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 各方的反應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盧象升在大同邊牆外的交戰,成了多方關注的焦點。

    蒙古右翼諸部切實的感受到了來自明朝的壓迫,以前明朝還有一定的克制力,基本不過宣府,現在連大同這邊也開戰了,也就是說,儘管他們不想和明朝打,卻不得不應戰,他們是不得不打了一場生死大戰,面對咄咄逼人的明朝,他們別無選擇。[|com|]

    明朝自然是知道盧象升動武的事,沒有皇帝的示意,盧象升也不敢貿然動武。消息傳回大明,明朝朝野更在乎的是大明朝出了一個能上戰場的文人巡撫,這才是朝野關注的焦點,盧象升瞬間成了大明朝的英雄,至於盧象升是在哪裡打仗,普通人未必關注這個,未必分得清那裡是大同,那裡是張家口。

    林丹汗接到明朝大同巡撫盧象升在塞外斬殺蒙古部落的消息之後,連夜就走人了,幾乎沒有絲毫的停留,連還在運送當中的明朝支援也不要了。

    遼東。

    黃台吉也接到了明朝大同巡撫在大同邊牆之外打殺蒙古部落的消息,不過比林丹汗稍晚一些。

    「憲斗看看,明朝這是要幹什麼?如今又該如何走?」黃台吉看著手上的消息,問自己的謀士範文程。

    「大汗,明朝這是要打土默特,沃兒都司諸部了」範文程沒多想,就說道,說實話,他也是個文人,也是讀的聖賢書,他也震驚這個消息,一個能上陣殺敵的文人巡撫,範文程自信也有幾下子可想到人家是進士還身為巡撫,還能帶頭衝陣,並且斬殺數人範文程默默的自卑。

    「明皇的牙口不小啊!也不怕噎著」黃台吉咬牙切齒,帶著一些恨意說道,在黃台吉看來,西進除了能避開明朝的兵鋒,從林丹汗那裡搞到補充,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西進之後還可以和蒙古右翼諸部連成一片一旦和蒙古右翼諸部連成一片,就可以收攏蒙古人,增強自己的實力了,他們大金的八旗加上蒙古人的騎兵,絕對可以稱霸草原的,明朝再想對付他,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可如今,明皇貌似提前動手對付蒙古右翼諸部了,這一戰打下來,只怕再沒有蒙古右翼這個說法了,只怕以後就只有皇協軍了想到自己進入草原之後,得不到什麼補充不說,還得面對無窮無盡的皇協軍的騷擾,這如何不恨?

    「…」範文程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再恨又有什麼意義?鞭長莫及,勢不由人還能怎麼辦?

    「……………,大汗文程覺得,還是應該盡快的西進為妙,如能盡快的和土默特沃兒都司諸部匯合最好」範文程提醒道。

    「該是如此,但只怕明皇不會那麼容易讓本汗如意的再說,這西進,要和土默特,沃兒都司諸部聯繫起來,還是得過林丹汗這關才行,要從林丹汗的眼皮子底下過,只怕不是那麼容易」黃台吉說著說著,更狠起來。黃台吉不比範文程笨,範文程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西進可以,可必定要面對林丹汗,林丹汗正好擺在他和蒙古右翼諸部中間,他要想過白城匯合蒙古右翼諸部,林丹汗就是個大障礙,他和林丹汗殺紅了眼,如果是領兵作戰,他輕鬆的就可以繞過,可如今卻是拖家帶口的轉移,這fu孺怎麼辦?必定會成林丹汗的目標,要從林丹汗的眼皮子底下過,只怕不出點血,是不可能的。想到這些場面,黃台吉心中的恨意越發的濃。

    黃台吉的恨意讓在場的人覺得可怕,都不敢出聲,卻聽見帳外有傳報的聲音。

    「報!啟稟主子,林丹汗西逃了。、。那個傳報的奴才氣喘吁吁的進了汗帳,跪下就說道。

    「哦,倒是走得很快!、。黃台吉聽到林丹汗西逃的消息,沒有太大的驚訝,這幾乎就在預料之平。

    「大汗,大戰將起,明朝的心確實很大啊!

    這林丹汗是要縮回去防備土默特和沃兒都司諸部了」範文程立刻說出了這裡面的原因。

    「是啊!林丹汗走了,我大金也要西進了,這大戰也要將起了…」黃台吉忽然有些悲壯的說道,這一幕幕,他覺得他似乎是踩著點一般的一件一件的去做。明朝只不過在遙遠的大同動了下武,一系列的反應下來,他大金就得跟著大明的動作走。黃台吉很想說不西進,可不西進還能怎麼辦?他那盛京能抗得住明朝火炮的轟擊?還是能防止明朝人升熱氣球?一旦明朝人兵臨城下,他就立刻成了喪家之犬,不事先準備退路,難道成了喪家之犬之後再去考慮後路?

    一股悲壯的情緒從黃台吉心底升起來。

    紫禁城。

    楊改革看著邸報,倒是笑得合不攏嘴,這幾日的邸報,都在說盧象升的事。

    「這個盧象升,果然沒讓朕失望,一出手就如此出彩」楊改革笑著對孫承宗說。

    「還是陛下慧眼識人,否則,建斗也沒有施展的平台……」孫承宗說到盧象升,這臉上的笑容似乎就綻放出來了,和平時的嚴肅完全不同。

    「呵呵呵……」楊改革笑了起來,當初他和孫承宗兩個人都為誰去當遼東巡撫,誰去當大同巡撫為難,現在看來,給兩個人的安排是沒錯的,盧象升一出手就出了大彩,給邸報連著吹噓了幾天,一個能文能武的儒將新星已經冉冉升起了。

    「陛下,建斗這一打,這關外的情形,會立刻劇變啊!」孫承宗微笑著說道,每次說到盧象升的時候,孫承宗總是帶著微笑。

    「是啊!這決戰始終是要打的,以其被動,還不如由我大明來掌握主動…」楊改革說道。盧象升在大同開戰,明顯的是要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肯定會逼迫蒙古右翼集結大軍和明朝死拼。

    「陛下,蒙古右翼諸部是一定會集結大軍和我朝打仗的,就是不知道林丹汗會有什麼反應,不知道林丹汗還能堅持多久」孫承宗又說道。打蒙古右翼的事,其實是早就安排好的事,蒙古右翼諸部裡,很多都和東虜有聯絡,除了合兵打林丹汗,甚至有和東虜刑白馬盟誓的事,既然有這種事,那也就不要怪明朝翻臉了,實際在以前,明朝和蒙古右翼諸部的關係還不錯。

    「林丹汗麼,就不好說了,他如今拿朕的東西拿得手軟,…呵呵呵,反正也到了這個時節了,他走不走都無所謂,不走繼續消耗實力也好,走了更好」楊改革笑著說道。林丹汗到此時,整個局面上,已經不是重要的一環了。

    「陛下說得是」孫承宗說道。實際。孫承宗還是希望林丹汗退走,不然,放東虜西進的策略就要難纏了,如果林丹汗一直堅持和錦寧防線聯在一起,在那裡死抗,實際還是個麻煩,當然,也僅僅是個麻煩,遇到黃台吉的林丹汗,注定就是一悲劇,當然,這也僅僅是可能,實際是不可能的,林丹汗不可能放棄他的老巢白城。

    「林丹汗如果要走,只怕這兩日就會有消息」楊改革算了算路途的遠近,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話還沒說完,就進來一shi從,是來送消息的。

    「報!啟稟陛下,遼東急報。、。那個shi從嚴肅而又有些急怕的稟報道。

    「哦,說曹操,曹操就到了,剛還在說遼東的事呢。」楊改革笑著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急報。

    楊改革立刻翻看起來,看了一下,眉頭鬆了不少。

    「陛下,何事?」孫承宗問道。

    「林丹汗一接到盧象升在大同出戰的消息,連夜就撤走了,買油絲毫的猶豫」楊改革簡單的說道,這確實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楊改革說完,又把急報遞給了孫承宗。

    孫承宗稍稍的瞄了幾眼,就已經知曉了內容。內容很簡單,林丹汗接到大同巡撫在大同邊牆外開戰的消息,連夜走人,連還在搬運的許多支援都不要了,走的相當匆忙。

    「陛下,一切不出所料,林丹汗退走了……」孫承宗看了,也是眉頭鬆開,這和推演的結果幾乎完全一樣。

    「呵呵呵,林丹汗鼻裡,也還有明白人啊!」楊改革笑著說道。

    「陛下說得是,我大明在大同開戰,幾乎就等於同蒙古右翼諸部宣戰,蒙古右翼諸部必定會集結起來對付我大明,我大明豈是那麼好對付的?十餘萬人馬集結起來,總是要找點事做的,林丹汗這是怕蒙古右翼諸部的人打他的主意啊!」孫承宗帶著一些笑意說道。

    「呵呵呵,確實不錯,這個林丹汗,實際還是有些能耐的,只是生不逢時啊!」楊改革笑著說道,如今已經快十二月了,蒙古右翼諸部和明朝直接大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一旦下雪,可能整個草原都無法動彈了,所以,決戰起碼也要到明年去了,今年頂多就是發生一些中小規模的戰事。有了盧象升這件事,蒙古右翼的人必定害怕被明朝逐個圍殲,所以必定抱團,一旦抱團,力量大了之後,難免會有些想法,對明朝他們可能沒辦法,但或許會把主意打到林丹汗頭上,如今林丹汗大部分力量都在東面,西面相對的薄弱,林丹汗縮回去,也是可以預期的。

    孫承宗一陣無語,林丹汗確實生不逢時,平白無故的打殺了草原上不少部落,落下了個惡名,得了不少死敵,實際好處還是給東虜得去了,遇到東虜,就是一悲劇,除了給東虜送人口財富,就幹不了別的,如今東面被東虜擠壓,西面即將被蒙古右翼的人踹屁股,更失去了和明朝的直接接壤,獲取支援的渠道也斷了,這可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是不知道,這東虜虜酋會如何動……」楊改革有意無意的問了句。

    「陛下,臣以為,必定會西進的,林丹汗這一讓,必定是縮回老巢白城,否則,必定難顧首尾,這白城到遼東,至少會空出兩三百里的空隙,東虜豈有不佔之理?東虜不挨著林丹汗,又從哪裡恢復實力呢?陛下放心,事情不會超出預料的……」孫承宗信心十足的說道。

    「這道也是,看來,這萬里大戰,很快就要完全展開了………………」楊改革說道。

    「正是,陛下如今就等東虜西進的消息了,一旦確定東虜西進,也就輪到我朝動了……」孫承宗堅定的說道。說的意思是一旦東虜西進踏入草原,那麼,以防備東虜繞道叩關為由,明朝立刻就會啟動整個北方的戰爭體系,就會讓萬里長城進入戒備狀態一旦明朝邊牆進入戒備狀態,萬里大戰,也就真正的開始了。

    只,………,嗯,是啊!這大戰,確實要開始了……」楊改革歎息道不說生死成敗在此一舉,也是對大明朝乃至楊改革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如今正在楊改革推動大明朝思想變革的關鍵時期,楊改革之所以能推動這些事,靠的是巨大的聲望,靠的是威望,如果北方戰事失敗只怕這威望會跌入谷底,對於推進思想領域的改造,是極為不利的楊改革也只能贏,不能輸一旦輸了,沒個一二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恢復過來的。

    只,………,對了,孫師傅,對付蒙古右翼諸部的事,沒有問題吧?」

    楊改革思索了一會,又問道。

    「回稟陛下,應該沒問題,把握至少在七八成之上,皇協軍本身就有十餘萬,即便二抽一,也有至少五六萬的人馬可供調遣,加上還有邊軍,抽調兩三萬邊軍協助即可,再加上新軍坐鎮,至少可以對付蒙古右翼諸部十萬聯軍……」孫承宗詳細的解說道。

    「嗯,只是不知道預測的十萬聯軍對不對,如果少了還好辦,要是多了,可就不好辦了……」楊改革又說道,這些對策和問題,實際楊改革自己也是參與者,知道是知道如何應對這些情況的,不過事情即將發生,又有些不自信了。

    「陛下放心,應該沒問題的,我朝依靠邊牆、諸城防禦,那蒙古人又沒有攻城的利器,能耐我何?總不至於教騎兵攻城吧……」孫承宗道,如今手榴彈在明朝軍隊,特別是邊關,已經相當的普及了,依靠手榴彈,即便是個普通的堡子,蒙古人要攻下來,沒有數倍的死傷,那是想都別想,有了手榴彈,面對沒有攻城利器的蒙古人,堡壘的防禦力猛漲。

    「嗯,這倒是的,十幾萬人不事生產,這吃喝拉撤,朕倒是要看看,這蒙古右翼諸部的兵馬能堅持多久……」楊改革說道,其實,楊改革對於蒙古右翼諸部,根本沒怎麼放在眼裡,明朝本身的防禦體系已經相當的厲害了,如今再經過加強,蒙古右翼要說和明朝過不去,打明朝的主意,那可是瞎想,這麼多年都拿明朝沒辦法,沒理由如今明朝恢復實力了能行。士氣方面,明朝如今更是高漲得厲害,更不怕蒙古人。

    「陛下放心,如今我大明強勢,這草原上,對我大明早已畏懼得很,已是人心惶惶,更有接受我朝冊封的傳統,不少部落都有心歸順我朝,加入皇協軍的,待日後大戰起,陛下會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的…」孫承宗笑著說道,軍情局做的事孫承宗是知道的,說出這些話,自然是有譜的。在軍情局那些人威逼利誘之下,不知道多少蒙古部落在「三心二意」蒙古右翼的情況,大明朝可以說瞭如指掌。草原上的部落,一直就有接受明朝冊封的傳統的,在很多部落看來,情況不妙,大明勢大,投靠明朝不失是一條好路。

    只,………」楊改革也默默的笑起來,對付蒙古右翼和對付後金的難度,不在一個檔次之上,對付後金,楊改革只能是趕盡殺絕的,和後金血戰到底,沒有二話可說,而對於蒙古人,什麼分化拉攏,威逼利誘,什麼打殺放生等等手段,輪番的上場,絕對會把蒙古人玩得欲仙欲死。

    「……對了,孫師傅,皇協軍的情緒如今如何?不會到時候出問題吧?」想過了敵人那邊到時候反水,楊改革也想起來,不要打仗的時候自己這邊反水才好,要那樣,這樂子可就大了。

    「陛下放心,這不會的,那些皇協軍依靠特權貿易獲利就不說了,我朝如今更是錢糧充足,不曾短邊關將士一分銀子,有新軍和邊軍【鎮】壓著,皇協軍那裡敢說個不字,每個部落不過抽調了五成出去打仗,還有五成在我大明控制之下呢,如有反叛之心,也要考慮後果,再者,陛下一向信守承諾,答應給他們的戰利品也未曾多要過他們一分,他們也想著拿下蒙古右翼好分東西呢」孫承宗接續解釋道。

    「嗯,這倒是不錯……,這次大戰,需盯緊這方面的事,如有人三心二意,直接打殺了,朕不希望看到皇協軍裡有三心二意的人……」楊改革點點頭,皇協軍系統,實際就是學的八旗制度,打仗抽個三成到五成,既是給部落留下了火種,也是拿捏著去打仗那些人的七寸,讓那些人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思,也不敢不出力。

    「遵旨,陛下!」孫承宗答應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