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從「神」跌落到「人」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四百五十二章從「神」跌落到「人」

    和滿桂,趙率教聊了一回,瞭解了一下草原上的事,楊改革就讓這兩個因為誰去打仗的問題而互相埋怨的傢伙走了。

    楊改革偶然發現,孫承宗原本乾涸的臉上,變得更加的乾涸,皺紋也明顯比以前深,臉上總帶著一股焦急,眼神裡,總有一股憂心忡忡。

    「孫師傅是為何事著急?朕看孫師傅的臉色,似乎不太好啊?」楊改革問道,這些日子,自己過得可真的不錯,心情舒暢,諸事順利,猛然間發現一個憂愁的孫承宗,楊改革這才有些警覺起來。

    「回陛下,臣無甚大礙,只是在為明年關外的戰事擔心而已。」孫承宗也不和皇帝說廢話,直接說問題的核心。

    「哦,孫師傅擔心什麼?」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臣愚鈍,看不清明年東虜會如何出兵啊?臣總覺得是兩眼一抹黑,陷入了重重迷霧當中,看不清東虜的動向,更看不清東虜會如何行動,故此,臣於明年的戰事,是毫無頭緒,故此,心中擔心。」孫承宗憂慮的道,如今,他可算得上專辦軍事的大學士了,精力基本上都用在軍事上,特別是對付關外的事,更是用心。

    「……哦,是這樣啊!那參謀部可推演過?其結果是什麼?」楊改革明白孫承宗是在為什麼憂慮了,確實,今年打仗,完全是靠自己運用歷史的金手指,在知道歷史走向的前提下布的局,所以,勝算相當的大,參謀部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指點和意思去辦事的,所以,都很順利,各種情報,也符合推演的結果,可到了今年年底,這種金手指漸漸的失去了效力,歷史已經偏離了歷史,現在,已經不能靠自己百分之百正確的觀點去應對戰事了。沒了自己明確的指點,應對起未知的戰事來,格外的吃力。

    「回陛下,參謀部已經推演過了,不過,僅僅是延續陛下糾纏的策略而已,並未有什麼新的見解,臣擔心,東虜在已經知曉、明晰我大明的意圖,想必不會坐以待斃,必定會出新招破解陛下的糾纏策略,臣正是擔心這個,不清楚東虜的動向,不清楚東虜的情況,這兩眼一抹黑的,萬一東虜一開春就出兵,這樣,我大明則會極其被動啊!」孫承宗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這倒是個問題啊!」楊改革明白孫承宗說的問題了,如今是冬月了,很快就是臘月,一過完年,就開春了,一開春,雪就開始融化了,戰事可能在一開春就出現最殘酷的場面,如果沒準備,很可能在明年一開場,東虜就給自己來個「開門紅」。

    來到大沙盤前面,楊改革盯著沙盤發呆。

    「孫師傅說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個難題啊!東虜那邊也是有些人物的,今年朕小贏了一把,東虜那邊必定會針對朕的策略進行破解,這不得不防啊!不過,怎麼防,卻是個難題啊!」楊改革已經將歷史的優勢用的差不多,剩下的,就靠自己的實力跟野豬皮斗了,這事,先前就一直隱隱在楊改革心裡,現在孫承宗正式說出來,楊改革感覺到自己的麻煩來了,沒了歷史的「金手指」,自己可能得靠自己的真實水平跟歷史上的人物斗了。

    「臣也是擔心這個啊!如今已快臘月了,不及早的洞悉東虜的意圖,不及早的做好防備,或者預備預案,一旦開春,到時候肯定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會出大問題啊!臣最擔心會誤了陛下的大事……」孫承宗焦急的不是一些小的損失,一些小的損失,明朝還承受得起,而是焦急軍事上的失利對皇帝權威,對皇帝軍威的影響,皇帝辦的那件事,肯定會到明年開春去,到了那時也不見得就會把那事做完,一旦在那緊要的關頭給東虜來一下,雖然實際損失沒多大,但是對皇帝的威信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孫承宗才會如此的焦急憂慮。

    看到孫承宗說起怕誤自己的「大事」,看著孫承宗一臉焦急憂慮的樣子,楊改革心頭一緊,明白了孫承宗話裡的意思。

    楊改革的目光緊緊的盯著沙盤,暫時的天氣因素,將戰事隔絕開來,但是,很快天氣因素又將過去,這仗,還得接著打啊!東虜會怎麼打?東虜會如何出兵?東虜會在那個方向出兵?各個方向的兵力又是多少?戰力又如何?這可是真的兩眼一抹黑啊!

    「孫師傅可有什麼好辦法?」想了一氣的楊改革,沒有一點頭緒,腦子亂糟糟的,只好求問孫承宗。

    「回陛下,臣沒有具體的應對之策,只能說一些可能有用的辦法,以助陛下參詳。」孫承宗歎了口氣道,要是他孫承宗有什麼好辦法,也不會這樣憔悴了。

    「孫師傅只管說。」楊改革道。

    「回陛下,第一,臣以為,如今陛下召天下督撫進京,已經有督撫陸續的到京了,餘下的,也會在不日之內到達,只要北方的幾位督撫到了,比如毛文龍,袁自如他們,陛下不妨問計於他們,他們身處第一線,或許有些意想不到的辦法……」孫承宗道。

    「嗯,這又道理,孫師傅接著說。」楊改革道。

    「第二,臣以為,仍以參謀部加緊進行推演,一方扮作東虜,以東虜的為自己想辦法進攻我大明,一方扮作我大明,以大明來防備,盡可能的將任何可能出現的情況都進行推演,以備足預案,雖不見得有最好的辦法,卻也不至於到時候手忙腳亂,亂了方寸……」孫承宗又說到。

    「嗯,不錯,確實該這樣。」楊改革又點點頭,說實話,沒了歷史的金手指,楊改革覺得自己的「水準」降低了一大截,聽了這兩條建議,才稍稍有點譜。

    「第三,臣以為,該加派細作打探東虜的情況,將東虜的風吹草動都盡量的摸清,以便我大明及時的應對……,另外,不管如何,不管有沒有適合的對策,都應該在開春之前作出一個方略來,一旦開春,極可能就是大戰的開始……」孫承宗又道。

    「有道理。」楊改革又說了句。接著有道:「滿桂和趙率教已經到了,袁崇煥和毛文龍過些日子,也該到了,等他們都到了,朕再好好的商量一下明年到底如何開場,怕如孫師傅說的,明年一開春,怕就是一場苦戰啊!」楊改革若有所思的說道,看來,自己的好日子怕是完結了,不,因該說,國內國外的事會堆積在一起,形成內外交困的態勢,自己在國內的大動作,以黃台吉的精明,以他在關內佈置的那樣多的間諜,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動向,知道了自己的動向,沒可能不過來摻一腳,過完年,開春之後,自己的事不見得能辦完,黃台吉卻不見得會安心的呆在家裡不出來,自己可真的有麻煩了……

    ……

    回了乾清宮,楊改革開始愁眉苦臉起來,剛剛好過幾天的好日子,又晴轉多雲了。一個人呆在乾清宮的東暖閣裡愁眉苦臉。

    想了半天,這才拿起筆,準備給徐光啟寫信。

    這悲催的世界啊!就不能讓自己多清靜幾天嗎?自己要辦的事,即便是快刀斬亂麻,也會到開春去,一旦開春了還沒個結束,關外東虜就一定會有動作,到時候,自己要面對內部和外部的聯合擠壓,精力不能集中,可是麻煩事一件。其實,野豬皮即便是有所動作,也不見得能對自己有多大的傷害,以現在明朝「烏龜流」的防守能力,防守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就怕野豬皮發狠心,猛攻一點,一些小堡壘未必能抗得住,軍事上小小的失敗在平時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在關鍵時刻,可能會要人的老命。

    「唉……」楊改革歎了口氣,看來,自己也不能太過於自信,也不能太過於相信自己的實力。還得想想其他辦法。

    於是,刷刷刷的給徐光啟寫信。告訴徐光啟,和海盜鄭芝龍的招撫已經談妥,所以,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很可能從陝西轉向移民的中轉站南京,希望徐光啟在接到信之後立刻啟程,趕往南京,在那裡處理轉運中的移民,以及準備明年的移民工作,明年的移民可能涉及大琉球,所以,再呆在陝西已經不適合了,陝西那邊,留一個副欽差在那裡就可以了。

    楊改革刷刷的寫著,這悲催的世界,就不能讓人安生一點,剛喘了幾天高興的氣,就又來給自己添堵,楊改革還在信裡暗示,如果轉運過程中的移民出現什麼問題,必要的時候,徐光啟可以使用非常手段,徐光啟可以全權處理。

    江南那邊自己還是得派一個鎮得住場面的人物過去,不過,自己身邊已經沒有什麼可靠和信得過的人去,只好讓徐光啟去一趟了,如今這位的名聲可是在外的,身份也夠高,萬一到時候出現什麼問題,事情出現反覆,自己亟需一個人在江南那邊壓住場面,必要的時候,動用武力,也在所不惜,有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在那邊鎮撫,也放心許多,單純的依靠錦衣衛在江南的力量,楊改革現在是不放心了。

    寫好了,又看了看,裝進了密匣裡,封好,楊改革舒了口氣,喊道:「大伴……」

    「陛下,有何吩咐?」王承恩道。

    「立刻將這個密匣送到陝西徐師傅手裡,告訴徐師傅,如今冬天了,陝西的移民也停下來了,不用呆在陝西了,立刻趕往南京,如今大部分移民都在轉運的路上,朕怕這些移民出問題,徐師傅最好是坐鎮南京指揮比較好,陝西留一個副欽差就可以了……」楊改革吩咐道。

    「奴婢遵命,立刻就去辦。」王承恩立刻結果密匣,飛快的出去了。

    ……

    王承恩出去了,楊改革又沉思起來。孫承宗說的那幾個問題,又縈繞在楊改革的腦海裡,沒有確切的情報支持,自己又沒有「歷史先知」這個金手指,而黃台吉又放了諸多的間諜在自己內部,自己的情況黃台吉知道的一清二楚,這「戰場迷霧」豈不是蓋在了自己的腦袋上了?

    楊改革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以前,自己依靠「歷史的先知」可以盡看、預知黃台吉所有的動作,黃台吉的一舉一動,全部都在自己的眼裡,自己可以從容不迫的對待,「戰場迷霧」可是實打實的蓋在黃台吉腦袋上的,可如今呢,自己的優勢用的差不多了,呆在差不多的***上和黃台吉賽跑,這「戰場迷霧」一下子就套到自己的腦袋上了,這可是一個不妙的信號。

    「大伴……」楊改革驚得一身冷汗,立刻高聲喊道。

    一個小太監探頭探腦的進來,答應道:「回陛下,王總管出去辦事了,還沒回呢,陛下可是有什麼吩咐?」

    「嗯,朕知道了,沒事,出去吧……」楊改革吩咐道,那個小太監立刻出去了。

    楊改革在東暖閣裡來回的走動,焦急起來,情報,情報啊!沒了「歷史的先知」這個金手指,如今,自己差不多和黃台吉在一個線上起跑,如果不掌握對方的情報,這幾乎就是失敗的預兆啊!

    王承恩風風火火的進來,剛交代完飛遞密匣的事,小太監就急急忙忙的追上來,告訴他,皇帝有急事喚他,卻喚不到人。王承恩聽了,立刻跑了回來,不知道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陛下,可是喚奴婢?」王承恩跑了個大紅臉,問道。

    「走,出宮去。」楊改革看著大紅臉王承恩,好奇的看著說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盡量摒住呼吸,答應道。

    ……

    馬車叮叮噹噹的出了宮,楊改革的心情這才逐漸的平復下來。自己先前打仗,依靠「歷史的先知」,佔盡了上風,佔盡了便宜,可如今,從「神」的位置一下跌落到「人」的位置,這情報的重要性,一下此凸顯出來,原本一直還懵懵的,現在經孫承宗提醒,立刻警醒起來。說道情報的重要性,楊改革想起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劉興祚,這個反正過來的後金高官,對後金高層的內幕應該很熟悉,或許可以從他嘴裡得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楊改革記得,他還有幾個兄弟也準備反正,目前還在進行中,還沒有過來,……所以說,這個劉興祚的重要性,一下子顯現出來了,楊改革顧不得什麼,立刻出宮去見這個劉興祚。

    「陛下,可是要見那個劉興祚?」王承恩問道,皇帝這樣急急忙忙的出宮,王承恩以為出了什麼大事,沒料到,居然是去見那個劉興祚。

    「嗯,就是去見他,記得,他的身份,一定要保密,這是重中之重,萬萬不可洩了秘密。」楊改革叮囑道。

    「奴婢明白。」王承恩答應道。

    馬車依舊進了以前來過的那個院子。

    楊改革走下馬車,已經平靜下來,看不出有什麼異常。

    劉興祚最近,一直安靜的呆在京城,不見任何人,專心的給皇帝「寫書」,將他知道的一切,一一的寫下來。今天偶然得知皇帝要召見,先是一驚,那道已經逐漸冷起來的心,再次燃燒起來,看來,皇帝沒有忘記自己啊!

    「罪人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就是行大禮。

    「免禮,這裡不是宮裡,無需多禮,就叫朕公子吧。」楊改革道。

    「謝公子!」劉興祚這才起來,垂首躬身站立著,等著皇帝的問話。

    「那本書寫得如何了?」楊改革開始問道。

    「回陛下,罪人已經寫了一些,已經將罪人在東虜那邊的一舉一動都寫在內,包括東虜那邊很多的事,罪人也記錄在裡面。」劉興祚立刻答道,並奉上自己的「書」。

    王承恩接過,又遞給皇帝。

    楊改革接過書,翻看起來,這倒是用白話寫的,稍稍的看了一下,楊改革也不便做什麼深刻的評價,只是道:「很好,不錯。」

    「劉興祚。」楊改革道。

    「罪人在。」劉興祚趕緊回答。

    「本公子有件事,想問你。」楊改革道。

    「公子請問,罪人知無不言。」劉興祚立刻答應道,這位可是大明皇帝,和皇帝搞好了關係,不愁自己在明朝混不開。

    「聽說,你以前在東虜的時候,經常向我大明傳遞東虜的情報,東虜欲出兵,出兵多少,向那裡出兵,你事前都會暗地通知我大明?可否有此事?」楊改革問道。

    「回公子,此事乃是真的,罪人自知罪孽深重,一直就在謀劃脫離魔窟,可惜,又怕朝廷不相信罪人,所以,罪人常遣人告知東虜出兵的消息,以證罪人的誠心,罪人曾多次傳遞消息,最後導致消息走漏,罪人也差點被虜酋殺死,最後僥倖保得性命……」劉興祚立刻將自己的過去道來,以證明自己的真心。

    「難能可貴啊!難能可貴……,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楊改革讚歎道,聽了這話,楊改革心裡是美滋滋的,自己正要想搞野豬皮高層的消息,這就有人送上門來啊!

    「……上次聽說你還有兄弟要想反正,是麼?」楊改革美美的問道。

    「回公子,是的,罪人的幾個兄弟也打算反正,歸順朝廷,只是,一時還可能沒有機會脫逃出來,還請公子寬限些時日,不要將罪人的消息說出去……」劉興祚立刻說道。

    「嗯,你的身份,本公子會保密的,你那個幾兄弟能弄到東虜高層的內幕消息嗎?本公子如今需要東虜高層的動態和消息,以便制定明年的戰事計劃,所以,這件事很重要,你可明白?」楊改革道,這劉興祚在自己的手裡,倒是不怕劉興祚耍什麼花樣,所以,話也就直說了。

    「罪人願意讓罪人那幾個兄弟為公子搜羅東虜的消息,不是罪人吹,罪人在東虜那邊,也很受東虜虜酋的重視的,雖然我那幾個兄弟無法知曉東虜最機密的東西,但是,也能搜羅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如果是有大戰事發生,一定瞞不了我那幾個兄弟的,公子請相信罪人,罪人的那幾個兄弟,一定有辦法在大戰之前將消息送到公子這裡來,不至耽誤公子的事……」劉興祚美美的答道,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價值,如今這樣好的一個機會就擺在自己面前,豈能放過?搜羅消息,將東虜兵馬調動的消息傳遞到明朝,這件事,他,他家一直就在干,可謂是熟門熟路,這簡直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