命,親信,心腹,將來是皇帝絕對的心腹啊!這事要是給皇帝辦妥了,還怕沒有將來?

    「既然明白,那就去辦吧,大伴,給李若璉拿六十萬兩銀子的銀票去,……李若璉,你回去之後,把這六十萬兩分成六份,給那六個放債的每人十萬兩,讓他們出去放債,出錢和進錢都不過他們的手,記得回去了找一些可靠的人和你一起去辦這件事,注意安全。」

    六十萬兩……李若璉呆了,自己長這樣大,雖然也是衣食無憂,但是,從沒見過這樣一大筆錢。就是銀票,恐怕也要一個大包袱裝這吧。李若璉徹底的石化了。

    至於安全問題,其實,完全不要擔心,只要不露白,在天子腳下,誰敢搶身穿飛魚服,錦衣衛百戶的東西?活得不耐煩了?

    李若連背著一個大包袱,整整六十萬兩銀票走了。看行走的模樣,有點怪怪的,太過於機械了點,顯然還沒有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

    楊改革看著李若連消失在門外,心裡盤算著,自己這六十萬兩銀子,最早,應該可以從明天可以算利息了,哈哈哈!好買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自己這頭明朝最大的巨無霸參與到這個市場裡面去了,通吃!

    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