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四百六十一章 借酒裝「瘋」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四百六十一章借酒裝「瘋」

    首輔施鳳來的一番話,倒是讓朝堂上的大臣們大出意外,什麼時候首輔也能說出這樣一番有理有據的話來?朝堂上的眾臣,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諸位卿家,可還有誰要說麼?」楊改革也十分意外施鳳來的戰鬥力,這可罕見了,能以幾句話就將這朝堂上的不同聲音壓下來。

    朝堂上一片寂靜,大臣們都還很不適應,這首輔怎麼就突然有了如此之強的「戰鬥力」了?

    剛剛那位咄咄逼人的大臣急得乾瞪眼,可一時間,卻又找不到什麼合適的說辭,以前為難皇帝很簡單,即便是道理說通了,但是,只要他們不願意,這也沒辦法施行,因為幹這些事都是需要銀子的,沒銀子,皇帝就啥也幹不了,可如今這位皇帝,卻唯獨不缺銀子,連關外打仗幾百萬兩銀子也不眨一下眼睛,種蕃薯這點銀子,肯定難不住皇帝,再有帝黨從中張羅,這事,估計真的要成了國策了,要這樣,可就對江南當官的極為不利了,那些乾旱,受災的地方絕對有積極性種蕃薯,恨不得把治下的地全部都拿來種蕃薯,以提高自己種蕃薯的成績,好藉著種蕃薯陞官,可南方卻不行,南方能種田的地方都已經開出來了,更是很多改成了桑田,如果以蕃薯定陞遷,南方哪來那樣多的地種蕃薯,再說了,蕃薯能值幾個錢?

    慌亂之中,剛才這個咄咄逼人的大臣,眼見著,皇帝就要順著這個話頭將這件事拍板了,只能不住的拿眼神四處的求助,這事要成了,那可是對南方極為不利的。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前排一個大臣站了出來,說道。

    「哦,呵呵,韓閣老,有何話只管講來。」楊改革大學士之一。

    「回稟陛下,臣以為,施首輔將以『民以食為天』作為本朝的國策,將解決天下百姓吃飯問題作為首要,這並無不妥,但是,臣以為,江南本是稅賦重地,能開的山河已經開發殆盡,再以種蕃薯作為官員考核的依據,這確實是對江南一些地方的官員不公,如果強行推行此策,未免會對我朝的稅賦重地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我朝的稅賦,臣以為,這食,不應該僅僅就是指蕃薯一種,臣以為,在江南魚米之鄉,稅賦重地,一些不適宜改種蕃薯的州縣,倒是可以以稻米來折蕃薯,比如,考核時,一石稻米可以抵五石蕃薯,五石蕃薯折一石稻米,如此,就不會再對江南稅賦重地造成更多的影響,也不影響此番國策,乃是皆大歡喜。」韓閣老也是說得有理有據,將帝黨和南方這兩方的主張都照顧了一下。

    這個話一出,倒是立刻得到在場的大多數大臣的贊成,明朝向來有折色的傳統,不光是蕃薯能折色稻米,麥子,粟米這些都能改折稻米,有些地方實甚至還能以特產,比如水銀,木材這些東西折色成稻米,只是這折色的程度不一樣,比如一石麥子折成稻米大概在1:0.8左右,所以,這個話一出,當即得到在場的大臣們的贊同,這可是五比一啊!韓閣老貌似公允,可也確實是敢開口,一下子就把蕃薯和稻米的檔次拉開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策較為公允,既增產了糧食,也避免了對江南稅賦重地的不公,此策大善。」立刻有官員出來打圓場,明顯的,今日早朝上,帝黨的人和南方的人不兌付,快撕破臉皮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韓閣老不愧是有公允之稱之人,如果陛下能以此策施行天下,必定得天下百姓擁護,解決了天下百姓吃飯的問題,我朝必定天長地久。」也有不少官員也跟進,今日早朝上的火藥味確實有點濃,南方的某些人對帝黨確實有些咄咄逼人,兩方的關係還是不要太緊張的好,不然,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

    朝堂上,似乎是一片大好的局面,不過,剛剛那個咄咄逼人的大臣並不甘心,雖然韓閣老這個提議比較公允,但是,他還是不甘心,氣呼呼的要出來再說什麼。旁邊一個大臣看在眼裡,皇帝明顯是鐵了心要做這件事,發動兩個帝黨內閣去鼓噪這件事,如果在這件事上和皇帝頂牛,怕是不行,再說,這個國策,如果按照韓閣老說的做,也並不和南方的利益有太大的衝突,南方很多州縣,根本就不用種蕃薯,該幹嘛的幹嘛,這個國策,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對北方,特別是受災地方有用的一個東西,見自己身邊的同僚氣鼓鼓的準備出班再說什麼,拉了拉他,道:「……五折一了,這已經夠多的了……」五石蕃薯折算一石稻米,這個比例,已經很誇張了,要知道,麥可要抵八成稻米呢,連粟米,也可以抵六成呢,蕃薯直接就到了五比一了,只能抵兩成。

    那名咄咄逼人的大臣甩了幾次衣袖,都沒有甩開拉扯他的那個大臣,本想說什麼,最終還是沒說出來。

    楊改革見基本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也鬆了口氣,這個事,完全是徐光啟的一本奏疏而起,自己完全是感動了給臨時加進來的,雖然道理說得對,奏疏寫得好,寫得感人,但是,實際涉及各方利益的時候,仍然會遭受巨大的反對,如果不是自己強壓,動用很多力量將這件事「擺平」,光靠這徐光啟一個人力陳,靠這這一封感人的奏疏,這種蕃薯,絕對不可能得到朝廷大力的推廣,不可能將種蕃薯提升到國策的高度,這明朝,必然會按照歷史,繼續向深淵滑下去,即便有蕃薯這個金手指,也照樣救不了明朝。

    「既然諸位都沒有說得了,那這件事就這樣的定了,以『民以食為天』為我朝的基本國策,將種蕃薯列為首要任務,在未來五年裡,在全國大力推廣種植蕃薯,將官員的年考和蕃薯的種植掛鉤,推廣不力的,可評為劣,因為推廣不力而導致災民食不果腹,聚集造反的,嚴懲不怠,種子和技術的事,皆由司農司負責,此事,由施首輔負總責,由內閣協助完成,從內閣往下,各部各衙門層層督促,直到州縣,務必認真完成任務,不可懈怠。」見再沒人出來說反對的話,楊改革順理成章的就把這事定了下來。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眾臣應聲答道。

    見事情已經搞定,楊改革心情不錯,又道:「其實,這蕃薯可是個好東西,諸位可能不知道,徐師傅給朕來信,說這蕃薯,不光光是可以當飯吃,還可以有其他很多用途,比如,可以做成粉絲,叫做蕃薯粉,和豬肉一起燉了,十分的香、美味,乃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餚,這紅薯粉絲做成了之後,耐放,放到明年都沒有問題,食用也還方便,朕準備把這紅薯粉絲當作軍糧,可解邊軍吃糧困難之苦;這蕃薯還可以做成糖,叫做蕃薯糖,吃起來,也是很甜的;這蕃薯,還可以釀酒,朕根據徐師傅的指點,已經令內臣做了些,諸位都嘗嘗,這可是徐師傅的一片苦心,為了推廣蕃薯,徐師傅可是下了苦功夫的啊!」楊改革笑道,說完,示意王承恩。

    王承恩得了皇帝的示意,立刻招呼小太監們將皇帝說的這些東西搬進來。

    大臣們還沒搞明白皇帝要幹什麼,這小太監們抬著一些東西,一些瓶瓶罐罐就出來了。

    「這長絲一樣的東西,就是蕃薯粉了,這是製作好了的,諸位卿家,沒人帶個二三十斤回去,算是朕賜的,回去叫廚子弄熟了,諸位嘗嘗,看味道是不是不錯?製法,朕都備好了紙條,諸位只要讓廚子按照這個方法制就行了。」楊改革笑瞇瞇的說道。

    在這早朝上,在這嚴肅、莊嚴、神聖的早朝重地,皇帝就幹了這種賜蕃薯的事,一捆捆的蕃薯粉就堆在了大臣面前,大臣們哭笑不得。

    「這種米黃色的白塊,就是蕃薯糖了,快,快給諸位卿家敲下來嘗嘗,看朕騙大家沒有。」楊改革笑呵呵的又說道。

    於是,小太監立刻用木槌子,木錐子將那米黃色的蕃薯糖敲開,將一塊塊蕃薯糖分發給各位大臣,於是,在大臣們一片苦笑之中,這太和門裡的大臣,個個苦著臉吃蕃薯糖,雖然蕃薯糖是甜蜜蜜的,但是吃到嘴裡,怎麼就是感覺不出他甜呢?

    「這種糖,諸位卿家也每人帶幾斤回去,分發給家裡的小孩,婦孺,算是朕的一點心意。」楊改革又如此說道。

    大臣們更是苦臉,不過這是皇帝賜的東西,又不敢說不要。

    「最後,諸位再看看這酒,也是蕃薯釀造的。」楊改革又說道。

    說道酒,一些大臣倒是來了心思了,在古代,這鹽鐵茶酒可都是嚴格管制的東西,如果這種高產的蕃薯能釀酒,無疑,這可是一個發財的好路子啊!蕃薯不值錢,可這酒……,一些大臣的心思急轉,開始試吃起蕃薯酒來。

    「好香……」

    「好香啊!……」

    這酒瓶子一打開,這滿大殿就是陣陣酒香,古代文人和酒,那可就是分不開家的好東西,對其他東西,他們或許哭笑不得,對酒,確又是另外一種態度了,完全就是喜笑顏開。

    「陛下,這真的是蕃薯釀造的酒?敢問這釀造之法?為何會如此之香?」有的大臣有好酒的嗜好,聞到酒香,酒蟲就來了,開始吞嚥起口水來。

    「呵呵,先喝喝看,喝了再說。」楊改革笑道,這東西,可是他為了推廣蕃薯準備的殺手鑭,準備在朝堂辯論不利的時候拿出來的,沒料到,今日意外的施鳳來大殺四方,連那個韓姓的輔臣也持中允的態度,一下子讓這事成了,這殺手鑭倒是不用使出來了,不過,卻依舊有他的用處。

    幾個嗜酒的大臣早已等不及,倒了一杯自己嘗起來,管這裡是不是太和門,是不是早朝的大殿。

    「好酒,好酒啊!此酒醇香、味甘,喝下去之後,覺得異常清爽啊……陛下,這真乃是好酒……」喝過這個酒的幾個大臣,一致的稱讚這酒好。

    聽說前面幾個試酒的大臣說好喝,又聞著那撲鼻的香氣,更多的大臣忍不住了,開始從小太監那裡弄個杯子倒酒喝……,如果是其他東西,在這早朝的重地吃吃喝喝的話,他們肯定會排斥,會反對,但是,這酒嘛,那就不同了,文人墨客,有幾個不愛酒的?

    另外有個大臣倒了另外一個酒壺的酒,喝了一口,只覺得自己的喉嚨都在燃燒,臉色猛的就變了,緊苦著臉,將那口酒嚥下去,渾身打了個哆嗦,半響才回過神來,道:「好烈的酒哇!」說完,整個人都心有餘悸的盯著那個酒壺。

    大臣們看著這傢伙變換的臉色,看著那哆嗦的樣,有些人不信,也自己試了試,結果和剛剛那個大臣一般,緊閉著臉喊酒烈,不過,越是如此,這嘴上,卻越是喊好。

    楊改革笑而不語,這蕃薯酒就是根據日後的方子來釀造的,豈能有不香的道理?如今提純酒精的技術已經成熟了,釀高度酒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

    喝過了酒之後,群臣個個紅著臉,不斷的互相稱讚這酒好,這滿大殿都是撲鼻的酒香,這早朝的大殿,變成了酒館了,楊改革自己也跟著喝了幾蕃薯酒口,臉龐瞬間變得紅撲撲,看著下面已經有了些醉意的大臣們,楊改革吐了吐酒氣,笑道:「諸位可別小看蕃薯,蕃薯是不值錢,可變成了這些東西,可就值錢了,……朕已經派內臣收蕃薯了,準備就把這幾件物件,弄成幾個大買賣,特別是這酒,朕除了把這種清香可口的酒做成國酒之外,還準備做烈酒,賣到關外去,諸位如果有興趣,倒是不妨跟著朕做做,諸位都來入股……」說了一半,楊改革就沒說了,又喝酒去了。

    這話雖然只說到一半,群臣聽了,卻是聽得人都顫起來,皇帝這是說什麼?「明目張膽」的在朝堂上說要做生意!!很多大臣的酒意,給皇帝這一句話給嚇醒了,連忙扔了杯子。

    看著大臣們驚訝,驚駭,驚慌的表情,楊改革藉著酒意,道:「失誤,失誤,朕喝了幾口酒,就說酒話,諸位不必當真……,這事就當沒發生過,諸位也別在外面亂說啊!……說正事,說正事!」楊改革藉著酒意,含含糊糊的將做生意的事揭過。

    群臣有的尷尬,有的好笑,有的則面帶喜色,有的則陷入了沉思。大家看著自己手裡的酒杯,看著那一壺壺的酒,再想想自己喝下去的酒,呼出來的酒氣,這……,真的是喝酒誤事啊!更多的人則是哭笑不得。

    群臣「扔」了杯子,紛紛開始辦正事起來。

    「啟稟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還請陛下示下。」眾臣見皇帝藉著喝酒「耍酒瘋」,在這大殿裡說讓大家入股做買賣,當下都正經起來,再不正經起來,皇帝估計都要在這大殿上直接賣股票了,問話的就是畢自嚴。

    「哦,畢卿家有何事?」楊改革有點「醉醺醺」的問道。

    「回稟陛下,臣只聽首輔大人說國策,可陛下卻沒明說辦國策的銀子從哪裡出啊!這戶部……」畢自嚴鬱悶了,皇帝讓他提鹽商的事,可今天,卻是一大攤子關於種蕃薯的事,還搞了個國策,更離譜的是大家居然都在朝堂上喝酒,最離譜的是皇帝「耍酒瘋」,要大家入股做生意,畢自嚴不反對皇帝做生意,反正這賺到的銀子,也大多用到了國事上,但,他的事,還要不要說?

    「呃,這辦國策的款,這個嘛,首輔,辦這個國策,每年大概得需要多少銀子?」楊改革「醉意醺醺」的問道。

    「回稟陛下,我大明有近兩百州,一千一百餘縣,如果按照每個州縣五百兩銀子的國策款來說,則需要六十五萬兩銀子。」首輔施鳳來也喝了酒了,辦成了國策,心裡高興,乘著酒興,就搖頭晃腦的說著。

    「唔,六十五萬兩啊……」楊改革道。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兵部尚書藉著酒意,也立刻說道,眼見著皇帝就要准了這六十五萬兩銀子了,再不說,豈不是遲了?

    「哦,有何話?」楊改革「醉醺醺」的問道。

    「回陛下,天下州縣都有國策款,可這衛所,怎麼就沒有呢?天下有衛近五百,所三百多,陛下,如果蕃薯能解決軍糧的問題,豈不是一大善事?」劉延元忽然腦子開竅,藉著酒意,直接就說了出來,這在平時,他未必有這個膽子,勢必要先和皇帝商量一下。

    「嗯,有道理,這衛所官軍也是要靠屯田過活的,也是朕的子民,如果能靠蕃薯解決軍糧問題,也是好事一件,這樣,也例入國策計劃當中,不過,銀子就不用和州縣給得一樣多了,也不列入年考,首輔,你看,得給多少比較合適啊?」楊改革「醉醺醺」的說道,這藉著酒意,說「酒話」,確實很愜意,想說什麼說什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