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商海

第二卷 商海泛舟 第三十七章 合作 文 / 同舟共濟

    第三十七章合作

    江南啤酒和楊家煲火鍋連鎖店簽訂戰略夥伴合作協議!

    江南啤酒廠和楊家煲投入5000萬專門為楊家煲火鍋店研製的鍋啤酒——火啤今日正式上市!

    楊家煲全國連鎖店突破80家!

    楊家煲餐飲數碼管理系統獲得全國科技三等獎!

    這是《江南快報》等華州主流媒體今天頭版的主要新聞,不管是版面還是標題,都很吸引眼球。

    經過半年的合作,投入5000萬後,江南啤酒廠和江南酒家合作投資研製的江南火啤通過有關部門的各種審查,正式上市。

    余嵐秋和黃雲逸在華州前所未有華貴的江南酒家共同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晚會,當然這個晚會一來是慶祝火啤酒上市,真正的名頭確實江南省企業本土企業合作論壇。

    余嵐秋將這個論壇策劃了總共有三天,雖然是他和黃雲逸策劃的,錢也是他們兩出的,但承辦和主辦單位確實江南企業家協會、江南創新協會。

    由於火啤算是全世界創新的啤酒,和現在的「創造中國」這個國家提倡的主題很是合拍,加上兩個江南老字號江南啤酒和江南酒家合作,和江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充分挖掘江南文化內涵,發揮老字號魅力完全吻合,特別是黃雲逸那已經成為江南省委副書記的老丈人的大力支持,這個活動各自然受到江南官場和商界的大力追捧。

    當天晚上,江南酒家幾乎成了江南省官場和商界上流社會聚集的焦點,甚至在頭兩天晚上,知道這個盛會的不少有些身份,但沒拿到請柬的名流,都想法設法給江南酒家的人拉關係,看能不能搞到一張請柬。余嵐秋和黃雲逸的手機都已經到了要打爆的狀態,可兩人又不能關機,最後只好讓秘書拿著手機了事。

    看著停滿了三位數車牌的奧迪a6車群,江南酒家的保安大氣都不敢出,不但都是三位數的車牌,兩位數的車牌都不少,甚至還有幾輛是一位數的車牌,前面都是一個個圓圓的零。實際上他們不用怎麼操心,江南酒家前面那四條馬路上,都站滿了警察——交警和便衣。

    「媽的,長這麼大,沒看過這麼多奧迪車。」一個長得有些彪悍的保安和身邊一起巡邏的小伙子保安說,「很像汽車總動員裡面汽車開會一樣,只不過這似乎只是奧迪車開會。」

    「是啊,寶馬奔馳也不少。」小個子保安眼睛卻盯著一輛勞斯萊斯不放眼,看高個子保安去摸旁邊怪模怪樣的藍寶基尼,馬上說,「你別摸這車,去年上海車展的時候,一個人在一輛幾千萬的車上坐了一下,坐壞了一個什麼擋板,就要賠好幾萬,你小心摸一摸掉一年的工資,實在手癢還不如找個小姐摸摸。」

    「什麼玩意啊,坐一下就幾萬?」高個子保安嚇了一跳,把快摸到車子油漆的手縮了回來,「媽的!」

    論壇開的非常成功,輿論也造的很好。

    關鍵一點是。從當天晚上開始,楊家煲全國80家火鍋店,上的全部是江南啤酒的火啤,其他啤酒一律不上,而且還說是楊家煲專門投入5000萬,和江南啤酒有限公司共同研製,具有保健養生、美容養顏、滋陰補腎功能,配合楊家煲火鍋吃的功效最好。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吃火鍋都喝啤酒,最好是冰鎮啤酒。楊家煲按照現在的生意,每天就要銷售100多噸,一年下來將近有4萬噸的銷量,而且隨著楊家煲連鎖店的增加,銷量肯定會繼續上漲,黃雲逸能放過余嵐秋嗎?

    單純的合作,並沒有太多的意思,於是兩人經過多次碰撞之後,才有了這樣一個主意,專門研製生產一種叫火啤的啤酒,實際上就是讓正在吃火鍋的人,在喝了火啤後沒這麼渴,特別是在冬天,不用和冰鎮火啤,也能感覺清涼可口,但又不覺得冷。

    楊家煲將火啤列為指定啤酒,在楊家煲只有火啤這種啤酒,另外一方面,江南酒家通過借楊家煲的這個概念,試圖在全國火鍋行業中推行火啤,想讓火啤成為吃火鍋就要喝的代言詞。

    這個產品一推出,第一個月就全部將江南火鍋店攻克。其他省市市場,在楊家煲全國連鎖店的配合下,黃雲逸也組織了龐大的力量展開了全面的進攻,大把大把的錢砸向廣告,一瓶一瓶的啤酒免費請食客品嚐,一個個兌獎的瓶蓋讓火鍋店的服務員強力推薦火啤啤酒。

    通過三個月的推廣,效果不錯,雖然沒有拿下全部火鍋店,但效果也已經很是不錯。在8月這個啤酒銷售旺季,火啤全國銷量達到3萬噸,這讓余嵐秋與黃雲逸都沒想到,甚至讓余嵐秋都有些後悔當初對這個啤酒入股太少。

    黃雲逸為了拉住余嵐秋的楊家煲市場,本來願意給他45%的股份,可余嵐秋沒太多信心,只要了30%,現在看來真是大虧了。

    江南啤酒的工人三個月來都沒休息過了,一個個眼皮直打架,不過心裡卻是高興,雖然加班有些勞累,可自從江南啤酒改制之後,跟著黃總,這兩年還是賺了不少錢。

    眼看著江南啤酒廠的銷量又開始萎靡起來,這不黃總又搞了一個什麼火啤的名堂出來,這啤酒賣的象流水一樣。

    「雲逸,眼看著要進入淡季,你要考慮啤酒廠整體搬遷的事情了。」余嵐秋選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和黃雲逸來到老虎山上喝茶,一邊指點江山,一邊提起這個他們已經商量了好幾次的話題。

    「怎麼,現在正是政府調控房地產的時候,低迷的一塌糊塗,你來和我談啤酒廠整體搬遷的事情?」黃雲逸笑著問余嵐秋。

    「就是啊。」從華州城市總體規劃出來之後,余嵐秋就找上了黃雲逸商量過好幾次,談江南啤酒廠整體搬遷的事情,「正是這個時候,你才要搬遷。」

    「哦,有何道理,從實說來?」黃雲逸假裝老縣官坐在台上一拍桌子說。

    「對於我國的房地產業你持什麼態度?」余嵐秋開始和他擺長門陣了,「以前和你討論過,看你有沒有什麼變化?」

    「還是和以前的觀點一樣,中長期看好,近期只怕有些波折。」在中央開展調控後,余嵐秋就找了幾個不是房地產行業,但是有些眼光和閱歷的朋友討論這個問題,目的就是想通過局外人的思維,考慮一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嗯,那就好。」余嵐秋繼續說,「華州新城和藍海新區的規劃你是知道的?」

    「你這不是廢話莫。」黃雲逸似乎越來越不喜歡余嵐秋的囉嗦了,端起茶杯輕輕的品了一口不說話了。

    「如果兩個工程都搞開了,你說華州的房地產會怎樣?」余嵐秋不搭理他,繼續慢慢的問。

    「那自然是一個字:漲!」黃雲逸似乎有些明白余嵐秋的意思,「薛平整這個藍海戰略和藍海新區就是要讓華州的地,特別是中山路沿線的地漲。」

    「那華州新區呢?」余嵐秋繼續循循漸進的問黃雲逸。

    「那自然也是漲啊,漲是趨勢。」黃雲逸沒好氣的說,又喝了一口茶,突然看了一樣余嵐秋說,「你個小子,我明白了。」

    「明白了把。」余嵐秋沿著華河指向西面說,「那邊是工業區,高新工業區。」

    「火啤可是高新技術,估計今年獲省級技術獎是沒問題的。」黃雲逸也有意無意的說,「而且還是創新產品,已經產業化了,華州市政府是不是應該給點扶持政策?」

    「有你出馬,就算沒火啤,就憑你黃總的面子和江南啤酒的牌子,扶持政策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余嵐秋也順著黃雲逸在地圖上停下來的手看了一樣,突然叫了起來說,「你眼睛也太毒了把,那地方將來可是華州新城的黃金寶地。」

    「別的地方不要,我要就要這裡。」黃雲逸無聲的笑了。

    「早點動手,不但隨便你選,還能得到一個支持的名聲。」余嵐秋看了一眼黃雲逸說,「你老丈人肯定支持你這個選擇。」

    「嗯,早起的鳥兒有食吃。」黃雲逸也下定了決心,「還是這樣,新區廠房和老廠房的搬遷交給我,玉龍山開發的事情交給你,我只管賺錢,余老闆意下如何?」

    「你也太甩手掌櫃了把。」余嵐秋恨的牙癢癢的說,「不出力就出錢,賺錢哪裡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我那裡有多少斤兩你不是不知道。」黃雲逸丟下一句話說,「我還想從你這裡打主意呢,我不想用老廠區置換新廠區,想直接先買新廠區,這樣將來升值的就是我們的,不用走薛平這裡過一趟。」

    「全部不走,也不行,至少土地用途上過不去。」余嵐秋說,「再說了,從薛平那裡過一下,也算給他面子,說不定他還能給你一些政策,何樂而不為呢。」

    「也是,不過那要快。」黃雲逸示意手下收拾茶具,他開始和余嵐秋一本正經談事情了,「房地產這陣子低迷的行情,你覺得可能會持續多久?」

    「現在剛剛降溫,等到明年第一季度應該是最艱難的時候。」余嵐秋畢竟是在房地產第一線的,對這方面的認知還是要全面一些,「熬過了明年年底,我估計到後年年初會有一個反彈,畢竟剛性需求壓抑了一年多。」

    「那我們操作的時間也基本上就是一年左右?」黃雲逸自然也是懂得經濟規律的人,能在低谷吃進,在高峰拋出那是最好的事情。

    「華州新城這邊好就好在不需要多少征地拆遷,不像薛平的藍海新區全市拆遷這種地雷陣,只要有一個不屈不繞的拆遷戶不肯搬,就沒辦法幹下去。」余嵐秋繼續解釋,「華州新城起步區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行政商業區4平方公里左右,一個是高新區的3平方公里,兩個籌建辦公室已經成立幾個月了,據我所知再過2個月,兩個起步區就能實現土地平整,簡易的通水、通電、通氣、通路。」

    「這麼快,葉市長倒是雷厲風行。」黃雲逸看著遠處有些模樣的華州新城高新區說。

    「江南啤酒工業園的奠基典禮,最好能成為華州新城高新區的奠基儀式合一,這樣你能最大限度的佔用政府資源,也能最快速度的將工業園區建好,我估計到明年5月份應該能正式投產把?」余嵐秋對啤酒廠的建設不是特別的熟悉,所以用詢問的口氣。

    「嗯,有道理。」黃雲逸拿出pda,在上面寫了幾個字說,「心動不如行動,既然要行動就馬上行動,我全力一副建新區,老廠房的操作就交給了,新廠房的投資先從你這裡抽一部分資金如何?」

    「沒問題,只是老廠區開發後如何分配,俺們先商量好。」余嵐秋打著哈哈,「親兄弟,明算賬。」

    「你提出來把,我只有一個要求,啤酒廠職工的房子要在這裡解決。」黃雲逸也是聰明人,和余嵐秋一頓茶,就明白了華州未來幾年的大局,他現在想盡快在高新區多佔一些地盤,到時候華州的工業區只怕都到了這邊。

    「行,我讓人把方案盡快編製出來,到時候我們對著方案談具體分配就更容易一些。」余嵐秋朝遠處採花回來的小晴好小琳說,「回去了把,真羨慕你好福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