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三百零二章 朝堂上的大戰(一)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三百零二章朝堂上的大戰(一)

    六月二十三。

    這天,是早朝的日子,也是楊改革邀約了大臣大戰的日子。

    楊改革一大早就起床了,精神抖擻的穿戴,準備去上朝,不過這日子,是越來越熱了,應該說到了一年最熱的時刻,這衣服是越穿越少,還不能大動,一大動,就是一身汗。

    「大伴,施鳳來他準備好了嗎?」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昨日已經交代下去了,想來應該沒有問題的,奴婢不放心,已經派人再去問了,想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王承恩回答道,一般,這種君臣事先溝通,都不會再問第二次,不過,這是在是太重要了,王承恩也不的不破例多問一次。

    「嗯,好!交道下去了應該沒有問題了,這就去上朝吧。」楊改革絲毫沒有把早朝的事放在心上,這件事的勝負,已經在早朝之前定下來了,如今做的,不過是履行一下「手續」。完成一下過程。

    有時候,過程也是相當重要的。

    太和門。

    皇帝到了,升了寶座。

    群臣才魚貫而入,按班站定,叩頭,行大禮,這個是每次早朝的時候,不能少的一個程序。

    「今日,朕想聽文天祥的《正氣歌》,今日各位就朗誦這個吧。」這個早朝的時候唱歌,是楊改革發明的,目的就是給大臣們洗腦,如今,特意要求走這樣一個過程,也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

    領唱的太監開始領讀,大臣們開始跟著齊聲朗誦,大殿裡的大臣朗誦了,外面丹陛下的群臣,依舊跟著朗誦,聲勢浩大,將文天祥的《正氣歌》朗誦得氣勢恢宏,聲震紫禁城。

    朗誦完畢,不少大臣都有點喘,畢竟這正氣歌要朗誦出那種磅礡,浩然正氣的效果,是需要耗費力氣的。

    楊改革坐在寶座上,俯視了一遍群臣。

    「今日早朝,只討論一件事,那就是朕要收稅,諸位討論一下,該不該收。」楊改革如今皇帝當久了,那皇帝的威儀也算是練出來了點。說話間,有點藐視眾生的意思了。

    「臣反對!!」楊改革話還沒說完,一個大臣就急不可耐的跳了出來,大聲的反對。

    楊改革的目光瞬間鎖定這個大臣,眼神中透出犀利。

    「放肆,朕讓你開始討論了嗎?朕的話都還沒說完,你就敢搶朕的話頭,禮義廉恥,這個禮字,你還要不要?來人啊!給朕叉出去……」楊改革一把無名火燒起,自己或許太軟弱了點,太好說話了點,這些大臣,是越來越沒個人臣的樣子了。當然,楊改革也是一陣暗喜,反對的人少了一個。

    群臣都驚懼起來,少見皇帝如此發火啊!沒料到,這好戲還沒開場,就先來個開胃菜。紛紛可憐的看著這個被侍衛們拖出去的大臣,那個大臣也沒說話,和配合的任由侍衛們把自己叉出去,這件事,自己確實是失禮了,沒料到,一直看似柔和和好說話的皇帝,居然也會這樣大動肝火,如果皇帝較真,給個大不敬的罪名,也是可以的,這個大臣很知趣,很安靜的讓侍衛們把自己叉出去。

    這個大戰前的插曲很快就完結了,大殿裡,安靜下來,眾人都知道,好戲要開場了。

    「今日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收稅的問題,如今,戶部是沒銀子了,朕的內帑,也快花光了,這仗還得打,災民還得賑濟,錢是萬萬不能短的,如今,夏稅不頂事,秋稅還未曾說起,所以,諸位就討論討論,該不該收稅這個問題……」楊改革故意停頓了一下,看有沒有再有人上當,自己剛才,已經廢掉了一個反對者。

    大臣們也是人精。剛剛皇帝都才說,沒說開始討論就不要說話,如今皇帝雖然停頓下來了,可是也沒說開始討論啊!個個都不張口。

    楊改革很滿意,也有點失望,滿意再沒人跳出來亂說話,失望的是如果還有人跳出來就好了,這樣反對自己收稅的力量,又弱了一分。

    「今日,這場朝會,是專門討論收稅的問題,所以,朕想把這討論的方式改一改……」楊改革說完,又停頓了一下。

    這次,依舊沒有那個傻瓜跳出來說反對了,因為皇帝還沒說開始呢。

    楊改革又失望了,接著道:「贊成收稅的一方站在朕的左手邊,反對收稅的一方站在朕的右手邊,不贊成,也不反對,或者有其他不同意見的往後靠,朕今日,要來個當殿辯論,那方能把那方駁倒,朕就採用那方的意見,也算是朕從諫如流了,大家先想一下,看自己一會站在那一邊。」楊改革要借鑒日後辯論會的模式了,自己直接參與到爭鬥中去,很不划算,很被動,不管什麼事,自己必須置身事外,起碼也要在明面上置身事外,遇到事,如果自己直接參與進去,一旦自己支持的觀點失敗,那對自己的權威,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身為皇帝的楊改革,不的不採用這種方式來辯論。不管如何,自己起碼先立於不敗之地。

    群臣一聽皇帝的話,紛紛交頭接耳,這是皇帝逼大家站隊啊!皇帝的舉動,打亂了很多人的想法和對策,很多人原本打算跟隨主流,隨便反對一下了事的,如今看到皇帝逼人站隊,心中頓時打了退堂鼓,這不值得,皇帝不是說了,還可以不支持,不反對嗎?這明顯就是說可以有餘地嘛?皇帝是鐵了心要收稅,這稅是那樣好收的嗎?矛盾重重啊!很多人覺得,自己可以往後靠,不支持,也不反對,兩邊都不得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見群臣們考慮得差不多了,楊改革才用手虛壓了兩下。議論紛紛的大臣們,立刻安靜下來。

    「好了,也給了你們時間考慮了,贊成的,就先站到朕的左手邊吧。」楊改革首先讓自己的「帝黨」出場了,不管怎麼說,這事得有人帶頭,自己的帝黨,既想投靠自己,撈好處,又怕事,那顯然是不行的,楊改革的話音一落,以施鳳來為首的「帝黨」就昂首闊步的站在了皇帝的左手邊上,看人數,也不多,就只有將近十人的樣子,楊改革認識的有施鳳來,孫承宗,兵部尚書劉延元,戶部侍郎畢自嚴等。

    楊改革看了看自己的隊伍,還是比較滿意的。這說明自己的隊伍還是很可靠,沒有在關鍵時刻「叛變」。孫承宗就不說了,這是自己的鐵桿,如果孫承宗都不站到自己這一邊,那自己真的是一個失敗的皇帝,施鳳來則是鐵了心一心投靠皇帝的,他知道他這個首輔,做多長時間,全看皇帝的意思,全靠著皇帝,說實話,他對如何處理國家的大事,如何給皇帝出謀劃策沒有大的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從政經驗長,對官場瞭如指掌,應付繁雜的普通政事處理,倒是一把好手,這也是楊改革還讓他當首輔的原因,楊改革自己覺得,自己熟知歷史,要說處理大事,世界上還不可能有比自己更加厲害的人,軍事上有孫承宗輔助,自己還有錦衣衛,軍情局搜集情報,剩下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不值得自己浪費精力關注,正好合適施鳳來這個不合格的首輔來幹,也是施鳳來這個不合格的首輔成了鐵桿的帝黨的原因,皇帝「給權」,重用,相信他啊!讓他是死心塌地。劉延元則是一心的想在自己的任上,把皇帝謀劃的那幾件事給搞成了,要這樣,他留名青史這事也算是成了,他這一輩子,也沒算白活,如今這些事缺錢,他不管從那方面考慮,都要站在皇帝這邊的。畢自嚴就不用多說了,皇帝認定的下一個戶部尚書,如果此時脫離「帝黨」,除非畢自嚴瘋了。

    皇帝一聲令下,就有好幾位重臣站到了皇帝的那一邊,許多人原本就有些鬆動的心思,再次動搖了,這次如果站到了皇帝的對立面,那日後恐怕就不好相見了,和皇帝作對,終歸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總之,是輸家啊!許多人又決定投靠「醬油黨」。

    「好了,接下來,持反對意見的站在朕的右手邊。」楊改革一聲令下,很多人開始猶猶豫豫起來,到底要不要徹底和皇帝撕破臉皮?一些人開始遞眼色,做暗示。

    楊改革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心思其實是動搖的,靈機一動,緊接著道:「不反對,不贊成的靠後。」

    楊改革這句話說得很及時,原本很多都堅持不住,準備往右邊站的人,搖搖頭,決定當「醬油黨」了。留一線,什麼都好說,如今是那邊都不好得罪的好,還是站在一邊看戲得了,說實話,如今這位皇帝陛下,確實是位好皇帝,不是那種為了自己攢銀子而到處搜刮的皇帝,收稅,也不是收到自己腰包裡去了,還是要花出去的,而朝廷,往往還能跟著沾光,有些人覺得,沒必要就一定要反對皇帝收稅,朝廷沾光不就是他們沾光嗎?

    楊改革看著左右兩邊的人數,心中很滿意。支持自己的人,大約佔到了不到五分之一,反對的佔到了將近五分之三,打醬油的則大約是五分之一多點。自己在早朝上,利用皇帝的身份和便利,打壓反對者,做足了對自己有利準備,起碼沒讓反對的人變成壓倒性的多數,今天這個辯論,還有得看。

    「好了,既然諸位卿家已經選定了位置,那麼,接下來,就開始辯論吧,朕會根據你們辯論的結果決定是不是收稅,朕今日也來個從諫如流,如何?呵呵,朕可是聽得進去諫議的。」楊改革笑呵呵的說道。

    這是幹什麼?群臣驚訝了。明顯的,反對收稅的人比帝黨的人多得多,也就是說,反對收稅的人贏的可能性大一些,起碼辯論的時間長了,人多是有優勢的,可以車輪戰,皇帝似乎並沒有說辯論多長時間啊!再說,即便是反對收稅的輸了,還可以阻撓皇帝派下去的稅監,讓皇帝收不成稅,這怎麼看,皇帝都沒有多大勝算啊!

    「好了,諸位愛卿,這就開始辯論吧,朕不會偏袒那一方的,等你們辯論的結果出來,朕只根據結果決定是不是收稅。」楊改革說道。

    嘩∼!眾臣又是一陣驚訝!皇帝這……,看不懂啊!帝黨雖然也有幾個重量級的,可是贏面真的不大啊!

    辯論正式開始。

    「啟稟陛下,臣以為,如今各地賑災所需費用極大,戰事眾多,開銷龐大,戶部早已無銀,夏稅更是無從依靠,秋稅則是遙遙無期,如今全靠陛下的內帑支撐著,這樣下去,是很危險局面,一旦出現事故,則會動搖國本,動搖我大明的根基,所以,臣以為,如今之際,唯有收稅一途,才能緩解當前的局面……」第一個說話的,是首輔施鳳來。他的旗幟倒是很鮮明,那就是力挺皇帝。

    靠後站的眾臣聽了,紛紛點頭,覺得說得有道理,皇帝收到的稅,還不是花出去了,有一些還得經過咱們的手,我們也跟著沾光不是?

    「陛下,臣反對,臣以為,收稅是禍害百姓之舉,陛下在朝堂之上定下一分,則下面官僚加上三分,到了小吏的手中,吃拿卡要,則會變成五分,如此,陛下明著收上來一分稅,實際,百姓支持的則是五倍的稅,所以,此乃苛政也……」一個大臣出來反對了。

    靠後站的眾臣聽了,也覺得有道理,紛紛的點頭。

    「臣以為,該收稅,如今戰事四起,到處都要打仗,打仗就得花錢,難道諸位同僚忘記了,東虜可繞道入關的威脅了?如今東虜正聯合蒙古右翼的部落打林丹汗,前不久林丹汗被打得大敗,損失巨大,一旦林丹汗被打敗,則草原上都是東虜的地盤,東虜可來去自如也,可從我朝邊牆任意一點入關,諸位也不想想,以我朝邊牆的防禦能力,能防得住東虜的大舉入關?一旦東虜大舉入關,諸位可想過後果?天下震動,我劉某人的人頭固然是不保,可是,諸位同僚,怕也有不少人的人頭,也要不保吧。」劉延元本來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可能當皇帝的心腹,不過,自從皇帝的這個推論出來之後,他就吃不下飯,睡不了覺了,按照皇帝的這個推論,東虜絕對會繞道入關,一旦東虜入關,他除了殺頭謝罪,基本上沒有其他可能了,而如今的情報顯示,東虜的勢力正在逐步的壯大,明朝邊牆之外的蒙古右翼逐步的在向東虜靠攏,如今更是聯合起來幹掉了林丹汗好幾萬人,林丹汗的實力大損,一旦林丹汗支持不住,那麼,明朝邊牆之外的廣大草原,可就都是東虜的地盤了,一想到東虜可以隨時隨地的入關,劉延元就覺得是一場噩夢,再想想明朝那低能的作戰能力,除了依靠城池還能抵抗一下,其他的不值一提,劉延元更是覺得自己已近身處地獄了。劉延元想辭官,又不甘心,想來想去,還是投靠皇帝得了,和皇帝一條心幹到底,皇帝肯定是不願意東虜入關的,畢竟這是朱家的天下,而且皇帝的佈置和應對措施,在劉延元看來,很可靠,很靠譜,劉延元也就倒向了皇帝,成了帝黨了,如今說道他心中最懼怕的事,自然是要站出來為自己的說話的。

    劉延元一把這事抖落出來,很多人才想起來,幾個月之前,皇帝有關東虜入關的推論,再結合如今北方的來的情報,不少人都是出了身冷汗,這林丹汗一下子被別人幹掉幾萬人,實力大損,要是再敗了,日後明朝的邊牆,可就真的是隨東虜進出了,只要東虜入關,不管有沒有攻下什麼城池,這天下巨大的震動,少不了是要有人出來負責的,他劉延元這個兵部尚書跑不了,恐怕還有不少人也是跑不了的,不少人才發覺,劉延元一門心思的當帝黨,也不是沒來頭的啊!

    「臣反對,東虜固然厲害,但是我大明有東江鎮的毛大帥,又有錦寧防線,如果東虜敢棄老巢而不顧,悍然入關,我朝正好可以派毛大帥攻取東虜老巢,讓東虜首位難顧,再以大軍嚴正以待,可一舉殲滅東虜,使關外再無憂慮也……」反對派裡,一個大臣晃晃悠悠的說道。

    聽到這種說辭,別人還沒什麼,劉延元是火冒三丈,明朝官軍的戰鬥力他能不知道?雖然有毛文龍在外牽制,又有袁崇煥,進可攻東虜老巢,退可入關救駕,好似對明朝的贏面頗大,可是,一旦東虜入關,這就是件大事,就需要有人負責,而他兵部尚書,就是頭一個出來頂罪的,不死也要脫層皮,如果在關內大敗了東虜,那還好說,功過相抵,還有一個迴旋的餘地,如果只能和東虜對峙,或者說,小勝,那麼,他劉延元的結局已經可以肯定了,就是死路一條。即便如今皇帝在練新軍,還有各地的精銳拱衛京師,但是,劉延元還是不相信明朝官軍的戰鬥力,難道當年薩爾滸的時候,明朝出動的就不是「精兵」?這種事,只能往最壞的地方考慮。

    「這是放屁,東虜是騎兵,來去如風,可以從我朝任意一個地方入關,如果以幾千人規模入關掠奪,我朝根本就沒有任何攔截的能力,除了放任東虜在關內掠奪之外,再沒有任何其他辦法,xx,你這個老匹夫,你難道打算看著陛下的子民任東虜掠奪嗎?你這是安的什麼心,想置陛下的子民於死地嗎?」劉延元本來是一個膽小謹慎的人,不過,今天也是破口大罵起來。

    「你……,劉延元……,你……」剛剛那個晃晃悠悠的老臣子被劉延元一陣罵,給罵的七竅生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