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二百五十九章 喜憂參半的海陸關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二百五十九章喜憂參半的海陸關

    楊改革考慮了半天,道:「袁愛卿,這樣,關外,你自己負責安排。訓練,朕派給你一批人員,協助你就是,先在關外訓練一小批試試,邊實驗邊擴大,也可以和毛文龍那邊一樣,將軍隊分成三等,第一等是死戰之精兵,要求可以和東虜野戰而不退後,待遇最高,可多招募和東虜有血仇之人充任;第二等是守備兵,只要求守城,一般不要求野戰,只配合第一等作戰,待遇次之;第三等就是民兵、鄉兵,作為前兩者的補充,朕如今,也是摸索著做,你看如何?」

    楊改革也不好完全拒絕了袁崇煥,這統一補充,統一訓練,統一配置也是日後軍隊的發展方向,也是楊改革日後的目標,不過現在嘛……自己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怕在有的人心目當中,還是一個不懂軍事的娃娃,如果貿然改革軍事,到時候出了什麼岔子,只會便宜了野豬皮,這兩年正是關鍵,年年都有仗打,還是別節外生枝的好。楊改革還是決定暫時按下這件事,等自己手邊這幾隻部隊訓練出了成果,有了戰績,再徐徐的改編,風險小的多。

    袁崇煥很失望,這樣好的辦法皇帝居然都不推開,不推廣,不知道皇帝怕什麼、想什麼。如果是以前,袁崇煥可能還和皇帝爭辯幾句,不過如今嘛,袁崇煥覺得沒必要爭了,該怎麼做,皇帝應該比自己明白得多,皇帝既然要自己這樣辦,那自己就這樣辦吧。

    「臣遵命。」袁崇煥毫無表情的答道。

    滿桂和趙率教奇怪的看著皇帝,也奇怪的看著袁崇煥,果然,這進京的軍隊和別的軍隊是有區別的,原來傳說這進京是當皇帝親軍的傳言是真的。否則為什麼這袁崇煥就求不來統一訓練,統一配置,統一補充呢?

    滿桂和趙率教都是暗暗偷喜,袁崇煥則不動聲色。

    「好了,你們如今也都聽方弘瓚說過東虜的作戰特色了,朕就再補充幾句,打仗,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對手是什麼人,是精銳,還是奴隸,或者是投靠東虜的蒙古人,這個,都得分得清清楚楚,別到時候犯了田忌賽馬的毛病,明白嗎?」楊改革又囑咐道,生怕自己這些手下日後腦袋發懵,遇上奴隸兵用盡全力,遇到精銳就抓瞎。

    「臣等領命。」眾人又是一起回答道。

    楊改革見說完了關外遼東,現在,該說到東江了,不過如今毛文龍不在,楊改革準備自己說。

    「剛才,說了蒙古右翼,也說錦寧防線,現在,朕就說說毛文龍的東江鎮吧……」楊改革思索一下,開始組織語言了。這毛文龍是個問題,自己的手伸的還是不夠長,毛文龍那裡,是自己控制的最弱的一個環節,雖然毛文龍從信上說得挺好,不過,實際情況就是自己也得通過毛文龍掌控東江,楊改革甚至懷疑,在東江鎮,自己的聖旨不如毛文龍的話有用,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東江鎮就是毛文龍一手建立起來的,關外諸多將領打得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出了這樣一朵奇葩,也是一個人物,楊改革自認現在還不能很好的控制毛文龍,說起話來,猶豫再三。

    「東江那邊,朕已經讓毛文龍按照三級兵制的來重新劃分,會讓他時常出兵牽制東虜,不讓東虜能全力西進,可以為錦寧防線和林丹汗減輕壓力……」說到這裡,楊改革就覺得自己沒有什麼要說的了,這東江鎮,確實是自己的一個軟肋,自己對東江鎮瞭解實在有限,對東江鎮的控制,也實在是有限。

    看了一眼方弘瓚,楊改革也沒說什麼。

    「說到東江,朕還有一件事要說,今後兩年,關外大旱,糧食,軍火,物資勢必成為重中之重,朕會統一派出人員,組建統一的衙門,全權管理這進出關的事宜,包括人員、貨物、稅收等等,特別是糧食,軍火,會受到嚴格的管制,沒有允許,擅自出關的人,可當投敵當場擊殺,沒有經過允許,擅自到關外販賣貨物的,也當資敵,當場擊殺。要到關外去,必定經過朕這個衙門的允許,沒有允許的,一律按照投敵算;要做生意,販賣貨物,必須經過朕的這個部門允許,不經過允許的,一經查處,貨物沒收,人可當場擊殺,即便是經過允許的,也只能販賣朕規定的貨物,凡是夾帶未經允許的貨物,也按照資敵論……」楊改革決心建立海關了,這圍困東虜,就是要全方位的圍困。特別是日後兩年的重中之重——糧食,這不僅是困住野豬皮,也是為了困住蒙古各部,包括林丹汗。楊改革雖然和林丹汗聯合起來,但是不代表楊改革就不提防林丹汗,這個傢伙,整個一個二百五,腦筋缺根筋的傢伙,一旦勢力太強,翻臉跟翻書一樣。

    眾人都不作聲,聽從皇帝的吩咐,滿桂和趙率教自然沒什麼說的,如今他們好歹也是皇帝「親軍」了,想必不會為了糧餉發愁,對這種靠走私獲利,養活軍隊的事,也就不怎麼看得上了。袁崇煥到是抿了抿嘴,不過沒說話。

    「朕的這個部門,朕暫時擬定,海上叫做海關,內陸叫做陸關,朕的這個海陸關衙門,負責核定進出口,出入關的事,核定那些貨物可以出關,那些貨物不能賣到關外去,還會組建一些緝私隊,專門負責打擊走私的人,你們要負責協助,膽敢反抗,不按照規矩辦事的人,按照朕說的,當場擊殺,沒收貨物……」楊改革不厭其煩的說道。

    「……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一個,朕要徹底的把東虜餓死,餓瘦,餓趴下,東虜每瘦弱一分,日後,你等和東虜決戰,便可增大一份把握,少死一些人,也是為了你們好,朕不想你們的屍體成為東虜軍功簿上的一筆,明白嗎?」

    「臣等明白。」眾人統一回答道,也為皇帝這份心感動不已。

    「你們明白就好,日後這個衙門,還有仰仗你們的地方,希望你們多多配合,共同扼制住東虜……」

    「臣等遵命。」眾人又一起回答。

    「很好,這個衙門,不光是你們這二處,毛文龍那裡的東江鎮,朕也會派出海陸關,在海上組織海上緝私隊,嚴查走私,務必把東虜困死的深山老林裡……」

    兵部尚書劉延元想了想,道:「啟稟陛下,我朝和蒙古右翼,向來有設立馬市的傳統,這海陸關似乎和馬市有衝突,這……,臣怕到時候會有麻煩,蒙古部族鬧事。」劉延元決定還是問清楚一下,這個海陸關,似乎就是馬市的另一種形式,比馬市又要嚴厲得多,這馬市,也是大明朝和邊牆之外蒙古部族的交易中心,看皇帝的這個什麼海陸關似乎和馬市有很大的衝突,萬一因為這馬市的衝突鬧出事來,可就不妙,想當初,這土木堡之變,可就是由馬市衝突引起的。

    楊改革笑道:「這件事,倘若在以前,朕還三思,掂量一下,如今,蒙古右翼被林丹汗殺得差不多,邊牆之外還剩多少蒙古人?莫非,你們還怕他們鬧事不成?這正是建立更加嚴格的海陸關的時候,蒙古人如果有意見,或者是歸順我朝,當我朝的皇協軍,或者等著被我朝清掃,就這兩條路,現在的蒙古右翼,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蒙古右翼了,說起來,朕還得感謝林丹汗,這個傻子,雖然給朕造成了不少麻煩,不過,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處,如今,朕要嚴格控制進入蒙古的物資、貨物,蒙古正好沒有實力鬧事,朕讓蒙古人生,他就能生,要讓蒙古人死,他就得死,不聽朕的話,朕不光不讓他貿易,還有無數的皇協軍圍攻他,朕要讓這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逐漸的融入我朝,要讓朕的長城,建立在蒙古人的血肉上。……呵呵呵,投靠朕的皇協軍,朕會分為數等,肯為我朝效力的,肯為我朝賣命的,朕除了給予軍餉,糧食之外,還會給予他們不同的貿易等級,不同的貿易級別,可以買賣不同等級的貨物,可以買賣不同數量的貨物,……呵呵,朕就是要通過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掌控住整個蒙古,讓蒙古人給朕賣命,給我大明朝賣命,現在讓蒙古人打蒙古人,日後讓蒙古人打東虜,更日後,打倭國人,甚至打夷人,都可以讓蒙古人去流血,朕這樣說,你們懂了嗎?」

    說到這裡,楊改革還是很高興的,這建立海關,說起來,還真的感謝林丹汗,這個缺根筋的,把蒙古右翼殺了多半,導致現在整個蒙古右翼沒有實力對抗自己,自己要建立海關,加強進出蒙古物資的管理,用經濟這隻手扼制住蒙古部落,才有可能,要是以前,還真的要三思,要是管理的過嚴,說不準蒙古右翼各部落聯合起來和自己鬧事,那自己還有點顧慮,不過如今嘛,蒙古人都被林丹汗這個傻子殺掉大半,剩下的,要跟自己鬧事,那是沒門。誰不聽自己的話,自己不賣東西給他,不讓他賣東西到明朝,這樣,他的部落實力,肯定會迅速下降,再用蒙古皇協軍圍攻他,不愁蒙古人不聽話,再把皇協軍分成數等,根據等級規定他們能販賣、購買貨物的種類和數量,如此一來,這蒙古人,除了抱自己的大腿,再不可能有什麼作為,自己再乘勢把這「羊吃人」之類輸入到蒙古,這蒙古,就算是徹底的廢了。

    劉延元剛開始還擔心蒙古部落因為馬市問題而鬧事,搞出什麼不可開交的事來,現在聽皇帝一說,才覺得,皇帝沒說錯,如今的蒙古右翼,大概還剩下二三成的人,這點人,要想對明朝有什麼威脅,那真的是白日做夢,更何況還有未來幾年的乾旱,這些蒙古部落,怕除了投靠明朝,還真的沒有什麼路可走了,更是冷汗淋漓,這皇帝的心思,實在是慎密,一環接一環,如果這個計劃執行的嚴格,認真,出了效果,可直接把蒙古釘死在地上,再沒有翻身的可能。

    眾人都心驚皇帝的計劃,默不作聲,袁崇煥出來,道:「啟稟陛下,那林丹汗呢?該如何應對?萬一他要和我朝開馬市,進行交易呢?該如何處置?萬一他無法忍受我朝嚴格的邊貿管理,生出事端,又該如何處理?」袁崇煥日後會和林丹汗直接接觸,這個,也算是提前應對了。

    「林丹汗?這個,放心,就說朕也歡迎他來我朝貿易,但是必須遵守我朝的法令,該交稅的交稅,……為了體現朕的誠意和大度,朕會給林丹汗開一個口子,一份額外的配額,允許他購買一定數量的特殊物品,超出這部分配額,就不允許購買了,……呵呵呵,相信他不會有意見的,誰叫日後糧食只有我朝一家有呢?如果他不願意,那麼,這援助,糧食,貿易,聯合,甚至賞格,可就都沒有了,如今他得罪了蒙古右翼,又和東虜死戰,草原上,全是他的敵人,如果沒有我大明的幫助,還和我大明朝為敵,怕要不了幾年,就會分崩離析,林丹汗雖然傻了一點,可是不代表他不知道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

    楊改革雖然嘴上說不怕林丹汗惹事,可是,心中還是在賭,賭林丹汗在得罪了蒙古右翼、東虜之後,不敢再得罪自己,如果他因為馬市的事和自己翻臉,那他可真的就是傻到極點了,天下之大,到處是敵人,除了遠遁退出這塊舞台,再沒有其他辦法。想了想,又道:「當然,也不排除林丹汗突然反目,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你們也要努力訓練士卒,要能做到從容應對林丹汗的反目,平時多假設林丹汗如果反目,你們要如何處置,如何地方提防,這個,都必須有預案,一旦事發,立刻按照預案處置……」楊改革又交代下去。

    「臣遵旨,臣明白。」袁崇煥答應下來。不過,袁崇煥又說到:「啟稟陛下,臣聽說,邊牆、關外許多地方,都是依靠和蒙古、東虜販賣貨物圖利,甚至養軍……」

    「……這個朕說了,需要你們配合,朕除了會組建海陸關緝私隊之外,也需你們要派出精銳負責巡查邊防,一來是提防敵人,二來就是要協助緝拿走私,遇到走私的,不管是誰,反抗的就地格殺,牽涉當地將領士卒的,一律以資敵嚴加查辦,沒收的貨物可以分一部分給你們協助稽查的。」楊改革知道袁崇煥說的是什麼,這邊關的將領和士卒,許多都偷偷摸摸的拿東西換東虜、蒙古那邊的東西,比如拿口鐵鍋什麼的換馬啊!拿糧食換人參什麼的。這些確實難防,楊改革心中歎口氣,只能盡量把大的方面防範到,小東西,這個,實在是有點難。

    「臣遵命。」袁崇煥答應道。

    楊改革心中歎口氣,建立嚴格的海關,難啊!看來,得盡快在海上建立數量眾多的緝私船隊了,首先應該盡量控制渤海灣,特別是嚴控遼東沿海大規模走私的可能性,在這些地方建立嚴格的海關巡查制度,剩下那些小打小鬧,只能說盡力了。

    海關的事,楊改革的心情是喜憂參半,高興的是蒙古這邊好控制,比較憂慮的是遼東這塊是個難題。

    「……唉……算了,這件事日後再說,如今,暫且就這樣吧,朕再說一件事,諸位都聽聽,和諸位有關,也和諸位沒有多大的關係……」楊改革決定跳過這個問題,這個,可以日後慢慢調整,先把關外的整體戰略說完再說。

    眾人又靜下來,聽皇帝怎麼說。

    楊改革看了看孫承宗,道:「這件事,和朝鮮有關,朕決定,為了拖住東虜西進,準備在朝鮮開闢新戰場,這件事,就由孫師傅來說吧,孫師傅是此策的策劃者。」楊改革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準備開闢朝鮮戰場。

    說實話,眾人今天已經有了很多驚訝,不過聽到這件事,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第二次援朝?要知道,上次援朝的時候,可是耗費了數百萬兩白銀,如今皇帝第二次援朝,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再加上蒙古右翼,關外諸多的軍事行動,這皇帝的花費只能說驚人!眾人都是心中打鼓,這皇帝,有點好高騖遠了。

    兵部尚書劉延元心中焦急起來,這皇帝看著聰明,如今犯起混來了,這援朝,得多大的開銷啊!如今朝廷,正在全力賑災,那裡還拿得出錢援朝?如果說前幾項軍事行動由皇帝自己掏錢,那還說得過去,畢竟要的銀子有限,很多事,都還是以前就定下的,可是如今這個援朝……,劉延元急了起來。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劉延元急躁得很,不顧規矩,插話了。

    楊改革看了一眼,道:「哦,劉愛卿,有何事?」

    「啟稟陛下,萬萬不可開闢朝鮮戰場啊!此時,我朝正在全力賑災,那裡還有餘錢去援朝啊?陛下,此項開支,可謂龐大,我朝神祖時,前後可是花了好幾百萬兩銀子啊!陛下,有這些銀子,還不如去賑災……,可救濟更多的災民……」劉延元給皇帝的雄心嚇壞了,按照皇帝的搞法,大概得拆金鑾殿,不然那裡有銀子二次援朝?

    楊改革看了,笑道:「呵呵,劉愛卿,這件事,你先別急,聽聽孫師傅怎麼說,然後你再發表意見,如何?」楊改革不以為意,自己確實沒有錢如萬曆的時候那樣大規模的援朝,不過,自己可以用游擊戰,用手榴彈把野豬皮拖在朝鮮,放野豬皮的血,至少,戰場在朝鮮,不是在明朝,死多少朝鮮老百姓和自己無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