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四百四十五章 選定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四百四十五章選定

    「臣來護持陛下!誰敢對陛下不利,就得從臣的屍體上過去!」秦良玉斬釘截鐵的說道,對於皇帝,她是相當信任的,看如今皇帝的所作所為,絕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既然說了這事,必定有了准信。

    「陛下可否告知臣,到底是誰?臣知道此事事關重大,沒有水落石出之前,陛下不會多說,但是臣心裡,如刀絞一般……,希望陛下能體恤一二……」秦良玉相信皇帝說的話,也知道這件事的份量,知道皇帝不會跟自己說得太具體,但是,秦良玉還是想提前知道一些端倪,這心中的痛,才能好過一些。

    「朕可以相信老夫人麼?」楊改革平靜的道。

    「臣不管在何時,何地,何事,都以忠於陛下為先決,縱使死,臣也不會讓人傷陛下分毫,陛下請相信臣……」秦良玉極度誠懇的說道。忠君,秦良玉從來就缺,所以,說得很自信,很誠懇,沒有絲毫做作。

    「好!老夫人既然想知道一些內情,那朕也就透露一些,不過,話說在前面,此事事關重大,朕也不會透露的太多,待日後將那些禍國殃民,賣國求榮的敗類、漢賊挖出來,老夫人自然知道是誰,今日,就只能給老夫人透露一點點,這個東西,老夫人可以先看看……」說完,楊改革將那份寫著絕密字樣的東西給了秦良玉。

    秦良玉接過,顫抖著將這份東西打開,惴惴不安的看起來,她要看看,到底是誰害了他的哥哥,弟弟,兒子,以及她的子弟兵。

    抬頭就是《山西謀逆賣國通虜名單》這一連串鮮紅的大字。

    王登庫、靳良玉、范永斗……這一個個的名字翻下去,裡面的內容也逐漸的翔實,秦良玉的心,已經怒火中燒。

    「陛下,就是這些賊子麼?當真可恨,臣恨不能吃其肉,喝其血,以解臣心頭之恨……」秦良玉是一位儀態嫻雅的人,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是咬牙切齒的帶著恨。

    「不錯,正是他們,正是他們將東虜急需的物資,糧食,兵器,工具等等輸送給東虜,然後將東虜從我大明掠奪去的金銀珠寶、財貨,又拿回到關內換成糧食、兵器等,除了這些,還有給東虜當奸細,將我大明的一舉一動都告知東虜,讓東虜對我大明內部的情況知曉的清清楚楚,對我各路兵馬,各個城池的虛實也知道的清清楚楚,不然,東虜怎麼能輕鬆做到各個擊破?當年從撫順之敗,到薩爾滸,到遼沈之戰,包括一些策反,勸降我大明將領的事,他們都有參與……,當然,老夫人現在看到的,不是全部,他們要通東虜,自然少不得要有人為他們遮掩,朝中也有人和他們有關聯,不然東虜也不會對我大明的虛實瞭若指掌,朝中有些人,已經沒有任何廉恥,沒有任何顧忌,忠君報國這四個字,他們早已拋擲腦後……,這些,朕就不方便說了,老夫人且待朕日後做個了斷,自然會還天下一個公道的……」楊改革道。

    聽皇帝說,秦良玉已經怔怔的站在那裡了。

    「……其中的情形,說句恐怖也不為過,朕即便身為皇帝,也不得不掂量一下,這其中的盤根錯節,實在是太深,將他們抓扯出來,需要很費一番功夫,也可能會傷到朕,所以,朕想問,朕能相信老夫人麼?」楊改革悠悠的道。

    秦良玉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嫻雅,道:「臣萬事以陛下馬首是瞻,以護持陛下為己任,任何人要想對陛下不利,都得從臣的屍體上過去!」秦良玉再次說道,看來,這京裡,確實是如自己感覺到的那般,風雨欲來,不過,自己沒得選擇,也無需選擇,跟著皇帝走就是,忠君報國,這放在那裡,放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錯的,何況,皇帝待自己相當的不錯,皇帝也是一個好皇帝,做事的手段也相當的厲害,再說,這件事裡,還有自己的家仇,無論如何,自己也要站在皇帝這邊。

    「好!有老夫人護持朕,朕就安心多了,日後必定會還老夫人家一個公道,必定會還關外百萬軍民一個公道,將那些逆臣賊子,漢奸一一誅盡……」楊改革說道。

    「臣多謝陛下!」已經恢復了平靜的秦良玉依舊十分嫻雅的說到。

    「此事,記住,不可向外透露半分,出了朕的乾清宮,老夫人就當沒有任何事發生……」楊改革又叮囑道。

    「臣領旨!」秦良玉道。

    和秦良玉談完了,楊改革這才覺得輕鬆不少,歷史上數只曾為大明王朝死戰,犧牲的人馬,自己都已經掌握在手了,這些人馬,是大明朝最精銳的戰力,有他們在,自己不用怕任何人,剩下的,就是和那些國賊漢奸們較較勁了。

    楊改革伸個懶腰,一副很犯困的模樣。

    「陛下,陛下多日都未出乾清宮了,陛下,要不要出去走一走?」王承恩勸道,皇帝已經呆在乾清宮數日沒動過了,王承恩怕皇帝憋壞了,於是提議皇帝出去走一走。

    「呵……,有道理……」楊改革扯了個呵欠,伸了伸腰,抖了抖手腳,發覺自己確實有些手腳發軟,決定出去走走。

    見皇帝已經往外走,王承恩連忙給皇帝加披風,喊道:「陛下,外面冷,加些衣服……」。奈何皇帝已經一腳踏了出去,王承恩只得連忙跟上來。

    楊改革一出門,就渾身一個哆嗦,這鬼天氣,也太冷了,北方罕有的濕冷天氣,讓楊改革感覺到骨頭裡都冷酥了。

    「我靠……」楊改革暗罵一句,剛踏出去的步子,又收了回來,這裡面和外面真的是兩個世界啊!還是別出去了。

    王承恩剛剛趕上來,準備將披風給皇帝披上,道:「陛下,外面冷,小心著涼!」

    「算了,大伴,不出去了,外面太冷了!」王承恩才送來避寒的披風,楊改革就回去了,不準備出去了。

    王承恩納悶的看著自己手裡的披風,這怎麼又不出去了?再看看,外面伺候的小太監們正憋著笑呢。王承恩納悶的細聲呵斥道:「笑什麼呢,兔崽子們……」,外面的幾個小太監更是低著腦袋悶著笑。

    王承恩納悶的回了暖閣,見皇帝已經在寫寫畫畫了,就沒去打攪,重新沖了一杯熱茶,送上去。

    楊改革正在暖床上奮筆疾書自己的計劃。

    過了許久,王承恩才又稟報道:「陛下,正一真人張顯庸到了。」

    楊改革抬起頭,道:「見。」說完,收拾起自己的案幾,這上面的東西,不能隨便給人看。

    張顯庸一進暖閣,就恭恭謹謹的行禮,臉上有些憔悴,卻也是驚喜。

    「免禮!」楊改革道。這個傢伙,可不怎麼靠譜,可不像孫承宗,秦良玉,滿桂,趙率教這些人為大明朝死戰,這可是個滑頭,絕不會為大明朝而死的,情況不妙,他可是會搖擺的。在日後,他所處環節的因素關係是在太厲害,自己還得做好備份,做好後手,否則這個不可靠的傢伙,會壞自己的事。

    「謝陛下隆恩。」張顯庸道。

    「坐吧!」楊改革又道。

    張顯庸看了看那個椅子,是個圓凳,謝道:「謝陛下隆恩。」說完了,才坐上去。

    「朕吩咐的那件事,真人做得如何了?」楊改革笑著問道。

    說道那件事,張顯庸就忍不住心中的驚喜,道:「陛下果然是神人,知曉普周天之內的一切,貧道按照陛下說的,已經找到了一滴水中的十萬生靈了……」張顯庸的臉是通紅的,發現了這個,他如獲至寶,佛家一直說的一滴水中也有十萬生靈這種猶如神話一般的東西,如今,他通過皇帝給他的寶貝,也居然看到了,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一個活生生的,微細的世界,當然,他除了觀察,只能觀察,並不能將這個消息公佈出來,更不能對任何人說。

    楊改革早就在做顯微鏡了,玻璃出世之後,望遠鏡,放大鏡已經做了出來,有了望遠鏡,放大鏡,作出顯微鏡就不是什麼難事,不過是通過幾塊透鏡看東西罷了。

    「這早已在朕的預料之中,老祖宗說,病從口入,朕相信,一定是我們嘴裡吃進去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至於是那些不乾淨的東西,我們肉眼或許看不見,但是朕相信,通過特殊的工具,可以看的,我們看不清遠方的東西,可以用千里鏡,我們看不見微細的東西,為什麼不能用顯微鏡?故此,朕相信,將一滴水放大數百倍之後,定能有朕所找的東西,真人這次的發現,將被歷史所銘記,將被萬世所傳誦!普天下的人,都會因為真人的這個發現而受益,按照道家的說法,有無上功德,真人即便說是以肉身成聖,也不是不可能啊!」楊改革「讚揚」道,其實這個東西,都是自己一直在指點著弄,琉璃齋有專門燒製凹凸鏡的工匠,每天都會燒大批凹凸鏡,幾個月之前,楊改革就吩咐張顯庸研究顯微鏡,如今,已經製作了數台「顯微鏡」,一些製作精良的顯微鏡,已經可以看到「細胞」這一級別的東西了,也就是說,醫學上天堂之門已經打開,醫學必將獲得極大的發展和進步,以前看不見的諸多微細世界的東西,如今,都會敞開在人類的眼皮底下,細胞,細菌,病毒,毛細血管這些東西都將一一的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以前對明朝人來說,視之畏途的煙瘴之地,將不再是煙瘴之地,大移民,大殖民已經有了足夠醫療的保障,這將是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有那麼多的肥沃土地可以分配,一場變相的,一場由皇帝領導的「土地革命」即將展開,世界上沒人能抵擋這種力量,當然,前提就是能應付得了煙瘴。

    張顯庸被皇帝說得面紅耳赤,眼冒精光,他自己也十分清楚這些東西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將徹底的顛覆很多傳統的觀念,改變世人的視界,為此,張顯庸也怕,怕這些東西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不是他所能承受的,這個東西所帶來的名利,將是巨大的,將是無以比擬的,皇帝說的名傳千秋,這真的不算什麼,說肉身成「聖」,這也不是不可能,按照皇帝的說法,通過這個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是如何生病的,可以觀察到人體中更加細微的組成,可以瞭解人的生老病死,揭開生老病死的秘密,這些東西,讓張顯庸興奮,讓張顯庸害怕,害怕自己承受不起這樣大的「功德」,更害怕自己失去這樣一場「大功德」。

    張顯庸也明白,自己要獲得這些東西,只有一個人能辦到,自己只有得到一個人的支持,這些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才能降臨到自己身上,也只有那個人,才能保護自己,讓自己免受這些名利帶來的殺身之禍,這個人就是皇帝。

    「陛下過譽了,貧道一直都是在陛下的指點之下,才有了如此的發現,貧道的一切成就,也是在陛下的庇護下所獲得的,陛下就是貧道頭頂的太陽,陛下就是貧道頭頂的天,貧道只有在天的庇護下,才能安然,貧道唯陛下馬首是瞻,貧道懇請陛下成全……」張顯庸紅著眼睛說道,皇帝給他指點,讓他做顯微鏡,並指出可以看到細微的世界,這明顯的,皇帝本身是知道內情的,這種天大的「功德」,為何皇帝自己不做,要把這個巨大的「功德」給自己?或許皇帝會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或許,皇帝分身乏術,或許皇帝不屑做這個,總之,自己要想因為這個而獲得成就,而成「聖」,少不得要皇帝點頭,皇帝如果不點頭,張顯庸即可不敢跟皇帝過不去,顯然的,皇帝一直在自己觀察,叫自己製作,卻不准自己公佈這些東西,明顯的,皇帝還在考慮讓誰來領這份天大的「功德」,皇帝是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人選之一,不一定會讓自己領那份「功德」,比如,皇帝可能還中意那個「洋和尚」,……那就只能自己爭取了,讓皇帝看到自己的「誠意,誠心」。

    「真人啊!這份『功德』,你自己也知道有多大,你自己也說,朕是你唯一依靠,不知道朕能不能相信你,這份功德一出,,你張真人的名字,甚至可以和道教之祖相抗衡了,必受萬世傳誦啊!朕卻擔心……」楊改革一直猶豫不決,從歷史上來看,這個張顯庸的歷史可不過硬,遠不能和孫承宗,秦良玉這些人比,用不用他,怎麼用他,楊改革一直猶豫,如今到了關鍵時刻,必須得下決心了,是成全這個傢伙,還是另選一個人?另外的人選,楊改革不是沒有,湯若望就是楊改革的備份,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楊改革不希望一個洋和尚來領這份天大的「功德」。

    有了顯微鏡,自己再利用自己的知識,稍稍的推進一下,醫學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個科學史上,醫學史上相當份量的人,必須是一個可靠的人,必須是自己能掌握的人,自己還要通過他,做很多事。

    「陛下擔心什麼?可是擔心臣麼,陛下放心,臣一定唯陛下馬首是瞻,陛下說一,臣絕不說二,陛下要臣往東,臣絕不往西……,臣請陛下成全……」張顯庸這回,從椅子上下來,爬在了地上去了,已經改口叫臣了,這份「功德」的誘惑,已經讓張顯庸忘乎所以了。

    楊改革沒有立刻答應,而是陷入了深思,難以抉擇。張顯庸則跪在那裡,頭也不敢抬,自己一身的成就,自己萬世傳誦的美名,就在皇帝這一念之間。

    「呼……」楊改革長舒一口氣。

    張顯庸抬起頭來,期艾的望著皇帝,彷彿在渴求。

    楊改革看著張顯庸期望的臉,道:「起來吧,朕就暫且讓你試一試,看你能不能做到如你自己說的那般,如果能做到,朕不妨成全你萬世的美名;如果做不到,就別怪朕沒給你機會。」楊改革最終還是決定讓張顯庸去做,當初,自己為了給張顯庸壓力,還用洋和尚敲打過他,希望他別讓自己失望,到時候如果做了縮頭的烏龜,自己可沒好果子給他吃。

    「臣謝陛下隆恩,臣今生所獲成就,完全是陛下賜於的,完全是陛下給予的,請受臣一拜……」張顯庸狂喜,皇帝最終還是選擇了他來領這份天大的「功德」,那麼,他這一身的成就,將無可限量,道教在他的手上,必將發揚光大,他的威名,甚至可能超過道教之祖,他甚至可以和道祖一同供奉,當下是真真切切,真真實實的磕頭謝恩。

    「不用謝,只要你記得說過的話就成,朕有神人庇佑,能給你的,自然就能收回……記著,舉頭三尺有神明……」楊改革感情複雜的說道,張顯庸並不是發現微觀世界的唯一人選,還有洋和尚,湯若望也是人選之一,當然,那只是備用,主要還是給張顯庸壓力用的,這個張顯庸的歷史不過硬,沒辦法,楊改革除了給他壓力,就只好以神來壓這個神棍,希望他到時候別滑頭。

    「臣領旨!」張顯庸是真心實意的磕頭謝恩,當皇帝說起神人的時候,他更是虔誠的匍匐在地,他也堅信,皇帝確實有神人庇佑,比如,預言陝西天災,比如,為什麼知道這種無法想像的事?想到這裡,他是更加的虔誠和認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