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情定星娛

正文 第391章 去留問題 文 / 愛翁

    開著哪輛買了好幾年都不曾換過,除了引擎外,其餘零部件都能夠在開動時,合奏樂曲的老爺車,黃百鳴的內心從西貢開始,就沒有平靜過。因為今天帶給他的衝擊,實在是太過震撼,讓他到現在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伏。

    坐在副駕駛的徐克,也勉強知道黃百鳴在掙扎著,他們身為好朋友,當然互相瞭解對方的嗜好和理想。黃百鳴年輕時曾是洋行經理,前途不可限量。可他卻醉心於演藝界,直至偶然遇上麥嘉,才做出了重大的抉擇,放棄人工高福利好的白領工作。從編劇做起,身兼導演和演員,在無線電視當演員的時候是用黃柏鳴為藝名,創作了電視連續劇【黃飛鴻】、【逼上梁山】等劇本,受到歡迎,此後進入電影界任編劇。

    跟一眾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了「奮鬥影片公司」。黃百鳴不會成為股東和老闆後,就自滿自得。正值港產片**潮年代,電影開始興旺,各種不同類型的影片,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黃百鳴憑藉著這股東風,得到了雷覺坤賞識,出資整合「奮鬥影片公司」,

    與麥嘉、石天合作,成立「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行政總監。不但出任演員參與演出,更當上製片人。

    從黃百鳴入行開始,他就一直想把自己的理念帶入電影之中,讓買票進影院的觀眾有視覺的享受之餘,還能放鬆心情,大笑一場,以此來減輕一天來的工作壓力。所以黃百鳴十分熱衷於喜劇類型的影片。

    新藝城剛成立,連續幾部影片,都有不錯的票房成績,讓黃百鳴信心滿滿,也對未來充滿期盼,但這並不代表黃百鳴在工作上做得很開心。雖然他是新藝城的行政總監,可他卻是合夥人中股份最少的一位。

    掌控新藝城的是「影城電影(香港)有限公司」,緊握新藝城命脈「金公主院線」的是「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而掌握住「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是「九龍建業有限公司」,而「九龍建業有限公司」的大老闆就是雷覺坤。所以新藝城的發展資金,亦或最終的拍板權,其實都是掌握在雷覺坤手中。只要他一句話,不管劇本是多好,要不要投拍,在行政會議的投票和決定權上,黃百鳴其實什麼都改變不了。

    就好像這次徐克想要投拍【新蜀山劍俠傳】,黃百鳴是決定要投拍的,可就是因為雷覺坤覺得應該把資金投放到更能賺錢的【最佳拍檔大顯神通】之上,否決了【新蜀山劍俠傳】的投拍計劃,讓學科失望之餘,黃百鳴也充滿了無奈。

    事事受到制約,處處受到壓制,讓黃百鳴只能跟著雷覺坤的意向和意志來運營新藝城,從而也埋沒了不少他認為很有潛質的劇本和藝人。在黃百鳴看來,他這個行政總監,就是有名無份,名不副實。所以黃百鳴更多的把心思放在編導演之上,不然以一間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那麼繁重和繁多的工作量,怎麼可能身兼編導演,創作出類如【開心鬼撞鬼】、【發達秘笈】、【小生怕怕】、【恭喜發財】、【八星報喜】等一系列諧趣搞笑,兼而深受香港觀眾歡迎的影片呢?

    其實也怪黃百鳴太有才,不管是編導演還是公司管理的行政工作上,他都做得很好,比低調的石天,還有自傲囂張的麥嘉,更受公司上下的愛戴和歡迎。自然,比幕後的大老闆雷覺坤,黃百鳴在公司的聲譽,確實不是雷覺坤這位外行人能夠媲美的。

    黃百鳴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拍電影的理念,也一直融會進新藝城的投拍影片當中。也就因為這樣,黃百鳴在不少事情上,不但跟麥嘉產生不可調和的分歧,就連明知他是對的雷覺坤,也會無形中壓制他的發展空間,使到黃百鳴對於管理上的工作,越發小心和謹慎。

    當黃百鳴聽到馮奕楓給一間能夠完全按照他意願去管理和運營的電影公司時,他最先想到的就是一定是開玩笑。可在深思後,卻又發現不可能。以馮奕楓的身份,根本就不需要跟他開這種無謂的玩笑,一點價值都沒有。但黃百鳴同樣不信身為老闆的馮奕楓,會完全不聞不問公司的管理和運作,這在黃百鳴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其實還是黃百鳴不瞭解馮奕楓的為人,不瞭解馮奕楓現有的公司,基本他都是放手給下面的人去做和管理,他只要把握住公司的大方向,其餘的還是交給有能力之人去做的好。馮奕楓性格雖然疏懶,可他一向都是用人勿疑,疑人勿用。不管是菲斯、馬尼、卡洛斯、劉天賜、齋籐明也等高層管理者,還是鄧特、露娜夫人、達德、格裡、呂凱等資深管理人,馮奕楓從來都不會質疑他們的能力,或者限制他們的發揮。只要他們能夠邁進哪怕一步,馮奕楓都會無限量的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夠有成績拿出來。對得起馮奕楓的信任,對得起領取的那份薪資和分紅獎勵。

    所以在不明真相之下,黃百鳴猶豫了,他害怕馮奕楓只是一時衝動,害怕馮奕楓的話只是消遣自己來的。既然馮奕楓已經成為了「思遠影業公司」的大股東,又投資給徐克開辦電影工作室,為什麼還要創辦一間新的電影公司呢?完全就是錢多得燒,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這其實也是馮奕楓臨時想起的,「思遠影業公司」負責的都是製片人和投資者的身份,但在發行的渠道相對薄弱,一般在香港都是連通四大院線(邵氏、嘉禾、金公主、百老匯)。在台灣和東南亞地區,發行就要依靠台灣本土影視公司和院線的合作,不然是寸步難行。

    本來馮奕楓就是計劃成為「思遠影業公司」大股東後,就會投入資金,收購香港本土的獨.立影院,興建或者改造舊有的影院,最好就是能夠收購到「百老匯院線」,從而成為擁有話事權的院線老闆,不需再仰人鼻息。

    雖然「百老匯院線」目前只是擁有十多家影院,五十來張銀幕,聽上去很少,跟馮奕楓在台灣和日本所建立的院線,根本就無法相比。但要仔細算算,香港只有五百來萬人口,擁有的就是九龍和香港島。而台灣人口超過一千八百萬(1980年的統計),日本則是有大約一億一千多萬人口(1985年統計),這個人口的基數和地區的面積,根本就不是香港這麼點小地方可以相比的,而且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經濟的發展水平,一點都不比香港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自然也不會縮手縮腳。也因為當時最熱門的娛樂,除了在家看電視外,就是去逛街、上酒吧、歌舞廳、電影院。

    「百老匯院線」的管理者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由公司執行董事之一的江志強於1950年成立,主要業務為包括電影製作、電影和錄像帶發行、廣告製作等。而且由於「百老匯院線」並沒有邵氏和嘉禾那麼強勢,所以深受中低層本的影片青昧,也受到一些小型電影公司的喜愛,紛紛跟「百老匯院線」簽訂發行協議,負責把它們的電影發行至香港各大戲院。

    馮奕楓之所以看中這條院線,就是因為院線的投資商在電影的製作上,並沒有邵氏、嘉禾和新藝城那麼多,一般都是依靠外來的影片支撐。可也不要小看了「百老匯院線」,因為有著三十年歷史的院線,具有專業的影院經營管理和影院設計裝修超高水平。經營管理方面,具有高素質的專業管理團隊、嚴謹、完善又科學的管理制度,並形成了一套標準化服務的管理體系。

    所以馮奕楓就想趁著外界逐漸顯露出來的三雄對立,忽略了「百老匯院線」的價值時,用最快的速度把其收入囊中。本來只想用「思遠影業公司」來進行收購和整合,但吳思遠在香港實在是太有名氣了,何況他剛在台灣出了這麼一攤子事,更容易引起香港傳媒的注意和追蹤報導。所以要是他採取什麼行動,根本就瞞不住香港哪些無冕之王,也很容易就會引起其他三大院線的注意。

    黃百鳴的意外出現,讓馮奕楓再次看到隱秘收購「百老匯院線」的可能性。以黃百鳴在影壇混了十來年的經驗,一條院線對於一間電影公司的重要性,他不可能不知道的。馮奕楓也相信,以黃百鳴的能力,要搞定「百老匯院線」問題並不是太大,唯一就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可是這一切,黃百鳴都不知道,他還在糾結著要不要回到公司就找齊石天和麥嘉開個會議,最好就能夠把雷覺坤請來,把他聽到和看到的詳細告訴他們,以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重視,不然要是被馮奕楓強勢入侵香港影壇,那簡直就是在分薄新藝城的利潤。

    可他的心內卻又把聲音迴響著:「人家這麼信任你,把計劃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你,難道自己就不能君子一點麼?難道他這麼說說,就一定會實行的麼?看他的計劃暫時還是停留在策劃當中,要是最後只是虛驚一場,不就讓光頭佬再次笑話了麼?不如還是等等看,等到有什麼情況出現,才去想應對之法好了。」

    也因為黃百鳴這麼一猶豫,就錯過了對付馮奕楓的最好時機,讓他在邵氏、嘉禾和新藝城的最後大戰當中,漁翁得利,從而一躍成為香港兼有電影製作、發行的大型電影公司之一。不過後來的黃百鳴回憶起這事,也只是淡淡一笑,根本就沒有表達出後悔或者慶幸的表情。

    坐在黃百鳴身邊的徐克,上車後就一直注意著黃百鳴的臉上表情,知道他的內心在掙扎。他不好說些什麼,也不好為黃百鳴將會做出什麼決定而去勸說。只能說些可有可無的話,試圖去緩解黃百鳴內心的糾結。「不要想太多,憑著本心去做事,事後怎麼樣,成功與失敗,你都將不會後悔。不要被一時的衝動或者阻礙而出現逆反之心,也不要緊守原則,一成不變。順其自然吧,未來會更好的。」

    聽完徐克這些說了等於沒說的話,黃百鳴只能一個白眼球扔給好友。不過經徐克這麼一說,黃百鳴的心終於安靜下來。未來怎麼樣,誰都不知。他曾經想過,一直待在新藝城,為其打拼一輩子,但一次次受到遏制,一次次跟麥嘉在會議上爭吵,無疑讓黃百鳴有點心灰意冷,只是現在還沒到他最終失望的境地,僅有的一絲情誼聯繫著他跟新藝城,不然他在深思熟慮後,可能就答應了馮奕楓的邀請了。

    ps:謝謝無敵神子的打賞和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