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六百二十章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六百二十章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在楊改革一再的催逼下,首輔施鳳來才堪堪的把自己的政績抖落出來,為了盡快出成績,楊改革甚至默許施鳳來動用七百里加急,讓原本日行三百里的公文速度提高了一倍多,不然,施鳳來的政績,還不知道要弄到什麼時候去,即便是這樣,也還才主要收攏了北方的主要政績,至於南方,則基本還沒有,考慮到南方能種的地已經開發完畢,沒有多餘的地種蕃薯,且經濟價值不高,對種蕃薯多持消極態度,收集了北方的成績,也算是基本把全國種蕃薯的成績弄出來了。

    施鳳來最近倒是忙的喜滋滋的,皇帝花了這樣多的銀子買的政績,總算是出爐了。

    楊改革依舊在太液池邊上歇涼,順帶辦公。

    施鳳來就喜滋滋的過來了。

    「臣參見陛下。」施鳳來喜滋滋的,過來就行禮。

    「哦,施首輔,看你今日這幅模樣,莫非,有喜事?」楊改革笑著問道,最近施鳳來被自己逼得夠嗆,可以用上竄下跳來形容了,為的就是盡快的讓施鳳來把種蕃薯的成績弄出來。

    「回稟陛下,確實有喜事,陛下,蕃薯產量已經出來了,雖然南方一些州縣的產量還有待遞送,可也並不影響大局,陛下,這是臣整理的奏報。」施鳳來忙不迭的把自己的成績單遞上來,為了這政績,施鳳來最近是沒少操心,算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皇帝逼他,他就每日煩其他閣臣,煩六部九卿,煩他能煩的人,大家也都知道這是皇帝給施鳳來「買」的政績,有暗地裡笑他的,也有暗地裡使絆子的,也有拖沓的,但,這總是早就定下來的國策,即便是暗地裡使絆子,拖沓,也不能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何況,這是皇帝拿真金白銀買來的政績,即便是想壞事,可也不可能讓全天下所有州縣都不種一丁點蕃薯,這就夠了,施鳳來忙了許久,總算是整理出了一份像樣的成績單。

    「總算是出來了,好……」楊改革倒是稱讚了一回施鳳來,接過了成績單,仔細的看起來。

    不得不說,有些人就天生是時代的弄潮兒,儘管歷史已經發生了偏轉,本該大規模爆發的農民造反沒有發生,後金進關也幾乎不可能發生,原本一些依靠鎮壓農民造反和抵抗後金而成名的人物不可能如歷史裡那般脫穎而出,出現在明朝的視野裡,可在這歷史的長河裡,有些人,依舊是佼佼者的,並不會因為歷史發生了偏轉而被埋沒。

    楊改革在施鳳來的這份「成績單」上,清晰的看到了幾個十分「熟悉」的名字。這些名字,不是朝廷大員,也不是封疆一方的人物,按理說,皇帝幾乎不可能知道這些人的名字,更不可能對他們有多少瞭解,因為明朝太大,官員太多。可楊改革現在就看到了幾個很「熟悉」的名字。

    這幾個名字要放在這個時間點上說,幾乎就是默默無聞,沒幾個人知道,但要說明朝,特別是明末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他們。

    他們有洪承疇,盧象升……

    楊改革看了這成績單,不得不感歎,人物就是人物,注定會一躍而出,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沒了農民造反,沒了後金入關,但是還有種蕃薯比賽,時代不會埋沒了人才。

    楊改革倒是比較詳細的看了一遍這個成績單。皺著眉頭,良久才說道:「確實不錯,這個盧象升是何許人也?一個府的產量居然有六十萬石之多,還有這個洪承疇,也不錯,畢自肅確實是個老實人,這個功勞,本來該他的,他倒是都讓給了洪承疇了。」楊改革說道,這兩個歷史上的名人,不是楊改革要把他們摘出來,而是他們確實做出了成績,如今在施鳳來的奏報上,他們是首功,楊改革看到了這個成績單,只能再感歎一次,優秀的人物,注定會一躍而出啊!但,也從這份成績單裡看到了很多問題,不由得皺眉頭。

    「回稟陛下,這個盧象升,乃是大名府的知府,先帝二年的進士,要說今年的種蕃薯,屬他最為用心。」施鳳來說到這裡,心裡也不免有些悲哀,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名聲,推廣國策,格外的吃力,今年很多地方都耍了他了,陽奉陰違。雖然拿了種蕃薯的銀子,可種出理想蕃薯數量的,並不多,更多的人都是應付了事,像盧象升這般賣力種蕃薯的,寥寥可數。要說種蕃薯比較積極的,也就是帝黨控制下的地盤,比如陝西,因為有畢自肅的全力支持,那邊的產量倒是高出其他省一大截,北方幾省又要高出南方省份一大截,從這份成績單裡面,倒是能看出很多東西。

    「哦,大名府知府?今年多大了?那裡人士?」楊改革問道。這種成績差別巨大的情況,楊改革老早就有所估計了,以明末官僚們的惰性,種蕃薯不可能這麼順利,要是真的能那麼順利,歷史上明末的崇禎、徐光啟推廣蕃薯就不會失敗了。問題一如楊改革所預料的那般。

    「回稟陛下,盧建斗是神祖萬曆二十八年生人,今年二十九,尚未到而立之年,常州宜興人。」施鳳來立刻答道,對於這個人的來歷,他倒是看了又看,作為種蕃薯最為賣力的一個人,他想不關注都難。

    「不到三十歲?就當了大名府的知府?倒是個人才啊!哈哈哈……」楊改革笑著說道,不過眉頭卻依舊緊鎖。

    「回陛下,確實是個人才,二十二歲就中了進士。」施鳳來見皇帝的臉色似乎帶著一些異色,倒是也喜不起來了。

    「洪承疇也算可以,雖然是畢自肅讓出來的功勞,可畢自肅是個老實人,如洪承疇不賣力,也不可能將功勞讓給他……」楊改革又說道,陝西那邊因為是自己的基本盤,有畢自肅坐鎮,他哥哥又是戶部尚書,鐵桿的帝黨,所以,那邊,推廣蕃薯基本沒問題,洪承疇倒是很賣力,畢自肅這個老實人也沒抹了他的功勞,如實的把洪承疇作為首功。

    「回陛下,是的。」施鳳來有些萎靡的答應道,見皇帝的眉頭緊鎖,他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他這回推行國策,皇帝拿錢給他買政績,結果只能說差強人意,也怪不得皇帝會這樣,幾十萬銀子下去,怕大半都是打了水漂的。

    「唉,這種結果,也不出朕所料啊!……」楊改革的眉頭緊鎖了半天,終於還是把這話說開了。一樣的銀子,種出來的結果卻相差相當遠,可謂天壤之別,底下的人在搞名堂,在陽奉陰違,這已經不用說了,聞都聞得出來。親自實踐了一把明末政府的運作力、執行力,楊改革算是體會到了歷史上崇禎的難處,任何政令都無法執行下去,不亡才怪,執行力這個東西在明末,恐怕已經是稀有動物了,自己如今還不是歷史上那個崇禎呢,對國家還有這比較強的掌控力呢,還有不少基本盤呢,也不過是這種模樣,也難怪歷史上崇禎也好,徐光啟也好,推廣蕃薯都沒成功。

    「陛下,臣無能,徒費國帑,一事無成,請陛下責罰。」施鳳來再也沒喜滋滋了,上百萬的銀子撒下去,就是這個結果,只能說可悲,買政績,似乎失敗。

    「……」楊改革倒是沒說話,而是思索起來,這件事,倒是可以看成是一次檢測明朝政府執行力的測試,雖然花的錢比較多,可也不是沒收穫,至少對現今明朝的執行力有了一個具體、詳細、直觀的瞭解,以後推行政策,也才有依據。要說收穫,也有,盧象升貌似就出現了自己的視野裡,沒有像歷史上那般靠抵抗後金而崛起,靠這種方式崛起,說明了盧象升的能力,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還有洪承疇,也算是日後清朝的開國功臣,也算是「牛人」,這兩個人的價值,都不算小了。

    「呵呵呵,這種事怎麼能怪卿家呢?這種結果,朕早有預料,要是朕下一個聖旨,天下立刻按照朕的聖旨不折不扣,甚至超額完成,那就怪了……」楊改革眉頭鬆開了,笑道。

    「陛下!……」施鳳來不解的看著皇帝,這小百萬兩銀子差不多大水漂了,皇帝就不心疼,不憤怒?

    「此事,朕說過,早在朕的預料之中,不怪卿家,實際卻還有出乎朕意料之外的事,這總的說起來,其實,是件好事……」楊改革本身就沒期望自己下個聖旨種蕃薯,天下立刻把蕃薯種到爆棚,要那樣,也就不會有額外的推廣種蕃薯的渠道了。

    「陛下……?出於陛下預料的事?……,好事,這……」施鳳來不解的問。

    「……要是這蕃薯好推廣,那朕就不會讓田弘遇種蕃薯了,雖然這條路沒有走通,可其他的路走通了,藉著如今這蕃薯酒的事,想明年的情況必定會好得多……」楊改革笑著說道。

    「那是,陛下,……那是……」施鳳來的汗就出來了,看來,這事真的就沒出乎皇帝的預料,皇帝一早就知道拿銀子給自己買政績會是這個樣,整個人萎了下來,一切都逃不脫皇帝的掌握啊!

    「……這件事,說起來,也還是件好事,卿家難道不覺得,盧象升和洪承疇這兩個人,是個人才嗎?洪承疇朕就不說了,這個盧象升可是帝黨?可有後台?三十歲不到就做到大名府知府,正四品啊!卿家難道不覺得,這個才是卿家最大的收穫嗎?」楊改革笑著開導施鳳來,見施鳳來一副萎靡的樣子,這個首輔雖然不咋樣,可楊改革卻用著順手,不打算換掉,更不打算讓他頹廢。

    「呃……,這……」施鳳來聽皇帝這麼一說,立刻又來精神了,三十歲就是正四品了,這前途……

    「……回陛下,那盧象升不是帝黨,要說後台,其實,也算不上東林黨,也就是早年不畏懼魏逆,所以……」施鳳來立刻高興的回答道……

    「既然不是帝黨,那人家這麼賣力的種蕃薯為了什麼?不說是為了投靠帝黨這麼齷齪,就說真的是只想做點實事,為老百姓謀條生路,也是個不可多得好官,又看他種蕃薯的產量,就不用懷疑他辦事的能力,如此之多的優點加起來,施首輔,難道你還準備放過?帝黨最缺的不就是這種人麼?」楊改革笑著解釋道,帝黨如今在高層和底層都不算太差,高層就不說了,幾乎佔據了整個內閣,底層的更不用說,從國子監出來的,司農司的移民官們這些都可以看成低級帝黨,只可惜,高層有了,底層也有了,可惜青黃不接,中間層幾乎是空白,極容易出現斷檔,劉延元出事,楊改革想找個頂替的人都找不到,不得不讓孫承宗頂上去,讓楊改革傷透了腦筋。這個買政績雖然沒買出多少成績,卻「買」出了一些一等一的中間層。

    「陛下,臣明白了,明白了……,謝陛下開導,臣實在愚鈍得很……」施鳳來高興的說道,皇帝這是暗示他把那幾個人收為帝黨呢,特別是那個盧象升,聽皇帝這麼一說,簡直就是前途無量啊!如今又有如此好的蕃薯成績,該當把他爭取過來,更隱晦一點,把他招到自己麾下,將來自己也才後繼有人。

    「如今,朕這裡,先給陝西賜五萬銀幣的獎勵,算是對陝西那邊的獎勵,再給大名府賜五千銀幣的獎勵,先給天下人吹個風,讓邸報好好的吹噓吹噓,讓這幾個種蕃薯成績好的人在天下人面前露個面,然後再把這兩個人招進京,仔細的考核一下能力和品德,該陞官的陞官,該培養的培養……」楊改革笑著就說道。

    「臣領旨!臣懂了!臣明白!」施鳳來立刻來了精神,這麼好的***人要到哪裡去找啊?恨不得立刻就把盧象升找到自己面前來,三十歲的正四品,以後弄個閣臣也不是不可能,做個尚書,基本不是難事……

    「好了,種蕃薯這件事雖然今年沒做什麼名堂出來,可卻還是開了個頭,藉著今年蕃薯酒的事,再好好的從天下遴選一批可靠之才,到來年,首輔的這個事業,基本就不用太操心了,基本可以當個甩手的掌櫃了……」楊改革又笑著說道,雖然今年給施鳳來買政績沒買出什麼名堂,可自己還有其他手段推廣是蕃薯,藉著田弘遇蕃薯酒的成功,到了來年,不,今年下半年,天下種蕃薯的積極性,只怕會成倍增長,即便是不買政績了,這政績也會自己冒出來,更別說如今要間拔那幾個種蕃薯種得好的,只要提拔得幾個,想那些當官的自然有了種蕃薯的積極性了。

    「臣謝陛下隆恩!」施鳳來可真心是五體投地了,跟著皇帝干,皇帝實在是沒把他當外人,不僅買政績給他,還給他包買成,皇帝待他,可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施鳳來也放開了心思,原本他還打算求皇帝,要嚴懲幾個種蕃薯不積極的官員的,以立威什麼的,他雖然麵糊,可好歹還是首輔,這面子被傷得厲害了,也準備咬一回人的,現在看來,不用了,理都不用理那些人。皇帝做事,果然別具一格,如今你們不種就不種,我還不帶你們玩呢。

    ……

    楊改革看著施鳳來高高興興的走了,心裡也蠻高興,第一就是測試出了明朝真實的執行力,再就是挖掘出了幾個有能力的人,還是帝黨裡少見的中層,算是額外的收穫,也暗慶自己沒有依靠行政手段這一條路普及蕃薯,行政這條路雖然失敗了,可田弘遇那條路卻成功了,這推廣蕃薯的事總算是成了。

    想到盧象升和洪承疇,楊改革又不得不感歎一次,金子始終是要發光的,即便這件事不出頭,其他的事也要冒頭,如何「用」這兩個歷史名人,楊改革又犯難了,難以下決定。

    「大伴。」楊改革放下了對這兩個人的考量,說道。

    「奴婢在。」王承恩答應道。

    「給陝西賜五萬銀幣,算是對這次蕃薯成績的獎勵,重點提一下洪承疇,另外,給大名府賞五千銀幣,重點表揚一下盧象升,這事要在邸報上上報,另外讓這兩人進京,以最快的速度,其他的人,就適當的給些獎勵吧……」楊改革放下心事,吩咐道,現在說怎麼「用」這兩人還早了些,還是等他們進京了再說。順手把施鳳來的那個「成績單」給了王承恩。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應下來。

    ……

    施鳳來走出了皇城,心裡美到冒泡,不僅政績不用愁,而且還可能撈到一個極為優秀的「***人」,這日子實在是美極了,做得幾年首輔之後,自己的「***人」大概也起來了,不說閣臣,也能是個尚書,再不濟也是個封疆大吏,自己雖然退了下去,可這朝堂上還有自己的門生故吏,自己對朝堂就還有一定的影響力,退下去之後的日子,不會很淒涼,可以說過得舒適。

    施鳳來美美的想著,跟著皇帝干,果然有前途啊!雖然有時候要給皇帝當話筒,可值!想著想著,忽然又想起來,前一段日子,皇帝不是說,要給自己送一個大禮嗎?難道這個大禮就是這個?施鳳來彷彿突然遭了個晴天霹靂,眼睛鼓鼓的呆立在那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