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忽悠出一個靶子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一百七十四章忽悠出一個靶子

    一個老臣厲聲的讓楊改革立刻停止造船的語氣中,居然帶著「命令」的意思。

    楊改革聽了也是勃然大怒,老虎不發威,你當老子是病貓啊!冷笑道:「嘿嘿,這位卿家好威風,命令起朕做事來了,看樣子,朕是必須臣服於你咯?」

    文華殿裡,皇帝的話異常的冷,眾大臣都不禁打個寒顫,命令皇帝,讓皇帝臣服,這個命題,有點……不是一般的強悍。

    「臣不敢,臣絕無命令陛下的意思,也絕無讓陛下臣服的意思,臣死罪,死罪,陛下,臣只是想請陛下停止無謂的勞民傷財,停止無所謂的建造奢華的巨舟啊!陛下,如此,乃昏庸之輩所為,不是明主所為啊!陛下,天下還有無數的子民等待這陛下去救濟,陛下怎麼可以拋棄他們呢?陛下如不改正,這大明江山就要斷送了啊!陛下……」這位老臣,雖然嘴裡說著自己有罪,但是說辭卻還是那副命令式的語氣,似乎皇帝不聽他的,這大明朝立刻就會完蛋一樣,眼睛也逼視著皇帝,一副皇帝你殺了我的樣子。

    楊改革心中的怒火一大把,群臣也冷眼的看著皇帝,看看皇帝怎麼出手,這孫承宗則承襲了以前的傳統,「醬油派」準備當到底。

    「朕是那種無心無肺的人嗎?這天災連綿,是誰說的?朕為了千萬子民的活路,加稅出來的幾百萬,難道朕自己吃嗎?朕為了籌集賑災的銀子,為了邊關的餉銀,朕厚著臉皮重開國子監,難道也是朕一個人拿了的嗎?難道朕真的就是你說的那樣,昏君?」楊改革忍者自己的怒火,還是「心平氣和」的和這位老臣談。

    「可是……陛下,這些歸這些,這些都是陛下的功績,可是這造遠洋的巨舟,確實是勞民傷財,確實是耗費無數銀錢啊!陛下,如果陛下不造,必定可以省數十萬銀子出來,如此去救濟災民,豈不是更好?」這位老臣一門心思的要皇帝停止造船。

    「朕花的是自己的錢,又沒花戶部的錢,難道朕怎麼花錢也要向你請示一番嗎?」楊改革很惱火,很想來個大開殺戒,但是告誡自己,這件事,關係實在太大,如果能說服,或者「以理服人」,那是最好的,不到萬不得已,不開殺戒,現在還剛剛開了個頭,壓力遠沒有達到最大,還遠沒到使用最後殺手鑭的時候,也就忍住,盡量的不用殺手鑭。盡量不使用從**上消滅反對者。

    「陛下,此話差矣,想陛下的內帑,也是國庫解過去的,也是民脂民膏,也是天下萬民供養的陛下,如今天下百姓有難,陛下當仁不讓的,該解救天下的百姓,如何說陛下的內帑和天下的萬民沒有關係呢?」這個老臣一副我不怕你的意思,說的話,咄咄逼人,臉紅脖子粗的和皇帝「叫陣」。

    楊改革領教了這明朝的特色,大臣以教訓皇帝,「罵」皇帝為榮。現在自己可以說被人訓了,這可是頭一次享受這種待遇,以前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大臣一直沒給自己這種「待遇」,現在,可能是看的起自己了,給予自己這種待遇了。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就是這群大臣們的嘴臉和意思,楊改革聽了,氣不打一處來,又怒又笑,從來就是主角給npc這種待遇,現在好了,npc給自己這種待遇。

    「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楊改革怒極而笑,笑這明朝的npc居然給自己這種待遇。

    群臣望著有點「失常」的皇帝,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意思。

    「朕的內帑,全部是戶部解過來的?朕登基以來,戶部解過一分銀子給朕嗎?朕那幾百萬兩的餉邊,想來,也要算在戶部的頭上了,那這毛文龍也不是朕在支撐,也只能算是戶部在給銀子咯?那朕這皇宮大內,也是戶部養著朕咯?這京師的眾京營,也是戶部在養著咯?朕就是一條米蟲?基本沒什麼用咯?朕的這內帑,合該都拿到戶部去,反正戶部剛好虧空,是不是?」

    皇帝說著如此「刺耳」的話,戶部尚書首先受不了了,跪倒在地:「臣有罪,臣有罪,臣絕無這個意思,絕無這個意思,陛下明鑒,明鑒。」說完,還拿腦袋杵地,這皇帝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下一步,估計就要怒火中燒,殺人了。

    跟著戶部尚書磕頭的,是一群的大臣,都跪倒在地,口稱有罪,皇帝說這個話,那是什麼意思?這邊軍,大內,京營都是戶部養著?那豈不是說,沒皇帝是什麼事?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皇帝完全被架空了,參考歷史上的曹操,和皇帝說的這個情況一模一樣,這就是要造反啊!眾大臣心中駭然,立刻跪倒在地,造反這個名聲,是在太可怕了點。

    剛才那個一直和皇帝「鬥嘴」的老臣,雖然跪倒在地,但是也是一副不怕死的樣子,時不時的往大殿的柱子上瞄。準備皇帝一拿他開刀,出氣,就往柱子上撞。要血濺當場,來個死諫。

    「你們可能覺得朕是糊塗了,可能覺得朕在做無用的事,可能覺得朕不懂事,可能覺得朕好欺負,也可能覺得朕很無聊……」楊改革準備放出自己的大招,雖然氣得肝疼,但是還是準備「好好說」。

    群臣跪在地上,傾聽皇帝的講話。這次跪下來,皇帝就沒讓大家起來,大臣們很不習慣的跪在地上,弓著背,聽皇帝訓斥。

    「你們可知道,朕為什麼要造艦?那倭國為何擄走了琉球國的國主和宗器,不殺死那個國主,反而將那個國主放了回去?」

    皇帝的話讓地上跪著的大臣摸不著頭腦,這件事和這個有什麼關係?

    「沒人知道?估計你們也不知道。但是朕卻知道這其中的內情。諸位卿家可想聽聽?」

    一群大臣抬頭,望著皇帝,似乎就是在說想聽了。

    楊改革看了看地上的群臣,覺得還是讓他們跪一會比較好,設計這個跪禮的人看來還是很懂得揣摩心思的,知道跪在地上的人就是理由再大,道理再大,本事再大,也被坐著的人壓著,這就是當皇帝的好處。

    「那倭國俘虜琉球國的宗主不殺又放回來,依舊讓琉球國保持尚姓,你們以為,就是沒原因的?倭國人什麼時候這樣善良了?哼哼,百十年來了,從襲擊掠奪殘殺我東南沿海的軍民,到後來登上大陸,襲擊朝鮮,和我朝在朝鮮大戰一場,致使我朝數萬精兵死亡,耗費銀錢無數,到現在的擄走我大明屬國的國主,那一天消停過?為的什麼?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登上大陸,佔領朕腳下的這片樂土,幻想著,改朝換代,君臨天下呢。」楊改革開始轉移目標。

    「啟稟陛下,這倭國作亂,確實可恨,不過,這不過是疥癩之患罷了,根本不能對我朝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我朝稍作防範,這倭國根本就沒有一點機會的。」一位大臣是在忍不住,這皇帝要說的就是為了這個?雖然倭國人可恨,可也絕對沒到讓朝廷如此重視的地步。

    「朕也同意這位卿家的觀點,只要我朝有所防範,這倭國人確實沒有一點機會,不過,這倭國接二連三的針對我朝發動進攻,我朝有懲罰過嗎?沒有懲罰,想必要不了幾年,肯定又會捲土重來,進攻我朝,如此,我朝就要靜待倭國打上門來嗎?我朝的臉面,朕的臉面,就是給倭國人打的嗎?」

    「難道陛下想造艦去懲罰倭國人?」一位大臣總結性的問道。

    「嗯,這個,這位卿家可知道,倭國人為什麼擄走了琉球國的國主,又放了回來?打得什麼主意?」

    「回稟陛下,這個,臣不知,還請陛下明示。」

    「倭國人其實是想借琉球國的名義,來我朝貿易,賺取巨額的利潤,更是要來探聽我朝的虛實,如果我朝毫無準備,說不準什麼時候,倭國人就要開著戰艦,在天津衛登陸了,到時候直逼京師,到時候天下震動,說不準會俘虜了朕這個皇帝,如同『土木堡之變』那時候一樣,然後……哼哼……」楊改革誇大了日本人的能力,把後果說得相當嚴重,不過倒是真的把眾大臣嚇了一跳。

    「敢問陛下,這是真的?倭國人吃了豹子膽,敢在天津衛登陸?俘虜……」一些大臣駭得大驚失色,直插京師啊!俘虜皇帝?這是在開天大的玩笑麼?

    「陛下,這真的是荒唐可笑,倭國人怎麼會有如此的膽量,怎麼會有如此之多的海船巨艦?怎麼會養得起如此之多的人?」

    「陛下,這倭國人是在太天真了,敢直接在天津衛登陸,當真是不知死活啊!」

    「陛下,這絕無可能!絕對不可能!……」

    「陛下說笑了……」

    楊改革的話,讓這些大臣炸開了鍋,這還了得?這讓倭寇打上京師了,俘虜皇帝,這是天方夜譚嗎?這是在說笑話。

    「哼哼,玩笑?笑話?不可能?不可能登陸天津衛?不可能造舟?不可能養那樣多的兵?」楊改革就知道這些大臣會這樣想。

    「那朕問你們,倭國人曾經攻打過我朝南京,可是事實?能攻打南京,如何保證他不攻打北京?天津是不是通著海洋?船如何行駛不到天津來?養不起這樣多的人?那我朝抗倭援朝之戰的時候,倭國有多少士兵?我朝死傷多少精銳?那個時候我朝有海船多少?倭國有海船多少?那位卿家對那段歷史比較熟悉,可以為朕解惑?」楊改革立刻擺出歷史,要讓這日本成為一個靶子,要把這日本人說得壞的不能再壞,時刻窺視這中原的土地,時刻想著進攻京師,時刻想著俘虜皇帝,時刻能派出無數的戰艦,楊改革要用日本人嚇死這些官僚。

    眾大臣被皇帝這樣一說,原本一副不可能的樣子,現在,變得面無血色,先前「罵」皇帝的那位,臉上更是充滿了憂色。這讀書人,都是進士出生,歷史那是必修課,對於幾十年前,百十年的歷史,肯定知道。

    孫承宗出來道:「回稟陛下,倭寇確實曾在我朝攻城掠地,殺死,殺傷軍民無算,我朝耗費巨大才平息了這場倭患,倭寇確實攻打過南京,不過失敗了。」

    孫承宗的話讓眾多大臣想起來百十年前的往事。一個個都不作聲了。如陛下說的那樣,能攻打南京,為何就不可能攻打北京?

    「回稟陛下,天津確實是海港,天下的海港是相通的,所以,如果從倭國啟航,確實可以到達天津,不過,仍需要一些地方作為停靠的地點,如此,我朝海衛眾多,層層攔截下來,這倭國想直達天津,也是困難重重,不過也不排除直達天津的可能性,再者我朝海衛已經糜爛,消亡殆盡了,幾十年沒造新船大艦,即使想攔截,也有心無力,如何阻止倭國人登陸天津?」

    孫承宗的話讓這些大臣的眉頭更是皺得老高,如果倭國人派兵直抵天津,進逼京師,那時候可是天下震動啊!比那個什麼東虜入關還可怕。一個是想搶劫一把就走,一個可是想這滅了明朝啊!不由的哆嗦了一下。

    「回稟陛下,倭國上次和我朝在朝鮮大戰,共有兩次,每次都在十五萬上下,我朝從各邊抽調的精銳第一次在五萬人左右,第二次在七八萬人之間,再加上海戰,可謂是一場可以傾國滅城的大戰了,從倭國兩次的出兵情況來看,倭國兵力,恐怕已近三十萬,否則,也不敢兩次出兵,這倭國的實力,確實該我朝重視了,否則,下次,誰也不能保證有五十萬的兵力過海。」孫承宗前面說得都是實話,歷史,後面五十萬就是嚇唬人了。

    群臣聽了,更是驚悚,小小的倭國,居然兩次出兵十幾萬和大明朝死戰,有三十萬的兵力,這個,認真的想一想,確實夠恐怖的,如果有二十萬人直插天津,然後進逼京師,這個……許多大臣不禁冷汗淋漓。

    「回稟陛下,說道海船,這倭國人就不行了,臣根據這史書上推測的,這倭國人的船不是很大,很小,這朝鮮的戰艦都可以對著倭國人的艦隊衝撞,更別說我大明的戰艦了,想我朝一艘大戰艦對付倭國人十數艘小船不是問題。這倭國的船是多,可惜,都很小,於海戰無力。」孫承宗又說了實話了。

    眾大臣一聽,又覺得輕鬆下來,這雖然兵很多,可以威脅到大明朝了,可是,這沒有船,也是白搭啊!一艘船打他們十幾艘,實在不夠看啊!

    「孫師傅所言有理,這也正是朕擔心的問題,想這倭國擄走了琉球國的國主,佔據了琉球國,這琉球國可是會造大船的,可是會造大戰艦的,想必,這倭國人的造船技術,已經今非昔比了,更何況,他們要假使琉球國的名義和我朝做貿易,可能購買我朝的船隻,或者是材料,如此,不要幾年,倭國人的戰艦,就該造得比我大明朝還多,還大了,這個時候,我大明朝戰艦老舊,新船又無,豈不是任倭國橫行?或是倭寇再起,江南糜爛,生靈塗炭,或者是攻打兩京,這個問題,朕不得不考慮,不得不做準備啊!」楊改革一番話,使勁的忽悠,又把這些大臣打進了深淵!楊改革就是要豎起日本這塊靶子,讓自己的造艦暢通無阻。

    群臣驚恐的互相望了望,倭寇再起,江南糜爛,生靈塗炭,這幾句話,著實讓大臣們害怕起來,這些大臣裡,很多都是江南的,對當年的倭寇橫行,還能從老一輩人的口中獲知,當年的倭寇,不過是駕著小船,就可以橫行數省,如果有了大船,那豈不是……這個皇帝,是在太厲害了,能從蛛絲馬跡裡,看到如此多的東西。要是按照皇帝的說法,這就要時刻提防倭國啊!這就得馬上造戰艦,造大船啊!否則,再一次的倭患為時不遠,兩京危在旦夕啊!

    「陛下所言有理,臣以為,既然陛下識破了他們的詭計,那麼,就該禁止海外貿易,禁止琉球國來我朝入貢,斷絕和琉球、倭國的一切關係,如此,就不懼怕倭國人搞鬼了。」一位大臣提出了這種意見。

    楊改革無語了,這種思維……

    孫承宗倒是替皇帝解圍:「大人,這倭國人,恐怕已經掌握了這造大船的技術,何況,這造船的木料,多出自南洋,即使我朝閉關,也無濟於事啊!」

    聽到孫承宗如此的說,一些大臣焦急起來,這可怎麼辦?看樣子,只能同意皇帝造船了。否則,真的如皇帝所言那般,倭寇再起,或者倭國人打到兩京,那天朝上國可真的就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