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三百零九章 好主意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三百零九章好主意

    這天,不是什麼上朝的日子,楊改革的口瘡也漸漸的好了,心中已經不那樣焦躁,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乾清宮裡,楊改革在召見人,召見的對象,就是畢自嚴。

    楊改革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先把紙幣弄出來,試試水再說,行,那就好;不行,自己再想辦法補救,這紙幣,始終是吊在心裡的,不上不下的,始終是叫人煎熬,如果行,那謝天謝地,如果不行,也別再浪費自己的感情,該幹嘛的幹嘛去。

    「畢愛卿,紙幣的事,弄得怎麼樣了?」楊改革首先發問道。

    「紙幣?陛下是說寶鈔嗎?」畢自嚴驚異的看著皇帝。

    「對,寶鈔,哦,不,就是前段日子,只能跟你們說的那個紙質的票據的事……,朕如今想發行一些紙質的紙幣。」楊改革現在是決定把紙幣推出來了,不管是行得通,還是行不通,都得試試。

    「陛下……,這……時機好似還沒有成熟啊!陛下此時發行寶鈔,實在是急了點,如今,臣正在試著和李若漣的銀行那裡做對接,他那邊開出的票據,我戶部可以承認,如今,才剛剛有了一點進展,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待夏秋二稅以票據交過幾次,百姓和商家相信了銀行的信譽,再發行紙幣不遲……」在畢自嚴看來,這紙幣就是寶鈔,這大明寶鈔那就是一個害人的名詞,皇帝想玩寶鈔,雖然有諸多的準備和對策,但是,畢自嚴依舊覺得如今時機尚不成熟。

    「嗯,時機還不成熟?還有那些地方不成熟的?朕可是等不了了啊!」楊改革問道。

    「陛下,這寶鈔在我朝早年就發行爛了的,在百姓眼中,這就是無用的紙一張啊!陛下如果沒銀錢,可想其他的辦法,萬萬不可在此事上面做文章,否則陛下的一世英名,盡付於此……,臣如今正在逐漸的改變這種看法,這就需要時間,陛下,不可急於一時啊!」畢自嚴急不可耐的求皇帝別這樣幹,他好不容易做出了一點成績,如果皇帝忽然要發行寶鈔,他的努力,可就付之東流了。

    「朕如果說朕不是因為缺錢而弄這個,只是為了方便百姓的生活而發行紙鈔,畢愛卿,你覺得你信嗎?或者,這種事的可信度,你覺得有多高?」發行紙幣的種種困難,必須要面對的種種挫折,楊改革已經料到了一些,已經有所準備,而發行紙幣的第一步,就得說服一個能執行自己意圖的人,最好是管理國家戶部的,最好是對銀錢,數字比較熟悉的人,楊改革數來數去,也就畢自嚴適合幹這個,雖然以前就跟畢自嚴透過風,商量過紙幣的事,不過,那個時候,商量的是弄票據,票據和紙幣的差距可就遠了,銀票就屬於票據,銀票是被大家認可的,可是這寶鈔……,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楊改革現在想弄的紙幣,可不是票據這類東西,以前只算是給畢自嚴吹了吹風,現在,就要來真的了。

    聽到皇帝不是因為弄錢,只是為了方便百姓而發行紙鈔,畢自嚴一邊覺得很想笑,一邊又不敢笑,又覺得皇帝太天真,皇帝要麼就是天真的過份,要麼,就是一個大聖人。

    「總之,陛下,這件事如果陛下執意要這樣去做,臣是相信陛下的,不過,恐怕天下的百姓持懷疑態度的居多,當年,這寶鈔,可是把百姓給坑苦了,俗話說『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繩』。」畢自嚴想了想,覺得也只能這樣回答皇帝。

    「嗯,這種情況,朕也料到了,朕現在也算是略有威名,不過,如果要說發行紙鈔不是為了弄錢,呵呵,恐怕相信朕的人不會太多。」楊改革自嘲的說道,這明朝,還真的是一個相當先進的國家,發行紙幣這種事都幹過,而且幹過近百年的時間,當然,繼任者太糟糕這些事,多說也沒意思。

    「陛下能明白就好,發行寶鈔,此事,陛下還是少做倚靠的好,如果是一些票據、銀票什麼的,那是可行的,待李若漣那裡把銀票,票據做起來,做出信譽來,然後陛下再讓李若漣那裡發行一些小額的,通存、通兌、通用的票據來,以此充當寶鈔的作用,如此,才不會讓人覺得陛下在重發寶鈔,這才是可行的道路,陛下!」畢自嚴也是一副莫奈何的模樣,寶鈔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好,這東西在歷史上存在好幾十年,太多人過過他的苦頭,一時間想改變大家的想法,很難,按照畢自嚴的想法,先讓李若漣的銀行把以銀票為主的票據也為給做上去,等有了足夠的信用,逐漸的發行一些小額的通行通兌的票據,也就是變相的寶鈔,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那裡像皇帝這樣,一上來,就要弄紙幣,搞寶鈔的,就沖寶鈔這個名字,皇帝鐵定就要失敗,而且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瞧:這又是一個為了騙老百姓的錢挖空心思的皇帝。

    「呵呵,朕聽畢愛卿的話,對這寶鈔很有研究啊!」楊改革也不急,今天,他倒是準備了不少東西,這紙幣,是堅決要上場的,開始耐心的勸說畢自嚴。

    「回陛下,臣自從得陛下的吩咐,對寶鈔,也專門研究過,這寶鈔的弱點和強處,臣可以說通曉,如果陛下想聽臣的意見,臣知無不言。」畢自嚴見皇帝想重發寶鈔,而且似乎決心頗大,也準備說些掏心窩子的話,至於結果怎麼樣,他也無能為力,皇帝想做的事,他還沒那個能力去管。

    「好!」楊改革正打算忽悠了畢自嚴去給自己發行紙幣呢。見畢自嚴還肯和自己交流這寶鈔的事,也是正處下懷,有些事,計劃趕不上變化,按照以前商量的,一步一步的來,確實是一個好路子,可惜,如今,楊改革準備冒險一搏了。

    「陛下,其實,寶鈔說起來,也是件好事,雖然有諸多不足,但是也有諸多的優點,如果陛下能補足寶鈔的弱點,這寶鈔未必就不能發行的。」畢自嚴倒是一副我是專家的口氣。

    「嗯,仔細的說說。」楊改革覺得這畢自嚴似乎對寶鈔的發行比自己瞭解,看來,這畢自嚴確實沒少下功夫。

    「陛下,這寶鈔的第一害,就是以前朝廷只負責發放,不負責回收,即便是回收,也存在諸多問題,這其中,就是倒鈔法的問題,朝廷說回收昏爛的舊鈔,實際上,朝廷以寶鈔抵稅的時候,只收新鈔,而舊鈔則往往不要,所以,舊鈔只能爛在百姓的手中,倒是有些有關係的人,可以通過關係,利用低價收購舊鈔,然後串通了官府,以舊鈔全額抵稅,這其中的差價,也是巨大的,長年累月下來,這寶鈔的價值就越來越不值錢了,這是其一……,陛下如果要發行紙幣,少不得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如果陛下以李若漣的銀行發行和回收寶鈔,剝離了官府而獨自去運作,這倒是可以避免地方官府從中轉手獲利的……」畢自嚴說起這寶鈔,那是通透,作為帝黨裡,一個對經濟有一定研究的官員,對這方面,自然是很留心。

    「嗯,不錯,不錯,接著說。」楊改革點點頭,沒料到,這寶鈔居然還有這樣多的講究,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簡直就是無本的買賣,前台不讓人用舊鈔抵稅,後台就用低價收別人的舊鈔,這種做法,當真是犀利,果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沒說錯。

    「……其實也是回收的問題,陛下也見過以前的寶鈔,那印發寶鈔的紙張,實在相當的差,字跡模糊,不易辨認這個就不說了,這紙張容易昏爛,不能見潮,更不能見水,而且不耐用,這都決定了,朝廷發行的寶鈔,很容易損壞,發出去的寶鈔,要不了多久,就得全部收回來再發,這其中又有專門收舊鈔,串通了官府以舊鈔抵稅的中間人,這寶鈔折舊的問題就越發的顯現出來,寶鈔一到百姓的手中,立刻就跌價一成以上,你說,百姓怎麼會喜歡這種錢?所以,陛下得準備好耐用,不怕濕,不易損壞的紙張……」畢自嚴說出了種種難處,就是為了要阻止皇帝發寶鈔。

    「……還有就是濫發的問題,其實,前面那幾個問題,都還是小問題,沒有節制的濫發,才是寶鈔發行不下去的原因,這寶鈔不似金銀,金銀始終是有限的,這紙,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朝廷一沒錢,一有事就爛印,爛發,而回收又極其有限,所以,這年長日就的,誰還敢要這廢紙?老百姓終年辛苦耕作,朝廷隨隨便便用爛紙一張就把別人一年的收成拿走了,陛下,您說,百姓是傻瓜嗎?當然,如果陛下以銀行單獨運作此事,又有足夠的儲備銀,供百姓兌換,即便是地方官府收稅不收紙幣,也沒問題,百姓完全可以到銀行裡兌換了再去交稅,不過,這銀行的數量,可就要相當的多了,還得有足夠的儲備銀去應對百姓的兌換,……如此之多的銀行,陛下,可有如此之多的人?所以,就是如今還不可能大規模的鋪開,最多也就是在幾個有限的地方試行罷了,……」畢自嚴說了一大堆,就是勸皇帝不要魯莽,慢慢來,說的全是實際問題。

    「嗯,這倒是一個問題啊!這個問題朕是知道的,朕如今,也沒打算在全國鋪開,也就準備在北京裡試著發行一些再說,也就只準備發行一二百萬兩銀子的紙鈔,一份銀子發行二倍的紙鈔……」楊改革當然知道這個問題,所以,也沒想一口吃個胖子,準備先變個一二百萬兩銀子出來應急再說。

    見皇帝這樣說,畢自嚴又鬆了口氣,至少,皇帝的想法多少有點靠譜,沒有那種一口氣吃成胖子的想法,要是那樣,他畢自嚴除了辭官,還就沒路走了。

    畢自嚴為這事,平時也沒少做各種假設和可能,聽到皇帝的要求不過是這樣,參照了一下自己以前想的對策,道:「啟稟陛下,如果僅僅是這樣,臣有一策,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嗯,你說吧。」楊改革現在把話說開了,就等著畢自嚴給自己把一份錢變成兩份呢,聽到畢自嚴有想法,倒是高興得很。

    「啟稟陛下,既然陛下的發行量僅僅只有一二百萬兩,此事,要操作也不難,陛下可想過,在軍中發行軍票?」畢自嚴想了一會,說道。

    「軍票?」楊改革反問道。

    「是的,陛下,軍票,如今,是萬萬不能把紙錢和寶鈔,和紙幣這些東西聯繫在一起的,只能和銀票,票據這些聯繫在一起,讓人一聽,不會覺得陛下這是在騙他們的錢,也只有靠著銀票這類信譽比較可靠的東西說,勝算才大。」畢自嚴解釋道。

    「嗯,好,你接著說。」楊改革開始感覺有點戲了,果然,這個畢自嚴是個搞經濟的一把好手,自己給他出了個題目,他就會自己思考。

    「啟稟陛下,如今陛下每月需要支出的軍費,每月怕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吧。」畢自嚴問道,作為帝黨,對皇帝的一些事情,是知道的。

    「這個是真的,各處的軍費開銷加上徐師傅那裡額外的,朕每個月,沒有一百萬兩,是脫不了身的。」楊改革可是實話實說了。要不是自己如此的缺錢,也不會急沖沖的上馬紙幣。按照自己以前的做法,則是十分的穩當。

    聽到皇帝每個月開銷一百萬兩以上,畢自嚴兩眼一瞪,咂了咂嘴,這皇帝果然不是一般人,以前的皇帝每年也就有個一百萬兩左右的內帑收入,如今,這位爺一個月就用一百萬兩……,難以想像……也理解了皇帝為什麼這樣執著的搞寶鈔、紙幣了。

    「啟稟陛下,既然這樣,陛下只需要在軍中發行軍票就可,其他官軍可能不行,不過臣觀京營和陛下內帑發餉的各處官軍,比如新軍,比如毛文龍,比如袁大人那裡,都是靠這陛下的內帑發餉的,那就沒問題,日後,凡是供應這些官軍物資、消耗的商人,都只能在在官軍那裡領到軍票,待這些商人領到軍票之後,回到大城,比如京師,比如大同這些大城,則可以在陛下的銀行裡把軍票兌換成銀幣,如此,陛下只需要在有限的幾個地方準備銀行就可以了,大大節省人力,還可以直接給官軍們發軍票,讓他們以軍票去購買東西,或者在銀行換銀子,如此,陛下,這一進一出之間,就有了一個時間差,陛下準備好一百萬兩銀子做準備,實際,則可以印二百萬兩的軍票了,完全可以實現陛下的目的,也不用說是發行寶鈔、紙幣,只說是軍中特例,方便官軍,想這些地方都是陛下以內帑供給的,百官們即便是對這個有意見,也不好說什麼,難道百官們還敢對陛下的內帑怎麼用指手畫腳不成?陛下完全可以不和大臣們商議就直接去做,待百姓們見這軍票有了保證,能兌換到足額的銀子,想必這軍票的信譽必定大漲,必定會逐漸的被更多的百姓、商家接受,潛移默化,陛下日後可逐漸的加大軍票的供給,可逐漸的將軍票制擴大到更大的範圍,完全繞過了寶鈔、紙幣這些名堂,這倒是一條不錯的路子……」畢自嚴絞盡腦汁,給皇帝想出了這樣一條辦法。

    「好!很好!果然很好。」楊改革聽得真切,這可是一個相當妙的主意,打一個時間差,給自己的新軍,給那些靠自己內帑發餉的軍隊發軍票,這絕對是一個好主意,更妙的事,這事還不用和大臣們商議,那些軍隊,都是自己內帑發的銀子,自己想怎麼發就怎麼發,只要那些軍隊不鬧餉,不造反,還不是隨便自己?

    楊改革差點就手舞足蹈起來,自己每個月的額外軍事開支就在好幾十萬兩以上,如果再加上京營和錦衣衛,太監這些自己鐵桿支持者,如果都發軍票,嘿嘿,還別說,發行個一二百萬兩,還真的不難,這軍票的流通速度可就相當的快,軍隊可是一個純消費單位,要不了多久,軍票的信譽就可以建立起來,有了信譽就好辦了,這可比自己以前想的那個主意強多了。

    「這個辦法好,畢愛卿,朕已經做好了你說的那種不怕水,耐用的紙了,你給朕把一下關,看有什麼紕漏沒有,朕要立刻上馬紙幣,不,上馬軍票了。」楊改革迫不及待,立刻就要上馬紙鈔,不,上馬軍票了。

    「啊!陛下……這……」畢自嚴目瞪口呆的看著皇帝,原來皇帝早就有了準備了。

    「關於畢愛卿說的那寶鈔容易昏舊,紙幣紙張不好,不耐用,怕水的問題,朕想了不少的辦法,畢愛卿,你來看看這種紙,不,這種軍票,看怎麼樣。」楊改革也不等畢自嚴多感歎,直接說自己的。

    說完,楊改革從一個盒子裡,拿出一些東西,這些,是一些白顏色的紙,和如今常用的紙有很大區別,這種紙較厚,看上去,紙張較好。

    楊改革一邊讓畢自嚴到自己的桌子前,一面,抽出一張紙,丟進了茶杯了。

    畢自嚴也是好奇的接過皇帝給的紙,然後疑惑的看著皇帝把紙送進茶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