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章 開中法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一百三十章開中法

    楊改革見孫、徐兩位都贊成加田稅,並且也說服了其他人,於是,就準備把這件事給定下來。

    「那既然諸位卿家都沒有其他意見了,那南糧北調之事,就算是定下來了,按徐師傅所說,部分漕糧,賑災糧走海運,陝西那邊的賑災糧則走運河,經黃河直達開封,再到達西安。這件事,由徐師傅擬定一個具體的細則,方案,到時候再具體的實施。」

    楊改革又給徐光啟加了一個任務。

    徐光啟道:「臣遵旨。臣請問陛下,那北方免稅問題,又該如何進行呢?還有陛下推廣蕃薯之事,又該如何進行?」

    徐光啟說的問題,讓剛剛鬆口氣的楊改革又頭疼起來。這推廣蕃薯問題,以前商定的可是以蕃薯折色賦稅的,現在這賦稅都免了,那蕃薯又如何推廣?楊改革可望著這蕃薯來救大明朝的命啊!

    楊改革抹了抹額頭,道:「此事,徐師傅可有對策?」楊改革頭疼,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徐光啟,想必,徐光啟會有辦法的。

    徐光啟也沒讓崇禎楊改革失望,道:「回稟陛下,這免稅和折色蕃薯,推廣蕃薯並不矛盾,想今年乾旱就會發生,而蕃薯今年是如論如何,也推廣不開的,所以,今年的稅則可免了,和蕃薯無干;來年第二年,則可規定田畝種植五、七成以上蕃薯者,可免稅,陛下不是準備回收一部分蕃薯嗎?則可以規定按畝回收其中一二成,或者三四成,這些蕃薯,則可變成現銀,供百姓使用,如此,免稅,蕃薯折色,推廣蕃薯,俱可行了。」

    徐光啟一番話,就把楊改革認為很複雜的東西給弄得條理清晰了。內政,徐光啟還真是一把好手。楊改革慶幸不已,幸虧自己把徐光啟事先弄了過來,否則,這些問題,處理手段,楊改革會頭疼死去。雖然自己身邊還有孫承宗,也對內政有一定的建樹,但是,孫承宗更多的精力,則是關注在了軍事上的。

    軍事不決問孫承宗;內政不決問徐光啟。楊改革忽然有了這樣一個感悟。或許,這是老天看自己太辛苦,給自己派來的兩個「天使」。明朝正在一步步的滑向深淵,而老天,也不是完全的拋棄了自己,天堂也離自己很近。

    楊改革心情變得相當的好,高聲道:「此事,就依徐師傅所言,將這北方免稅,推廣蕃薯,折色賦稅一事合併,一同交予徐師傅負責,徐師傅擬定一個具體的細節方案,再組織施行。」

    楊改革很明智的把這個東西丟給了徐光啟。

    徐光啟道:「遵旨,陛下,臣還請問,陛下北方免稅,具體的是那幾省?或者是陝西一地?」

    這個簡單,楊改革道:「這北方免稅,……陝西全境,河南北部,甘肅全境,山西西部,範圍暫且就定這樣多吧,具體的,看實際災情再具體定。賑災,以陝西為主,特別是陝西北部,據說更是貧窮,徐師傅要特別注意。」楊改革回憶了一下明末農民戰爭的範圍,大多都在這些地方,於是,定下了這些地方免稅,至於賑災,更是提到了陝西北部,這裡可是起義的爆發地。

    這小範圍的參謀部討論事情果然比朝堂上有效率,很多話都可以直說,提的意見也比較靠譜,楊改革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範圍的處理政事。

    楊改革正準備結束這次商討,卻見徐光啟欲言又止。楊改革見徐光啟為難,納悶道:「徐師傅,可還有事?」

    徐光啟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臣有一策,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楊改革奇了,還有什麼事是連徐光啟這位帝師都顧忌的事?道:「徐師傅,有什麼事只管說,朕是天子,朕會給徐師傅做主的,有何不可說的?難道還有人威逼你不成?」要是有人威逼帝師,那這口氣,楊改革是一定要給徐光啟出的。我靠,拉屎到皇帝頭上來了。

    徐光啟很猶豫,很為難,最後還是說道:「啟稟陛下,此事,和賑災有關,臣有一策,可以使陛下不怎麼耗錢糧,就可運送大批糧食到陝西。」

    楊改革很吃驚,還有什麼辦法,能讓糧食自己到陝西去?也很納悶:「徐師傅,那是何策?」

    徐光啟帶著很為難的神情道:「陛下,此事,雖可行,但是……」徐光啟說了半截,又不說了,這讓楊改革覺得稀奇,什麼力量,讓徐光啟如此顧及?

    「徐師傅只管說,有什麼事朕給你撐腰就是。」楊改革只好給徐光啟打氣。

    「陛下,臣想請重開開中法。」徐光啟就吐了這樣幾個字。

    「重開開中法?」楊改革很納悶,這開中法是個啥東西?

    「是的,陛下,臣請重開開中法。」徐光啟很堅定的說道,和剛才的猶豫不決判若兩人。

    楊改革弱弱的問了句:「徐師傅,什麼叫開中法?」開中法,這個東西,楊改革莫名其妙,不知道啥意思。

    徐光啟解釋道:「陛下,開中法,就是指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然後商販用鹽引在鹽場換取鹽去販賣,就是開中。」

    我靠,這一招,楊改革不得不佩服了,這樣一來,邊關供糧,陝西賑災,根本就不花什麼錢,楊改革十分清晰的記得,穿越者的一大利器,就是曬鹽,這種大規模的制鹽技術,當真是要多少鹽有多少鹽啊!這簡直就是給穿越者量身定制的啊!

    楊改革萬分的激動,道:「徐師傅想的這一招很新鮮啊!奇策啊!如此一來,幾乎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有效的賑災了。想那商人為了鹽引,必定會運輸糧食到邊關,災區,自然會想辦法解決這運輸消耗的問題,這比朝廷自己組織運輸賑災強多了啊!好計策,好計策……」楊改革不斷的稱讚這徐光啟這個辦法好。

    徐光啟糾正道:「陛下,開中法非是臣想出來的計策,古已有之,我朝也實行過多年,只是近年此制敗壞……」

    早就有了?這個,楊改革才發覺,這古人,也是很聰明的,想出這種辦法解決邊疆運糧問題,實在是太聰明了,誰說只有現代人才聰明的?看看這古代人想的辦法,實在是高。

    「呃是這樣的?那徐師傅給朕講解一下這開中法的來由,以前是如何執行的?」楊改革忽然對這個開中法來了興趣了,這可是賑災的利器啊!加上自己這個穿越者大規模的曬鹽技術,這幾乎是無往不利啊!

    「陛下,這開中法,沿襲的是宋、元之制,我朝多開中於邊疆,解決邊疆的運糧問題。開中法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報中是鹽商按照朝廷的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關地區糧倉,向朝廷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這就是開中法。」

    楊改革震驚了!這個,和後代強調的什麼外包、代工是多麼的相似?朝廷就用一個鹽引換取商人把糧食運到邊關,這其中,商人自然會竭力的減少消耗,更大量的運輸糧食,這比自己組織運輸,不知道省了多少錢,節約了多少成本,這古代人,可不迂腐啊!

    「那效果如何?」楊改革心情激盪,要有這法子,自己還怕個鳥的災荒啊!就只要如同後世的美國那樣努力的印鈔票,就有錢花,現在,自己只要使勁的印鹽引,就會自動有糧食到陝西去啊!

    「回陛下,此法效果極好,早年,能很好的解決邊關運糧問題,甚至有商人在邊關買地屯田,僱人就近種田收糧,就近開中,稱為商屯,想邊關,也曾紅火一時。」徐光啟對這內政,看來是下過功夫的,對這鹽政,也是相當的熟悉啊!

    我靠!楊改革心中大叫,誰說中國人趴窩的?誰說中國人是小農意識,守土情節嚴重,不知進取、逐利的?為了賺取利潤,都敢在邊關僱人屯田了,這,逐利性,也是相當的強悍了,為啥就沒有一直推行下去呢?要是這樣,一直推行這開中法,把邊界逐年的往外推,這商人就近屯田,這還不是想推到那裡就推到那裡。衝出亞洲,根本要不了多少年啊!想明朝,已經二百年了,怎麼國境線就一直沒咋大動過呢?

    「那為何又停了呢?」楊改革很遺憾,為什麼這個開中法不一直執行下去,要是執行下去,這亞洲,早就是中國的亞洲了。

    「回稟陛下,後來制度逐漸敗壞,已難以收到實效,所以,也就逐漸荒廢了,這邊關的商屯,也就荒廢了。所以,近年,這邊關的吃糧,又時常緊張起來。」

    楊改革的拳頭砸了砸自己的手掌,可惜,可惜,實在可惜,這樣好的一個法,卻被弄得荒廢了,要是不荒廢,不說推平野豬皮,防禦野豬皮之流,易如反掌啊!邊關不缺吃的,不愁糧餉,這戰鬥力,還是有保證的。可惜,這樣一個好法,給弄沒了。不知道是那些豬一樣的隊友,把這個「好法」禍害成這樣的。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楊改革對這句話,又有了明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