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商海

第一卷 官路艱辛 第二十九章 經營城市 文 / 同舟共濟

    第二十九章經營城市

    翻開《華州日報》,余嵐秋興趣索然,滿報紙都是會議新聞,從中央到江南,從華州到北山,各級黨政的會議鋪滿了《華州日報》這張喉舌的報紙上。

    其中一個會議新聞最後一句話,吸引了余嵐秋的注意,整篇文章就那句話有些份量,所以余嵐秋最後又將丟在旁邊的報紙拿了起來,重新看這條新聞。

    薛書記指出,城市和企業一樣,也是一個社會的組成部分,我們作為城市的管理者,要學會用經營城市的思想,要用經營城市的方法和手段,善於經營自己所管理服務的城市,帶領大家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這是《華州日報》上的原話,余嵐秋讀了三遍這才合上報紙想這什麼。

    對於薛平在這個叫城市建設務虛會上的講話提到的經營城市這個概念,已經多次從各方面瞭解到了,一直也在考慮這個事情。

    本來這個務虛會余嵐秋也要參加的,因為要去首都辦理一個項目的審批手續,專門向薛平和分管城建的向勇副市長請假了。薛平還叮囑他這次去首都,一定要想盡辦法把這個項目攻克下來,說什麼批下一個項目,可以少開十個會。

    今天剛回來,余嵐秋就習慣性的讓辦公室的小陳將這幾天的《江南日報》和《華州日報》送過來,要看看自己走了這一個星期的新聞,華州或明或暗發生了什麼事情。

    將所有的報紙看完,就感覺這條新聞,這句話有些意思,所以重新認真看了一遍。

    薛平認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的執政者,要善於經營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要象企業一樣,最大限度的運用各種有利條件對城市的各種資源進行經營。

    薛平這個觀念,已經醞釀了幾年,陸續的也提了幾次,在常委會上也提過兩次,常委們都不太感興趣,而且阻力還不小,所以一直沒怎麼提。

    喬老闆當常務副市長的時候,特別反對薛平經營城市這個理念,喬老闆還私下裡和余嵐秋說過:近兩年來,全國有不少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的一些領導,大舉經營城市的大旗,將城市裡的國有資產和公用企業的經營權美名其曰改制,全部賣掉,而且賣的價錢是低得驚人,有幾個城市對土地進行瘋狂拍賣,讓城市裡的公用企業、國有企業賣的所剩無幾,甚至連中小學校和醫院也作價出售,土地價格也越賣越高,房價越漲越高,一個個城市讓經營城市變成了瘋狂的國有資產大拍賣和房價瘋狂上漲。

    喬老闆認為,不要說國家,就連城市都不能進行經營,城市和企業有根本性的不同,營銷企業的理念和方法也不能適用在城市管理上,最多只能借鑒一下。因為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效率的最大化是它們的基本價值取向。而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落腳點就是公平,資源分配公平,稅收收取公平,城市拉實行任何決策都必須首先考慮公平,都必須在先行的條件下,以最適合的***方式和程序來決定重要事項,而不是所謂的象企業一樣實行首席執行官制,不是用經營的思路。

    既然這次薛平在這樣的會上提出,那他這個理念應該已經在常委會裡取得了一些共識,至少在書記會上取得了共識,不然也不會在這樣的會上講這個理念,還讓《華州日報》發佈。就算沒有取得共識,那也說明他一定會推行這個理念,要在華州掀起一個經營城市的運動,難怪薛平讓薛明道去城市經營發展公司,現在看來,只怕薛平霸王硬上弓的可能性更大。

    余嵐秋從這個新聞上猜測出的意思一點也沒有錯。

    沿海不少城市也對經營城市的理念也進行了實踐,可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經營城市中大***有資產受到了各級的批判,上面也似乎發覺了這不太好,最近都有不同的風聲出來了,不過對經營城市這個理念,倒還是暗中有人支持的。

    向勇剛帶著建委系統一幫人從杭州考察學習回來,華山集團幾家建築單位的頭也都去了,薛明道和余嵐秋也跟著去了,回來之後華州就開城市建設務虛會,余嵐秋就去首都攻關報批。

    向勇和薛平說,杭州在全國最早實行了土地儲備制度,最早實行經營性土地一律公開招拍掛,通過招標拍賣方式收取的土地出讓金,這些年來拍賣了大量的土地,收回了上百億土地出讓金,所以杭州市政府有財力對西湖和城市道路進行改造,所以最近幾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福布斯》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世界銀行組織評出的最佳投資環境城市等國際國內榮譽,讓杭州的城市越來越漂亮,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向勇建議薛平向杭州學習,也在華州實行土地拍賣試點,這樣可以通過拍賣土地,積累一些資金,就能解決薛平這幾年來想推行經營城市理念最大的問題,沒有啟動資金,一些事情就難做了。

    資金一直是薛平的一個心病,他雖貴為常委,可和江南銀行業界的關係不怎麼好,這是他當年在海州市當市委書記為挽救當地一家龍頭企業,手下人操作不當,使得他這個一把手和江南銀行業界的老大們解了一些怨,所以在華州薛平想找銀行借錢,都有些困難。

    向勇還提出華州可以推行一個「經營城市,發展地產」的戰略,通過對老城區、棚戶區的改造,來個騰籠換鳥,把棚戶居民和一些小企業遷移出去,通過拍賣的形式,賺錢土地出讓進,然後將這些地方規劃城商業街,建設成華州的中環。

    向勇的建議正中薛平的下懷,而且他都已經相中了離華湖不遠的中山路,這是華州的十條老街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最厚,延街兩邊都是商舖,而且這又是華州市目前的一條快速幹道路,貫通華州東西,既相當於華州的大動脈,又是華州的一條脊樑骨,如果把長約六公里的中山中路建成繁華的商業街,甚至像兩邊延伸,必將帶動華州經濟來一次高速發展,用不了幾年中山中路就會成為一條像香港中環一樣的名副其實的金色走廊,成為聚寶盆,成為一條財富之路。

    余嵐秋瞭解了這些信息之後,突然想到薛明道家裡桌上的那些東西,慢慢的回憶了一遍,歎了一口氣,沒說什麼,就直接去了喬老闆的辦公室。

    喬老闆的話給了他解釋,薛平經過對上對下的遊說,獲得了不少支持,喬老闆雖然不支持這樣,可考慮到自己剛當上市長,加上這幾年華州發展到了瓶頸時期,喬老闆上任半年,到下面各單位調研了三十來次,和相關的專家、企業家,甚至老百姓進行了很深入的交流,市政府辦公廳和市委政策研究室也進行了幾個月的深入調研,還是沒有找出能突破瓶頸的好方法,倒是從沿海這些城市瞭解到了一些經驗,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實踐經營城市理念的這兩年,還真帶著這些城市快速發展了兩年。

    加上薛平經營城市的重點,從拍***有資產公共資產轉移到了土地拍賣上,喬老闆感覺自從杭州推行土地拍賣之後,全國協議轉讓經營性土地這個情況遲早會終止,而且這樣也確實能籌集到一筆資金,協議出讓也是土地出讓,但是往往便宜了那些關係戶,還很容易形成**,所以也就原則上同意了薛平這次經營城市戰略。

    「如果推行經營城市戰略,房價只怕會像沿海那些城市一樣漲上去。」余嵐秋畢竟是做房地產的,第一反映就說。

    「是啊,我也擔心這個事情。」喬老闆說。

    「對我這裡倒是好事情。」余嵐秋呵呵笑著說,經營城市自然對房地產公司好,華山房地產集團是華州市委市政府的正規軍,就算有薛名單的城市經營發展公司在前面,華山房地產公司吃點肉應該不成什麼問題。

    「哦」喬老闆似乎沒心事和他說這個。

    余嵐秋有些奇怪,抬頭一看喬老闆正在翻看桌子上的資料,剛才自己在那邊看到好像是有關安居房的政策資料,有一疊還是自己幫他找來的新加坡公屋有關情況介紹。

    「你不要老想著賺錢,你這裡還有個職能是建安居房,華州老百姓可要靠你了。」喬老闆突然說,又讓余嵐秋嚇了一跳,喬老闆最近怎麼老說一些神出鬼沒的話。

    現在正談城市經營,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喬老闆居然交待自己要建安居房,這玩意可不是好東西,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余嵐秋雖然剛到華山房地產集團上班兩個月,但所有情況還都弄清楚了,華山房地產集團的這幫大大小小的領導,都不太願意開發安居房。

    余嵐秋沒接喬老闆的話,就坐在那裡翻看桌子上的有些資料,現在沒當秘書了,喬老闆不少資料自己自然是看不到,每次來了,都會藉機看一些小範圍內的資料。

    喬老闆也知道余嵐秋這習慣,有些能讓他看的資料就放在了旁邊櫃子裡,余嵐秋每次去了,匯報好了工作,談好了相關的事情,就自己拿些資料,去外面的秘書辦公室那裡看,喬老闆現在的秘書小劉也不干涉他,反而茶水香煙伺候得好好的。

    看完了資料,喬老闆也沒說什麼,余嵐秋將資料放好,小劉就領著一個人進來找喬老闆,抬頭一看,居然是建委的李真行,兩人擦肩而過的時候,相互使了個眼色,余嵐秋在小劉辦公室拿了自己的包下樓去了。

    到了華山房地產集團的時候,李真行來了電話:「晚上一起吃飯?」李真行給余嵐秋打電話,從來不稱呼他什麼,也不和他寒暄囉嗦,想幹哈就說哈。

    「行,都有誰?」余嵐秋知道李真行請客吃飯,只怕也不是他出血,他堂堂一個大主任,只要他願意,請他吃飯的人只怕從中山路南端排到北端都是有可能的。

    「沒別人,都是你認識的人。」李真行語氣沒太多感***彩,余嵐秋估計他身邊肯定有人,也就懶得和他囉嗦,接過他的話說:「去的時候你打電話叫我把。」

    將公司一些相關文件處理乾淨,余嵐秋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就叫辦公室的周舟過來,問他處理的如何。

    「都差不多了,只是,只是,只是…」周舟聽余嵐秋提起那事情,站在那裡有些無奈的只是著。

    「什麼只是,有什麼說什麼,不要什麼只是只是的。」余董事長一聽他語氣不怎麼對勁,眉頭一皺有些不高興了,這個周舟是華山房地產集團的老辦公室主任,一直來非常的稱職,華山房地產換了四任董事長六個總經理,他這個辦公室主任都一直呆著沒動過。

    「公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上了五萬的費用,都要經過單總簽字財務才能報銷。」周舟聲音很輕很輕的說,不過余嵐秋卻聽到了。

    剛聽這話,那火還真突然竄了起來,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一把手的事情,居然要財務副總簽字才能報銷。

    不過既然周舟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這個財務副總經理單鳴永還有些來頭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有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在。想起前些日子,和薛明道之間有些上火的鬥了幾句,後來費了這麼大的勁來彌補,余嵐秋喝了口茶,慢慢把火氣忍了下來。

    自從八號樓事件之後,余嵐秋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火氣上來了,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完全不像在南山做副縣長和代理縣長時候那種休養。八號樓事件對余嵐秋的影響實在是有些大,喬老闆也這樣覺得,多次還惋惜的說起過。

    「哦,這樣啊,那我和單總說說。」余嵐秋揚手示意周舟下去,省某個單位的幾位同志一起弄了本書,送了他一本,然後還請他吃了頓飯,當然飯前是周舟主任簽單的,酒桌上大家都很高興,領導有意無意的說,藉著酒話說,在電話裡和別人說,小余這裡拿了不少,你要就趕快來,我們這書才印了這麼點,等你來遲了就沒了。

    余嵐秋拿過書翻了幾頁,什麼狗屁書,還定價兩百五十多塊。可人家這樣說了,總得幫忙銷上一些,而且這幾個領導雖然不大,但合起來的面子實在不小,不得不買,從公從私都必須給他們銷一些。

    仔細一問,這幾位老大們還真胃口不小,這書印了十萬冊,掂量了一下,余嵐秋讓讓辦周舟給他們開了張五萬的支票,至於他們送多少本了都無所謂,只要發票過來就行了。

    現在居然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董事長簽字的發票,財務居然不給報,一定要財務副總經理簽字才行,這倒是天下奇觀,余嵐秋苦笑了一下,正想給單鳴永打個電話,手機上有電話進來,拿過一看是李真行這小子打來的,一看牆上的鐘,都快五點了。

    「素雅齋,趕快來,我已經到了,限你二十分鐘內到,不然我們開吃了,這可是***大和尚親手做的。」李真行電話那頭嚷嚷著說。

    著***大和尚是華州華濟寺的主持,不但佛念的好,一手素菜更是做的好,在華濟寺旁邊有個素雅齋,可是華濟寺的三產,這裡經營的都是素菜,可生意卻好的不得了,特別是***和尚親自下廚,不是江南省常委級別的人物,只怕沒這個口福,余嵐秋一聽連忙將手上的電話丟下,管你單鳴永也好,單副總也好,以後再說。

    本來以為有什麼大領導大人物出現,到了素雅齋,余嵐秋到三樓小包廂裡,到這才發現只有李真行和黃雲逸,***和尚也在,正和兩人聊著什麼。

    「我說是誰呢!」余嵐秋呵呵笑著說,「這麼大的面子,原來是你們兩位老兄,***師傅太過分了。」

    「少囉嗦,先吃飯,有的吃還堵不住你的嘴巴。」李真行呵呵笑著說,原來華濟寺要將素雅齋擴大點,找華州市有關部門批,這些部門都嘴上答應,可手上卻不動,後來李真行無意中聽人說起了,就和下面的人打了招呼,讓慧明和尚他們順利的將手續搞定了。

    「雲逸,你玉龍山下那塊地弄的如何?」雖然才當兩個多月的房地產公司董事長,余嵐秋就已經三句不離本了,看到黃雲逸就惦記著江南啤酒廠玉龍山下這塊地。

    「你有想法?」經過改制後的江南啤酒股份公司,一切由黃雲逸這個董事長兼總經理說了算,而且他還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是真正的老闆。

    「想,你那裡真是好地方,先吃飯,有機會俺們談談合作的事情,希望有一天能在玉龍山下建點華州具有標誌性的東西,你覺得呢,黃大老闆。」余嵐秋一邊和黃雲逸說話,一邊偷偷的夾菜吃,這素菜量都很少,不先下筷只怕輪不到自己就沒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