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七章 僱傭軍的門路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一百八十七章僱傭軍的門路

    「咳咳……徐師傅,朕想問你,你可知道佛郎機人的僱傭軍這件事?朕聽孫元化說,這件事是你力促的?快給朕說說。」楊改革迫不及待的問道。

    徐光啟詫異的望著皇帝,腦袋短路了,皇帝急匆匆的就是為了這件事?這僱傭葡人作戰一事,在朝堂之上,可沒少爭,不過,爭來爭取,後來也是沒搞成,皇帝怎麼對這件事如此感興趣?

    「陛下?為何對這件事如此感興趣?」徐光啟不得不反問道。

    「徐師傅,不瞞你說,朕準備招募僱傭一批西洋的戰艦,僱傭西洋人為朕打仗……」楊改革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徐光啟一聽說皇帝要招募西洋人,立刻來了興趣,神情興奮起來,道:「陛下,此事確實大有可為,想西洋人確實在火炮方面,強於我朝,這架舟,海戰方面,也是強於我朝的,這能駕船飄洋過海,沒有一點真材實料,那肯定是不行的,臣早年間,確實曾上奏朝廷,可以招募,聘請一些葡人為我朝作戰,或是訓練士卒,或是鑄炮,不過,由於朝中有人反對,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後來遼東吃緊,朝廷又招募了一批葡人炮手,銃師,教授我朝火炮營如何射炮……」徐光啟談起這件事,立刻滔滔不絕起來。

    「為何後來有不了了之了呢?」

    「回陛下,唉……難矣!朝中大人們,覺得這師從蠻夷,有失我天朝顏面,會使蠻夷知曉我大明朝的內情,所以,堅決不許僱傭葡人……」徐光啟說起這件事,也是唉聲歎氣的,要是朝廷一直大力的支持他,用葡人訓練炮兵,用葡人鑄造佛郎機,這東虜如何能一次次的攻城掠地?

    楊改革也無語了,要是明朝一直堅持徐光啟的建議,這歷史,還真的就改寫了啊!這歷史,真的是充滿了遺憾啊!

    「徐師傅,這就是說,我朝確實有過僱傭洋人的事咯?」楊改革也不管不顧,自己已經十分清楚這西洋和明朝軍事上的差距,知道這僱傭軍一途,十分有必要,可以讓自己在海上的擴張步伐,大大的加快,沒有必要太糾結以前的事,現在自己當皇帝,就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

    「確實如此,陛下,有過,呵呵,戰事吃緊的時候,這所有的事都好商量,要買炮的立刻買炮,要僱傭就立刻僱傭,銀子發得也勤快,一待這軍情稍緩,這立刻又廢除我等的建議,又什麼都不用了,唉……」徐光啟苦笑著跟皇帝解釋這僱傭軍的由來。

    楊改革聽得也是一腦門的汗,這明朝的精英,實在是不給力,典型的臨時抱佛腳,過何拆橋政策,打仗了才想起來,自己的兵還沒練好,兵器還沒有。

    「呵呵,徐師傅不要氣餒,以前的事,就不去管他了,朕如今準備重新僱傭一批洋人為我朝作戰,既然以前有先例,那就再好不過了,朕也不用多費口舌,朕想知道,這僱傭軍一途,徐師傅可有門道?」楊改革已經下了決心,用西洋僱傭軍來解決自己軍事上的短板,例如鑄炮,大炮射擊問題上的不足,例如解決自己造艦時間不夠的困擾。現在就缺一個渠道,而這個渠道,就在徐光啟這裡。這個,才是楊改革關心的,否則,自己通過什麼人?到那裡去招募西洋僱傭軍?

    「回稟陛下,要招募,僱傭葡人為我朝效力,這個簡單,只要臣寫一封信給澳門的葡人傳教士,就完全沒有問題,關鍵是朝廷的阻力……臣怕如前次那樣,不了了之……」

    徐光啟果然有門路,一封信,就可以搞到僱傭軍。楊改革聽了,高興得很,道:「朝廷上的阻力?朕身為皇帝,這點主,還是做得了的,這個徐師傅放心,朕會全力支持的,絕不會再像前次那樣三心二意的,這次,朕準備大批量的僱傭洋人,包括戰艦,鑄炮,訓練炮手,僱傭的時間很長,佣金也非常可觀,還要勞煩徐師傅牽線搭橋……」

    興奮至極的楊改革立刻就要僱傭人,這個事,越快越好。

    徐光啟聽到皇帝的保證,很高興,又聽到大批量的僱傭,聽傻了,對一個皇帝來說,什麼樣的規模才算得上大批量啊?

    「陛下,敢問陛下,陛下準備僱傭多少葡人戰艦?」徐光啟不得不問一下皇帝大批量到底是多少人。

    「呵呵,越多越好,徐師傅知道,朕已經應了琉球國的使者,會去驅逐盤踞在那裡的倭國人,雖然朕如今已經下令建造戰艦了,但是,最早也在明年才能出動,所以,這時間也太久了點,朕現在的打算,是僱傭一批洋人和戰艦,一邊給朕訓練那批新招募的水師,另外,用西洋人混合這朕的新軍水師,去驅逐盤踞在琉球的倭國人,如此,可以迅速的完成驅逐琉球倭人的事,也可以順帶訓練水師,一舉兩得之事。」楊改革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設想,就是用洋人給自己訓練水師。這個援助琉球這件事,在大明朝的官場,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徐光啟聽了,道:「陛下,支援琉球,驅逐倭國人,恐怕不需要如此急躁吧?那倭國人盤踞得也有些年頭了,早一年,遲一點,也不打緊……」徐光啟覺得,光是一個琉球,似乎還不值得皇帝如此的急躁,如此急著僱傭西洋人和戰艦。

    楊改革一聽,自己的這位師傅也是個精明的傢伙,一下就猜出自己急著僱傭西洋人不是為了對付琉球那邊的倭人,想了想,輕聲的對徐光啟道:「其實,朕是準備在今年年底之前,跨海到朝鮮的漢城,去跟東虜在朝鮮開打,以此來拖延東虜入關的時間。」楊改革把事情的來由告訴了徐光啟。

    徐光啟目瞪口呆的看著皇帝,沒想到,這位皇帝的膽子,不是一般的大,這都被東虜逼到了長城邊了,滿朝都想的是如何防禦的情況下,這位陛下,居然想的是在朝鮮和東虜動手過招,不得不說,這位皇帝陛下,敢想,敢幹。

    徐光啟對軍事,也是知根知底的,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道:「陛下大才,朝鮮如今已經被東虜佔據,在朝鮮和東虜作戰,如果東虜不來援兵,則朝鮮重入我朝之手,又可形成包圍東虜的態勢,如果東虜出兵朝鮮,這時間一來二去,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得了的啊!這東虜的入關時間,想必,遙遙無期啊!陛下,這手筆,真乃神來之筆!」徐光啟想明白了朝鮮的重要性,立刻稱讚起皇帝來。

    楊改革笑了笑,道:「呵呵,徐師傅不要誇朕,這個計策,是孫師傅想出來的,朕覺得很有必要,於是,立刻同意今年年底就出兵控制朝鮮,重新形成圍困東虜的態勢,待來年東虜重新侵朝……當然,如果不來則更好,這東虜自己就會被困死在白山黑水之間,如果來了,朕則用游擊戰的『拖』字訣,把東虜拖在朝鮮,讓東虜欲罷不能,如此,倒是可以為我朝爭取到不少的準備時間,如此,日後和東虜決戰,這勝算,也才大啊!」楊改革輕聲的解釋著。

    「好計,好計……稚繩大才,大才啊!如此一來,東虜之患,不足為慮也……」徐光啟摸這自己的那撇鬍子,憋著聲音,叫好起來。

    「呵呵,徐師傅,好計是好計,不過這其中,也是有破綻的,比如,這如何運兵?如何運送物資補給?如何保護運兵船?甚至需要用到水師打擊東虜,這些都考慮得不是很完善,……朕剛開始的打算是使用我朝水師,加緊建造新戰艦,或者是購買商船,僱傭商船,現在看來,完全可以僱傭一批西洋戰艦,混合我朝水師一起作戰,一來在朝鮮戰場可以有效的打擊東虜,二來可以有效的訓練新軍水師,令水師早日練成,也可以順帶早日訓練出一批使用火炮的高手,如此,將來對東虜作戰,則不懼怕了。」

    「不錯,不錯,該當如此,西洋人在鑄炮方面,確實有特長,所鑄造的佛郎機大炮,確實厲害,遠比我朝的炮打得遠,射得準,該學夷人的技術,這操控戰艦,海戰,這夷人,確實也較我朝厲害些,想這些夷人,不遠萬里,來到我朝,這架舟的本事,必定很強,這飄洋過海,沒有一點本事,確實不可能,陛下,臣贊成陛下的設想,這件事,完全可行……不過,臣想問一下,陛下在朝鮮上,準備如何拖住東虜呢?」徐光啟對夷人和明朝之間的優勢和劣勢,看得十分的清楚,才有了歷次不斷的上疏購買西洋大炮,僱傭西洋人訓練炮手的事。同時也不明白皇帝的那個什麼游擊戰的「拖」字訣是個什麼東西。

    「呵呵,如何在朝鮮拖住東虜?這個簡單,徐師傅可見過手榴彈?」楊改革笑著回答。

    「手榴彈……哦!臣明白了,明白了!呵呵……如此,東虜真的不足為俱了。」徐光啟一聽皇帝說手榴彈,立刻明白過來皇帝的打算,徐光啟見過這手榴彈的威力和作戰方式,雖然重了點,扔得不遠,不過,站在城牆上,朝下扔,這就是婦孺也能辦到啊!守城從此不再是老少爺們的事了,這東虜有多少人供這手榴彈消耗?

    楊改革和徐光啟兩個人,兩個人開始得意的小聲笑起來,似乎這東虜轉眼之間,飛灰湮滅了。

    「陛下!此事包在老臣的身上,陛下要僱傭多少戰艦,僱傭多少葡人?老臣這就寫信給葡人的傳教士,要多少有多少。」徐光啟和皇帝談得興奮,也是大包大攬起來。

    楊改革覺得自己這是找對人了,這僱傭老外這件事,看來,是成了。當下就說道:「僱傭戰艦,這個,越多越好,最好二十艘以上,這僱傭鑄炮師,炮手這件事,朕這裡,已經有一批了,準備再補充一批,人數嘛,也是多多益善,凡是能夠鑄炮,打炮的都要。朕都要了。」

    皇帝說的二十艘戰艦,沒把徐光啟嚇死,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還是被皇帝這種超大規模的僱傭軍給嚇住了,這一艘船上,少說也有百人左右,這二十艘,就是兩千多人。

    「陛下,不用這樣多吧?」徐光啟也犯嘀咕了,自己可是大打包票的,現在皇帝要二十艘船,這就是把澳門翻過來,也翻不出二十艘像樣的戰艦來啊!

    「徐師傅,你不知道,朕打算用這些船,來快速的訓練朕的新水師,朕的水師,已經招募到了幾千人了,這二十艘分一下,每艘船上面,也能分到一百人以上,如何不要二十艘?當然是越多越好啊!」楊改革想的是大幹,快干,這規模和速度一下子就要起來。明年,自己的船出來之後,立刻就可以開始搞大規模移民了。這個才是解決明末問題的根本。

    徐光啟抹抹額頭,道:「陛下,恕臣斗膽,這就是把澳門翻過來,也決計找不出二十艘的葡人戰艦啊!」皇帝的要求,遠超徐光啟的估計,原本徐光啟以為,僱傭得一兩艘船都不得了了,那裡知道,一下子,皇帝就要僱傭二十艘。

    「呵呵,徐師傅,這個不要緊!只要價錢合適,朕相信,這澳門沒有,這南洋有,南洋沒有,這印度有,有了合適的價格,相信,就算是英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等,都會很樂意給朕當僱傭軍的!」楊改革信心爆滿,知道這個時候,在老外的眼裡,錢就是一切,只要有錢,那些老外,就是扒了本國的國旗,也會給自己來當僱傭軍的。楊改革準備不惜血本,下賭注,干他一大票!用錢催生自己的海軍。話說海軍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不敢燒錢的就不要玩海軍。

    面對皇帝的瘋狂,徐光啟有些不適應,也對皇帝說的那些東西感到不可思議,皇帝居然知道澳門,南洋,還說什麼印度,還說這些地方一定有船,難道皇帝對這些地方很熟?

    「那好吧,陛下,臣試試,盡量為陛下多僱傭到一些西洋戰艦……不過,陛下,臣以為,這僱傭葡人炮師一事,完全不用多多益善,其實,陛下眼下的這批人已經夠了,陛下完全可以讓他們教會本朝的炮手,再讓本朝的炮手去教會更多的炮手,這就夠了,沒有必要僱傭很多葡人,這鑄炮也是一樣,聘請一批鑄炮師,把技術學到手之後,完全可以自己鑄造,沒有必要僱傭太多的夷人,這有點浪費了。」徐光啟這回也不敢打包票了,只能說盡量試試。對於僱傭炮師、鑄炮師這件事上,則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不用太多,已經夠了。

    楊改革想了想,覺得也是,這炮手訓練,只要有了正確的方法,其他的,就是用大量的銀子喂出來的,如果人數太多,自己也養不起,於是,道:「那這件事,就拜託徐師傅了,鑄炮,炮師的事,就依徐師傅的吧。」

    「臣遵命。」徐光啟答應了下來。

    「對了,徐師傅,這件事,千萬保密,特別是出兵朝鮮的事,請暫時保密,等做得差不多了,生米煮成了熟飯,朝臣們就算反對,也沒辦法了。」楊改革懶得和朝臣們打嘴仗,準備把這些事做實了,錢花出去了,朝臣們就算反對,也沒有辦法。

    徐光啟聽了皇帝的話,也是汗顏,這話說的,也太俗了點,忙不迭的答應。

    「對了,徐師傅,這次到澳門去僱傭西洋戰艦,徐師傅這裡可有可靠的人選,既要心向著朝廷,能為朕辦事,能領會朕的意思,又要能和澳門那邊的人聯繫得上,還要比較懂西洋的事物,比較懂這戰艦的,否則,怕是完成不了這件事啊!」楊改革想起來,自己不能指望朝廷裡的那些精英去和老外談判,否則,這漂沒就不說,首先就會被人當成傻瓜宰。自己的錢,不是讓人當凱子騙的。

    徐光啟聽了皇帝的話,想了半天,道:「陛下,臣這裡有一個人,比較符合陛下的要求,即心向著朝廷,能領會陛下的意思,又對夷人比較瞭解,和澳門的傳教士都有聯繫,到時候,僱傭戰艦的事,就有保證了。」徐光啟鄭重的說出一位人出來。

    「哦?這個人可靠嗎?是誰?」楊改革準備看看,是不是歷史上的名人,如果是則可以根據他的「歷史成績」去判斷,如果不是名人那只能相信徐光啟了。

    「陛下,這個人就是李之藻,李振之,此人必定能勝任陛下的要求的。」徐光啟鄭重的說到。

    李之藻?楊改革不記得歷史上有這樣一位人物了,那應該是一個不太重要的人物了。那只能參考一下他的經歷了。

    「徐師傅可說說他的經歷,出身嗎?」楊改革帶著一點疑惑的問道,這個人不是歷史名人,沒有什麼「歷史成績」做參考,只能問徐光啟這個人的資料。

    見皇帝問起這個人,徐光啟充滿了自信,道:「陛下,這個李振之,浙江人,為我朝嘉靖四十四年生人,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早年,曾師從利瑪度學習過,對泰西比較瞭解,早年就曾經購過買葡人大炮,對如何和葡人打交道,十分熟悉,曾任過太僕寺少卿,後來因為得罪了閹魏,就辭官了,現在閒居在家。」

    楊改革一聽,也難怪徐光啟一臉的自信,看這個人的資歷,相當的不錯,首先是進士,有了這條,基本可以肯定,絕對是心向大明朝的,不擔心人品出問題,不存在騙錢的可能性,和徐光啟是同學,學習過西洋的東西,看來,對西洋也是比較瞭解的,還幹過購炮的事,更是輕車熟路,這個,去代替自己僱傭艦隊,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還曾經是朝廷的高官,做到過太僕寺少卿,這傢伙去,那規格,也是相當的高了,也可以體現這僱傭艦隊的誠信,這個人,簡直就是給自己量身定做的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