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四章 瑣事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一百九十四章瑣事

    送走了兩位孫、徐二人,楊改革是高興帶著疲倦。

    今天自己的收穫不小,不光是收穫了科學宗教,也收穫了一個科學院,更是收穫了兩個發財的門路。

    王承恩一臉慈祥的望著皇帝陛下,這皇帝,真的是長大了,這行為,越來越摸不透了,這見識,已經遠超他了,做的事,說的話,他基本上都是迷迷糊糊的,聽不太懂,但是見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位都很讚賞皇帝,知道這不是壞事。

    「陛下,是否要休息一下?」王承恩瞧著皇帝那疲憊的神態,心疼得不得了。

    「嘿嘿,不用了,大伴,今天朕的收穫極大,高興,高興啊!」楊改革疲憊的高興著。雖然說著不用休息,可是,卻不住的扯哈欠,搭眼皮。

    楊改革覺得自己時間很不夠用,自己還有太多的事沒有完成。一件件都得自己去處理,這個,實在是太累了。

    「大伴,對了,把內閣裡各位閣老的經歷文案給朕準備一下,朕要看。」楊改革忽然想起來一件事,自己這個內閣,十分的不給力,幾乎幫不上自己的什麼忙,否則,自己也不會這樣累。

    「遵命,陛下。」王承恩吃驚得很,皇帝忽然要看內閣輔臣的文案了?這豈不是說,皇帝有心換內閣了?新潮新氣象,看樣子,也是該到換人的時候了。

    「另外,這製作放大鏡的,專門設立一個場子吧,不,這個,朕另有打算……」楊改革準備建眼鏡廠,不過想想,這個東西,還是給孫家兄妹去做比較好,一來,這玻璃是他們生產的,二來,交給他們去做,自己的利益可以最大化,如果交給太監們,做是可以做,不過免不了要從中撈上一撈,自己暫時可沒那個閒工夫去反腐。

    「另外,告訴內官監的工匠們,朕的承諾依舊有效,能早日仿製座鐘的,朕有重賞,能大幅度減小座鐘體積的,朕有重賞,能把鐘錶攜帶在手上,身上的,朕更是有天大的恩賜給他,專利,銀錢,官位什麼都有,明白嗎?就這樣跟內官監的工匠去說吧……」雖然徐光啟也準備研究座鐘,不過,楊改革決定還是不放鬆自己這邊的研究,這些事,得有競爭速度才快,自己最缺的就是時間,自己更是缺錢。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應下來。

    「另外,這滿桂什麼時候能到京?」楊改革又操心其這滿桂的事來,滿桂進京,一個重要的標誌就要對蒙古人動手了,對蒙古人的動手,緊接著就是動晉商,接著,就是鹽商……現在野豬皮大概也在「清理」蒙古人吧。楊改革準備等野豬皮清理過了,自己再去清理一次。讓蒙古人知道,野豬皮能清理你們,我大明朝照樣也能清理你們,跟著野豬皮干的時候悠著點。滿桂的入京,也是自己武裝販賣的開始,這蒙古的生意,如果沒有軍隊保護,沒有保鏢,是怎麼也做不成的,這日後的殖民地,沒有武裝的保護,是不行的。

    「回稟陛下,這詔書下去大概有二十來天了,估計,再有十天半個月,應該差不多了吧,這關外,到這裡也是大老遠的。」王承恩想了想,就報出了一個數字。

    楊改革心中默算,聖旨出去一二十天?還要等一二十天?這古代的交通,真的不咋地啊!這簡直就是酷睿二的核心,奔騰二的配件啊!嚴重不匹配。

    「還有一二十天?這樣久?」楊改革覺得,這世間,實在太久了點。

    「回稟陛下,這已經算是快的了,這聖旨下到滿桂滿大人那裡,得好多天,聖旨到了,這還得召集各處的駐軍,收拾家當,安排防務,這才能往京師裡趕,已經很不容易了。」王承恩幫滿桂說了幾句話,明朝人的速度和現代人,那是兩個概念。

    楊改革無語,這滿桂進京都還沒說起,那趙率教恐怕也還得等,那秦良玉,遠在四川,恐怕這時間,得用年來計算啊!楊改革淚奔了,這是在太拖沓了,楊改革記得,這從廣州到武漢,坐高鐵,只要幾個小時啊!如果都用高鐵運,不要十二個小時,這秦良玉的人馬就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這個真的是沒法比啊!

    楊改革無語了一陣,知道自己是瞎操了一回勤王軍隊的心。也不再想這個東西了,開始考慮其他的問題。

    「從南方召集的紡織工匠,什麼時候到京?」楊改革還惦記著南方的紡織工匠,自己已經叫孫麗娘準備去收羊毛了,可是,這個紡織工匠卻還沒到,這紡織機,更是沒說起,這關係到北邊一系列的大動作,如果脫節了,自己的損失可就大了。不得不過問起這事來。

    王承恩也被皇帝問得糊塗了,道:「陛下,這個事,奴婢想想……奴婢早已經吩咐下去過了,這江南織造必定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工匠送來的,……哦……想起來了,這事,怕是有一個多月了,如果奴婢估計得沒錯,這工匠,怕是在路上了,這江南走運河水路,會比較快一點,估摸著,再有二十來天,怕是就要到了。」王承恩的記性雖然遠比皇帝要好,但是也架不住皇帝接二連三地問,而且問得還是這些小芝麻一樣的事情。好在王承恩的記性確實不錯,很快就想起來皇帝說得什麼事了。

    還有二十來天?楊改革覺得,這明朝的交通,真的是沒救了,自己一心想抓緊時間,奈何這時間全部都浪費在了路上,沒有工匠,就沒有紡織機器,那自己就只能讓孫麗娘把收到的羊毛和棉花庫存起來,至於說實驗紡織技術,摸索如何用羊毛做布匹之類的,這個,只能日後再說了。

    楊改革搖搖頭,實在不給力啊!

    「那些老外可都登記好了?」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陛下可是說那些夷人?」王承恩問道。

    「嗯,對,就是朕上次接見的那批夷人。」這古代對洋人的稱呼也不一樣,楊改革只能適應。

    「回稟陛下,奴婢已經讓他們造冊了。」王承恩又答道。

    「嗯,很好,把資料給孫師傅,讓他從裡面挑一些,作為新軍炮營的軍事教官,專門負責教授新軍何如放炮,記得告訴孫師傅,務必要把洋人的技術學到手,不光是要弄清如何準確的放炮,更是要把原理搞清楚,就是把之所以然搞清楚,這樣,離開洋人,我大明朝也不至於抓瞎……」楊改革又把那些僱傭的西洋炮師給分配下去了。記得裡面是有兩個造船的專家,已經另外安排了,其他大部分都是炮師什麼的,這下,全部送到孫承宗哪裡去,讓他們帶新軍的炮營。

    「遵命,陛下。」王承恩今天是有點急了,皇帝從來沒有一次下過這樣如此多的聖旨,即使以王承恩的記性很好,也怕忘記什麼。開始緊張起來。

    楊改革不管不顧的自己說道著:「嗯,讓孫元化開始研究大炮吧,先給他送十萬兩銀子去,算是研究的費用,同樣的,讓他不光是搞清如何造炮,更是要搞清之所以然,不然,離了洋人,我們大明朝又不能造炮了,明白嗎?另外,選兩個可靠、機靈的,精通算術的小太監去給他做『會計』,記錄銀錢的使用狀況,如果有需要,可以從那批洋人當中挑選一些作為助手。」

    楊改革覺得自己很多事都沒有處理,一下子,就把數件事,一次性的處理了。雖然自己是痛快了,不過,這王承恩卻是頭一次被皇帝下的聖旨搞得冒汗,這命令實在太多了點。

    「遵命,陛下。」王承恩悄悄的抹了抹額頭上的細汗。

    「另外,大伴,給朕準備我朝諸鹽場的位置資料,嗯,文牘,朕有用……不,算了,……唉……還是準備一下吧……」楊改革迷迷糊糊的,又想起,如今鹽政已經暫停了,這鹽場的佈局,是時候了,還得借用一下古代的資料。光憑自己隨意的指點幾下,就是天然的鹽場,,這事,實在玄乎。

    「遵命,陛下……」王承恩開始抹汗了。

    「毛文龍那邊可有什麼消息?」楊改革又問了一句和上一句搭不上邊的事。

    「另外……這個,……算了……」楊改革還準備問下這賑災的事,看準備得如何了,以前商議的是走水路運糧食到西北去,現在也不知道佈置得如何了,如今,已經是五月了,這夏收就要到了,到了收穫的時候地裡沒有產出糧食,這農民造反,就算是要開始了,這時間,也忒急了點,楊改革覺得,這造反的苗頭,也就是一二月之間的事,這叫楊改革如何不急?楊改革想問,看王承恩一頭大汗,不斷的抹額頭,想起來,自己今天迷糊,下得命令,實在多了點,再說,這個事,光問王承恩,是沒有用的,這件事,還得問徐光啟,還得問朝臣們,這個,真的是麻煩啊!楊改革也抹抹額頭,這事可真多啊!

    迷迷糊糊的楊改革覺得心中煩悶得很。

    「大伴,出宮去。」楊改革現在想出去走走了,這事關北方的佈置,不得不仔細,北方一旦動晉商,這立刻就會席捲全國,一環接一環,就不能出差錯,還有,自己的銀子,快不夠用了,最近,這銀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嘩啦啦的就沒了。幾百萬兩銀子啊!就沒了,楊改革不得不去出去看看自己的金山銀山搞得如何了。

    王承恩也不囉嗦,立刻幫皇帝換好衣服。

    出宮了,直奔琉璃廠。

    沈福元老早的就在街口迎接了。

    「屬下參見公子。」沈福元沒有行跪拜禮,只是簡單的行了一個鞠躬,抱了下拳,算是行過禮了。

    「嗯,沈福元,如今琉璃齋生意如何?可有人搗亂?」楊改革遠遠的見這琉璃齋的生意好像好得很,門庭若市,這門店,似乎擴大了不少,裝修得一新,披紅掛綵,裝扮得十分的氣派。

    沈福元一直是一副「民間人士」的打扮,和那走鏢護院的沒有什麼兩樣。混在人群裡,那裡還有一個錦衣衛千戶的影子。

    「回公子,這生意如何,得問孫姑娘了,小的可就不敢多嘴了,嘻嘻……公子,最近太平得很,沒有那個不長眼的過來搗亂。」沈福元可不敢得事,只是把自己份內的事稟報了一番。

    楊改革點點頭,道:「沒人搗亂就好,看這生意,好像不錯啊!玻璃廠那邊你可得注意了,別一天守在這裡,讓人把老巢給抄了,知道嗎?」楊改革記得以前有幾個大官準備謀奪自己的產業的,結果被自己弄回家了,想必這件事之後,大家都知道了這家店面的後台很硬扎,沒人敢過來搗亂。楊改革覺得,這錦衣衛做自己的商業保鏢,還是很給力的。

    沈福元被皇帝一說,嚇了一跳,以為皇帝是怪他只顧享受繁華,不管工廠那邊的事,嚇得立刻道:「回公子,小的可萬萬不敢誤了公子的大事,工廠那邊,可是有好幾隊番子看著的,小的每天都要到那邊去看的,絕不會誤了公子的大事的。」沈福元連忙解釋。

    「嗯,不錯,你現在還太年輕,好好幹一段時間,等你年長些了,長些經驗,朕給你尋個新差事,不會讓你一直幹這個的,放心。」楊改革知道這傢伙的重要性,一開始,就不住的給他甜頭,拉攏他的心,現在這玻璃大賣,更是要籠絡好他,這金山銀山如果沒人看住,那損失可就大了。

    沈福元才二十來歲,就是錦衣衛的千戶,當然,這和世襲有關,不過,這個年紀想要升職那是相當困難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都是世襲,你升職了,別人就不用世襲了,而不用世襲的那些個職位,則實在有限,不是皇帝親信,不是朝中大臣,沈福元當下眼睛就紅了,道:「小的必定誓死追隨公子,不誤公子的事,給公子好好辦差……」沈福元面上哭了,心中卻甜得很,得了皇帝的許諾,自己必定風生水起。越走越高,當然,如今這錦衣衛千戶的官職也是很好的。如今這個保護皇帝的女人,皇帝的產業,這個事,也是很不錯的,起碼沒那個敢惹自己,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對自己,那也得客客氣氣的。沈福元又有點懷念這個職位得好起來。

    「沈福元,本公子自己進去,你就不要跟著進去了,否則,你這一進去,別人一看你這傢伙跟在本公子後面,不免都要猜測本公子的身份,明白嗎?」快走到門口了,楊改革聽裡面好像很多人的樣子,想起來,自己不能和這個琉璃齋的保鏢頭子一起進去,否則,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不少人都知道沈福元的底細。

    沈福元明白皇帝的意思,道:「遵命,陛下。」

    說完話,這就進了琉璃齋了,這裡面,裝修得富麗堂皇,作為這家店的招牌,玻璃和鏡子,更是到處都有,更誇張的是有兩張一人多高的鏡子,頭頂著大紅花,擺在大堂裡,成了這家店的招牌,可以說是氣派得很,也熱鬧得很。

    只聽見裡面嚷嚷道:「小掌櫃的,你倒是把你家的大掌櫃請出來啊!我們可都等了一個多個時辰了。」

    店裡的一個小夥計一臉的靦腆的答道:「這位爺,這事小的做不了主,我們大掌櫃的睡午覺去了,還沒醒了,小的可不敢打攪了大掌櫃的休息,小的還想吃這晚飯呢,您多擔待擔待。」

    剛才那個嚷嚷的人見店裡的夥計的托詞,也沒辦法,歎了口氣,繼續坐在椅子上,喝茶。

    楊改革看了下,這店裡,坐著的有好幾位,還有很多是站著的,坐著的不斷的喝茶,大多不怎麼說話,而站著的,則都是低聲的談論著什麼,見楊改革一行進來,都用目光盯著看,見楊改革穿著打扮,樣貌都不俗,這一行人的派頭更是不小,知道這個人的來頭不小,紛紛側目。不過,這裡的人,也都是不凡,有背景的,雖然側目了幾下,不過,也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都以為又是一個打算從這裡來進貨找門路的,這裡面的人,該喝茶的喝茶,該議論的議論。

    店裡的夥計一見楊改革到來了,立刻熱情的迎接,把楊改革迎進了裡屋。這時,店子裡才是一陣驚呼,紛紛猜測,這是哪家的人物,這樣厲害,在這琉璃齋裡,都可以得如此的待遇,居然還能到裡屋去,……雖然不少人都有怨言,覺得這傢伙不守規矩,應該分個先來後到,但是,這裡,就是一個比地位,比後台的地方,你要是嫌人家不招待你,你可以走,沒人求你,不過,沒人和銀子過不去,如今這玻璃銷售得那個火爆,任誰也想沾一沾,你要是想用什麼官位子來壓這裡,已經有個侍郎很利索的滾蛋了,一些打這裡主意的人,更是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讓人更是對這裡的後台顧及,做事,還是悠著點。

    楊改革也不管身後的異樣目光,拐了幾下,就到了孫麗娘的閨房前了。

    店夥計把楊改革帶到這裡,就不再向前走了,媚笑道:「公子,孫姑娘就在樓上,估計正在午睡呢。」

    「哦,午睡?」楊改革看看天色,不早了,還午睡啊?也不多說,就上了樓了。

    門是開著的,輕輕一推,就開了,楊改革原本以為可以有個海棠春睡什麼的,卻發現,孫麗娘正在梳妝鏡前梳妝打扮,見有人進來,正準備呵斥,一見是楊改革進來,立刻換了笑臉,道:「公子來了。」

    「嗯,來了。」楊改革回身關上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