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五百五十九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五百五十九章還是用瀝青鋪路

    楊改革聽了一氣關於瀝青鋪路的方法,覺得也沒有超過自己見過程度,屬於相當原始的鋪路方法,楊改革也不打算說什麼,任何技術的進步,都需要長期的積累,不可能一撮而就,拔苗助長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嗯,不錯,朕聽李延翼說過,這個油渣,真是好東西,用來鋪路,簡直就是美妙至極,老張頭,好好幹,想盡一切辦法把路修好,朕可從來不吝嗇賞賜的,知道嗎?」楊改革也就是給了些獎勵性的話,至於獎勵,如果出了成果,楊改革可真的不會吝嗇,也無需吝嗇,一旦瀝青路成功,自己必將大規模的修路,修路的費用,可不是一點兩點錢,那麼這個發明用瀝青鋪路的工匠,自己有必要少他那幾個錢嗎?自己少他那個官嗎?隨便給個錦衣衛百戶,不過是一句話的事,而錦衣衛百戶,對於這些工匠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官了。

    「回皇上,草民遵旨,一定好好的給皇上把路修好。」老張頭開始眉飛色舞起來,滿臉的通紅,好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啊!這才見皇帝一面,皇帝就這樣看重自己,真的是時來運轉。

    「朕話可說在前面,修好了,朕滿意了,朕自然不會吝嗇,但如果沒有修好,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修路的事,朕可是很看重的,你看看那邊那條路,也是朕讓人修的,朕每天叫人用裝了重貨的大馬車在上面碾壓,還時時在上面澆水,結果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修出來的路依舊是那個樣子,朕可不會有任何賞賜……」楊改革又笑道,給了甜棗,也不忘記給個籠頭。

    「皇上放心,草民明白,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的……」老張頭有些緊張的看了看那邊那條爛路,儘管很爛了,但依舊有大馬車在上面跑,依舊有太監在上面潑水,那個爛路,爛的真的是不同尋常。對於用油渣修路,老張頭是很有信心的,畢竟,他自己在陝西就驗證過了。

    「好!……,大伴,張春,這個路,朕是很看重的,老張頭修路,你們盡量給予方便,多給他支持,明白嗎?」楊改革笑著對王承恩和張春說道。

    「奴婢遵旨!」兩個人答應道。

    交代過了事情,楊改革又看了一陣修瀝青路的場面,說實話,比當年在鄉里看到的修路場面大多了,起碼這氣勢上就很強,這一排擺開的幾十口鍋,可就不是普通人能辦到的。

    也因為早早的就把三合土的路修好了,石子也有現成的,所以,如今只要在上面鋪瀝青就可以了,算是大大的加快的修路的進度。

    看著一截已經有模有樣的瀝青路,聞者那瀝青特有的味道,楊改革是真的捨不得離開,工業化怎麼離得開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牢記的一句話。

    看著久久不願離去的皇帝,王承恩為難了,這燒油渣,那個煙霧真的是大,皇帝的額頭,似乎已經落下了幾道煙塵,由於火太大,煙太大,皇帝又站得近,那煙霧時不時的就熏倒皇帝這裡來了,王承恩看了,著實心疼,老早就想勸了,可看皇帝一副在深思的模樣,王承恩又怕打斷皇帝的思路,又不敢去打攪,猶豫了再三,王承恩還是決定找個事打斷皇帝的思考,有必要轉移皇帝的注意力,這煙熏火燎的,都要燒到眉毛了。

    「陛下,那個用三合土燒出來的灰,抹的水溝,早已修好了,如今都裝了好多水,水一直都沒幹過,似乎不漏水,實在是神了,陛下可要去看看。」王承恩正愁沒個東西打斷皇帝的注意力,東張西望之際,看到了那個皇帝先前讓造的水池子,於是,立刻用這個說事,打斷皇帝的思緒,真的不能讓皇帝站在這裡了。

    「……哦……」楊改革聽到王承恩的呼喚,才醒了過來,其實,心裡正在計算著,修一條從北京城到通州的瀝青路要多少瀝青,用瀝青修路,楊改革倒是見過,模糊的記得,鄉里修路,二十噸能修個兩公里左右,那麼,像這二十車的瀝青,有十二噸,應該可以修個兩里路的,四十里,就需要二百四十噸,也就是說,像今天這樣二十車瀝青,還需要運二十次,差不多可以把北京到通州的瀝青路鋪上了。【好像沒錯,假設二十公里的路,六米寬,一共是十二萬平方,如果鋪三厘米的瀝青路,就是三千六百個立方的鋪路材料,鋪路材料是瀝青加砂石,按照5%配比,應該有一百八十噸瀝青,書裡二百四十噸,應有不小的余量,歡迎指正,算了好久……】

    楊改革算了一陣,只覺得,這樣比鋪石板路可節約多了,再怎麼著,也用不了二三百萬銀幣,更不是水泥路可比的,如今的水泥,頂多算個土水泥,用來修路,鐵定會修出個豆腐渣工程,算來算去,也就是瀝青路比較合算。

    一旦到通州的路修好了,也算是個示範性的工程,一旦知道了瀝青路的好,其他地方修瀝青路,也就沒問題,要想富,先修路必定成為整個大明帝國呼喊的口號。

    北京到通州的這條路,又有很大的特殊性,即便用石板修路,即便是耗費幾百萬兩銀幣,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因為通州到北京這條路實在是太重要了,關乎到京城的命脈,倒是不用擔心在這條路上投資太多而導致有大臣囉嗦,畢竟大家都要吃飯不是?

    楊改革算了一陣,心裡已經有了眉目,看來,修路工程需要立刻提上日程了,得派更多的運輸車到陝西拉油渣去,也就是說,石油的產量,必須盡快提升,而且是大規模的提升。

    也就是說,燈油的價格,還需要再降,燈油幾乎成了石油的副產品,能降到五文的,絕不降到八文……

    楊改革雖然已經從深思中醒來,可思緒還在石油工業,道路,成本,這些問題上。

    見王承恩期望的看著自己,楊改革也順著王承恩的好意,看向不遠處,確實是有個水池,楊改革先前就注意到了,走了過去,自己先前修的水泥池子已經修好了,雖然水泥標號不怎麼樣,可抹得厚,工匠師傅的手藝不錯,修出來的池子,效果好像很好,池子上面,水波蕩漾,楊改革看得那個親切。

    「這個三合土燒出來的灰,似乎不透水啊!」楊改革略帶驚奇的說道。

    「回陛下,這真的是神了,誰能想到,天下間居然還有如此神奇的東西,能夠如石槽一般,把水圍住,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啊!如不是奴婢親眼所見,奴婢也不會相信,人還能造出石頭來。」王承恩以誇張的言語解說著這個水池。這個水池,不是剛剛建好的,水池修好的消息,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了,只是現在,王承恩要用這個水池吸引皇帝的注意力。

    「嗯,確實沒料到,居然還有這般妙用,朕不過是想用他修水溝,居然修成了水池子,還不漏水,這結實嗎?要是結實,那用這個修水溝,可就能管很多年啊!……」楊改革讚歎了一句。

    「回陛下,這個可結實了,都快和石頭一樣了,奴婢已經試過了,不比石頭鑿的水池差,甚至比石槽更結實,要是破了個地方,起碼還可以拿那個灰補,石槽可就不行了……」王承恩笑著解說道,這個水池一修好,就成了一項傳奇,引起不小的轟動,如今,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嗯,既然結實,那就試著叫人用那個灰造房子看看,看結實不,如果能修幾層樓,那就更好!修好了,內外都抹上這種灰,豈不是怕再怕雨水了?地上也抹上……」楊改革隨口說了句。

    「奴婢遵旨!」王承恩興高采烈的就答應了,這個三合土燒出來的灰,比石灰可是結實數倍,可以防水,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皇帝要用他起房子,也就好理解了,因為先前磚縫裡,用的是石灰做粘合劑的,如今有了這種更好的灰,自然要用這種,不知道用了這種灰的房子會是怎樣的。王承恩也期待著,能起房子,別的不說,起碼日後修城池,那個磚牆可以用這種灰填縫,豈不是更加牢固?皇帝怎能不關心?

    「對了,既然這種灰比石灰更好,那修路的時候,記得用這種灰代替石灰,看三合土的路是不是有大的改變……」楊改革看了看不遠處那個稀爛的三合土路說道,這個才是初衷。

    「奴婢遵旨,這就吩咐照辦。」王承恩答應道。

    「……對了,現在鋪的那個油渣路,下面墊的是三合土,也不妨用這種灰試下,或許會有什麼不同。」楊改革又說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又答應道。

    楊改革舒了口氣,修路的事,算是基本達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鄉下修路的水準了,按現在最多跑一噸重的車來看,問題應該不大。

    不一會,富明德和小順子也到了,原本他們去了乾清宮,可又聽說皇帝去了外面,又跟著跑過來。

    「奴婢叩見陛下!」富明德和小順子倒是恭恭敬敬的行禮。

    「不用了,起來吧,」楊改革笑著說道。

    兩個人也是納悶,這個場面,可真的是奇怪,這都是幹什麼的啊?這樣多人,燒這樣多的大鍋?煙火熏天的。

    「你們兩個可知這是幹什麼的?」楊改革笑著問道,看著自己兩個心腹,楊改革倒是有心思打趣。

    「回陛下,奴婢估摸,怕是在修路吧,只是好奇,怎麼會用這東西修路,這能成嗎?」富明德最先回過神來,三合土的路他見過,也知道最近皇帝幹過什麼事,看見不少人正在往三合土的路上倒那種黑乎乎的東西,知道,大概和修路有關。

    「富明德,你的眼睛倒是很厲害啊!不錯,這就是修路,今日朕把你們叫來,就是有件事,要和你們說說,那個四輪馬車補貼的事,朕準備正式啟動了,一旦啟動,馬車場的馬車,造得過來嗎?」楊改革笑著說道,補貼的事一直沒著落,一是資金籌集不到位;第二馬車場的產能也有限,要優先給賑災配給,還沒功夫給私人造馬車,如今賑災用的馬車已經出了一部分了,資金也到位了,倒是可以把這個飄在天上的東西落地了。

    「回陛下,絕無問題,奴婢保證,不會誤了陛下的大事的,要多少,奴婢就造多少……」富明德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嗯,一年能造十萬輛嗎?」楊改革忽然問道。

    「十萬……」富明德雖然有心理準備,可以就嚇了一跳,這個數字也太多了點吧。

    「呵呵呵……,富明德,加油啊!剛才你可是告訴朕,要多少就有多少,如果到時候造不出,呵呵呵……」楊改革一陣哈哈大笑的揶揄富明德。

    富明德尷尬著臉,被皇帝揶揄得很不好意思,剛剛大話說過了頭了。

    「……富明德,這可不是朕隨口胡說,而是要切實的準備,明白嗎?」楊改革稍稍的嚴肅了一下,表明事情的重要性。

    「奴婢明白,奴婢明白,定不會誤陛下的事的!」富明德這才知道,皇帝不是跟他開玩笑,說十萬,估摸沒有十萬,也有好大好幾萬的。

    「嗯,明白就好,具體怎麼做,朕也不想管太多,你自己看著辦,對了,朕再說一說,孫元化在天津的事,你也應該知道,朕覺得,如果要降低成本,應該把很多東西在那邊預制好,比如那個轉向的,然後把預制好的零件運到京城裡來,在京城裡組裝成車,這樣,成本和造車的速度可能會提高很多,不然,全部都在京師裡造,朕怕你忙不過來,成本也降不下去……」楊改革提了一句。

    「回陛下,奴婢記下了……」富明德立刻答應,並準備按照皇帝說的做。

    「好!」楊改革說道。

    朱順聽著皇帝的話,也直冒冷汗,馬車都要十萬十萬的造,實在是太恐怖了些,皇帝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小順子!」楊改革又說道。

    「奴婢在。」朱順小心的答應著。

    「補貼的事,馬上就要開始了,發票怎麼弄,知道嗎?」楊改革笑著問道。

    「回陛下,陛下放心,奴婢保證沒有問題,除了馬車場裡造出來的馬車,奴婢誰也不給發票,保證他們拿不到一文錢……」朱順立刻說道。

    楊改革想了想,說道:「你們二人,都是朕信任的人,都是家裡人,朕的意圖,希望你們貫徹好,不要理解錯了朕的意思,更不要誤朕的事,……朕的意思,你們可明白?」楊改革有些不放心的說了些摸稜兩可的話,補貼這事,從後世的經驗來看,其中有太多的貓膩可玩,空手套白狼的事多得很,楊改革不希望出現那種自己的錢前腳出門,後腳進了相關人的口袋的情況。故此,摸稜兩可的說了些這些話,希望這兩個人把好關。

    「奴婢明白!陛下放心,奴婢不會讓陛下是失望的。」兩個人倒是臉色嚴肅的給皇帝保證沒問題,皇帝的意思一聽就明白了,皇帝是讓大家把手腳放乾淨些呢。

    「好了,既然你們知道,那朕也就不再多說了,補貼的事,就依先前定下的那般去做吧,越便宜的馬車補貼得越多,越貴的,補貼得越少,明白麼?」楊改革補充了句。

    「奴婢明白!」兩個人又再次回答道。越便宜越說明這可能是一個農民向購買的車,要的是結實和便宜,也可能是個小商販想購買的車,要的是結實,便宜,能運貨,越便宜補貼的越多的意思就是多給小老百姓實惠,而貴車,基本上是官宦,富商這類人買的,他們有錢,自然不需要給他們補貼得更多,他們一輛車,可以檔得上好幾輛便宜的車,如今皇帝的意思,就是盡量的把馬車造得更多,更多的人可以用上馬車。

    和富明德,朱順說了一會話,沒多久,王承恩就又稟報,說琉璃齋的消息來了,懂行的工匠也來了,四川確實有這樣的事,因為接管了天下制鹽,也就要匯總天下產鹽的情況,四川剛好是天下產鹽的一個主要產區之一,所以,鹽井產鹽這種方式也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四川的鹽井鑿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很早以前就有了,百丈之井,比比皆是,三百丈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往往開了鹽井,還順帶開一個可以自己燃火的井,用來煮鹽,算是一舉多得。【應該是天然氣,確實很牛,古代人就知道使用天然氣了,古代人可不是現代人想的那樣沒見識,天然氣也算是石油工業的一個分支,說起來,四川鹽井這裡應該是石油工業的祖宗了。】

    ……

    離開了熱火朝天的修路工地,楊改革有些意猶未盡的回了乾清宮,提筆就給孫元化那裡寫信,告訴他,這種三合土燒的灰,名字從今日起,叫做「水泥」,算是御賜的名字,立刻申請專利,禁止其他人生產,要做獨家買賣。

    這種灰修的水池不漏水,如今正在試著修築房屋,將來可能用來修築城池……

    現在急需一批「水泥」,要盡快的燒出來,可能要用到遼東去,另外,上海要大規模的建設,如果能用這種水泥做粘合牆縫的東西,想必不錯,如果抹在牆外,還能防水,南方多雨,倒是很適合,這個東西一出,需求量必定極大,肯定會是個好買賣,技術,工人,由他選派,掌櫃的由琉璃齋派,管賬的由宮裡派。除了建工場,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個東西的性能。

    給孫元化寫完了,又給李延翼夫婦寫,告訴他們,很滿意這種東西修路,可能會修一條京城到通州的路,需要至少四百車這種東西,讓他們盡快準備好,如果不夠,就把燈油的價格再降一降,如果還不夠,就再降一降,務必要把這些油渣準備妥當,油渣也不白要他們的,每一車油渣,給五百個銀幣,讓他們送到京城來。

    至於那個挖井的事,已經有眉目了,四川有鹽井,可以挖到地下幾百丈,用來挖油,應該沒問題,這方面的行家,很快就會到陝西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