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一卷 第七百二十二章 教育與羊毛 文 / 雲和山的此端

    第七百二十二章教育與羊毛

    給幾個重要的大臣交底,佈置任務,花費了楊改革不少精力。

    說服,講解清楚,佈置玩這一系列的任務,已經是下午了。

    楊改革佈置這些任務的時候,還不覺得,待鬆懈下來,才覺得,有些口乾舌燥,有些疲憊。

    看著皇帝扭脖子,握拳,甩手,王承恩看得蠻心疼,今天都到這個時辰了,皇帝還沒吃飯,想必是又餓又累啊!

    「陛下,要傳膳麼,陛下還沒吃午飯呢。」王承恩心疼的問道。

    「嗯,喝點稀飯墊墊肚子吧,朕有點累,要午睡了,吃多了也不好,呆會午睡後再吃……」楊改革看了看天色,說道。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心疼得很,又是這樣,只吃點稀飯墊肚子。

    ……

    匆匆的喝了幾口稀飯,楊改革倒頭就睡了起來。

    王承恩看著皇帝匆匆的喝粥,都還沒嚥下喉,倒頭就睡,更是心疼,默默的收拾起碗筷來。

    楊改革覺得自己累得厲害,佈置這麼大的事,消耗了楊改革相當多的精力,剛躺下,就想起來自己還有事沒做完。

    「大伴,國丈田弘遇還在京城裡嗎?若還在,立刻把他召來,朕有事吩咐……,對了,還有李若漣,……嗯,對了,還把衍聖公孔胤植也請來,朕有事,哦,順便也把林釬,劉宗周也召來……」楊改革再次睜開眼睛說道,剛剛躺下又睜開眼睛的楊改革,兩個眼睛是通紅的,有些嚇人。

    「奴婢遵旨。」王承恩著實被嚇了一下,連忙答應道。

    交代完這些,楊改革眼睛一閉,立刻進入夢鄉。這個大動作,實在是太消耗精力了。而剛才自己佈置的這些,還僅僅是一個大致上的佈置,還有一些細節需要交代和完善,還得見一些人,推動這件事,若是只要下一個聖旨那該多好,這是楊改革進入夢鄉前唯一的念想。

    王承恩看著剛剛睜開眼睛說了幾句話又睡的皇帝,更是心疼。

    ……

    楊改革雲裡霧裡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再次醒來的時候,感覺精神好些了,頭卻有心昏昏沉沉,搖了搖腦袋,喝了口茶,又覺得肚子有些餓,撿起幾塊餅子吃了,才覺得舒服些。見王承恩遞過來毛巾,楊改革擦起臉來。

    「大伴,朕睡了多久?」楊改革問道。喝了茶,擦了臉,墊了墊肚子,楊改革覺得舒服多了問道。

    「陛下要不再睡會,陛下不過才睡了半個時辰……」王承恩連忙說道。

    「半個時辰?噢,算了,夠了,再睡今天就過了,有些事還是今天說了的好……,朕讓召的那幾個人到了嗎?」楊改革說道。

    「回陛下,都到了……」王承恩回答道。

    「哦,都到了,這就好,這樣,就開始見吧,先從衍聖公見起,讓林釬和劉宗周也一起進來吧……」楊改革說道。

    「遵旨,陛下!」王承恩又答應道。

    ……

    楊改革稍稍的洗漱了一下,吃過了點東西,精神頭已經好多了。

    「臣參見陛下!」

    孔胤植,林釬,劉宗週三個人工工整整的行禮道。

    「免禮。」楊改革說道,這次人比較多,楊改革倒是沒有賜坐。

    「謝陛下!」幾人又道。

    「幾位都是一心弘揚聖人事業的,都是熱心辦教育的,最近辦得如何了?」楊改革笑著問道。

    「回稟陛下,如今一切都在推進中,正在逐漸的擴大規模……」林釬說道簡單的介紹了自己的工作。

    「好!這聖人的事業,也多虧了幾位不辭辛勞的去辦……」楊改革誇獎了幾句。

    「……當不得陛下如此誇獎,為教育出力,是我等該做的。」林釬客氣起來。

    楊改革問了幾句閒散的事,就開始說正事:「……今日把幾位卿家召來,是有事要麻煩幾位……」

    「回稟陛下,為陛下辦差,乃是做臣子的榮耀,當不得陛下如此客氣……」孔胤植出面說道。

    「……呵呵呵,那好,朕就不客氣了,不過,朕在說這個事之前,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幾位,幾位可要如實回答朕啊!」楊改革道。

    「回稟陛下,臣一定據實稟告。」孔胤植帶頭,三個人都說道。

    「幾位卿家對朕的遼東開發如何看?」楊改革直接就問這個問題了。

    「回稟陛下,甚好,我朝北方極度乾旱,百姓衣食沒有著落,陛下開發遼東,為天下百姓尋到了活路,陛下所作所為,乃是聖主的作為……」孔胤植立刻將馬屁送上。

    「呵呵呵,是嗎?……這就好,那林,劉二位卿家呢?你們覺得如何?」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陛下做得此事,乃是活人無數的大善事,大功績,臣贊成陛下做的,如今天下數十萬百姓聚集京城,嗷嗷待哺,不為這些百姓找一個出路,會出大事的……」林釬立刻跟進。

    「回稟陛下,陛下做得是對的……」劉宗周說得比較簡單。

    楊改革點點頭,說辭倒是挺好的。

    「既然這樣,那朕就說說這個事吧,也是和遼東開發有關的……」楊改革說道,既然你們都覺得開發遼東是好事,那就好。

    「請陛下明示……」幾人又道。

    「……朕希望開發遼東的過程中,移民出去的百姓,能不忘本,能不忘根,能不忘記祖宗,而維繫這一切的,自然是文化和習俗,是文明的傳承,所以,朕想,移民出去了,不能就把他們放在遼東不管了,這文化和教育還是得跟上才好,朕目前的打算是,日後遼東每聚落成一個新的鄉鎮,城鎮,就立刻由朝廷派出教育對當地百姓的孩子進行教育,以傳承文化,另外,朕再為每一座新聚落成的鄉鎮城鎮捐一座圖書館,以弘揚聖人的理念,傳承文化,諸位以為如何?這個辦法可行否?」楊改革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雖然如今的「教育黨」對自己來說,份量不是很足了,但,楊改革依舊沒有忘記他們的一份,還是兼顧到了這個勢力,如今楊改革在整合整個大明朝的力量,把勁往一處使,那自然不能忘記了他們,雖然他們的勢力已經不是很重要。

    幾個人都有不小的驚訝!每聚落成一個鄉鎮城鎮,就派出教員負責教育,皇帝就捐一座圖書館?這個手筆,可不小啊!孔胤植,林釬,劉宗周幾個人互相看了看,再看向皇帝,滿臉的佩服,皇帝果然不做事則以,一做事,就是大手筆。

    「陛下真乃是聖主,此真是我華夏之幸也……」孔胤植率先就表態支持皇帝。

    「陛下真乃是是明君,此舉於我華夏文化之傳承,必將影響深遠,遼東之移民,必將感激陛下……」林釬說道。

    「陛下聖明……」劉宗周也說道。

    「呵呵呵,先別光顧著說朕的好話,諸位都說說,行不行吧。」楊改革笑道。

    「回陛下,這絕對行,那裡有什麼不行的?」林釬迫不及待的說道。辦學,修圖書館這絕對是好事中的好事,那裡還要問不行?

    楊改革笑著把目光看想了其他兩人。

    兩人立刻表示說可行,這個事,實在沒有任何值得反對的。

    楊改革點點頭,這一條,確實沒什麼值得反對了。

    「好,既然沒有問題,那這件事,就這麼辦吧,遼東那邊的教育和辦學,也就由你們統籌,加入你們的辦學計劃吧……」楊改革道。

    「臣遵旨!」幾個人道。

    說過了這件事,楊改革又和這幾個人聊了一會關於教育的問題,打聽了一下如今士林裡對於全面教育的看法,打聽了一下那個全民教育的悖論有什麼進展,當得知這個悖論還在爭論,還在發酵的時候,楊改革悶在心裡好笑,這個問題,一日不給一個定論,就要爭論一日,這爭論下去,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如今現行的一些規則必須要改變,否則無法自圓其說。要麼聖人錯了,要麼朝廷、大家錯了。楊改革就等著天下讀書人討論出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之後,再由此而進行更加深刻的社會變革,如今,倒是不急,讓他們慢慢去討論這個問題去。楊改革現在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了擴張,殖民,攀科技打基礎上,等基礎牢靠了,再解決意識形態問題。這個問題,就讓他繼續爭去吧。

    送走了這幾個人,楊改革長出了一口氣,路漫漫其修遠兮,自己還得多努力,自己要走得路還很長。

    ……

    「臣田弘遇叩見陛下!」田弘遇畢恭畢敬的行禮。

    「免禮。」送走了前面三個人,楊改革再接再厲,接著再見人,這回,輪到田弘遇了。

    「謝陛下隆恩!」田弘遇謝恩了。儘管如今已經是紅得發紫的人物,天下人競相巴結的財神,可面對皇帝,田弘遇天生就帶著畏懼感。皇帝不過稍稍的搗騰,就把他這個窮國丈搗騰成了天下數一數二的富人,其能量,實在是讓田弘遇感到害怕,皇帝能把他捧起來讓他做事,也能換了他,讓他變得一文不名。田弘遇參與了皇帝不少事情的內幕,參與得越多,田弘遇越感到害怕,他和皇帝的世界,相差實在太遠了。

    「國丈如何看開發遼東的事?」楊改革也問了這個問題。

    「回稟陛下,此乃陛下的仁政,天下百姓受惠頗多,俱感激陛下仁慈。」田弘遇的馬屁立刻送上。

    「這個就不要說了,沒意思,稍後朕會公佈一系列的舉措來開發遼東,遼東開發,國丈最先介入,是朕的排頭兵,是朕的先鋒,朕的佈置,國丈必須帶頭完成,要給天下人做一個好榜樣……」楊改革說道。

    「回稟陛下,臣明白,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的。」田弘遇肯定的說道,他如今也是執掌一方的大人物了,做的買賣,也是以百萬計,見皇帝說到了具體的事情上,立刻進入狀態。

    「好,此事朕相信國丈一定能辦好的,朕就不多說了……」關於遼東開發的事,楊改革不僅僅只有政令、政策出台,自己更是實際參與著,自己更是引領者,更是遼東開發的大鱷,若是說開發遼東,僅僅靠政令和政策,楊改革覺得這是最不靠譜的事,效率緩慢底下,也唯有自己親自帶頭,親自做示範,這遼東開發的效率才跟得上,政令和政策只是一個死的東西,只是一個大的方面的指導性的東西,和實際操作還是有很大的差異,這種事就和打仗一樣,只有自己衝鋒在前了,後面的人才會跟著自己沖,不然,一味的在後面高喊「兄弟們給我上」,這是不行的。

    楊改革從來不指望什麼事只要發個聖旨就行了,更多的都是親歷親為,親自衝鋒。大家覺得不靠譜的事,大家覺得不行的事,大家覺得不可能的事,自己都統統做給他看,自己都給他做個榜樣出來,相信有了榜樣的力量,有自己實際參與了,這些政令政策才能比較好的實現。當然,不親自參與進來更不行,不自己做怎麼知道內裡的行情?不知道內情怎麼收稅?

    「謝陛下信任……」田弘遇連忙道,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他已經有了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團隊,很多事並不要他太操心。

    「……對了,如今沃兒都司已經打下來了,那羊毛衫的事,做得如何了?股份可做好了?」楊改革問道。實際分股份的事,歸參謀部,田弘遇不過是執行層,這種事可輪不到他來說話。

    「回稟陛下,據說參謀部還在劃分股份,此事臣也還沒得具體的指示,還請陛下示下……」田弘遇道,羊毛的事,這很早就有了,實際羊毛衫已經生產很久了,只不過如今那些皇協軍要摻乎進來了,皇帝把羊毛衫的一部分股份獎勵給了皇協軍。

    「嗯,此事朕再催催孫師傅,想很快就會有結果的……」楊改革說道。羊毛衫的事,是楊改革老早就準備啟動的羊吃人計劃,現在沃兒都司打下來了,草原也即將打下來,楊改革即將擁有大片的草原,怎麼經營草原,怎麼處理和皇協軍的關係是一個比較緊迫的問題了,楊改革不可能仍然放任蒙古人像以前那樣「自生自滅」,也不可能拿太多錢養著這批人,所以,楊改革準備讓皇協軍大量的餵羊,然後取羊毛,做成布料,衣服。

    一方面是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防寒能力,籠絡住蒙古人;另外一方面,楊改革打算借鑒西方的工業化道路,以「羊吃人」的經驗來推動明朝進入工業化。只要明朝進入到了工業化時代,草原上的威脅也就徹底的沒了。所以,對於推動「羊吃人」,對於用羊毛織布,做衣服,搞防寒,楊改革是很熱衷的,也不介意拿大把的銀子來推動這件事。以其用大筆的銀子維持蒙古的穩定,維持邊牆的穩定,還不如拿錢催生「羊吃人」,催生明朝工業化。

    「……這件事,還是和去年一般,有多少羊毛收多少羊毛,羊毛一律做成布料,毯子,衣物等等,做出來的東西,你先行銷售,銷售有問題的朕再補貼,再想辦法,總之,先把量做上去……」楊改革說道,對於這件事,楊改革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加推動,有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

    「臣遵旨!」田弘遇答應道。其實,這羊毛做的衣物,還分羊絨衫和羊毛衫,羊絨衫那是上等的好東西,羊毛衫則差些,但也是好東西,保暖性不必棉花茶,還是很有用的。去年的羊絨衫,賣倒是賣了一些,不過更多的是被皇帝拿去「賞賜」了,或者是「發」下去。至於今年,田弘遇覺得,或許可以不用全靠皇帝給他解決銷路問題,去年不少人穿了羊絨衫,羊毛衫,都覺得不錯,羊絨衫的名聲倒是傳出去了,今年要賣,必定比去年好賣。田弘遇倒是不急。

    「……今年哪些蒙古人入股了,情況可能會有些變化,朕可能會讓他們多養羊,日後可能整個邊牆之外都會養羊也說不準,日後需要處理的羊毛肯定會更加的多,這一點,你自己要多加注意,要及時提高產能,銷售還是那句話,你自己先賣,不行的朕來想辦法……」楊改革稍稍的交代道。

    「……整個邊牆外都養羊……」即便如今的田弘遇經歷了不少大陣仗,可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有些驚訝,這得多少羊啊?

    「是的,都養羊,當然也不是只養羊,其他的馬,牛,等我大明需要的牲口,都要養……,國丈不要怕羊毛製品的銷路有問題,如今去遼東的人越來越多,想需要的人也必定越來越多,朕給遼東諸多補貼,你這羊毛製品也在之列,能給你少兩成的價錢,想來應該好賣不少,實在不行,朕就發到軍中去,再不行,出關的人就人手送一件……」楊改革補充了一句。不能「放養」蒙古人,自然得給他們找個事做,羊毛就是一個捆住蒙古皇協軍的繩子,也是催生紡織工業化的催化劑,至於投錢,楊改革是不怕的。

    「呃……,臣明白了……」田弘遇抹了抹額頭道。額頭實際沒出汗。

    「還有,那棉花和紡織的事,做得如何了?」楊改革又問道。推行羊吃人計劃,實際就是催生紡織工業化,紡織工業除了用羊毛,還有棉花,楊改革準備一個都不捺下。

    田弘遇又抹了抹額頭,緊張起來,皇帝的胃口,一如既往的很大很大。

    「回稟陛下,臣如今有製衣廠,有紗廠,從收棉花到成衣,都在做,……所需棉花頗多,每年都需要購買大批的棉花……」田弘遇不知道如何跟皇帝解釋,盡量說一些實際情況。

    「嗯,朕還是那句話,這不管是衣,還是紗,這價格必須不斷的往下降,規模必須不斷的加大,……紡紗的機器,要不斷的翻新,想辦法製造出更加好用的機械,……」楊改革想了想,也只能如此說道,紡織工業化,這個可真的不是說幾句話就能辦到的,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必定會經歷數年,數十年才會有結果,如今倒是無法指望幾年就做到紡織業工業化。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投入,不斷的催生,拿錢砸。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