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一章 袁崇煥的要求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二百六十一章袁崇煥的要求

    楊改革說完,轉而對眾人說道:「諸位愛卿,聽完了朝鮮戰略,朕想,諸位對北方的整個戰略,也有了一個全盤的瞭解了吧,諸位日後都是前去執行戰略的關鍵之人,所以,朕才把這整個戰略的詳細情況,和大家說清楚,為的就是日後大家在前線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抉擇,面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時候,能夠根據大戰略自行選擇比較合適的對策,以免耽誤了時機,這就是今日,朕召集大家來的目的,……日後來不及請示朕的事,均以大戰略為參考,為指導方向,些許小敗,無足掛齒,只要保證戰略層面上能勝利,最終的勝利,就是我朝的……,還有要告誡大家的是,此事關係甚重,千萬保密,不要洩露出去,更不許對他人提起今日平台內的一個字,諸位記住了嗎?」

    「臣等謹記在心,一定嚴格執行陛下的方略,不負聖托。」

    楊改革終於講解完畢了整個北方的大戰略。這些都是關鍵的執行人,給他們說清楚了整個戰略層面的事,日後他們辦起事來,希望他們也不至於抓瞎,亂來,希望他們根據自己的大戰略,在作戰的時候,能夠以大佈局為準,以大佈局為重。只要在戰略上贏了,些許地方的小敗,也是可以忍受的。

    「說完了戰略,接下來,還說說待遇吧,朕想了想,滿將軍,趙將軍,你們的部隊,享受和朕新軍一個待遇,每個月拿三兩銀子;或者是領米一石加銀一兩,年底有雙薪,打仗有補貼,在軍隊內服役期間,包吃,包住,包穿,反正,朕全朕包了……」這個待遇,是楊改革以前和孫承宗商議的給新軍精銳的待遇,現在,也給了明朝最精銳的部隊,滿桂和趙率教在歷史上,都是死在勤王之事上的,忠誠毋庸置疑,所以,享受好一點的待遇,是必須的。

    這話一說出來,滿桂和趙率教就流口水了,這種待遇,這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啊!包吃,包穿,包住,這三樣一包,基本上當兵就不花什麼錢,每月三兩銀子,純粹就是養家用的,這種待遇,比他們目前的待遇,好了幾倍,個個心中樂開了花,就等著皇帝說完謝恩。

    「……不過,這待遇是上去了,這訓練肯定是非常艱苦的,打仗的時候,肯定是不能縮的,呵呵,朕的醜話可說在前面,拿這種軍餉的,要是打仗的時候還做孬種,可別怪朕不客氣……」

    滿桂和趙率教連忙說道:「回稟陛下,我等打仗,絕不會有孬種,沒有下令後撤,絕對會戰至最後一人,陛下放心。」

    楊改革不擔心這兩個人的部隊打仗的時候出現退縮的局面,即便是自己什麼也不做,到了歷史的那個時刻,他們兩個人的部隊,依舊會和野豬皮戰得你死我活,更何況自己如今提高了待遇,古代打仗,很多時候,拼的都是主將,主將一直死戰,當兵的也會跟著死戰,想到歷史上兩個人悲壯的命運,楊改革看這兩個人的目光,又不同了,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敢於承擔自己身上責任的人,都是可以以死明志的人,都是為這個國家而死的,算是同病相憐。

    楊改革感慨了半響,才吐了口氣,道:「……說到打仗,日後未免會死人,所以,這燒埋銀子,肯定是有的,至於多少,兩位不用擔心,肯定不會少的,另外,還有撫恤,有些人家中有老有小,不解決這個,打仗的時候難免分心,所以,如果戰死了,小的,朕負責養到十八歲,老的,一直養到死,每月都能領到一定數量的撫恤,絕不使朕的戰士流血又流淚……」楊改革又祭出了撫恤這種殺手鑭,這東西,是大殺器,能夠使部隊在戰鬥的時候,戰鬥力有加成,戰鬥的時候,士兵不會分心,當然,這代價也是巨大的,如果一場大戰役,死傷萬人規模,那燒埋和撫恤可就是個天文數字了。其實,明朝也有這樣的規矩,戰死了,也是有燒埋銀子和給家屬的補償的,不過,就比較少,算是意思意思,有的時候還不見得能到死者家屬手中,更別說明末活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死人還有什麼待遇。

    聽到皇帝如此鄭重的保證,滿桂和趙率教更是兩眼流淚,這多少年了,當兵誰被人高看一眼了?紛紛跪下,道:「臣等多謝陛下憐憫,我等必定為陛下死戰。」

    其實,明朝前期,絕沒有什麼看不起武人的事,武將,那都是威風凜凜,明朝可沒有宋朝那種絕對貶低、壓制武人的做法,地位一直比較高,問題就出在當年的土木堡之變,出關打仗,那些武人的把皇帝都送給蒙古人了,還要靠文人死守北京,才沒落個亡國的下場,到這時,軍人的脊樑,算是給打折了,一直到戚繼光,才算稍微長出來一點。所以,武人一來被老百姓看不起,二來徹底的給文人看不起了,關鍵時刻,還是文人管用,還得靠文人救命,再加上軍人自己的墮落,從屯墾的亦軍亦農逐漸褪變成了地主、奴隸主跟佃戶、奴隸的關係,這更讓人看不起,到最後,甚至出現了低級文官肆意殺害高級武官的事。

    楊改革道:「軍人,是不需要憐憫的,軍人,應該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軍人的價值是什麼?就是保衛我大明朝,保衛百姓。在百姓、在我大明朝需要你們保衛疆場,保衛鄉梓的時候,你們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你們軍人的使命,是你們軍人的價值,你們做到了這些,朝廷,百姓,自然會記得你們,無需他人憐憫,記住朕的話,軍人,無需他人憐憫,需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楊改革又給自己的新軍灌輸這種軍人的價值觀了。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一定用行動證明我等軍人的價值,保衛陛下,保衛大明朝,保衛百姓……」滿桂和趙率教是滿臉流淚,為皇帝的話感動,也決心,為了皇帝所說的那個軍人的價值,去追求,去死。

    「很好,其他的各種待遇,朕也就不一一細說了,反正待遇同等,新軍有的,你們都有,朕對新軍的要求,也就是對你們的要求,給新軍怎麼安排,也就給你們怎麼安排,好了,不要跪著了,起來吧。」楊改革對新軍的政策還有很多,也就不打算一一的說了。

    「臣等明白,謝陛下隆恩。」滿桂和趙率教這才起來,臉上,帶著淚水。心裡,甜蜜外加高興,這一趟,真的是大豐收啊!

    滿桂和趙率教是爽了,不過,袁崇煥就變成了苦瓜臉了,這皇帝給新軍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還有許多待遇,皇帝還沒說,袁崇煥不得不想點辦法。

    「啟稟陛下,臣也請陛下給予關外將士們新軍一般待遇。」袁崇源終於等到一個機會,開口求情了。

    見袁崇煥求情,楊改革只能是不答應,一來,這關外的情況實在是太複雜,二來自己實在是沒那個能力供養如此多的兵,如今供養這些精銳,這幾乎已經到了自己能力的上限了,三來,如今有這些部隊,應付明末的局面,暫時是夠了,養再多,自己就不划算了。

    「袁愛卿,說實話,朕也難啊!朕也想一視同仁,不過,朕實在是算不過來帳,你以為朕不想多調一些兵來拱衛京師?難啊!」楊改革哭窮了,楊改革是恨不得再訓練幾萬精銳,這樣明顯的勝算大一些,不過,沒錢,顯然是不行的。

    袁崇煥的請求沒有得到答應,不過並不失望,轉而又道:「啟稟陛下,臣去遼東做巡撫,日後會面對東虜和林丹汗的雙重擠壓,不知道陛下在軍費方面,是否可以優給一些?」

    「這個,朕倒是可以考慮。」楊改革本來就是準備讓袁崇煥去遼東,也在自己內帑裡給他準備了一批銀子,現在袁崇煥問起這個,楊改革倒是不會吝嗇。

    「啟稟陛下,臣算了一下,關外遼東,要面對林丹汗和東虜的雙重威脅,所以,臣以為,兵力絕不可少於十萬,其中,臣準備按照陛下的要求,將兵丁分成三等,頭等精銳大概三萬人,次等守備兵大概七萬,至於第三等,陛下讓臣在關外進行軍事管制,百姓俱可持槍,所以,臣以為,關外百姓數十萬,人人都是第三等兵,婦孺皆可殺敵,這三等兵的數量,就是整個關外百姓的數量,這倒是無需軍費……,按照我朝目前的軍餉,精銳大概在二兩左右,普通兵丁大概在一兩左右,所以,臣每月的軍餉,精銳大概需要六萬兩,守備兵大概需要七萬兩,共計十三萬兩,每年共計需要一百五十六萬兩……,此外,尚需打造兵器鎧甲,火藥,馬匹,衣物,草料,營造修繕,日常消耗,燒埋,賞銀等等各項雜支,怕在二百萬兩開外……」袁崇煥報出了自己所需要的銀子。

    帳,楊改革自己也會算,袁崇煥的這個賬單,絕對算是開價低廉的,這僅僅是正常水準的要求,絕對沒有什麼高要求。如果要再節約銀子,那士兵的戰鬥力,就要大幅度的下滑了。

    「袁愛卿,戶部能解到關外的銀子有多少?」關外錦寧防線和滿桂他們拱衛京師的部隊不一樣,錦寧防線是國家開支,也就是說,開銷由朝廷供給,有預算,由戶部調撥,而滿桂入京了,算是京師的部隊了,這個由皇帝自己掏錢,所以,楊改革問袁崇煥戶部解給他關外多少銀子。

    「回稟陛下,戶部解到關外的,除了銀子,還有其他物資,總價也該在三百萬兩銀子左右,不過,戶部虧空,所以,解到關外的軍費和物資,漂沒加上轉運消耗,據臣瞭解,一般只有五成到七成的樣子,銀子大概有六七成,物資因為要轉運到各個地方,所以消耗更多,一般地方實際所得,也就五六成的樣子,如果加上欠發,實際所得,就更低了。」袁崇煥細細的解說道。

    五到七成的實際所得,三到五成的消耗,楊改革聽了也只能無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明朝工資低那是出了名的,要求當官的品德高尚,不吃飯來給大明朝服務,那是不可能的,楊改革以前和官僚們達成的協議就是允許三成的漂沒,也就是說允許三成的貪污,但是貪污加上運輸的消耗,又到了五成,這……楊改革實在是有一種無力感,再算上欠發,實際所得更低,楊改革更是有一種軟綿綿的感覺,無力呼吸,這種樣子,要別人去賣命?要想一個人改變整個國家的運轉軌跡,運轉方式,實在是太難,太難,即便自己是皇帝。

    楊改革不得不振作起來,盤算了一下,道:「嗯,朕知道了,關外兵丁實際所得,怕還是偏低,這樣,朕再補給你每月十萬兩銀子,年底給你加一個月,每年,補給你十三個月的銀子,一共一百六十萬兩銀子,加上戶部解到關外的銀子和物資,應該差不多了,袁愛卿,你覺得如何?」楊改革面對明朝這部機器的腐朽,遲鈍、緩慢的反應,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只能盡力的修補。

    袁崇煥想了下,道:「回陛下,應該差不多了,臣多謝陛下愛護。臣再懇請陛下,多撥下一批手榴彈,如此,臣分發到各個城、堡,倘若有東虜來襲,也可大量殺傷東虜,便於防守,讓東虜不敢輕易挑釁我朝……,最好是陛下能調撥一批工匠,於遼東就近製造,也避免運輸消耗……」袁崇煥聽說每年能從皇帝這裡獲得一百六十萬兩銀子的支持,算是喜出望外了,加上戶部的調撥,他的軍費,算是有保證了,他要是手中無錢無糧,要到關外當巡撫?那是不可能的,於是,開始向皇帝要額外的東西,這東西就是手榴彈,這東西,實在是守城的利器,更是向皇帝要求手榴彈的製造權。

    明朝的地方上,是有一定的武器製造權利的,普通千戶所、百戶所,經過申請報備,一般可以製作弓箭,刀槍,鎧甲,大一點的衛、鎮,可製作火槍,甚至一些火炮,到了中央和宮中,則可製作大將軍炮之類的重型武器。袁崇煥要求手榴彈的製作權,也不算很出格。

    手榴彈到關外去製作?楊改革心中警醒起來,自己好像把什麼事給忘記了。這日後野豬皮就是因為有了明朝的工匠,所以,才有了大炮這類武器的,在日後作戰中,城牆再不能給明朝的士兵提供多少保護,這工匠、技術的管理,看來,也必須重視了,必須加強了,再就是,楊改革準備開軍火買賣,那裡會讓別人去鑄造軍火?豈不是壞了自己生意?

    楊改革想了想,道:「說到軍火製造,朕倒是忘記了一件事,各位日後出去,到地方,必須嚴防各種工匠,技術,特別是能製造軍火武器的工匠和武器相關的技術流落到關外去,否則,必定給我朝帶來無盡的災禍,想想,如果東虜得到火炮鑄造技術,拿著火炮來攻城,我朝一直作為依靠的城牆豈不是毫無用處,所以說,絕對不允許武器製造技術流落到關外,你等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注意這些事,否則,必定是我朝的噩夢……,所以,袁愛卿的請求,朕不許,先進厲害的火器必須嚴格保密,所以,朕是不會放給地方去製造的,只能由朕的兵仗局供給,絕不允許各衛所自行製造,一旦這些製造秘密洩露到敵人手中,我朝損失難以估量啊!」楊改革給袁崇煥的話提醒,警醒起來武器製造技術的外流來,準備嚴防武器製造技術外流,更是準備收回武器製造權。

    袁崇煥聽到皇帝說東虜有了火炮技術,用大炮攻城,也是被這種情形給嚇住了,袁崇煥的的作戰方式,一直都是依靠城牆死守,然後乘機反擊,要是東虜有了大炮來攻城,那自己的戰術,可就完全失效了,窩在城裡,就是等於『自殺』啊!袁崇煥給皇帝的假設給嚇懵了。

    「……,袁愛卿,在關外,朕雖然不准你自己製造手榴彈,但是,可以供給給你一批手榴彈,助你守城,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另外,朕還可以支援你一批新式火槍,還可以支援你一批軍服……」楊改革可不是吝嗇,有些東西,該大方的時候就要大方,該小氣,該謹慎的就得小氣謹慎,這是原則問題。

    袁崇煥沒想到皇帝不准他自己造手榴彈,卻會額外的給他一批新式火槍外加軍服,算是額外的收穫,當下就謝恩。

    「臣謝陛下賞賜,臣謝陛下隆恩。」

    「起來吧,……你等出去之後,切記朕的話,萬萬不可讓武器製造技術,特別是火炮的製造技術和工匠出關,否則,我朝就麻煩了。」楊改革再次警告自己的部下。

    「臣等遵命。」眾人應聲答應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